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 华
各位代表:
我受区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6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5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北京新城区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圆满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1.5亿元,同比增长16.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2.1亿元、78.2亿元和6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21.4%和13.6%,三次产业构成为8∶52∶40。税收总额实现37.5亿元,同比增长22.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15亿元,同比增长2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集市贸易成交额分别实现65.2亿元和2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5%。外贸出口创汇额达到3.2亿美元,同比增长4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00元,同比增长1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60元,同比增长8%。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第一产业稳步发展。各项农业政策得到落实,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357万元,出台了扶持农业发展的五项政策,健全了农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农业主导产业实现较大提升,新增设施蔬菜1.2万亩,实施了1500亩果树高接换优工程,建成了京郊最大的观赏蕨类生产基地,完成了观赏鱼养殖中心、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等五大种业基地建设。旅游观光农业进一步发展,成功举办了通州第七届葡萄采摘节和第五届金秋捉蟹节。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乌鸡、林菌间作等4个产业化项目已初具规模,农产品加工和配送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配送总量达20万吨,新成立区级行业协会10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了3万亩农业节水灌溉、4.5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凤港河灌区改造、农田林网更新改造等工程,实施了农机进驻蔬菜保护地项目,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发展步伐加快,增加值实现65.9亿元,同比增长26.2%;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实现243亿元和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8%和30%。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带动乡镇税收快速增长。11个乡镇共完成税收24.4亿元(含园区),潞城、张家湾、梨园、永顺、台湖、宋庄、马驹桥7个镇税收突破2亿元,潞城、永乐店、梨园、马驹桥、台湖、漷县6个镇的税收增幅超过全区水平。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项目建设、投产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共引进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63个,其中北京福田环保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数码港科技公司、天宇朗通公司等亿元以上项目15个。全区盘活闲置资产66处,盘活资产总额8.6亿元,引进增量11.1亿元。纳尔特漆业、蒙诺汽车减震器、明日电器、嘉士堂药业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日立电梯、绿竹生物等一批项目全面竣工;北京卷烟厂、北京家居产业示范园、摩比斯二期等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
园区建设和发展速度加快。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园区经济效益实现较大突破,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实现59.3亿元和3.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3%和36.9%。开发区规划、土地一级开发取得新进展,5个园区的总规、详规以及
建筑业稳步发展。建筑业总产值达到85亿元,同比增长4%。积极开拓区内外建筑市场,开复工面积达到880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迅速提高。召开了全区服务业发展大会,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初步实施方案,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全区服务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服务业重大项目引进步伐加快。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家乐福、万客隆等项目签约落户;欧洲品牌直销中心、华堂商场等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商务园、北京烟草结算中心、康体医疗城等项目正在积极洽谈。
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提升。现代物流业规模不断壮大,苏宁总部项目开工建设,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基建工程竣工。休闲旅游、健身康体、文化娱乐等行业蓬勃发展。传统商业水平得到提升,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华联商厦、人民商场等商业企业实施了重组改造,苏荷时代商业广场、华普超市、百安居装潢中心等陆续开业,新建社区便民菜店20家、农村连锁超市60家,城乡居民消费环境得到改善。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开复工面积达到520万平方米,海阔名苑、万福家园等一批高档房地产项目已开工建设。
(三)城乡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推进了一批景观工程建设,运河城市段景观建设工程已经展开,完成了运河城市段河道治理(一期)、运河西大街综合整治、轻轨沿线绿化、萧太后河台湖段治理等工程。实施了一批道路工程建设,完成了北苑高架桥、京津公路平移、运河东大街、京哈高速大修、玉带河大街、怡乐西路(一期)、通顺路大修等工程,开工建设了京通快速与京哈高速联络线、宋梁路、六环辅路、京榆旧路改造等一批道路工程。配合道路建设,完成了耿庄立交桥、丁各庄立交桥、果园环岛综合整治等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推进了农村道路建设。〖FJF〗誋〖FJJ〗马路、张凤路、张采路等一批联结区域交通的道路已开工建设;张家湾潞西路、台湖创业园路、漷县西三路等一批镇域道路工程顺利竣工。实施了一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马驹桥和于家务变电站、永乐店集中供水厂、张家湾集中供热中心。于家务污水处理厂启动建设。全面完成200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工程。农村管理信息化、旧村改造和精品村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四)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成效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理顺了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积极筹建土地流转信息平台,探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全区99%的村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稳步推进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西总屯、大稿村等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完成。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三年奋斗目标,确定了国有经济运行四大板块,健全了国资监管的五大体系。启动了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建立了新型财务监管制度。全力推进了国有企业重组改造,盘活国有资产3.3亿元,收缴国有资本收益4600万元。
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突破。建立了产权多元化投资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开发建设,探索出一条园区市场化运作、整体开发、组团招商的新路子,通州开发区、永乐开发区分别与珠江公司合作组建了新的开发建设公司。建立了园区与乡镇之间的联动机制,积极稳妥地推动了园区内旧村搬迁改造工作。
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深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强项目科学管理。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资金审批程序,不断完善平台运作管理机制。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机制,制定了政府债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尝试在市政建设中采取市场化融资,初步制定完成了天然气供气、河东新城集中供热等项目的特许经营实施方案,启动了户外广告特许经营工作。
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取得进展。制定了“通州区街道办事处工作办法",规范了街道管理职能,建立了街道发展基金。制定了关于开展示范街区、规范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标准,发挥街道主体作用,完成了“一街一区"建设工程。城市管理覆盖面逐步拓展,新成立了6个社区居委会。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垃圾密闭化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科技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大会。积极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了11所农村中小学,潞河中学分校、第一实验中学、第一实验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潞河国际教育园区主体工程完工,引进了史家小学、育才学校、北京二中、北工大实验学院等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上线率达到80.4%,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50.2%。加大教育向农村倾斜支持力度,启动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动科技进步,搭建了通州区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富民工作不断加强。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宋庄文化艺术节、通州建置2200周年等活动。完成了农村电影“2131"工程,新建基层文化设施55处。加强文物保护,三教庙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清真寺(二期)修缮工程进展顺利。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于家务卫生院、永乐店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等设施投入使用,中医医院主体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新建和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43个。名院引进工作取得成效,市中医院与区中医院的合作积极推进,亿仁医院前期手续正在积极办理之中。成功举办了通州区第二届全民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有力推动。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成效明显。召开了全区维护稳定暨政法工作大会,广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村)等活动,健全完善了维护稳定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成了通州区应急指挥中心。强化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组建了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良好。
(六)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召开了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大会,制定出台了“通州区促进就业办法(试行)",为劳动者就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达到12000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1.5%,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失业等五项保障基金收缴额突破4亿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制定并实施了“通州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制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暂行办法,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环境治理取得成效,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项实事得到有效落实。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指导和区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人民团结一致、努力奋斗的结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集聚水平较低,经济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升级;二是资源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经济增长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三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农民增收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四是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五是城市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仍需提高,城市环境治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上问题须认真分析,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6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2006年是落实新城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三年大变样"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围绕新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6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调控目标安排如下:
——地方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0%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户籍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完成市下达的指标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0%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9%左右。
为了确保调控目标实现,努力达到预期目标,着重抓好以下工作任务。
(一)加大投资力度,推进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新城框架和功能
加大新城区建设投资力度,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增强投资拉动作用,加快建立新城区基本框架。
明确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旧城道路交通条件、搭建河东地区基础设施框架、联结乡镇域交通、提高市政供应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京通快速与京哈高速联络线、通朝大街、通惠南北路、新华大街综合整治、怡乐中路、京台路西延等工程;完成西田阳垃圾填埋场二期、垃圾转运站等工程。加快推进六环辅路、宋梁路、张采路、东关大桥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通胡大街、潞苑东路、通香路等工程。实施新城区水环境建设和西南城区排水等全区水系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做好服务,推进产业类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北京卷烟厂、北京家居产业示范园、西集包装印刷产业示范园、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李宁公司总部等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度融合的重大项目。积极推动摩比斯二期、中电科集团等工业项目,家世界、中集车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苏宁物流等商业物流项目,瑞康佳园等房地产项目竣工。加快京华客车、数码港科技公司、新华联科技园等工业项目,海阔名苑、曼城、万福家园等房地产项目,珠江国际商贸物流和加工贸易港等商贸业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商务园、梨园商业文化步行街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
统筹协调,加强功能性项目建设。确保北工大实验学院、北京二中分校竣工;加快育才学校分校、通州区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史家小学分校主体工程,启动中山街小学项目建设;台湖学校、龙旺庄中学项目力争开工建设;加快北京服装学院、职业学校、牛堡屯中学、于家务中学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完成中医医院建设;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潞河医院手术楼、120急救分中心等项目前期手续,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快亿仁医院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完成看守所主体工程建设。加快体育公园建设进度;力争科技大厦开工建设;积极推进文化馆等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确保韩美林艺术博物馆竣工。
(二)坚持二三产业并重,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落实服务业发展大会精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贯彻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初步实施方案。建设完善运河核心功能区,启动主题休闲功能区和商务总部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建设,以城市功能区为载体,发展商务金融、休闲旅游、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以运河文化为品牌,以运河城市段建设为契机,发展运河文化旅游。加快文化休闲产业的开发与建设,规划建设八里桥一条街、梨园商业文化步行街等休闲文化街区。以引进“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和建设出版发行物流中心为带动,积极培育影视传媒、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以引进欧洲品牌直销中心为动力,大力发展高端商贸业。资源整合与引进知名品牌相结合,改造提升传统商业。加快改造新华大街沿街商业设施,提升新华大街商业档次。大力推进商业网点、连锁超市向农村和社区延伸,建设农村连锁超市50家,完善村级“放心示范店",进一步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合理布局,提升品位,完善配套,稳步发展房地产业。
继续推进物流基地建设,努力吸引流通企业总部,大力发展专业物流与国际贸易。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扎实推进都市工业发展。加快西集开发区的建设步伐,完成道路及管网、污水处理厂、回迁楼、综合服务中心、生活配套设施等建设工程。积极稳妥地做好光机电基地、通州开发区南扩区、环保园区规划范围内的拆迁工作,加快永乐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坚持招商与建设同步进行,加大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继续推进园区产权多元化,通过社会化融资的手段充实园区的开发建设资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北京卷烟厂、北京家居产业示范园、出版发行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都市工业产业链条延伸,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在大项目的引进上实现突破,着力引进一批高端、高效、高辐射的项目。同时,抓好现有企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清洁生产。
(三)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蔬菜、林果花卉、养殖、籽种等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优势农业区和优势产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就地采购原材料,延伸产业链,做强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业。完成籽种产业化、芽菜产业化、肉羊良种培育体系建设等项目。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树立通州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健全动物防疫网络。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生态保障能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积极引导和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农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继续发展镇村工业,加大盘活闲置资产力度,整合提升零散用地,推动镇村企业向产业聚集地集中。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以小城镇为核心,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有效解决农村商品质量问题,保证农民的消费安全。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市政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村供电保障能力,建设永乐店、漷县等变电站。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成马驹桥和西集消防队建设,实施农村安全饮水二期、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改造。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广精品村试点建设经验,重点解决农村改厕、垃圾处理等问题。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加大旧村改造力度,特别是加大城区和产业发展区范围内的旧村改造力度,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分类指导,按照不同情况,
根据经济发展的现状,确定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继续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定岗培训,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1万人。加强科技、信息、金融支农服务力度,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区初步建立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其他保障形式为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深入开展和谐村镇建设。
(四)发展社会事业,拓展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加强学校基础建设,推动名校办分校进程,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推进职业教育发展。适应人口增长需求,新建一批先进教育设施。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本着合理布局、规模办学的原则,撤并10所农村中小学。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公共教育供给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完善通州区教育信息网,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以就业为导向,调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加快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和富民中的作用,积极吸引科研院所落户我区,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学技术推广普及力度,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支持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和村级文化室、图书室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继续举办各种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卫生、体育事业发展。提升医疗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名院办分院工作,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强化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继续落实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同时,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完善城乡救助体系,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继续做好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交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档案、保密、老龄等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
(五)以改革促发展,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巩固土地确权成果,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土地流转监督机制,防止和减少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稳步推进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扩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范围,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管理科学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认真研究国合商业重组改造实施方案,加大行业重组和资源整合力度。围绕建立国有经济“四大板块",继续抓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加大力度推进小、微、亏企业改制破产工作。深化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转换经营机制。
深入推进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投融资政策,探索利用特许经营权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推进供热、供水、供气项目的特许经营。创新融资担保机制,发挥投融资平台放大投资效应。加快实行以项目定投资的管理模式,建立财政资金的追踪问效和反馈机制,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区、街、社相互衔接、分工合理和规范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坚持城市建管并重,开展城市管理重点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推进城区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违章小广告专项整治、停车秩序专项整治、临街门店行为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加强对新建街区、城市道路、市政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制定和谐社区建设发展规划、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社区建设,完成一批规范社区建设。全面落实“街道办事处工作办法",强化街道办事处统筹辖区发展的职能。
推动社会事业改革。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推动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在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进行改革试点,逐步改变政府包办社会事业的状况,加快形成社会力量兴办社会事业的新格局。
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完善“一站式"服务,建立更加规范、透明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公务员法》,提高公务员素质,增强综合执法和依法行政能力。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同时,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园区管理体制、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等其它各项改革。
(六)落实规划,坚持突出重点工作,为计划实施提供保障
完善新城区规划体系。落实新城规划和“十一五"规划,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抓紧新城和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做好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全面推进镇域规划编制。完成各级各类规划报批,并抓好落实工作。
善项目管理。建立前期服务、过程监督、事后评估、追踪问责的项目管理模式,把前期手续办理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部门协调,提高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做好项目储备库滚动管理工作,与新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安排好年度重点工程。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投资资金的管理,做好项目稽查和资金审计工作,提高投资效益。狠抓进度,确保质量,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坚持项目管理与项目引进并重,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项目。
加强宏观监测分析。加强对经济运行态势的监测分析,认真研究和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各位代表,2006年是实施新城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加快通州新城建设、产业战略调整,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三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部署,奋力拼搏,锐意进取,为实现通州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