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州区200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08-04-01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20061225日在通州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0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7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6,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全面落实新城规划和“十一五”规划,深入推进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培育产业支撑体系,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年度计划,基本实现了“三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达到166亿元,同比增长16%。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3亿元、78亿元和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4%12.6%21.8%,三次产业构成为7.84745.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4.1亿元,同比增长21.8%。税收总额实现44.3亿元,同比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22亿元,同比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93.4亿元,同比增长16%;各类市场成交额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12%。外贸出口创汇额达到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8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50元,同比增长9%

(二)二三产业快速协调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按照区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加大力度引进高端、高效、高辐射的大项目,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现代物流发展初具规模,烟草生产配送基地物流项目运行良好,苏宁总部、恒日机械等项目加快建设,美国普洛斯、香港嘉柏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等企业落户我区,物流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得到有力推进,图书出版发行中心一期主体完工,三辰动漫项目落户我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宋庄文化艺术节,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品牌效应逐步增强。高端商务得到积极培育,推进了生态商务园的规划与招商工作,商务地产得到有力发展,瑞都国际、京贸中心等楼宇招商效果良好。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家乐福、万客隆、京客隆开业。闸桥商业街区改造基本完成。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开复工面积达到43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95万平方米,瑞康佳园、天时广场、世纪星城等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旅游业继续发展,接待人数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4亿元。

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实施园区带动战略,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项目引进建设力度加大。全区共引进北京兴大豪科技、福记新鲜乐、中国出版城、北京金海燕玻璃棉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7个。摩比斯二期、蒙牛乳业二期、家居产业示范园一期、京华客车、福耀玻璃、新希望农牧科技等项目建设完成,李宁总部、中国数码港等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建设得到加强。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路网建设一期、供热中心等工程竣工。金桥科技产业基地道路改建、污水处理厂一期、供暖中心、联东国际工业城标准化厂房三期等项目建设完工。通州经济开发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

建筑业稳步发展。开复工面积达到78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28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

(三)新城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抓机遇、抓协调、抓重点的工作思路,加大争取市级以上资金支持力度,以运河核心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道路桥梁、市政设施、景观绿化等各项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城市主干道交通体系日臻完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新城框架初步显现。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加快路桥建设。北关高架桥、宋梁路、新华大街综合整治、京榆路二期、怡乐北街、张采路等工程竣工。通胡大街、通惠南北路改造、怡乐中路等工程主体完工。通朝大街、六环辅路、芙蓉路、玉带河东大街、京津公路城市段二期、通香路等工程建设顺利。运河大桥、东关大桥、六环辅路跨运河桥、宋梁路跨运河桥、芙蓉路跨运潮减河桥等五桥建成通车。同时,供水、供热等市政管网同步实施,电力强网“0811”工程顺利推进。

新城环境建设效果显著。运河城市段景观改造一期、运河文化广场、奥体公园等工程完工。推进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京津公路城市段、运潮减河南岸、新华南北路、通惠河南岸、运河东大街、通马路等绿化工程竣工,完成了果园环岛、漫春园、万春园等一批街心公园改造升级工程,新城环境明显改观。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按照“三个层次”、“四种类型”的要求,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试点村建设为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协调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756万元。农业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新发展蔬菜种植面积2万余亩,实施果树高接换优工程3000余亩,创建优质小麦籽种生产基地5000亩,推进了肉羊、奶牛等养殖品种改良体系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绿色果品采摘、民俗游、生态游等日益活跃。农产品加工配送体系逐步健全,培育壮大了京东大运河、东升方圆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加大投入,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完成3.5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7万亩农业节水灌溉、5.28万亩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三期等工程,新发展设施农业1.2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家。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置资产,推进了台湖、潞城、于家务等乡镇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加强规划引导,完成了市、区两级试点村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漷大路、京台路西延等工程竣工,9个市级试点村道路建设完成,尹家河等5个客运站投入使用。完善农村消防设施,马驹桥消防站投入使用,西集消防站基本竣工。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于家务变电站、永乐店变电站投入使用,徐辛庄变电站建设顺利。加强农村新能源开发,安装太阳能灯7000余盏,新建3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5个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农村劳动力1.2万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万余人次。继续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参保人数达到3.9万人。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医疗报销起付线,提高农民的报销比例,报付率达到28%。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完成49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50个村文化活动站、91个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和130个村远程教育站点等工程,新建连锁超市80个。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累计完成301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推进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镇村环境建设,于家务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完成351个村垃圾密闭化管理、市级试点村污水处理、1万户农厕改造和2000亩第二道隔离地区绿化等工程。

(五)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试点村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制定并实施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暂行办法》,新发展区级行业协会2家、村级合作社30家。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模和质量得到提升。推行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制度,全区90%的村开设了专储帐户,进一步规范了村集体资金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全面推进“突出主业,剥离辅业,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经营机制和国有资产经营模式,组建了通州区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对大百集团和商业资产运营公司、区自来水公司和北京首润集团进行了重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国有企业资产,完成区建筑集团公司改制工作。

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快。在市、区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区五个园区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予以保留。其中,环保产业园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成立了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管委会。通州工业开发区、西集开发区合并为通州经济开发区,与永乐经济开发区同为市级开发区。为推进园区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立了北京西集创益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

投融资体制不断完善。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投资体制改革精神,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了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强化政府投资管理,积极探索了政府投资项目规范管理的新机制。严格执行《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暂行规定》,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大市场化融资力度,推进了户外广告等特许经营工作。

非公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年度工作计划》,出台了《关于促进行业协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优化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

同时,城市管理、行政管理、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文化、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进了文化室、图书室和文化广场等群众文化设施建设,韩美林艺术博物馆主体完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推进了三教庙、通州清真寺等文物修缮工程。挖掘弘扬运河文化,成功举办了京杭大运河文化节。开展文艺演出星火工程、“乡村、社区文化活动年”、金秋社区节和第十六届农民艺术节等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以名校办分校为带动,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北京二中通州分校一期、潞河国际教育学园、第一实验小学投入使用,通州区幼儿园竣工,北工大实验学院主体完工,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台湖学校、于家务中学建设稳步推进。加大教育布局调整力度,撤并11所农村中小学校。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123名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达到88%

科技、卫生、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科技工作得到加强,召开科学技术大会,制定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推进科技成果应用,科技环境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完善,中医医院一期工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新建改建工程完工,通州区第二医院住院楼开工建设,公共卫生中心一期、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等项目前期手续进展顺利。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在第十二届市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劳动保障、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劳动就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再就业培训伙伴计划”和“再就业培训金桥计划”,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失业等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在95%以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低保政策全面落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完善城市管理基层组织,完成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新成立14个社区居委会。

综合整治、安全稳定工作取得新成效。成立“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落实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开展了拆除违法建设、治理小广告、打击机动车非法营运、整治交通秩序、清理低端市场等专项治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举办首届“安全文化节”,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完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反应能力得到提高。加强基层派出所标准化建设,累计14个派出所已达标。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加大社会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同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4.2%,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2%。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户籍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是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足,主导产业不够突出,重大项目引进建设仍需加强,综合经济实力尚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三是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优质资源不足,公共服务设施还需继续完善。四是政府投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显现,引导社会投资特别是产业投资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城市管理还不能适应新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要,管理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以上问题须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7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2007年,全区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新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完善新城基础设施和促进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新一个阶段的加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2007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调控目标建议如下:

——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5%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户籍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

为了确保调控目标实现,努力达到预期目标,需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一)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继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加强政府投资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城乡环境等领域倾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重点投向完善新城框架、重点功能区开发建设、旧城改造等领域。加大公共事业投资力度,重点投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重点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加快新城市场化开发,促进社会投资增长。落实规划,有序开发,以重点区域为带动,推进土地一级开发进程。推进科技大厦、果园环岛等重点地块的市场化开发。促进商务地产开发投资,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提升住宅房地产开发品位,加快建设世纪星城、珠江国际等续建房地产项目,推进恒隆家园、河畔家园等项目前期手续。

加快园区发展,促进产业投资增长。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优化投资环境,以各类园区开发建设为带动,促进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加强通州经济开发区、物流基地、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永乐经济开发区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努力提高产业集聚程度,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宣传推介,营造优越的招商环境,通过定向招商、主动招商,大力引进符合新城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促进项目加快建设。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新城框架

坚持“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生态环境”三个优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完善新城框架。

继续加强新城交通路网建设。不断完善新城主干路网体系,完成通朝大街、芙蓉路、玉带河东大街、京津公路城市段二期等工程,实施潞苑北大街一期、潞苑东路、内环路改造等工程。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沟通主要干路和重要节点,实施宋郎路北段、外环路连接线等工程。改善生态商务园周边交通环境,实施朝阳北路东延一期、通顺路城市段、温榆西路等工程。改善区域交通环境,有效分流过境车辆,完成通香路一期,推进六环辅路建设,实施壁富路、徐尹路、张凤路北延、觅西路等工程。扎实推动前期工作,加快北运河西滨河路、怡乐西路北段、京榆路三期、张采路北延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度。

进一步推进公用设施建设。加强组织协调,推进水、电、气、热等配套管网建设。构建节约、环保的供热系统,积极推进河东新城集中供热、旧城区供热整合等工程建设,力争实现三河热电厂向河东新城供热。提高区域电力负荷能力和电网安全,推进电力强网“0811”工程建设,新建和改建张家湾、宋庄、台湖等变电站。提高新城污水处理能力,推动河东污水处理厂项目进程。继续完善环卫设施,开工建设梨园垃圾中转站和西田阳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同时,加强区域水环境建设,建设完成潞城两堤路,加快建设北关闸下移等项目。

(三)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强项目引进建设,培育现代服务业。围绕发展总部物流的思路,加强重大项目引进,力争苏宁总部、美国普洛斯、恒日机械等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华润物流集团、北京轻工商贸物流港、香港招商局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包装印刷、出版发行和文化创意产业,确保图书出版发行中心一期工程竣工营业,推进图书出版发行中心二期、北京包装印刷产业示范基地、三辰动漫一期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端商务,以生态商务园为主要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总部型商务企业。提升商业发展水平,加大品牌商业引进力度,继续推动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发展,完善商业服务功能,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

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烟草生产配送基地生产项目、家居产业示范园二期、李宁总部、中国数码港、中集车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等项目,开工建设金海燕玻璃棉、中国出版城、福记新鲜乐等项目,完善北京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北京邮政分拣中心等项目前期手续。发展高科技、生物医药等高端高效产业,大力推进同仁堂药业等项目。同时,合理整合优质资源,稳步发展建筑业。

(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继续抓好农村经济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联动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发展无公害蔬菜、林果、籽种、畜牧养殖、食用菌、观赏鱼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集中打造西集北运河左堤、张家湾胜利干渠路和张凤路等六条休闲农业观光采摘带。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项目,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农村行业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产品配送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完成1.1万亩平原治沙工程,继续推进第二道隔离地区绿化工程、潮白河治沙生态恢复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施4.3万亩中低产田改造、2.24万亩农业综合节水、10万亩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四期等工程建设。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力争完成1.5万亩标准化、规范化的设施农业。加大盘活农村闲置资源的力度,推进农民就业产业基地发展,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马驹桥、西集、于家务等乡镇中心路网,开工建设西集两堤路、九德路、徐内路等,推进永德路等项目前期。力争全面完成基本建设型村庄的主干路建设。加强农村环境设施建设,确保漷县镇和永乐店镇的污水处理厂竣工。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力争完成36个村的安全饮水改造。结合电力强网“0811”工程,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保障农村电力供给。继续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完成80个村的太阳能灯安装工程、10个村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和沼气集中供气工程。

继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基层文化室、图书室、老年活动站、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推进信息网络工程,完成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五)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扩大覆盖面。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充分发挥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强管理土地承包合同,完善收益分配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和监督机制。继续落实村级大额资金专储帐户制度,规范集体资产处置、资金使用等方面的行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投融资政策,进一步完善非政府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完善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政府调控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加快推进民营资本进入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领域,有效扩大投资规模,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推进信息化、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努力构建“区、街道、社区、单元”四级网络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体系。加强研究城市管理的措施,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创建和谐社区,推进老旧社区改造,打造一批精品社区、品牌社区和星级社区。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以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内部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强化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主辅分离,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进一步依法推进经营不善国有企业的改制、破产工作,加快国有企业重组和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快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建设,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监管能力和水平。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

同时,继续推进园区管理、公共财政管理等各项改革。

(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名校办分校工作,加快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台湖学校、龙旺庄学校、于家务中学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北京二中通州分校二期、潞河中学分校二期,加快办理西集中学、漷县学校、宋庄中心小学、牛堡屯学校等项目前期手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启动通州区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工程。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进通州文化馆新馆、运河博物馆等项目前期手续,建设社区、村级文化设施50处。推进科技事业发展,加大科学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公共卫生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力争中医医院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通州区第二医院住院楼工程,开工建设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工程,筹建公共卫生中心一期工程,逐步提高医疗救治水平。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加强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完善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机制,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次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落实城镇低保分类救助、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助、高等教育救助等工作。

加大安全稳定、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强化舆论导向作用,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节”等活动,有效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坚持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建立健全城市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不断提高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主要大街两侧及重点整治区违法建设、违法户外广告,集中整治航空噪音区内三个村庄和京秦、京承铁路沿线环境。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成乡镇派出所标准化建设,开工建设区看守所工程。启动消防特勤中队、消防指挥中心工程。

同时,继续做好广播电视、档案、妇女儿童、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老龄等各项事业工作。

(七)加强组织协调,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引进具有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积极培植符合功能定位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逐步提升经济实力。狠抓财政税收工作,加强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加大对重点税种的征管,完善征收激励机制,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

突出规划引导作用。认真贯彻落实新城规划、“十一五”规划,着力推进土地利用规划、新城重点区域的控规和乡镇域规划编制,引导新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

加强项目管理工作。完善项目全过程管理机制,推进项目管理的程序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把项目前期办理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明确责任,协调配合,狠抓落实,提高项目前期办理效率。加大争取市级以上资金支持力度,力争各部门争取资金额度高于上年。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提高建设资金利用效率。加强工程监督检查和服务,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认真研究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及时解决我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加强物价和市场管理。落实国家有关市场监管、价格调控的政策,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系统收集和分析价格运行情况,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各位代表,2007年通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我们要深入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第四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