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种植业服务中心主任 张福贵
近年来,我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种植业主导产业已经确立,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力度不断加大,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发挥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快种植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区种植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一、种植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积极培育种植业主导产业,大力引进农产品龙头加工配送企业,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通过政策扶持和宣传教育等手段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植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
1、籽种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我区不断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籽种产业,引进优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2005年,在马驹桥、永乐店、漷县三个镇建立了京东优质麦9428优系籽种生产基地25000亩,引进优质麦新品种农大135和农大179,扩大繁育面积5000亩;在台湖、永乐店、宋庄、潞城、西集五个乡镇建立蔬菜籽种生产基地4000亩,引进蔬菜新品种10个,扩大繁育面积1000亩。据统计,每年可向种子市场和广大农民提供优质麦籽种400万公斤~500万公斤,蔬菜籽种
2、蔬菜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目前,我区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市级标准为依托,地方标准为支撑的食用农产品标准体系,蔬菜食用安全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005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保护地蔬菜面积4万亩,露地蔬菜面积11万亩;有京东大运河、东方建华蔬菜种植园等8个大型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12个5000亩以上的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5个3000亩以上的蔬菜生产集中区和205块50亩以上成方连片的菜田。工商注册的蔬菜品牌15个,其中东方绿舟、东升方圆等品牌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目前,通过北京市安全食用农产品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认证的单位20家,种植面积8万亩,占全区蔬菜总面积的53.3%;市区级标准化蔬菜产业基地17个,种植面积41440亩,占全区蔬菜总面积的27.6%。7家蔬菜配送企业引入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2家企业通过了国家HACCP安全体系认证,4家基地正在进行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认证工作,大运河农产品配送中心的黄瓜、番茄等7个品种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全区蔬菜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经过市级安全食品认证的蔬菜商品量占上市量的60%以上。
3、蔬菜加工、配送企业实力明显提高
我区积极引进和培育与种植业密切关联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配送企业,企业规模快速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共有产业化蔬菜加工配送企业15家,其中7家为大型出口配送企业,年加工出口蔬菜20多万吨,出口创汇2.5亿元,主要销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德国及我国台湾省、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农户5000余户,有效化解了种植业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后的市场风险。
4、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
区委、区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提高农民收入,推进种植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工作意见》和《关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意见》等有关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积极引导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靠政策扶持,种植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较好的培育和发展,全区共有各类种植业合作经济组织62家,会员15000户,“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合作经济组织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漷县镇黄场圃村的籽种协会,2005年出售小麦籽种350万斤,净增收入100万元,户均增收1700元。永乐店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创办的食用菌协会,不仅低价供给农户菌棒,而且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二、种植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基地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我区落实土地延包政策,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稳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种植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我区农村分散经营较为普遍,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够健全,籽种、蔬菜产业化种植布局不太合理,优质品种作物种植规模偏小等原因,使产业基地集中连片建设形成一定困难,现有的产业基地达不到产业化生产的要求。
2、农产品科技含量需进一步提高
一是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由于科研经费不足,办公和科研条件较差,科技人员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推广和研发工作。二是农产品科技开发方面,由于广大农民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大多不能主动进行科技创新,不愿承担科技投入和科技开发过程中的风险。
3、产业化龙头企业需进一步壮大
我区种植业产业化龙头加工配送企业只是数量增长较快,多数规模偏小,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完整,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不是很紧密,市场竞争力较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区种植业产业化的发展。
4、合作经济组织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近几年,我区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数量规模、带动能力、内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表现为数量不足、服务功能弱、带动能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等。多数合作经济组织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与企业间未能较好地建立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市场连接机制。
三、加快种植业产业化进程的对策
针对我区种植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我们认为应采取四项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区种植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1、加强和完善种植业产业化基地建
一是继续下大力量加快种植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按照产业化经营的客观要求,立足于我区的地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建立专业化的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形成有品牌、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扩大产业基地规模。种植业产业基地建设应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种植业经济区域进行布局和发展,搞好区域联动,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探讨本地区土地确权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快捷有效方法,促进种植业产业化基地的集中连片建设。四是大力推进农产品的优质化、无害化建设。将种植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与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我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为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提供原料保证。
2、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产品科技开发、推广方面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部门的职能作用,搞好新品种的研发、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工作,尽快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检测工作。要按照食品安全体系的要求,搞好无公害蔬菜产品上市前有害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及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检测和生产基地的环境监测工作。三是实施安全食用农产品跟踪追溯制度。从产地环境建设,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投入品使用和管理,产品标识与认证等多方面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四是发挥基层科技人员的作用。进一步整合全区种植业科技人员队伍,加强乡镇种植业科技服务人员的组织化管理和培训工作,提高科技人员的素质,充分发挥科技人员服务种植业的作用。设立科技信息咨询热线,全方位搞好服务工作。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充分利用银政合作、银企工作和民间资金,集全社会之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加工配送企业,壮大我区种植业龙头企业队伍。二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是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配送企业,充分利用我区的地域优势,实施品牌战略,以标准创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打得响的通州农产品品牌,推动我区种植业产业化发展。
4、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发展多形式、多主体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根据农民自愿的原则,组建跨乡镇、跨区县的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化生产,促进种植业产业链条的形成和发展。二是发展新的科技型、农资连锁供应型、产销一体化型的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吸收更多的企业和农民参与,形成科技、生产、加工、销售、信息、资金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生产联合体,以统一品牌、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价格来提高我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建立和完善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瞄准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创新农业科技、服务、经营体系,建立和完善与市场对接中介服务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推进我区种植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