(本报记者 陈雪柠)三地区域经济继续恢复,协同发展趋势向好。昨日,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上半年京津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492亿元,其中,北京、天津和河北分别为21791亿元、8191亿元和2151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分别增长5.4%、4.9%和5%。
重点行业带动生产恢复
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走到第十个年头。10年来,三地经济总量不断跨越新台阶,产业联系也日益紧密。
根据统计部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京津冀三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4.4%和7.6%。北京电子、汽车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75%;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企业增加值占比超八成,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河北规模以上工业九大主导产业中,高端装备增长14.4%,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14.8%。生产领域运行稳定,重点行业发挥出重要的带动作用。
从服务业看,上半年,京津冀地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039亿元,三地信息、金融行业均较快增长,快于服务业平均水平。
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084元、27874元和16899元,分别增长4.2%、4.6%和5.6%。
重点领域加快协同步伐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成就之一是地区间产业协同合作。通过发挥北京创新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三地协同由产业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2452项,成交额345.4亿元,同比增长75.7%。5月三地通过《京津冀三省市推动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落地的行动方案》,围绕“堵点”招商、“卡点”攻关等方面,确定42项任务。根据天津市投资促进局统计,上半年,天津产业项目到位额中来自京冀的为938.5亿元,占全部到位额的五成。
随着交通一体化不断推进,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把家安在河北廊坊、天津武清等环京地区,工作日往返北京和津冀,过上了“双城生活”。截至6月底,北京至天津武清、宝坻和河北固安、涿州等通勤定制快巴已陆续开通,现有9条主线35条支线,日均客运量达6500人次。
重点区域显现示范作用
“两翼”齐飞,共绘一张蓝图。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其中网络安全产业集群已入选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运河商务区加快发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绿色金融等重点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雄安新区建设7周年,38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00多亿元,4180栋楼宇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4370万平方米;截至6月底,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注册设立各类分支机构超过200家;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成立近一年来,对接科技企业5000余家,聚集企业100余家。
多所高校新校区建设传喜讯
人大通州校区开始运行
本报讯(记者何蕊)最近,首都体育学院延庆校区开建,在满足教育教学需求的同时,将为周边地区提供更多体育健身场所。新学期,中国人民大学等多所北京高校接连放出新校区建设布局进展消息,部分高校新校区将投入使用。
首体院新校区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延庆区新城南部,东至迎泉街、南至博园南街、西至望山路、北至百泉街,总用地面积约32万平方米,预计2028年底建设完工,部分区域设施将向校外开放。
新校区建设与“奥运”息息相关。2021年,首都体育学院获批建设“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选址北京冬奥会核心赛区延庆建设新校区。校园总规设计融合了奥运五环和中国结元素,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有体现。除了常规的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新校区还将建设冰雪教学训练用房、体育培训用房、室内体育用房等,致力于培养高水平体育创新人才。首体院党委书记何明表示,新校区落户延庆,将助力该校在奥林匹克人才培养与教育研究推广、冰雪运动普及、体育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国际体育人文交流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新校区建成后,将邀请周边市民入校共享体育运动设施。
北京多所高校新校区建设有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9月将开启先期运行,举办学术交流、教育培训等活动,人民大学将系统谋划推进新校区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为后续迎新提供保障。
■首都医科大学位于大兴区生物医药基地的新校区正在加紧建设,涉及校本部、研究型医院、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3个建设项目,计划2028年投入使用。
■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三期建设工程也在加速推进,包括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图书馆等,完工后该校将整建制迁入顺义校区。
■清华大学通州金融发展与人才培养基地项目已实现钢结构全面封顶,建成后五道口金融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将搬至北京城市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