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助理、区国资委主任 仇春利
为加快我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尽快构建起适合我区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营运体系,我与有关同志一起对我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改革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一、我区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区国资委成立前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区国资委成立前,国有资产分行业管理,区多个部门对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职能。区国有资产管理局撤销以后,财政部门负责企业资产登记和处置审批,体改办负责企业改制审批,组织部门负责企业相当于处级干部的管理,而企业的管理权实际在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委、办、局)。依据区政府文件(通政发[2002]65号)规定,通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对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资产行使监管权。为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区政府相继成立了金通资产经营公司、商业资产运营公司,代表区政府管理区属工业系统和商业系统的国有资产,享有出资者权利。截止到2003年9月底,通过对72个处级或相当于处级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统计,全区共有国有资产94.8亿元(不含土地、无形资产等),总负债58.5亿元,净资产36.3亿元。
国资委成立以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缓慢。直到2001年区委、区政府关于国有集体和城镇集体企业改革的16号文件制定下发以后,企业产权改革才全面展开。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11月底,区属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转制率已达73%。
(二)区国资委所监管企业的基本情况及监管情况
根据中央精神,2004年2月,我区着手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6月正式挂牌成立,代表区政府对所监管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区国资委组建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基础性工作:一是完善了区国资委内部机构,加强机关内部人员业务素质培训。二是建章立制,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到干部管理、企业改革改制、房屋土地管理、资本收益、投资审批等方面。三是顺利完成三批企业划转工作,依法对划转企业行使监管职能。四是稳步推进企业重组改革工作,探索国企改革的多种途径。五是开展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家底,为全面监管奠定基础。
2004年已经完成三批划转企业的清产核资工作,所监管的181家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49.2亿元,负债总额37.9亿元,所有者权益11.3亿元,资产负债率77%;占地面积2397154平方米(合3595亩),建筑面积618909平方米;在职职工人数7153人,离退休职工10909人。经过一段时间工作,我区经营性国有资产顺利实现了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的根本性转变,为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企业的主要特点和问题
国资委成立后,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划入国资委监管的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企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划入国资委监管的企业的特点
一是国有企业由生产经营向资产经营管理转移速度加快,多数商业企业退到了出租经营设施设备的层次。二是国有经营性房屋土地在城区内占有较大比重,出租行为较为普遍。三是公益性行业企业有一定竞争优势,效益较好。四是国有房地产企业数量多,分布广,经济效益有保证。
(二)国有资产管理及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仍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一是缺乏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和国有资产收益管理办法;二是缺乏企业负责人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评价基本参照行政机关人员管理办法;三是对企业的财务监管缺乏力度,对企业资产缺少阶段性的财务审计,缺乏相应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2、部分企业机构臃肿,缺乏支柱产业和实际经营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相对较弱。部分企业内部机制不活,机构臃肿,人员负担重;工业企业数量逐步减少,缺乏具有品牌产品、竞争力强的支柱型企业;部分企业没有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从事资产管理、对外进行房屋设施租赁等活动,与资产管理公司职能重叠;企业行业分布比较广而且分散,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管理分散,竞争能力弱。
3、单位性质多样,人员组成复杂,不利于职工身份置换。既有真正的企业单位,也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既有企业身份人员,也有事业身份人员,职工工资不能执行统一的企业标准。这种状况给企业改革带来一定的难度。
4、国有资产收益分配和国有企业发展的投资机制不健全。我区已出台国有资本收益收缴暂行办法,但国有资本收益如何分配有待于研究和探讨。国有企业发展资金从何而来,国有资本收益作为国有资本再投入应如何确定比例等还有待于探讨。
三、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设想和对策
针对我区国有资产监管及国有企业的主要特点和问题,提出以下设想和对策。
(一)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全面监管,规范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行为
1、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根据中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逐步建立起“区国资委—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原则上区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的法人管理层级应控制在三级以内(法人管理层级的第一层级指区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第二层级指第一层级所投资的法人单位;依次类推)。应从我区实际出发,通过重组改革,保留10个左右的资产经营公司。通过对资产经营公司明确授权,制定企业负责人岗位目标责任,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及企业负责人奖惩办法等制度,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资产经营公司对所出资企业应加强管理,并作为国有资产运营的平台,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2、建立国有企业负责人管理考核体系。建立组织任命与市场招聘相结合的企业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形成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进入退出机制。采取国资委委派、企业内部竞争和社会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使更多的懂经营、会管理、有文化、诚信勤奋的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取消旧有的企业领导行政级别制,逐步实行企业经营者任期聘任制,制定企业负责人经营绩效考核办法,对企业负责人实行“绩效考核加奖励”、“年薪制加奖励”两种薪酬管理办法,采取年度目标考核与任期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兑现薪酬,形成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3、完善国有资本收益保障体系。研究制定国有资本收益实施细则,保证国有资本收益按时、足额收缴。一是成立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科,强化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的管理;二是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办法并进行试点,摸索经验,逐步推广;三是合理确定各公司运行费用,降低非经营性开支;四是探索独立性较强的企业资本收益直接进入国资委国有资本收益账户的方式方法,缩减中间环节;五是加强对所出资企业财务的监管,建立企业财务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对所监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跟踪分析;六是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广财务电算化管理。
4、形成较完备的企业财务监管体系。筹备建立监事会机构,加强企业财务及重要事项的监管。积极尝试向资产规模较大的出资企业派驻监事或财务总监。通过监事会、财务总监及其它监管措施实现对企业经营全过程监督。
5、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从企业发展改革、资本收益与产权管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监管到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建立健全监管办法、管理制度,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行为,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四大国有经济运营板块”
从实际出发,按照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发挥优势,明确投资方向,积极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较为合理的通州国有经济运营产业板块。
1、构建以商业、服务业为主的通州城市经济板块。一是通过对我区国有出租门店、市场、商场进行整合,统一包装、做出品牌、形成规模;二是采取“以商招商”的策略,运用招标的方式,引入带产品的厂商,使其充分利用我区的商业资源进行产品直销;三是经政府授权,对我区商业大街以及主要路段广告经营权进行开发利用,营造浓厚商业氛围,引进先进商业业态,提升商业品位;四是利用已有的国有商业资源,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引进国内外有实力、有品牌的著名商业企业,通过“嫁接”吸引投资,组建股份制企业,带动新城区商业发展。
2、构建以房产、地产业为主的通州房地产资本运营板块。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看,我区房地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强通州房地产业,形成房地产资本运营板块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对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改革,剥离辅业,减轻负担,做实主业;二是进行行业重组,使资本集中到优势企业,做优做强企业;三是使资本真正运转起来,实现资本—土地—房产(设施)—资本的良性高效运转,获得丰厚收益;四是在土地供应上给予有力扶持;五是在资金充裕条件下,可以投资建标准化工业厂房和商业性设施,拓宽产业面。
3、构建通州城市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产业板块。配合政府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对市政公共设施及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事业投资,形成城市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产业板块。充分利用政府财政投资和国有资本再投资,探索对公共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煤、水、气、热等产业的投资方式。区分盈利性、部分盈利性、非盈利性三种情况,选择不同的投资获利方式通过国有资本投入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城市发展。
4、构建通州“新经济”产业板块。投资高新技术和现代制造等新兴产业,逐渐形成我区“新经济产业板块”,培养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着眼长远,立足发展,视国有资本量,有选择地在具有优质产品和知名品牌的国内外企业投资参股,提高国有资本在先进技术产业领域投资比例,获得国有资本收益。
(三)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快国有企业发展步伐
1、明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依据国企改革发展方向研究制定我区国有资本投资意见和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改制指导意见,指导企业投资发展和企业重组改革改制。在此意见的指导下,制定国有企业重组方案和小、微、亏企业改制破产计划;通过“并、改、剥、破”等形式进行企业重组和改制破产工作。
2、因企制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按照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优化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为重点,本着产权宜私有则私有、宜多元化则多元化、宜国有则国有的原则,分类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一是推进国企产权主体多元化。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国有企业,转让部分国有产权或股权,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二是转制搞活一批国有企业。对国有经济竞争力不强的领域,如传统工业、建筑业、中介服务业等领域国有资本有序退出,将国有产权按政策转让给社会法人和社会自然人;三是注销、破产一批企业。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坚决关闭,依法破产;没有经营活动,没有经营场地且没有转让价值的企业要依法注销;业务量少,业务相近的企业要合并,并注销一批企业执照。
3、全面实施企业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针对行业企业分散的特点,按照“壮大规模、归并同类业务、精干主营项目、顺畅产业链"的要求进行企业重组。重点对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行业重组,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制定企业闲置资产、土地资源盘活计划,通过产业置换,获取资本金用于企业改革和发展。
4、推进企业公司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产权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切实转换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一是吸收增量资本,通过改革做强通济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州煤炭公司、粮油贸易公司和自来水公司。二是改建或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同时尝试国资委直接以股东身份出资,参与公司制改造。三是将管理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逐步改革为实体经营型公司,并通过引进增量、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等形式,实现产权多元化。四是规范公司制改造,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形成权责明确、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发挥董事会的决策主体和责任主体作用,促进企业发展。
(四)积极推进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
国资委监管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已经走向市场,按企业化方式进行经营,职工已按政策上齐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其转为企业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应制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的意见,并一次性将其改为企业单位,条件成熟的单位同步进行产权改革。着力解决用人机制不活,人员包袱过重问题,大力推进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转变传统的国有职工观念,实现企业用工的市场化、社会化。依据《劳动法》,企业与职工实行双向选择,建立新的劳动关系,打破大锅饭、铁饭碗,使职工树立全新的择业观念,珍惜就业岗位。
(五)探索建立国有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刻不容缓。对有良好发展前景,符合国有资本投资方向,运行良好的企业采取以下措施助其发展:一是通过改革,引进增量,充实资本金。二是盘活存量资产,获得发展资金。三是选择增长性强的企业,改建培育为上市公司,到资本市场融资。四是以国有资产做抵押,从金融部门获取资金支持。五是合理确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比例,经过政府授权,国资委将一定量的国有资本收益作为资本金投入企业,支持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