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州区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08-09-03    来源:通州区政府

分享:
字号:        

——200616在通州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通州区财政局局长  刘汝林


各位代表:

我受通州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提交通州区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北京新城区的总体目标,认真落实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创新财政体制,强化预算管理,夯实基础工作,深化各项改革,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为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通州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2005年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113000万元。实际完成收入115796   万元,完成预算的102.5%,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共享税完成96883万元,比上年增长24.4%;固定税完成 11041 万元,比上年增长5.2%;非税收入完成6096万元,比上年下降36.9%;基金收入完成1776万元,比上年下降62%

(二)区级财力完成情况

2005年区级总财力310478万元。具体包括:地方财政收入115796万元,市返还资金81261万元,市追加专项资金68295万元,转移支付补助4794万元,上年结转40332万元。

(三)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通州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2005年财政支出预算为193000万元。后经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批准调整为23380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长21%。实际支出26030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1.3%,比上年增长23.5%。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按照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建立公共财政,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的支出原则,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确保政权、政法机关的正常运转,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加大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

1.基本建设支出27,340 万元, 完成预算21000万元的130.2%,比上年增长161%。主要支出项目包括农村安全饮水、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于家务节水灌溉、环保产业园区及通州工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24920 万元, 完成预算21560万元的115.6%,比上年增长41.8%,主要用于税收奖励政策兑现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支出等。

    3.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等支出26670万元 ,完成预算23000万元的116%,比上年增长30%,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为10.1 %,下同),符合法定要求。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补助、小城镇贴息、蔬菜保护地、养殖中心种猪场及奶牛胚胎移植中心扩建、禽流感防治、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凤港河工程等。

4.科技三项费及科学事业费支出1351 万元, 完成预算1300万元的103.9%,比上年增长10.3%,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符合法定要求。

5.文体广播事业支出4505 万元, 完成预算4200万元的107.3%,比上年增长24.4%。专项支出用于图书馆改造、基层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计划生育手术及宣传费等。

6.教育事业费支出35962 万元, 完成预算35000万元的102.7%,比上年增长13.2%,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实现法定增长。

7.卫生事业支出11479 万元, 完成预算8000万元的143.5%,比上年增长39.3%。专项支出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费医疗、农村改厕、潞河医院改造及设备购置等。

8.税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2985万元, 完成预算5050万元的59.1%,比上年减少36.2%。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交通部门的公路运输管理费570万元由专项列支;二是国资委经费736万元在行政管理费中列支;三是税务代征手续费720万元未返还等。

9.行政管理费支出42182 万元, 完成预算38000万元的111%,比上年增长31.1%。主要是规范公务员收入增加了支出。

10.公检法司支出14314 万元, 完成预算13000万元的110.1%,比上年增长22.9%。专项支出用于公检法特种设备采购、外来人口管理等。

11.城市维护费支出12355 万元, 完成预算9500万元的130%,比上年增长32%。主要支出项目包括城市维护养护、城市绿化、环境卫生治理等。

12.社会保障及社会救济支出12050 万元, 完成预算8000万元的150.6%,比上年增长23%。主要支出项目包括城低保及农低保、优抚及医疗减免、医疗救助、军队离退休安置经费等。

13.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17831 万元, 完成预算16000万元的111.4%,比上年增长23%。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离休人员参照规范公务员收入增加生活补贴支出等。

14.专项支出6598 万元, 完成预算4000万元的165%,主要用于中小学教学设备购置、公路运输管理工作支出等。

15.其他支出11649 万元, 完成预算21956万元的53.1%,比上年减少46.4%。主要是乡镇支出、住房公积金、偿还世行贷款和基金会借款利息等。

16.基金支出8110 万元, 完成预算4200万元的193.1%, 主要是农村教育附加及地方财政税费附加等支出。

2005年总财力310478万元,总支出260301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收支相抵后结余50177万元。其中:市级专项结转22435万元,乡镇结转12000万元,往来款挂账8254万元,专项基金结余7488万元。所有结余款项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四)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

随着北京新城区建设的加快推进,预算外资金已成为有效支持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是通州区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最大、开工数量最多的一年,区财政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有效推进了重点工程建设。

预算外资金具体收支情况是: 2005年我区预算外资金总收入181605万元,主要包括:土地出让金本年收入19480万元,上年结转4488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本年收入11017万元,上年结转14065万元;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本年收入15094万元,上年结转583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1230万元,其中:土地批租70420万元、其他810万元。

2005年预算外资金总支出153089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包括:

1.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9424万元, 主要用于京津公路平移、北苑高架桥建设、运河西大街改造等重点工程。

2.教育投入7884万元, 主要用于教师培训中心建设、教学设备购置等。

3.卫生投入470万元, 重点用于医疗设备购置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等。

    4.社会保障投入1446万元, 重点用于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落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保障、解决特困人员的医疗救助支出等。

5.城市维护投入2836万元, 主要用于污水处理支出。

6.其他支出1029万元, 主要用于弥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公用经费及专项经费。总体分析,2005年我区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支出总量逐年上升,支出结构不断优化;财政管理改革逐步深化,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预算安排进一步合理,重点事业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全年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圆满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二、2005年主要工作

2005年,区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圆满完成各项增收任务,保证了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支出的依法增长,有效推进了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等财政体制改革,全面完成人代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一)坚持依法聚财,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005年,区财税部门坚持加强征管与培育税源并举,千方百计稳定税基,涵养税源,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努力做大财政蛋糕,增强我区经济实力。一是加强税收征管,完善征收制度,改进征管手段,强化收入形势分析,充分把握税收走势,有效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强化纳税服务意识,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创造良好税收环境,积极推动税源建设。加大稽查力度,大力清缴欠税,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严格实行票款分离制度,动态掌握非税收入情况,加大催收催缴力度,确保非税收入足额入库。三是充分调动乡镇和工业园区培育财源、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乡镇和工业园区预计实现税收24.4亿元,占总税收的65.1%,是全区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科学理财,重点事业发展得到有力保障

按照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坚持理财为民,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在保障政权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对三农、社会保障、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和谐村镇建设得到加强。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公共财政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全年投入到乡镇及农村各项事业的预算内资金突破13亿元,农民在发展中进一步得到实惠。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圆满完成粮食直补工作,共为7万余户种粮农民发放直补 资金2357 万元。积极推进都市农业发展,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支持蔬菜、林果花卉、养殖、籽种等主导产业发展。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建成蔬菜保护地 1.2万亩, 完成4.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积极落实 资金,全面完成200个村的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及时安排专项资金,严防禽流

感等重大疫情发生。落实基层公益事业资金5366万元,推进农村基层公益事业建设。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和谐社会建设深入开展。全区共投入社会保障资金达3.5亿元。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完善财政补贴投入机制,增加养老保险投入,扩大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就业和再就业资金投入,有效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工作。重视城乡救助体系建设,保障了低收入及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加大公共卫生投入,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资金补助,改造潞河医院、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施,提高全区医疗保障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初步建立重大疫情预防监测体系,提高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认真落实区政府办实事各项资金需求,保障各项实事的顺利实施。

加大教科文等社会事业投入,公共保障能力明显加强。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全年教育专项支出达 1.3亿元。重点 支持了潞河中学分校、第一实验中学、教师培训中心 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完成200间危旧校舍修缮。落实财政资助减免政策,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加大为教师办实事力度,组织全区教师体检,发放农村教师津贴,为农村学校购买校车。加大科技投入,安排资金880万元,重点支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和工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文化投入,全年共新建图书室、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 55处,丰富了城乡居民文化生活。

合理安排行政政法投入,社会稳定得到巩固。在保证政权机关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科技强警"、“从优待警",不断加大政法建设投入。共安排资金 4500万元,重点用于系统信息网络化建设,侦察和防护设备购置,提高办公用房标准,支持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站建设,有效维护了全区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

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投入,新城区功能不断完善。统筹安排资金 16.2亿元,着力推进北京新城区重点工程建设。保证了运河东、西大街、 运河城市段、玉带河大街、 宋梁路等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完成了通州污水处理厂、新华大街开闭站、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明显提高。积极推进“一街一区"改造工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全面提升新城区城市功能和城市品位。

(三)加强基础工作,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完成工资统发工作 ,全面实现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统发,全区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统发人数达19895人。顺利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 成立通州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制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全区6家试点单位成功实现国库集中支付。

部门预算管理改革逐步深入。一是强化基本支出管理,初步建立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公用车辆、市政基础设施以及交通设施共五个财政基础信息库,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二是完善项目库管理制度,编制财政支农、基本建设、社会保障、行政政法及教科文卫五个项目库,涉及项目 502项,实现项目支出预算的规范化管

理。通过加强项目管理,全年各部门共争取预算内外支持资金 15.5亿元。

政府采购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对纳入政府采购目录、规模在一

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采购。二是深化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在完成全区公务用

车清理整顿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区所有编制内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采购“五统一”,即统一采

购、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保险、统一定点维修和统一定点加油,

有效规范了公务用车管理,节约财政开支。三是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力度,

聘请社会特邀监督员,构建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并重的监管体系。全年共完成采购项目167

个,实际采购金额2.01亿元,超额完成全年1.4亿元的采购任务,资金节约率达到9.9%

    “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深化 。加强票据管理,实行“票证合一”收缴方式,充分发挥

财政票据的源头控管作用。强化收缴管理,取消过渡性账户,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资

金直接缴入财政专户,并严格支出管理,实现与预算内资金的捆绑使用。

(四)深化投融资改革,财政性资金管理得到加强

加强投融资平台管理,规范平台资金拨付程序,资金拨付实行部门联合会签制度,确保资金

安全高效运行。发挥平台在资金使用上的聚焦整合功能,把区财政、市支持、政府信贷用于

基本建设的资金统一纳入平台,按项目进度统一调度,全年累计拨入平台资金达14.7亿元

拨出资金11.5亿元,为我区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积极推进中小企业

资担保工作,全年共受理担保项目72个,担保金额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5%58.2%

继续推进银农合作,全年共安排涉农担保资金500万元。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坚持适

度举债,控制政府信贷规模,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努力规避政府债务风险。

    (五)健全投资评审机制, 政府投资的合理性、有效性进一步加强

加强投资评审制度建设,完善《通州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暂行规定》,扩大项目评审范围,逐步由区重点工程向各类基本建设项目延伸,由区政府投资项目向工业园区和乡镇投资项目延伸。全年共完成运河西大街、玉带路、宋梁路等工程预、决算评审39项,送审金额8.3亿元,审减资金1.8亿元,审减率达21.3%,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六)严格依法理财,财政资金运行效益进一步提高

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财政工作法制化建设。加强财政资金监督检

查力度,制定《通州区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及跟踪问效反馈制度实施办法》,完善财

政资金跟踪问效机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益保障程度明显增强。认真宣传贯彻《会计法》

,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效维护了财经秩序。

三、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6年财税工作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

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新城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促进经济发展,保

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深化财政体

制改革,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如下:

(一)财政收入预算

2006年,区级可支配财力2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7亿元,较上年的115796万元

增长10%;市返还额8.6亿元(含农村公益事业补助资金等)。

  (二)财政支出预算

2006年财政支出预算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入为出”的原则,一要保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必要公用经费的支出;二要保证政权建设的资金需要,确保政法机关正常运转,维护社会稳定;三要保证农业、教育、科技、卫生支出依法增长,促进各项社会事

业协调发展;四要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

障低收入人群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五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投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

2006年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1.3亿元,收支平衡。分项支出安排是:

1.基本建设支出5500万元;

2.企业挖潜改造支出15000万元;

3.科技三项费和科学支出1400万元;

4.农业、林业和水利气象支出17600万元;

5.文体广播事业费4500万元;

6.教育支出37000万元;

7.医疗卫生支出8500万元;

8.税务等部门事业费3200万元;

9.抚恤社救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8500万元;

10.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0300万元;

11.行政管理费41000万元;

12.公检法司支出14000万元;

13.城市维护费11000万元;

14.政策性补贴支出430万元;

15.专项支出2600万元;

16.其他支出12870万元;

17.总预备费6200万元;

18.基金支出3000万元;

19.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解市专项400万元。

四、2006年财政工作重点

2006年是全面启动新城规划建设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北京新城区建设实现“三年大变样”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财税工作,对今后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为此,财税工作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机遇,加快

发展,乘势而上,努力完成各项预算任务,争取在新的发展阶段上开好局、起好步,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一)大力增收节支,提高财政综合实力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探索建立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增强区级综合财力

。一是强化税收征管工作。通过加强税源分析、开展纳税评估、加大稽查力度、提高服务水

平等手段,构建较为完善的税收征管体系,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强化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加强票据管理,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监测体系,保证非税收入及

时足额入库。三是 严格财政支出管理,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

性支出及追加预算,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集中财力

保证新城区建设顺利进行。

(二)发挥导向作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二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壮大财政实力。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支持西集开发区、光机电基地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对产业的承载能力。保障重点项目配套建设投入,加快北京卷烟厂等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充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扩大融资担保规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支持滨河商务中心区等城市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体现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定位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集聚发展。

(三) 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加大“三农”投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制定实施《通州区基层公益事业专项

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区、镇两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合理安排

农业资金,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支持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 推进产业化经营。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就业渠道,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扎实推进新城区基本框架建设。统筹使用财政预算内外资金,支

持道路管网等各项重点工程建设,保障新城区各项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坚持建管并重的原

则,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绿化美化、垃圾处理等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提升城市功能

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滨水宜居新城。

加大社会保障投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大培训力度,拓

宽就业渠道,促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养老、失

业、医疗等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完善城乡救助体系,着力做好城乡特困人员医疗救

助工作,切实帮助城乡困难家庭解决实际生活困难,努力造就社会的“减震网”和“安全阀”。多方筹集资金,统筹协调解决办实事资金需求,支持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实事建设。

加大教科文卫投入,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教育支出方面,重点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为教师办实事力度。科技投入方面,重点支持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建设方面,支持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基地。卫生投入方面,重点用于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城乡医疗水平。

加强政权政法建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确保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必要公用经费的支出,保证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加大司法投入,继续实施“科技强警”、“从优待警”,进一步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平安通州建设。

(四)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保证财政资金高效运行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按照“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步深化”的原则,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总结经验,扩大范围,力争上半年在全区一半以上一级预算单位实现 国库集中支付,年底前全区64家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施。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提高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规范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坚持投入资金讲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原则,科学合理安排各项支出,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追加预算,维护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强化区本级专项资金的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规范运行。 深化政府采购管理改革,积极扩大采购范围和规模。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制定实施《通州区 2006年政府采购工作程序》等相关政策,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 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公开竞标比例,构建行政监督、供应商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力争超额完成市下达的政府采购任务。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筹使用。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把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实现财政综合预算,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规范性。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模式,确保国有资产收益及时入库。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财政债务风险。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增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融资能力,逐步减少政府在经营性领域的融资担保规模。严格或有负债监控,加强政府债务统计分析,完善债务预警机制,降低政府债务风险。充实政府偿债资金专户,完善偿债机制,努力规避财政风险。

(五) 完善乡镇财政体制,提高乡镇预算管理水平

以金财工程为依托,逐步建立乡镇财政基础信息库,为科学编制乡镇部门预算打好基础。加大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区与乡镇财政体制,逐步实现乡镇财权、事权相统一,加强乡镇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六)强化监管职能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财政执法主体,成立财政监督检查所,加大财政执法检查力度,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探索推行项目概算、预算、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全过程评审,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和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将绩效考评结果与下一年度部门预算安排相挂钩,强化项目管理,增强各部门的效益观念,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在加快北京新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改革、发展还是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急需花钱的地方很多,我们要继续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事的方针,把财政资金高效率、高效益地用于为人民群众所办的实事之中,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006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把我区建设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北京新城区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