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日期:2008-04-01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2006年区农委按照通州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落实通州新城规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设新城区和新农村的中心工作,围绕建立与北京新城区发展相适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全区上下形成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良好工作氛围,“三农”工作呈现出持续、稳定、健康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完善农业扶持政策,不断强化农业发展长效机制。2006年,结合全区农业发展实际,对原有农业政策进行调整、修改,同时出台部分新政策。一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银农合作、贷款贴息、项目资金扶持等方式,重点扶持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北京吉鼎立达科贸有限公司、北京东升方圆种植公司等一批区内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配送、观光农业等类型的龙头企业。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原有合作组织进行整合,建立与主导产业结合紧密的区级行业协会,加以扶持、规范、完善,同时分区域、分行业建立起与之适应的行业分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带动农户能力强的合作组织给予重点扶持。三是扶持农产品品牌及认证。培育和引导生产加工单位树立质量观念和品牌意识,重点在农产品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和认证等方面给予扶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商标”和“合作组织+农户+商标”的方式,利用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品牌优势,带动并吸纳农民成为品牌农产品的直接生产者,降低农民的市场风险。四是扶持设施农业。对连片集群式的设施农业基地、唯一性的农产品设施生产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农业专业村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支持。五是扶持籽种产业。选择一批种植、养殖的品种进行改良换代,重点是蔬菜育苗、小麦良种繁育、乌鸡、祖代种猪、优质肉羊种羊、观赏鱼的引进等。

有效整合部门资源,形成农口系统统筹联动发展、政策集成推进的良性工作机制。搭建由政府主管区长牵头,农委统筹协调,发改委、财政局、科委、水务局、林业局、种植中心、养殖中心、农机中心、经管站等涉农部门各负其责的通州区农业重点项目工作平台。平台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施农业、食用菌类生产、中低产田改造、农业节水、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村新能源开发、优质农产品品牌打造、无公害及有机农产品认证等12项重点工作,收到很好的实际工作效果。

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和有关林业补偿政策。2006年完成小麦直补面积25.06万亩,补贴资金1502.36万元,其中小麦良种面积24.94万亩,补贴资金249.44万元,涉及358个村4.09万户;完成玉米直补面积35.32万亩,补贴资金953.67万元,涉及392个村5.62万户。年内落实“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占地补偿和管护费。

二、围绕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农民增收。

(一)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根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集中精力狠抓设施农业建设,设施农业日趋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全区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2万亩,设施果品、花卉0.3万亩)。设施农业的建设,覆盖全区9个乡镇(永顺镇、梨园镇除外)的100个行政村,占现有农业村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带动农户3万多户,就业安置农民4万多名,户均增收近万元。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注重做好设施农业的规划,根据各乡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产品布局,注重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注重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于家务乡东升方圆种植公司筹建年产优质蔬菜苗60008000万株的1.3万平方米工厂化育苗基地,同时在漷县镇草厂、西集镇大沙务、永乐店镇大务等地兴建村级蔬菜育苗基地。

(二)加快露地种植结构调整,全区基本农田53万亩,在注重加大设施农业建设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加快露地种植结构调整。一是粮食改种蔬菜。全区粮食改种蔬菜面积3500亩,在永乐店镇半截河村、东河等7个村建成1400亩娃娃菜生产基地。二是粮食改种经济作物。全区春白地粮食改种大豆、甜玉米等经济作物面积15000亩,主要集中在马驹桥、永乐店等镇。三是粮食变籽种。在永乐店、马驹桥、漷县等镇新发展小麦优质粮籽种生产基地5000亩,其中漷县镇黄厂铺村与中国农科院建成1000亩“轮选987”优新品种生产基地。

(三)林果、花卉产业蓬勃发展,探索区域特色鲜明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一是围绕速生林产业,在永乐店镇大力发展林经间作,覆盖全镇38个村中的18个村,其中14个村推行林菌间作,4个村推行林桑间作。通过“公司+协会+农户”三方合作的发展模式,永乐店镇继续开展林菌间作项目,发展面积5000亩,带动农户1526户,生产菌棒530万棒,永乐店镇林菌产业总产值达1854万元;在永乐店镇半截河村发展林桑间作4300亩,每亩林地年产饲料桑34吨,直接经济效益3000余元。建成育苗温室28栋,年育种苗700万株,桑饲料深加工生产线一套,吸收农村就业人员150余人,生产出的各种桑饲料主要出口到日本;利用林间闲置的土地资源推广林间家禽养殖,所出产的禽类及蛋类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每斤鸡蛋市场价格保持在5元以上,每斤宫廷皇鸡价格保持在16元以上,良好的市场销路给经营者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二是推进林果高接换优,改善提升果品品质。在西集镇实施5000亩樱桃完善提高工程,新植补植樱桃面积1.02万亩,栽植樱桃树苗4.3万株。在西集镇建成占地40亩的樱桃种质资源繁育圃,栽植1万株。在西集、宋庄、台湖等镇实施老残果树高接换优工程,将原有的爱宕梨品种,改换为黄金、红南果、华山等10多个优新品种,完成面积3043亩,改接12.2万株。在潞城镇武窑果园、漷县镇益鑫果树种植场等5个果园试点,启动建设有机果品基地1000亩。三是花卉产业异军突起,成为一支新生力量。在漷县镇北堤寺村新建1万平方米连栋温室花卉组培车间。本区各种花卉生产面积累计达到2500亩以上,其中进口全自动现代化温室2.3万平方米,各种日光温室200余栋,塑料大棚20余栋。鲜切花品种主要有非洲菊、紫罗兰、金鱼草等,绿植类花卉有蕨类、兰花、凤梨等,草花有牵牛、彩叶草等。建成北京吉鼎立达科贸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新世纪园艺农场、漷县一品园花卉基地、福盛源花卉种植农场等生产基地,吸收农村就业人员500余人。

(四)养殖业内部结构调整进展顺利,产业发展得到优化升级。按照通州新城规划和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的总体发展要求,本区农业发展实施重心南移战略,畜禽养殖逐步从六环以内退出,移至西集、漷县、永乐店、于家务等乡镇;养殖业生产重点向优质籽种产业发展,加强养殖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一是完善生猪良种体系建设。完成东方种猪场的设施设备改造,完成东方科澳有限公司种猪场建设,并投入生产。二是加强肉羊良种体系建设。实施区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种羊场二期工程建设,新增实验室120平方米,产房240平方米。首次对18只本地绵羊进行胚胎移植,实现本区肉羊胚胎移植的零突破。在马驹桥镇西马庄村和柏福村两个肉羊品种改良专业村开展肉羊品种改良试点工作。三是以奶牛胚胎移植中心为龙头,推动全区奶牛良种体系建设。新建良种肉牛胚胎供体牛饲养棚2000平方米,购进安格斯供体肉牛10头,用于胚胎移植工作,胚胎中心以此作为本区进口牛的原种供体牛群,提升养殖水平。四是以北京鑫淼观赏鱼中心为龙头,进一步完善观赏鱼良种繁育体系。完成唐大庄、桂家坟、王庄、黄厂铺、垡头五个苗种繁育场的孵化设施建设,已投入苗种生产,孵化金鱼、草金鱼、锦鲤等,为进一步改善本区观赏鱼品质奠定了基础。

    (五)围绕农业多功能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现并提升新城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品味和档次。在生态功能建设方面,全区完成绿化面积318公顷,义务植树142万株。相继实施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林网配套工程、农田防护林采伐更新试点工程、运潮减河南岸绿化美化工程、西集开发区绿化美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播草盖沙工程、小城镇绿化美化工程、六环路永久性绿化带补植工程等。协调亦庄开发区投资8700万元,完成凉水河清淤加固一期工程。在生活功能开发方面,全面整合现有观光农业项目,启动永乐店镇绿色旅游基地和宋庄镇双埠头村温榆农业观光园建设,加强大营民俗旅游村和金各庄观光园的建设力度,完善台湖第五生产队功能,整合西集镇明太阳大樱桃及张家湾镇葡萄采摘网点,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观光路线。全区观光农业园35家,其中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4家(台湖第五生产队、北京葡香苑园艺场、大运河水梦园、吉鼎立达采摘园),取得市级认证。

三、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一是实施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全区新建和改建节水灌溉面积2.65万亩,包括粮田管灌1.19万亩、露地菜管灌0.09万亩、设施农业管灌0.92万亩、微灌0.45万亩,新打机井55眼,铺设管道262千米,涉及漷县、马驹桥、西集、永乐店、潞城5个镇。二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在2005年完成200多个村农村安全饮水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二期工程,解决62个村的农民安全饮水问题。三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跟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采取区财政支持农机具购置、生产使用者负担部分的补助方式鼓励农户引进使用先进农机具;重点推广了蔬菜保护生产机械659台套,果树生产机械、草坪机械等;引进与改造了日光温室自动卷帘机等。完成4.5万亩的中低产田改造扫尾工程,硬化了田间路面、改善了农田林网。启动实施新河灌区再生水利用三期工程。启动实施9个市级新农村试点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农村危桥改造2座。继续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完成春玉米保护性耕作面积1.5万亩,改善裸露农田扬尘污染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小麦秸秆实现全面禁烧。

四、围绕科技富农,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技术培训,提高科技对农业及农村的支撑力度。(一)探索技术服务的新机制和新方法,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实施“三院联动”工程,搭建首都农业科研院所与区内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生产示范基地对口支援平台,在新品种引进、农艺生产技术、设施农业建设、农业科技攻关等方面建立紧密型的科技合作关系。成功构建由区综合型、专业型和基层生产力促进中心构成的上下联动的“生产力促进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组织百名种植、养殖、林业技术人员对接农业基地,划分责任区,签订服务合同,贴近农民开展综合技术服务。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对1447户科技示范户,实行良种、农机、技术、信息“四到户”,做好技术服务。扶持壮大区内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提高其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农产品经纪人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流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完善农资配送服务,新发展30多处农资配送网点,确保农民不出村就能买到优质优价的籽种、肥料等农用生产资料。强化产品销售服务,建立农商、农企定期沟通机制,兴建漷县镇徐官屯村、西集镇大沙务村等一批田间地头批发市场。(二)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采用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发挥涉农部门的人才、设备、推广网络等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固定培训与流动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训新型农民,累计培训农民12300人,一是利用48个农村远程教育站点、10个规模生产基地的农民田间学校、星火培训学校及有线电视农业专栏节目等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农民培训。二是开通科技流动服务直通车,有效整合全区48个职能部门资源,利用科技流动服务教室及多媒体手段,下乡进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流动服务,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在区农机化学校开始筹建农民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将其作为承载培训全区农民的公益职能机构。

五、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潜力与活力。(一)扩大试点,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在2004年和2005年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6年有梨园镇、宋庄镇、张家湾镇20个村启动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二)发挥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作用,做好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实现农民利益。经过深入调研,依托村、镇、区三级土地流转数据库,完成“通州区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建设,同时在互联网上及时发布供求信息,通过透明的市场化运作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各种信息,提供免费的中介服务。集中组织培训土地流转信息员500余人,确保全区每个村有一名土地流转信息员,负责帮助农民上传土地流转信息,讲解土地流转规范程序等服务工作,农村土地流转脱离行政手段,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三)巩固村账托管成果,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大额资金专储账户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在全区范围内推行马驹桥镇以大额资金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财务管理的试点经验。全区有433个村全部完成“专储账户”开设工作,并实行了规范管理,占全区总村数的90%。(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其带动农户致富能力,建立农委和区工商局、公安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经管站七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出台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注册登记问题,建立了风险保障基金机制,从而有效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的合法权益。新发展通州区肉羊协会、通州区生猪协会2家区级行业协会,新发展大务蔬菜合作社、陈辛庄食用菌合作社、黄厂铺农业经济合作社等14家规范的合作社。召开了“通州区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为新近成立的本区第一批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举行授牌仪式,并现场兑现扶持资金。全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累计达到119家,带动农户2.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户数的17%

六、不断强化农业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一是健全食用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平。以创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为契机,建立政府强制性质量检测制度,定期对企业和生产基地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检测,并向媒体公开检测结果。建立健全农资连锁配售体系,建立统一的重点种植、养殖基地和企业的投入品配送网络,解决投入品来源复杂的问题。出台补贴政策,对生产基地和企业的日常检测费用给予适当补贴,调动其自动参检的积极性。对现有蔬菜基地,提高无公害水平,提升标准化程度;对新发展的蔬菜基地项目,通过测土配方选择合适地块,按照标准化模式生产。二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年内,进一步修订完善《通州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防控工作预案》,以专业兽医队伍为主,积极发挥10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基础性作用,坚持做好日常免疫工作和消毒工作。强化路口检疫,对外埠进京禽类及其产品严格检查,严禁染病禽类流入本市。健全疫情报告体系,完善信息报送网络和应急报告主渠道,以随时掌握疫情动态,把握防疫工作全局。三是加强危险性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年内开展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区严防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指挥部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与乡镇、街道办事处、有林单位签订《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书》。多种形式宣传美国白蛾的危害,宣传《国务院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采取飞机防治和地面防治相结合,使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配备专用器械开展防治,做到科学防控。加强与周边省市的联防联控工作,协调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林业部门,签订《美国白蛾联防联控协议书》。

(王岩军)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