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新农村建设的调研
中共通州区委研究室
宋庄镇小堡村有着“画家村”的美誉。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该村注重整合资源,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努力建设文化创意新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期,区委研究室对“画家村”——小堡村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小堡“画家村”的形成与特点
小堡村坐落于宋庄镇中心地带,村内共有503户,1367口人,土地面积5000余亩。目前,该村居住着艺术家250多名,约占宋庄镇艺术家总数的1/3,主要是画家,也有批评家、作家等。大多以租居为主。据统计,艺术家租住农民自建房的占50%,租住改造后的旧厂房的占40%,艺术家自建房屋的占10%。
纵观小堡画家村的形成,经历了发展速度由慢到快、发展影响由小到大、发展方式由自发到自觉的历程。
因为该村家家户户院子大,民居朴素,租价低,画家张惠平1993年底首先选中了小堡村。在他带动下,1994年画家方力钧、刘炜、岳敏君和评论家栗宪庭等6人相继来到小堡村居住。后来陆续有画家进来,文化人日益增多,画家队伍很快由最初的五、六人发展到几十人,并迅速增加到2005年的250多人。其中仅2004—2005年入住该村的画家就达130多人。
艺术评论家栗宪庭、画家张源等都居住在小堡村,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批艺术家也陆续居住到小堡周围的大兴庄、辛店、喇嘛庄等村。目前已形成以小堡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0余个村庄的艺术家群落,汇聚了700多位绘画、摄影、雕塑工作者以及影视艺术制作人。随着著名画家的作品频频面世,以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的推介,“小堡”之名已由京郊村野远渡重洋传遍了世界各国。
小堡村扶助文化产业,当初只是简单的批地建房出租给画家做工作室。随着画家社会影响的扩大,该村认识到画家就是本村的财富,主动适应形势,从单纯的满足画家们居住、创作中解放出来,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整合土地资源,建设小堡商业广场,为画家提供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服务。并制定发展规划,用规划指导产业发展,以推进从艺术家群落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变。
画家之所以在小堡村聚集,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房屋租价低且有特色。小堡村家家户户的院子都很大,房租低,同时,朴素的北方民居易于激发创作灵感,很适合艺术家生活、工作。二是村民广泛接纳。小堡人始终是以一种尊重、宽容的心态对待艺术家,能够接受他们特立独行、放荡不羁的性格,至少不排斥,让艺术家感到了宽松。三是艺术家群居的特点。艺术家在小堡村租住和创作的成功,迅速吸引了圈子里的熟人、朋友和慕名而来者在这里聚集。四是村里主动提供工作、生活场所。随着画家的增多,村民房子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村里主动将废弃厂房按要求改造成工作室出租给他们。对有特殊需求的画家,村里出租土地让他们自己建房。
小堡画家村落的形成与发展,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形成的自发性
小堡艺术村落的形成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因为其拥有艺术家所需的宽松的居住与创作环境,对艺术家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先是某个艺术家选中,接着熟人、朋友和慕名追随者随后而至,紧接着画廊、经纪人、评论家也闻风而来,在小堡村租房或建房居住,逐渐形成了艺术家聚集的文化艺术村落。
2.工作的原创性
小堡村的艺术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创作空间,他们从事的大多是原创性工作。大部分为画家,主要从事现代画创作。也有一部分雕塑家、评论家、书法家。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靠出卖原创作品或进行相关的文化艺术服务。
3.活动的民间性
由艺术家发起成立的宋庄艺术促进会,目前已吸纳60多位艺术家入会,是艺术家交流联系的平台。艺术促进会把游离于体制外的自由艺术人联系起来,为艺术家参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为艺术家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艺术促进会组织举办的展览、展示活动,艺术家们相互观摩、切磋,提高技艺。
4.影响的广泛性
小堡村因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家和有异常活跃的艺术氛围而引起国内外艺术节和文化经纪人的极大关注。在国外,人们可能不知道通州,但却知道宋庄小堡村。研究世界美术史的专家,因一大批现代艺术家聚集在以小堡村为中心的宋庄镇的十几个村庄,已将宋庄与法国巴黎的巴比松、美国的SOHO、德国的达毫、沃而普斯韦德等世界艺术地相提并论。
二、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艺术家们在小堡村的生活和工作,已经在该村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小堡村的建设发展。
1.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
画家村的形成,直接促进了该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农民享受到了文化产业的实惠。按照一个艺术家1年消费2万元现金来估计,500名艺术家就能带来1000万元的现金流,就能解决几百人的就业。目前该村640名劳动力,除自谋职业者外,村内安置400余人,基本实现了全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文化产业中。小堡村已有11家画廊,5家经营画材的商店,其中一部分为村民直接投资。小堡村民靳东升开办了“韩燕画廊”,展示和推介宋庄画家的作品,使画廊成为“艺术的物流仓储”,自己成为文化经纪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村民李营把废旧汽车零配件制作成艺术品,一个艺术节就收入几万元。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事餐饮服务业。兴建了小堡商业广场,把门面房以低价租给村民,由村民从事经营增收或在转租中赚取差价。1994年该村只有4个小卖部,现在光超市就8家,饭店46家,美术用品商店5家。越来越多的村民在租房中受益。10年前,买一个农家小院不超过1万元,现在少说也要10万元;过去租一个小院月租金300元,现在少则500元,多则数千元,仅此一项,全村农民年收入120万元。小堡村村民人均收入已由1993年的3000元提高到2005年的10700元,从宋庄的最穷村,成为在镇里首屈一指的富裕村。
2.促进了村内产业结构调整
1998年,村里相继投资4000多万元,利用沙荒、废弃地先后引进企业150余家。2005年实现产值4亿元,税收1400多万元。随着小堡村艺术家的增多和影响力的扩大,该村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确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并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规划艺术家工作园区,并配套建设当代艺术馆等功能性项目,把废弃厂房改造成艺术家的工作、创作场所,对原有产业项目进行调整,淘汰污染企业或产出效率较低的企业,为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提供发展空间。小堡村正逐渐转向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文化创意新村。
3.明显改善了村容村貌
为给艺术家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堡村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功能性项目。近年来,该村先后投资近1亿元,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组建了物业办、绿化办,负责全村环境卫生。投资200万元,安装了治安监测探头。投资4000万元,兴建了小堡文化一条街。投资2000万元,建设当代美术展览馆。2005年开发了430亩地筹建艺术家园区,一边自筹资金一边招商引资。画家群体对小堡村的公益事业和文化建设做了许多贡献。例如画家集资捐款为村里安装路灯,自愿捐款为村里修路等。早期到来的艺术家们多是购买了农民的院子,加以改造,打造成符合自己个性的工作室。更多的艺术家租用村里废弃的厂房、人防工事,甚至是养殖场,改造成了艺术家工作室,建成了一个个艺术园区。
4.促进了乡风文明。
画家村落的形成,对提高村民艺术修养,改变不良习俗,形成文明的村风民风起到了重要作用。村民艺术素质不断提高。在画家们的支持下,小堡办了两个面向全国培训艺术人才的基地;在画家的无偿辅导下,村里农家有两个孩子考取了中央美术学院等艺术院校。在去年的艺术节上,很多村民都能对一些艺术品发表着自己的见解。邻里和谐得到进一步推进。以前小堡村民平时关注的多是土地及农作物,谈论的也多是家长里短、邻里关系等。受艺术家的熏陶和自己耳濡目染,从对艺术的知之较少和对艺术家的回避,到逐渐接纳艺术家,到自己和孩子同时向他们学习,使得邻里关系更加和谐。文明礼仪深入人心。由于长期接触,艺术家的一些生活方式对村民产生了较大触动。在他们的影响下,村民逐渐改变了说话粗鲁、随地吐痰等不良习惯,使全村逐步形成了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三、文化创意新村发展展望
2006年初,市委书记刘淇、市长王岐山分别到小堡村调研,明确指示,要创造良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为创意人才和村民的居住和创业提供良好条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建设好文化创意新村。5月中旬,由北京工业大学规划院负责的小堡文化创意新村整体规划定稿,报送有关部门审批。该规划将小堡村发展定位为坚持原生态,坚持原创作,多种文化现象共同发展,拉动相关产业。规划范围超出了小堡的村域面积,达到8000亩。在高水平规划的指导下,小堡文化创意新村的建设发展正有序进行,小堡村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文化创意主导产业将逐步确立,文化创意产业龙头地位将进一步加强。
1.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道路交通、文化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村民和艺术家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一是实施道路硬化美化工程,改善村内环境。改造恢复村内30000平方米路面,改造6800米污水管线,铺设上下水管道,道路两侧绿化美化;改造530户厕所,目前已完成90户, 2007年9月全部完工;绿化四个街心公园和道路两侧,今年10月1日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二是新建文化卫生服务设施,解决休闲、娱乐、就医问题。添置体育设施,方便村民和艺术家锻炼身体。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7月10日投入使用,解决村民和艺术家就医难题。尽快建设完成老年活动中心,方便村民和艺术家休闲娱乐。
三是引进公交、超市功能设施,解决出行购物等问题。引进938路公交车,方便村民出行。修建宽敞的艺术一条街,引进超市,方便村民生活。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艺术家的生活、创作提供更加优美的环境和场所。
2.建设配套功能项目,拓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空间
围绕文化创意新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小堡村规划建设一批配套功能性项目。
一是建设当代艺术馆,为艺术作品提供展览、展示场所。当代艺术馆建筑面积为53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是集展览、展示和艺术作品交易的当代艺术大型活动中心,这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个“村级”当代艺术博物馆。主体建筑已经完成,内装修和基础设施配备将于近期完成,定于2006年10月1日开馆。
二是集中改造旧厂房,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和交易场所。对原有的一些废旧厂房进行集中改造,使其成为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创作场所,成为艺术作品交易的平台。一期计划改造5万平方米,总投资7000万元,于4月8日动工,已经完成上下水改造和绿化,目前正在进行路面硬化和厂房改扩建,将于近期完工。二期计划把旧厂房建设成为画廊集中的区域,目前已与国内知名的今日美术馆、泰达艺术馆、新时代画廊等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目标是引进国内最知名的中介组织,将小堡打造成经纪人集聚区、当代艺术交易的聚集区。
三是改造小堡商业街为艺术街,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性服务。商业街改造后,将引进以画廊、画材、酒吧、茶楼等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企业进驻,为艺术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各类服务。在充分听取村内艺术家意见的基础上,委托北京工业大学设计完成。商业街的改造与文化创意新村建设有机结合,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品位和强烈的艺术氛围。
四是建设艺术家工作园区,为艺术家提供集中创作的场所。艺术家工作园区占地约430亩,用于艺术家创作工作室和开设画廊,建成后可容纳200名艺术家在此工作。目前,艺术家工作园区内的道路、环境绿化、水电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快建设。
五是建设艺术图书馆,为艺术作品提供收藏场所。宋庄艺术图书馆暨宋庄国际文化艺术数字图书馆,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建成后用于收藏艺术图书、期刊、画册、资料、图片集、影音资料和宋庄艺术家专著、作品集、宋庄杰出艺术家书库。要积极进行前期筹备工作,确保尽快开工建设。
3.筹备文化艺术节,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
为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小堡村与宋庄艺术促进会联合于2005年筹备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主会场设在小堡村。艺术节的成功举办,搭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提升了小堡村在海内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拟于2006年国庆节期间举办第二届中国·宋庄文化艺术节,主会场仍将设在小堡村,绝大多数的活动也将在小堡村完成。这对于宣传小堡文化创意新村,展示小堡文化创意新村的风采,提高小堡在全国及世界的影响力,都将产生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