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日期:2009-02-1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农       业

综    述

2007年,区农委按照全区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措施,全面推进农业发展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完善农业扶持政策。年内,在延续过去几年出台的农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促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扶持设施农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农产品品牌及认证、扶持都市农业走廊、扶持籽种产业、扶持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全面落实粮食直补政策,确保农民得到政策实惠。2007年,全区小麦补贴面积15.86万亩,良种补贴面积15.86亩,直补资金总额1396.08万元。全区玉米补贴面积33.67万亩,良种补贴面积28.76万亩,直补资金总额1254.08万元。11.4万户次农户享受到直补政策。落实生猪补贴政策。依照《北京市能繁母猪补贴办法》,对全区2.23万头基础母猪发放补贴款222.73万元。组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2007年是本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第一年,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建立保险公司与乡镇村之间的对接机制、承保公司与投保人守法守约的监督机制、区农委与各乡镇政府的服务机制。全年为490户农民承保玉米1078.4亩、日光温室1342.1亩,种猪3710头、生猪2950头、桃8亩。根据保险合同条款,先后支付理赔款26.3万元。

二、合理调整农业结构,主导产业稳定发展。

(一)加强蔬菜保护地建设。全区新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地设施总面积10000亩,建设的重点基地有张家湾镇北仪阁村、中街村,永乐店镇小务村,漷县镇李辛庄村、东定安村,宋庄镇窑上村等。在新建保护地设施的同时,抓紧实施2006年秋季所建设施生产基地的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在于家务乡果村完成6400平方米现代化育苗温室建设,在漷县镇草厂村完成500平方米砖钢结构育苗温室建设并投入使用。

(二)调整露地种植结构。

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全区春白地粮改经面积2000多亩,主要集中在漷县、永乐店、于家务等乡镇。改种的主要作物是西瓜、棉花等。粮食种植变为籽种种植。在永乐店、马驹桥、漷县等镇新发展小麦优质粮籽种生产1000多亩。其中漷县镇黄厂铺村与中国农科院建成2000多亩“轮选987”、“北京0045”、“中麦175”优新品种生产基地。

(三)发展林果花卉业。林下经济继续发展壮大。新发展林下经济1000公顷,其中林菌间作666.7公顷,林桑间作333.3公顷,主要集中在永乐店镇21个村,1132户农民参与此项产业。2007年,林菌间作最高亩纯收益达2.3万元,平均亩纯收益1.5万元,林桑间作亩纯收益0.26万元。果品产业有了新进展。一是结合运河文化与果品产业发展,重点加强西集运河旅游观光带建设、老庄户村樱桃园和张家湾镇千亩果品品种园建设。二是在全区开展“果树风险互助春风行动”,有179户果农,110公顷果树地参加保险,投保金额10.7万元。2007年已获灾后赔付32万元,果农利益得到保证。三是适应市场,扩大有机果品生产规模;通过实施综合生产措施,引导潞城镇武窑松江果园,漷县吉鼎立达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湾镇京州园艺场等观光园进行有机果品生产。四是成功举办“寻运河古韵,品通州名果”通州区首届樱桃采摘节,展示通州区优质果品,使果农收入明显提高;五是推广果园农艺节水技术,在西集、张家湾、宋庄等乡镇的部分果园发展农艺节水面积200公顷。以种质资源引进为重点,大力发展花卉产业。花卉苗木产业向规范化、市场化方向迈进,全区花卉生产面积273.3公顷,种苗生产面积1425.4公顷。2007年,加强对种苗生产基地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并对全区400余家种苗生产基地进行质量检查,发放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279份。以漷县镇吉鼎立达花卉生产基地为发展重点,建设现代化温室10000平方米,新建组培室面积500平方米。9月,区林业局、旅游局,漷县镇政府联合举办首届花卉节。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实施市、区、乡镇级重点绿化工程82项,完成绿化面积659.3公顷,种植各种树木668.08万株。主要实施平原治沙工程、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工程、市区级公路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林网配套建设工程、西集开发区绿化美化工程、播草盖沙工程等。平稳推进11个乡镇、161个村5034公顷的“三河三路”绿色通道造林补偿工作。

(四)发展养殖业。全区有各类家畜家禽养殖场198个,散养户8881个。年底,家畜总存栏45.14万头(只),出栏88万头(只),产奶8.7万吨。家禽总存栏170万只,出栏700万只,产蛋1.08万吨。

生猪良种体系建设,完成对万全畜禽有限公司猪场、金展旺养殖场和庄普园猪场的技术改造,促进其由商品猪场向种猪场的转型,提升龙头养殖场的带动能力,加快本区生猪良种体系建设步伐。年内完成猪舍改扩建25栋,面积达1.02万平方米,引进优良种猪500余头。与北京昊邦种业公司合作,在 “北京金诚众和生猪养殖合作社”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养殖场建立了生猪人工授精站点,累计服务周边养猪户200余户,推广优良种猪精液2300余份,取得良好的效果。

肉羊良种体系建设。种羊繁育推广中心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种羊场义务为全区养羊户人工授精配种800余只,本场生产羔羊240余只。采用同期发情对36只种羊配种,开展种羊群纯繁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肉羊品种杂交改良,同时筛选5家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户推广舍饲养羊技术,进一步深化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水产良种体系。针对观赏鱼养殖中出现品质退化的问题,建设高标准金鱼孵化繁育池、早繁金鱼棚、锦鲤产卵池和锦鲤孵化池。由全国各地观赏鱼发达地区引进优质观赏鱼品种。兴建通州区观赏鱼大观园。加强唐大庄、桂家坟等5家苗种繁育场的建设力度,建成“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苗种繁育场—农户”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提高观赏鱼良种覆盖率。年内全区孵化观赏鱼鱼苗3亿尾,不仅满足本地区养殖户,还销往周边地区及外省市。本区有4家淡水鱼种苗繁育基地,共孵化鲤鱼水花0.5亿尾。实施淡水鱼名优品种养殖,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引进名优品种养殖,通过组织技术人员集中力量,狠抓本区名优品种养殖示范场的生产工作。本区名优品种养殖已有20多个品种。

三、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合作组织建设力度。

(一)加大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协调银农合作贷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协调通政公司、区农商行为北京东升方圆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北京吉鼎立达科贸有限公司、区农机公司提供银农合作贷款1550万元。组织北京东升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雨润食品公司等5家企业开展新一轮国家级、市级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申报工作。组织北京东升农业种植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北京吉鼎立达科贸有限公司、北京仙源食品酿造有限公司参加第五届全国农交会。展示通州区的“东升农产”无公害蔬菜、“金信白灵”食用菌、“仙源”调味品和蕨类花卉等名优品牌农产品。(二)发展合作组织。全年成立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蔬菜、林果、花卉、观赏鱼、畜禽等产业,吸收社员2150户。至年底,全区累计规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0个,吸收社员5500户。农民群众组办合作社的意识显著增强。(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围绕“三河三路”都市农业走廊建设(即北运河六环路至甘棠橡胶坝段、北运河左堤西集段、凤港河于家务段、中坝路、张凤路、漷大路),开发乡村旅游及观光农业。多种形式宣传观光农业。通过节庆活动如首届樱桃节、宋庄梨采摘节、花卉节及凤凰乡村游等活动向外宣传推介观光农业,通过通州农业网、北京市乡村旅游网进行网络宣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市支持资金,改善观光园区整体环境,提高接待水平。年内组织申报乡村旅游与观光农业项目6个,全部获得市资金支持。组织第三批市级观光园的申报工作。市专家进行检查验收,禾阳农庄、星湖园获评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截至年底,全区有观光农业采摘园、垂钓园、观赏园、科普园等80个,其中市级观光园6个(葡萄大观园、水梦园、第五生产队、吉鼎立达、禾阳农庄、星湖园),市级民俗旅游村2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84户。(四)举办农产品包装设计大奖赛活动,开展“通州农业”标识评选。(五)实施张凤路农业走廊建设项目。该项目总面积7.6万亩,涉及张凤路沿线33个村9309个农户2.57万名农民。规划实施设施农业、观光休闲园区建设、民俗旅游、生态农业、绿色养殖小区、加工企业和营销市场、农业科技示范、新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等八个方面的60项工程。年内启动实施35项工程,其中规模较大、进展较快的工程项目有金泽苑农业生态园建设工程、花卉科普观光园扩建工程、设施蔬菜育苗场建设工程、葡萄大观园完善提高工程、垡头村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工程、观赏鱼集散市场建设工程、华源发园艺苗木市场扩建工程、永顺之舟生猪屠宰加工场扩建工程、凉水河雨洪利用工程、环美绿色生态采摘园、天地和农庄、前青山设施蔬菜基地等项工程。新发展设施蔬菜基地2000亩,完善绿化苗木基地1158亩,发展雨养玉米8500亩,投入运营的观光采摘园达到8家,安置农民就业1000名,带动2000个农户走上增收之路。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加快科技转化应用。

(一)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实现科技入户1492户。其中种植1182户、养殖250户、水产60户。推广的实用技术主要是蔬菜新品种及种植技术、粮食作物优种引进及种植技术、果品生产技术、土肥技术、畜禽养殖技术等。

(二)加大农民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观摩学习、经验交流、田间学校、科技入户、外聘专家、科技直通车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民2万人次。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472余次,培训农民28386人次。其中种植124期,5864万人次;养殖118期,6766人次;林果131期,8200人次;农机、经管、法制、水务共举办培训班培训99期,培训农民7556人次。农民田间学校是近几年农民培训的一种新形式,它是以种植、养殖基地为教室,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培训,效果很好。全区已开办番茄、生菜、食用菌、生猪、乌鸡、水产养殖等农民田间学校18所。

(三)围绕主导产业,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实施“设施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项目”,全区各乡镇共推广各类设施农业机械1849台套。其中完成市级农机购置补贴推广机具760台套,区级农机项目推广机具1089台套。继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林果植保机械28台套,涉及张家湾、漷县、台湖、马驹桥、潞城、宋庄6个乡镇,辐射林果面积10000亩,带动农户8000户。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项目。完成春播保护性耕作面积8万亩,投入各类机具1169台件;完成夏播保护性耕作面积约16万亩,投入各类机具4405台件;完成秋播保护性耕作面积12万亩,投入各类机具4917台件。积极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圆满完成16万亩小麦秸秆和约34万亩玉米秸秆焚烧任务。其中实现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100%,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88%。

五、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建设。

(一)开展农产品安全培训工作。(二)组织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年内全区有37个生产基地74个品种申报无公害认证(其中种植:21个基地54个品种,畜禽:9个基地11个品种,水产:7个基地7个品种)。申报绿色认证的企业有3个:东升方圆、大运河、果村。东升方圆有11个产品获绿色认证。申报有机认证的企业有4个:东升方圆、草厂合作社、羌郎肥业、宝得瑞食品,全部获认证。截至年底,全区有24家基地30个产品获无公害认证(有效期内),3家基地的22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7个基地获有机食品认证。(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9月至12月在全区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出台《通州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开展专项整治的宣传活动,通过电视、报纸、网络进行广泛宣传,下乡进市场宣传。开展生产过程的专项检查、“三品”认证基地检查、标准化基地检查等3个专项检查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抽查检测。全年检测产品5万余个,合格率99.8%(其中:种植业检测40个基地的530个样品;养殖业生产基地、屠宰场、批发市场的畜禽肉、尿、血、肝、水产品等样品2万份;大运河、东升方圆、绿园伟业、东方建华等龙头企业全年自检样品3万个)。同时,配合农业部及市安全食品办公室不定期抽查蔬菜157个品种189个样品,合格率100%。批发市场检测工作,全年对八里桥批发市场检测样品12912个,合格率99.1%(其中,果菜合格98.7%、畜禽猪肉水分含量合格98.6%、猪肉“瘦肉精”检测合格100%)。

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一)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规模继续扩大。2007年,全区开展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乡镇扩大到6个,新启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31个。全区累计有42个村完成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计量化集体资产总额13.52亿元,农民股东人数达到30027人,人均持股3.3万元。(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在稳定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鉴证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稳步推进本区的农村土地流转。全区9个乡镇的农民上网发布信息近700条,涉及土地9610.6亩,已完成流转的4734.73亩。已有河南、四川、安徽、陕西、山东、贵州等十几个省的用户来电咨询或派人考察。同时,通过平台引进数家企业,流转的趋势逐步向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发展,向规模农业、项目农业、品牌农业生产发展。(三)开展对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年内,由区纪委、区农委、区经管站三家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工作意见》,由区农委、区经管站联合制定《通州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截至12月下旬,全区清理出2007年9月1日前形成各类村级经济合同13147份,涉及金额2.79亿元,其中清理出各类问题合同1501份,涉及金额6244万元,经过履行相关程序已完成规范手续,形成规范合同的有1325份,涉及金额6177万元,占问题合同总数的90%、98%。终止各类经济合同185份,涉及土地面积1429.05亩、厂房场地108756.94平方米、12台机械设备。

七、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转为常设机构。开展动物防疫、检疫检测、动物卫生执法等工作。一是做好动物防疫,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狂犬等5种疫病实行计划免疫,对猪伪狂犬病、猪丹毒、猪肺疫实行指导性免疫。检测和监测畜禽血样19.43万份。二是做好动物抗体监测和疫病检疫净化工作。制定《通州区2007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针对疫病实施原学及免疫效果监测,对抗体不合格的场户及时通知补免。三是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开展“二月行动”、“五月行动”等专项整治活动。从生产、流通、经营、仓储、末端使用等各环节严格清查综合整治。

(二)林木有害生物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全区投入防治资金1100余万元,发放各类防治器械306台套,药品40余吨,飞防349架次。专群结合,联防联治。进一步强化了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三)开展农资市场整治。依法开展执法检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农委联合农资打假成员单位抓住重点地区、突出重点行业、找准重点部门对辖区内农资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区农委及各农业执法站(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认真落实农资打假方案,加强监管,查处违法行为,使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年检查单位1484家次,发出整改通知书61份,立案11起,罚没款28713.2元。

(王岩军)

种  植  业

粮 食 种 植

【概  况】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2474亩,比上年增加15.49万亩;亩产381.12公斤,比上年减少205.09公斤,总产19912.7万公斤,比上年减少1634.1万公斤。夏粮小麦面积17.32万亩,比上年减少8.38万亩;夏粮总产5992.1万公斤,比上年减少2313.6万公斤;夏粮亩产346.05公斤,比上年增加22.86公斤。秋粮播种面积34.93万亩,比上年减少1.74万亩;亩产398.51公斤,比上年增加37.43公斤;总产1.39亿公斤,比上年增加679.5万公斤。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4.13万亩,比上年减少6893亩;亩产403.50公斤,比上年增加34.61公斤;总产1.38亿公斤,比上年增加926.9万公斤;豆类播种面积6212亩,比上年减少8538亩;亩产140.09公斤,总产87万公斤。

2007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承担部、市、区级试验示范推广项目220项。其中农技推广175项,新品种200个;种业中心项目19项,参试品种92个;植保项目26项。

2007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发展种植业和富裕农民这条主线,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工作。全年下乡8000多人次,深入到田间地头,利用农资连锁配送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利用科普赶集深入全区各重点乡镇、农贸市场下发宣传资料5.1万余份,广播电视报道160次,提供各种病、虫、草、鼠害发生信息29期,推广信息8期2000份。利用通州区农业信息网、植保网站、种子信息网站、推广网站、热线电话咨询人数6000余次。举办玉米、小麦、植保、测土配方施肥、节水、农业设施等学习班110期,培训1万人次。

(张文泉)

【实施农业节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全年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12项,建立典型农业节水示范基地2个,培养科技示范户141个,入户指导42次,开展各种活动6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培训示范户及基层技术推广人员1000人次,发放专用滴灌肥10吨,精制有机肥50吨,高效保水剂500公斤,技术入户率和应用率达100%。

(张文泉)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全年完成40万亩的取土、化验、提供配方的工作,发放小麦施肥卡8506份,涉及全区9个乡镇363个村,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资料2万余份,技术咨询1000余人次,培训农民6000多人次,解答问题80多个,在漷县等5个乡镇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基地7个,面积4700亩,种植面积达11750亩,辐射面积10万亩。

(张文泉)

【实施雨养玉米旱作节水科技示范推广工程】  2007年落实玉米雨养旱作节水面积12.9万亩,其中推广区11万亩,核心示范区1.9万亩,涉及马驹桥、漷县、张家湾等11个乡镇。项目区玉米平均亩产594.8公斤,比非项目区增产13.4公斤,亩效益增加45.6元,亩平均节水50立方米,总节水量达600万立方米,效益十分显著。

(张文泉)

【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项目】  2007年在全区实施5000亩土壤培肥地力示范推广项目。建立示范基地7个,配送有机肥1800余吨。

(张文泉)

【新型药械推广及农药补贴工作】  2007年落实农业扶持政策,区植保站协调资金300多万元,补贴农民使用新型药械及农药。并在不增加农户负担的前提下,利用全程信息监管系统,采用回收空瓶、旧包装的形式,直接补贴到户、到产业基地。推广应用安全新型农药、药械面积达2.8万亩,更换新型植保器械3000台套,惠及农户2800多户。

(张文泉)

【做好粮食直补工作】  2007年建立全区粮食档案数据库,全年累计统计直补小麦面积15.9万亩,春夏玉米34万亩,惠及农户11.4万余户次。

(张文泉)

【实施农业风险互助工程】  2007年实施农业风险互助工程,帮助灾后再生产。与宋庄、于家务、漷县等5个乡镇、76个自然村的972户农民签订种植业风险互助保险单,小麦、玉米、西瓜参保面积8000多亩,全年累计赔付受灾农户资金11.5万元。

(张文泉)

【农业综合执法改善农资生产经营环境】  2007年围绕着放心农资和红盾护农两个主题,进一步加大对农资安全质量与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打假护农保增收的专季、专项治理的各项工作,确定6项执法检查工作重点。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30余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820余家次,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生产经营案件86起,没收5种禁用高毒农药90余公斤,做出限改通知书10份,罚没金额7000余元,发放各种宣传材料60余种2.2万份,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技术咨询服务5000余人次。制作并下发通州区生产经营单位规范生产经营10条要求的标示牌123块,完成10家“农资示范店”评选授牌活动。有效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净化了农资市场。

(张文泉)

【完成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根据市农业环境监测站的安排,对通州区22个生产基地进行调查取样工作,调查面积1.3万亩,采集土壤样品94个、灌溉水样22个。完成样点调查53份,为研究本区在潮土条件下种植业源污染物地下淋溶量和由淋溶途径流失的物质种类与数量提供技术支持。

(张文泉)

【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扩大技术贮备】  2007年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基地,承担各类试验示范课题70余项,应用新技术45项。展示蔬菜、特色粮经、药材、观赏作物等新品种196个。在对食用菊花、木瓜、黑色保健植物展示的基础上,新开发了长春花、绿叶吊兰等13个盆栽草花品种,薰衣草、紫叶苏等21个芳香型植物,以及枇杷、番石榴2个南果品种。新特品种市场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

(张文泉)

【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2007年农业技术推广站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提高种植水平,在永乐店大务村和马驹桥镇团瓢庄村开办2所“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学校”,在永乐店镇大务村、马驹桥镇小杜社村和潞城镇七级村开办3所“无公害蔬菜田间学校”,在黄厂铺村开办“小麦籽种田间学校”,在宋庄镇双埠头村开办“农业高效节水技术农民田间学校”,7所田间学校总计招收学员194名。

(张文泉)

【农业监测预报工作】  2007年全区建立土壤墒情常年定位监测点8个,及时掌握本区土壤墒情动态 ;土壤肥力常年监测点19个,为全区耕地质量的评估提供基础性数据;农田环境质量监测点12个,为北京市农田环境质量预警系统提供可靠数据;开展对全区麦田做好冻害监测预报工作,指导小麦生产。

(张文泉)

【做好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  2007年共发出病虫简报29期5000余份,技术材料6期4000余份,电视录像21期,电视广播21期,植保专题片7期,投报植保信息126篇。推动防治面积232万亩次,挽回产量损失12.8万吨,挽回经济损失1.2亿元。

(张文泉)

【农药连锁配送稳步发展】  2007年植保站对全区15家市级连锁店和30家区级连锁加盟店在质量方面重点管理,本区农药连锁配送工作逐步由数量型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年内连锁体系的农药销售额达到455万元(不包括药械补贴项目农药销售额)。市场份额占到近6成。大宗农药(DDV、氧乐果、秀去津、草甘磷等)占到市场的7成。已经成为农药经营的主渠道,在源头阻止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市场坑农害农。解决了本区农民使用放心农药问题。

(张文泉)

【开展农药生产经销从业人员培训工作】  2007年加大农药执法力度,对生产企业经销门店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区农药管理站对全区7家农药生产企业、39个重点农药经销店、7家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等的从业人员,培训4次,164人参加培训。

(张文泉)

【植保站多种形式培训新型农民】  2007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共计8个,培训农民总数达到400余人。结合新农药械推广项目从8月开始每周进行1至2次培训,总计开展15次培训,培训1300余人次。深入乡、镇村田间地头、现场为农民讲解技术要点,接受农民咨询,推动病虫防治工作。培训农民2000人次。通州电视台设立植保专栏,每月播出一期,从6月到年底播出包括夏玉米除草、新农药推广项目、小麦拌种等7期节目,宣传植保知识。

(张文泉)

【建立5个农业植物疫情监测点】  2007年完成朗府、果村、通州火车站等5个农业植物疫情监测点建设工作,安装5台虫情测报灯。诱蛾记录时间从6月21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31日。

(张文泉)

【开展种子执法检查】  2007年种子管理站对辖区种子企业及经营门店经营的品种进行拉网式检查,将标签标注不规范、缺项、标注错误的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并提出处理意见。同时开展棉花种子转基因专项检查,转基因大豆油生产和标识情况的执法检查。全年出动执法人员240人次,组织执法活动40次,其中联合执法13次,检查各类种子经营单位240余家次。

(张文泉)

【实施小麦籽种基地建设】  2007年联合育种科研单位、重点种子企业,配合北京市种子管理站开展小麦籽种基地项目的实施。通州区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分别设在台湖镇台湖村、外郎营村等,种子繁殖田2000亩。本区小麦种业产业化的“龙头”单位为亿兆益农种子有限公司(原通州区种子公司)。通过扶植重点企业,发挥种子基地对本地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形成品种选育、推广、生产、营销的产业链,通州区成为北方冬麦区重要的良种繁育区。

(张文泉)

【新品种引进试验】  2007年通州区承接市站小麦、玉米、大豆、白菜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11套,92个品种,占地面积60亩。

(张文泉)

【做好种子经销检查】  2007年种业中心销售各类种子275万公斤,其中小麦种子227万公斤,玉米种子35万公斤,大豆种4.5万公斤、花生种0.7万公斤,蔬菜种子7.8万公斤。全年累计检验各类种子270余万公斤,其中小麦种子220.5万公斤,玉米种子46.4万公斤,大豆种1.8万公斤,花生种0.8万公斤,甜糯玉米0.2万公斤。

(张文泉)

【举办第十届小麦观摩会】  6月4日至8日,通州区召开第十届小麦品种观摩会,有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及领导以及来自山西、河北、天津等省市的种业届同仁300多人次到通州区进行小麦观摩指导。通过座谈、观摩等形式使各地种业届同仁对通州区的小麦良种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合作开发的优质小麦品种农大135、农大211、农大3432等给予高度评价,订立种子购销协议,为通州区小麦优良品种尽快在华北地区推广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年内安排小麦种子田1.5万亩,销售各类小麦良种170万公斤。

(张文泉)

蔬 菜 种 植

【概  况】  2007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市、区两级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快通州区蔬菜产业健康发展。蔬菜面积15万亩,其中露地菜田10万亩,保护地面积5万亩。2007年新建设施面积5476亩,蔬菜种植村320个,734块地,生产主体1.35万个,劳动力人数2.79万人。蔬菜区域化布局更趋合理,专业村、一品村21个,形成潞城小辣椒种植区、漷县生菜种植区、于家务芹菜种植区,台湖果菜类、瓜菜类生产区。东升方圆、大运河等7家蔬菜加工配送企业稳步发展,蔬菜出口、配送量25万吨/年,注册了东升方圆、首绿等11个蔬菜品牌。展示基地、金福艺农、漷县草厂形成了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平台,带动蔬菜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整体提高;以无公害蔬菜产业协会为桥梁,做好蔬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蔬菜年产量6.6亿公斤,蔬菜年产值8.9亿元。

(王艳青)

【加快高标准农业设施建设】  2007年,全区新建设施5476亩,其中市级下达任务面积2975亩,主要分布在沿京津二通道公路、张凤公路两侧,涉及张家湾、于家务、永乐店、漷县、马驹桥等6个乡镇,次二、中街、北仪阁、坚村、北堤寺、房辛店等19个行政村。年内设施建设的特点:一是依托企业投资,建设标准高、速度快,见效快。北京金篮子蔬菜采摘园,占地面积200亩,投放1500万元,请北京富通环境工程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建设100栋砖钢结构日光温室。而且随着建设随着生产,经济效益明显。2007年,建设高标准的园区有北堤寺、北仪阁、王各庄、陆辛庄、小海子等10个园区,为本区都市农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政策扶持到位。市、区两级政府出台建设资金补贴等围绕设施农业发展和基础配套建设的扶持政策,对小型农机具、电动卷帘机、节水灌溉设施项目支持。

(王艳青)

【推进蔬菜培训工程】  一是3月29日召开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启动仪式,全区设施培训工程就此展开,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教授到本区授课。进行《设施蔬菜都市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蔬菜设施栽培基础知识》、《设施蔬菜栽培制度及茬口安排》、《设施蔬菜品种选择及优良品种推介》、《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蔬菜标准化生产与认证》等项内容的讲座与培训,涉及宋庄镇、西集镇、漷县镇等9个乡镇。二是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互动的方式讲课,以提高农民种菜水平为目的,开办于家务芹菜、潞城镇番茄农民田间学校 5 所。全年累计培训农民3000余次,发放资料6000份。

(王艳青)

【开展蔬菜普查GPS定位工作】  根据市农业局《关于在全市开展GPS定位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区实际,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对普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普查,对全区10个乡镇、320个种植村、734块地进行普查,对设施类型、生产主体、劳动力、灌溉方式进行调查,对地块进行了定位,为本区露地菜田、农业设施纳入市级数据库提供科学依据。

(王艳青)

【实施新型药械推广项目】  为了提高农民安全使用农药意识,源头上杜绝有毒、有害农药的施用,在全区实施新型药械推广项目,药械补贴424万元,惠及9个乡镇53个村2973户菜农和大运河、建华蔬菜种植园、金福艺农6个标准化基地,共28000亩。发放农民信息卡2800张,推广震害、三令等新型农药21个,推广山东卫士、北京丰茂新药械6000台,推广精准量具1400套。

(王艳青)

【实施蔬菜有机肥培肥地力项目】  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在全区实施了有机肥培肥地力项目,发放“一特”、“谷润”等优质有机肥6000吨,有机肥补贴250元/吨,推广面积7450亩,涉及全区宋庄镇、潞城镇等9个乡镇40多个蔬菜重点村和特色园区,平均每亩蔬菜节本增效79.3元,约有1000多户农民受益。

(王艳青)

【加强蔬菜安全生产质量体系建设】  一是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建设。通过安装黄板、兰板、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防虫遮阳两网覆盖、推广新型生物农药、生物菌肥等多项措施,将草厂、果村、大运河、金福艺农等7个规模蔬菜基地建成安全生产的示范基地,辐射10个基地带动蔬菜面积7.5万亩。已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单位35家。二是建设放心农药连锁销售门店。建立农资连锁配送网点45个,年配送各种农药170种400吨,重点打造10家示范店,让农民用着“放心、省心”。三是追溯体系的建立。东升方圆、绿园伟业等6家企业、合作组织配置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全年蔬菜产品条形码标签使用量360万个,贴标量170万公斤,贴标蔬菜品种135个。四是加大执法与检测力度。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进行蔬菜农药残毒检测31次,检测品种443个,666个样品,均检测合格。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约130个农药经营部门检查1047个次,对7个农药生产企业检查100余次,对7个重点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检查40余次。

(王艳青)

【科技入户工程稳步推进】  2007年,继续承担农业部《科技入户示范县工程》、市推广站《设施蔬菜科技入户工程》,市农林科学院的《百村品种更新工程》,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专兼职技术人员21名,同时挑选本行业籽种、植保、技术带头人,组成技术小分队,开展一助一帮扶、星级园区带动、科技大篷车等多种指导服务形式,到田间地头、农户中间进行分类指导,建立蔬菜科技氧吧,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新型农民,推广蔬菜新品种50个,新技术8项,主推品种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5.6%、主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97.8%,示范户每亩蔬菜增收节支1080元,年收入提高10%以上。

(王艳青)

养  殖  业

【概  况】  2007年,通州区养殖业服务中心围绕本区养殖业发展整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迎奥运提高服务质量和转变工作作风为核心,圆满完成以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执法为主要内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断提高养殖业规范管理力度,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产业化建设良种体系及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有各类畜禽养殖企业 220个,农民养殖专业户1.8万余户,家畜总存栏 45.14万头(只),家禽总存栏170万(只)。2007年,养殖业服务中心统计全区累计出栏各类家畜88万头(只),出栏禽类700万只。其中生猪出栏52.0万头,肉牛0.5万头,肉羊9.4万只,产鲜奶8.7万吨;出栏肉鸡75万只,肉鸭255万只,乌鸡340万只,产鲜蛋1.06万吨。2007年全区有养鱼水面2.48万亩,其中观赏鱼养殖水面8000亩,庭院小池养殖面积4.5万平方米。2007年全年产量1465万公斤,其中观赏鱼1.7亿尾。2007年,养殖业实现产值13.71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1.3%。

(王春祥)

【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项目】  该项目是通州区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2007年累计投资428万元在东方种猪场、科奥种猪场、华卫猪场以及敖凤乌鸡养殖场等13个畜禽养殖场建设完成污粪治理设施13套。其中建成太阳能仿生沼气设施3套、生物沼气设施2套、“三级曝气”和生物机械治污设施8套。年累计处理污粪水达万吨;预计年可减少污水排放10.42万吨;生产沼气32.85万立方米;可提高粪便资源利用率40~50%;增加粪便资源2.33万吨。年累计产生经济效益约800万元。至此,全区累计完成19个猪场、3个奶牛场和1个乌鸡场等23个畜禽养殖场污粪(水)治理工程,为今后本区全面开展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以及资源循环利用奠定了基础。

(王春祥)

【肉羊品种改良及繁育推广】  2007年,继续以通州区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为核心,在全区开展肉羊品种改良及人工授精技术推广普及工作。采取以点带面,项目推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以肉羊畜牧农民田间学校和“一村一品”新型农民培训为平台,大力开展肉羊舍饲养殖、秸秆青储和微储等饲草饲料加工技术的培训。2007年人工授精配种3000余只,举办各类肉羊养殖技术学习班33期。为探索肉羊舍饲养殖和品种改良新途径,在永乐店、西集、张家湾、台湖等6个乡镇建立肉羊舍饲技术及品种改良示范点13处,除提供各种养殖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外,免费投放美利奴、萨福克、德克赛尔优良种羊14只,受到养殖户的拥护和好评。

(王春祥)

【生猪良种体系建设】  2007年实施东方种猪场“种猪良种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改扩建种猪舍4栋,引进原种猪100头。项目实施后,年可增加供种能力1000头,累计增加经济效益95万元,带动50户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加速通州区生猪产业化发展步伐。同时,在市农业局和市畜牧兽医总站支持下,与北京昊邦种业公司合作,在“北京金诚众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北京手牵手养殖合作社”、“万事兴源合作社”、“万全互联生猪养殖合作社”、“泉惠养殖场”等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养殖场建立了生猪人工授精站点。截至年底累计服务周边养猪户200余户,推广优良种猪精液2300余份,取得良好的效果。完成万全畜禽有限公司猪场、金展旺养殖场和庄普园猪场3个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增强了企业的带动能力,加快了通州区生猪良种体系建设步伐。

(王春祥)

【落实生猪补贴办法】  2007年上半年,在生猪市场一度低糜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生猪市场波动。依照《北京市能繁母猪补贴办法》,养殖业服务中心组织各乡镇逐村逐户对全区生猪养殖场(户)的基础母猪进行详细登记,按照每头母猪100元的补贴标准,对全区2.23万头基础母猪发放补贴款223万元。并将补贴发放情况在村里进行公示,确保补贴资金发放的公平公正。

(王春祥)

【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  2007年完成7家养殖场的无公害农产地、产品的换证工作。同时新增9家养殖场申请无公害产地认证,分别是甘棠华卫养殖场、梨园敖凤乌鸡场、鑫日养殖场、隆昊畜禽有限公司养殖场、百年福养殖中心、金弘养殖场、食全养殖场、路国华养殖场和区种羊繁育推广中心。参加市农业局组织的无公害畜产品检察员、内检员培训,本区6家养殖场取得证书。

(王春祥)

【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2007年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确定12家技术指导单位和31名技术指导员作为本年度科技指导人员,11个乡镇310户养殖户成为本年度科技示范户。全年围绕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举办畜牧、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132期,受训人员达到1.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结合科技赶集、科技三下乡组织下乡活动8次,现场技术咨询800人次。开展面对面交流500人次,辐射带动全区3000余农户增收致富。通过对60个核心示范户和260个示范户的现场考核测算与评估,全面地、较好地完成各项任务指标,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7%。

(王春祥)

【养殖业农民田间学校】  该项目自2006年12月开展以来,区养殖业服务中心完成5所畜牧和2所水产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培养高级辅导员5名,初级辅导员15名,农民学员180人。全年累计开展教学活动120次,培训学员1.22万人次,分析、研讨、解决养殖生产实际问题150余件,收集农民自主创新事例30余例。同时,进一步创新建校模式,建立5所农民科技书屋,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实现合作组织与田间学校的再一次结合,学员自发成立了“万全互联生猪专业合作社”和唐大庄观赏鱼合作社。

(王春祥)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7月,本区开始实施农业部“2007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围绕以生猪、肉羊、乌鸡、观赏鱼为主的主导产业,按照提升优势农产品科技生产水平,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该项目涉及全区11个乡镇14个自然村,其中包括养猪村7个、肉羊村1个、乌鸡村2个、观赏鱼村3个、食用鱼村1个。14个专业村集中办班210次,合计630学时,培训基本学员2200人共计8400人/次,现场指导210次,指导农民2200人次。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王春祥)

【动物防疫和监测】  2007年完成口蹄疫免疫 :猪9.28万头,牛1.91万头,羊4.78万只,免疫率达到100%。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鸡48.06万只,鸭29.20万只,鹅8703只,免疫率达到100%。注册犬狂犬病免疫1.08万条,对猪伪狂犬病、猪丹毒、猪肺疫等进行指导性免疫。对全区10个乡镇的规模化种场、商品场和散养户全年监测禽流感1603份、新城疫7645份、猪瘟2849份、口蹄疫1.72万份、布氏杆菌病13557份、狂犬病104份,对抗体效价不合格的场户及时通知补免,使畜禽抗体效价保持在有效范围。

(王春祥)

【兽医卫生监督执法】  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宗旨,确保上市肉品无疫安全。2007年本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开展二月行动、五月行动和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全年检查消毒进京车辆3.79万辆(次),动物154.14万头(只),动物产品8.09万吨,屠宰检疫牛1.91万头、生猪64.50万头、禽类296.96万只,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及变质分割动物产品8.46吨(主要是鸭子),取缔非法屠宰黑窝点2个,查扣销毁无检疫证明猪肉796公斤、白条鸡2260只,罚没款10394.6元。全年检查兽药生产企业8家,兽药经营企业31家,饲料生产企业110家,动物医院(诊所)22家,制作监督笔录,监督意见书32份,查获的16种93盒过期药品全部进行销毁处理。

(王春祥)

【观赏鱼协会建设】  通州区观赏鱼产业协会从引进优良品种,使用合格饵料,加强鱼病防治入手,加大本区观赏鱼良种繁育场建设力度,办理苗种生产许可证,提高观赏鱼品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不定期召开19次理事会,有针对性地解决观赏鱼产业发展的问题。参加北京市首届(通州区第三届)中国金鱼、锦鲤大赛及鉴赏会,本区鑫淼中心、各分会、金色池塘及重点养殖户精心挑选的优质观赏鱼参展,并获得多项奖项。10月,北京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代表通州区参加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农交会。协会为养殖户销售商品观赏鱼6000万尾,调剂苗种6000万尾,为会员解决实际问题,受到好评。

(王春祥)

【张家湾镇金色池塘观赏鱼专业合作社成立】  2月5日张家湾金色池塘观赏鱼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有社员156户,合作社成立后首先注册“金色锦鳞”商标,帮助社员改良品种,请有关专家授课,推广养殖技术,防治鱼病,团购饲料,帮助社员销售,增加收入。

(王春祥)

【落实观赏鱼加装防鸟网补助政策】  为了发展观赏鱼产业,保护农民利益,减少鸟类对宫廷金鱼、高档锦鲤吞食所造成的损失。区政府对本区观赏鱼养殖户加装防鸟网费用给予一定的补助。区养殖中心与相关镇农办组成验收组,对全区100余户养殖宫廷金鱼、高档锦鲤的近1700余亩水面加装的防鸟网进行全面验收,每亩补助200元,发放补助30余万元。

(王春祥)

【加大淡水鱼品种结构调整力度】  2007年重点引进怀头鲶、浦江1号团头鲂、罗非鱼王、南美白对虾、美国甲鱼、河蟹等名优品种养殖,狠抓本区名优品种养殖示范场的生产工作,本区养殖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产量效益明显。由上海松江国家级良种场引进优质草鱼苗,放养本区重点淡水鱼苗夏花生产场,成活率较高,使养殖户受益。年内,本区名优品种养殖有20多个品种。从黑龙江引进怀头鲶1.70万尾,比上年增加14460尾。

(王春祥)

【开展形式多样的水产科技培训】  通州区养殖业服务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在乡镇村开展水产科技培训工作,举办科技入户培训班,为科技示范户免费发放水质监测盒。与区科委配合,利用科技直通车开到鱼池边,为水产养殖户授课。全年培训养殖户1200人次,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同时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中,现场答疑并发放技术资料1000余份。建成新型农民水产田间培训学校两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4个。

(王春祥)

【做好水生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区养殖业服务中心为推广水质调控技术,落实水环境监测检测点和病害防治点12处,监测水面2558亩。落实水产品安全检测与监督抽检点8家,疫病SVC检测点4处,渔药检测点12个,全年开展监测检测100余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实施寄生虫病中草药病害防治试验示范项目,推广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承担市站《微生态制剂净化渔业生态环境技术的试验示范项目》,落实使用生物制剂养鱼水面4000亩。

(王春祥)

【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  区养殖业服务中心制定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开展水产养殖过程专项检查和对鱼药经销单位的检查监督。对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通过摸底调查,深入各乡镇落实专项整治方案,组织人员对全区水产养殖场户进行抽检,收到一定成效。全年开展专项整治21次,未查出不合格产品,保证本区水产品质量安全。

(王春祥)

【发展休闲观光垂钓渔业和创汇加工渔业】  按照本区制定休闲渔业和水产名优品种结构调整规划,建设沿通州新城环城路两侧观光垂钓为主的休闲旅游娱乐区,建设沿张凤路两侧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同时沿京沈、六环路两侧建设通州区观赏鱼产业观光带。全区现有休闲观光垂钓渔场86处,垂钓水面达2506亩,建设较好的有北京海宁通养殖有限公司、梨园镇渔场、宋庄镇瑞海发渔场等。台湖镇第五生产队星湖园、西集镇禾阳农庄举办钓蟹、捉蟹、摸鱼、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王春祥)

【无公害渔业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  开展无公害渔业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确定海宁通、漷县通城、张家湾鸿运等7家养殖场为主的无公害渔业基地。基地负责人先后参加市、区组织的培训班。7月10至11日,农业部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本区北京海宁通养殖有限公司等7家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单位进行抽样、取样工作,检查结果全部合格。

(王春祥)

【渔政监督执法】  2007年,渔政执法人员开展各类法规培训8期、培训900人次,进行法律法规宣传4次,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对辖区养殖场(户)、市场、饭店进行监督检查150次,对水生野生动物及违禁药物使用情况严格监管和检测,纠正违规行为3起,调解渔业纠纷案件7起,为渔民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王春祥)

林    业

【概  况】  年内全区实施市、区、乡镇级重点绿化工程82项,完成绿化面积659.3公顷,种植各种树木668.08万株,有13.68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70.49万株。以林下经济、果品生产、旅游观光、花卉生产为四大支柱的林业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以加强林木病虫害防治力度、强化森林防火、严格林业执法、规范林政资源审批为主的森林保障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林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林业文化体系建设得到有效发展。年内,落实通州区“三河三路”绿色通道造林补偿机制,实施永久性绿化带和产业带管护工程,完成全区11个乡镇,161个村的补偿兑现工作。

(刘  畅)

【平原治沙工程】  年内完成平原治沙工程633.33公顷,其中沙坑治理66.67公顷,残次林改造233.33公顷,灌草覆盖200公顷,治沙示范区133.33公顷。涉及宋庄、潞城、张家湾、台湖、漷县、于家务、永乐店、西集和区林场9个乡镇、单位。

(刘  畅)

【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工程】  年内完成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任务104公顷,涉及张家湾、梨园、台湖、宋庄4个乡镇及区建委、林业局2个单位。

(刘  畅)

【市级公路绿化工程】  全面完成市级公路绿化20公里,栽植乔、灌木86.94万株。其中张采路4公里,张凤路4公里,宋梁路6公里,漷马路3.2公里,京榆旧路2.8公里。

(刘  畅)

【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工程】  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建设工程,该工程涉及台湖、张家湾、梨园、宋庄、永乐店、于家务、西集、潞城8个乡镇及区水务局、建委、林业局3个单位,完成造林面积236公顷,植树210万株。

(刘  畅)

【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林网配套建设工程】  工程涉及张家湾、西集、马驹桥、漷县、永乐店、于家务6个乡镇。改造286.67公顷,新建农田林网96条,总长8.5万米,植树8.7万株。

(刘  畅)

【西集开发区绿化美化工程】  年内完成道路绿化5条,分别是靓丽三街东段、靓丽四街东段、创益东一路、创益东二路等,总长3.3公里,植树66万株,栽植树种包括银杏、西安桧、栾树、龙爪槐、元宝枫等。

(刘  畅)

【播草盖沙工程】  年内播草盖沙工程建设任务166.67公顷,涉及除于家务乡的其余10个镇和区林场,播种工作全部完成,播种品种主要是二月兰和三叶草。

(刘  畅)

【潮白河二期绿化工程】  年内完成二期绿化16.8公顷,植树4万余株,撒播草种200斤,栽植树种为毛白杨、垂柳、黄栌、沙地柏等。

(刘  畅)

【公路河岸绿化美化工程】  年内绿化市、区级公路60.03公里,栽植乔木21.1万株。其中配合整治潮白河挖沙、盗沙工作,对潮白河通州段进行绿化规划设计,并完成潮白河大堤23米宽范围内及部分子堤的秋季绿化造林工作,植树1.3万株。

(刘  畅)

【绿化美化达标工作】  年内开展西集小城镇绿化美化创建和台湖镇园林式小城镇创建达标工作,绿化面积109.9公顷。开展34家花园式单位和1个花园式街道的创建达标工作。

(刘  畅)

【新农村、绿色村庄建设】  年内,对全区14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开展小堡、土桥、外郎营等6个村的“首都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和50个区级推进村的绿化美化达标工作,使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或超过25%。

(刘  畅)

【林下经济发展】  截至2007年,林下经济累计发展1000公顷,其中林菌间作666.7公顷,林桑间作333.3公顷,主要集中在永乐店镇,现有21个村1132户农民参与此项产业。2007年,林菌间作最高亩纯收益达2.3万元,平均亩纯收益1.5万元,林桑间作亩纯收益0.26万元。

(刘  畅)

【苗木花卉生产】  年内,全区花卉生产面积达273.3公顷,种苗生产面积1425.4公顷。加强对种苗生产基地的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并对全区400余家种苗生产基地进行质量检查,发放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279份。

(刘  畅)

【果品产业】  年内,结合运河文化与果品产业发展,重点加强西集运河旅游观光带建设、老庄户村樱桃园和张家湾镇千亩果品品种园建设;在全区开展“果树风险互助春风行动”,有179户果农110公顷果树地参加了保险,投保金额10.7万元,2007年已获灾后赔付32万元,使果农利益得到保证;年内进一步适应市场,扩大有机果品生产规模。

(刘  畅)

【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通过加强督导、落实责任、网格化管理、加大物资储备、专群结合、联防联治、加强宣传等措施,保障了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监测、检疫、防治工作的顺利实施,全区投入防治资金1100余万元,发放各类防治器械306台套,药品40余吨,飞防349架次;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第一代有虫株数同比下降59.7%,第二代有虫株数同比下降98.9%,第三代有虫株数同比下降99.6%。

(刘  畅)

【森林防火工作】  建立防火责任制,层层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加强队伍建设和设施建设。全区专、兼职护林员达到2099人,配发了森林专业扑火设备,实现护林防火资源的整合。同时,狠抓林地火险隐患清除工作,积极开展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及生物防火工作。另外,加强对林地可燃物清除、火情监测、应急职守、护林员上岗、野外用火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实现全区连续22年无森林火警、火灾发生。

(刘  畅)

【林政资源管理工作】  年内,受理征占用林地案件4件,受理林木伐移申请579件,实际审批550件,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压天然气管线改移、京津第二条高速公路、通顺路、北运河生态治理等市、区级工程的按时开工奠定了基础。受理枯死树技术鉴定10 起,鉴定枯死树300株。对42株古树名木实施了建造围栏、涂白、修剪等管护措施,并完成GPS定位工作。在森林资源监管中,开展湿地调查及种质资源清查工作。

(刘  畅)

【森林资源保护工作】  积极开展“区域性严打专项行动”、“绿盾二号行动”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接各类举报165件,立案45件,其中刑事案件9件,林业行政处罚案件36件,全部处理完毕。严格检疫检查过境木材运输车辆,检查车辆3099次,避免了林产品及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运输。

(刘  畅)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全区设立6个区级禽流感监测点和1个市级监测点,同时为全区12家养殖场建造了消毒池、配发防护服和防护面具。

(刘  畅)

【科技工作】  年内,释放周氏啮小蜂2亿头,首次使用美国白蛾病毒进行防治,使用病毒4吨,防控效果明显。采用科技直通车、科技下乡、专家授课等形式,积极开展各类林业科技培训,全年培训人数达1万余人次,同时积极开展优质林木良种繁育工作,并在西集、张家湾、宋庄等乡镇的部分果园发展农艺节水200公顷。

(刘  畅)

【印度考察团考察通州林下经济】  年内印度特里普拉邦林业与部落福利部部长H.E.Mr.Jitender Chaudhary、环境和林业部副检察长Dr.Bipin Behari和印度驻华使馆秘书Siddhartha Nath在市园林绿化局领导的陪同下,考察了永乐店镇林下经济发展情况,对通州区多元化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给予高度评价。

(刘  畅)

【举办大型活动】  年内在西集镇举办“寻运河古韵,品通州名果”通州区首届樱桃采摘节,展示通州区优质果品,扩大了知名度,使果农收入明显提高。区林业局、旅游局、漷县镇政府三家联手举办首届花卉节,进一步宣传通州的花卉种苗产业,为种植户销售产品,开辟了更加广泛的信息渠道。

(刘  畅)

农    机

【概  况】  2007年区农机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全区新农村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跟进做好农机化配套服务工作,努力提高各项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新农村和都市型现代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截至年底,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5万千瓦,农业机械原值2.08亿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430台,拖拉机大中小型配套机具3633台件,拥有小麦联合收割机357台,玉米大中型联合收割机41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60台,林业机械82台,渔业机械2875台,农用运输车2005辆,万亩玉米拥有联合收获机1.36台,万亩小麦拥有联合收割机12.6台,万亩耕地拥有农机总动力0.9万千瓦。

(安玉双)

【推广应用设施蔬菜机械】  为跟进通州区设施蔬菜发展,2007年区农机中心实施“设施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项目”,加大设施蔬菜机械推广与应用力度,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市、区财政部门支持下,2007年通州区各乡镇推广各类设施农业机械1849台套。其中完成市级农机购置补贴推广机具760台套,区级农机项目推广机具1089台套。通过设施农业机具的大力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通州区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

(安玉双)

【林果业综合管理机械应用与推广】  按照通州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近年来,通州区林果业生产发展较快,逐步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2007年继续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林果植保机械28台套,涉及张家湾、漷县、台湖、马驹桥、潞城、宋庄6个镇,辐射林果面积5万亩,带动农户8000户,进一步提高了通州区林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为防止林果病虫害、防控美国白蛾,发挥了农机应有的作用。

(安玉双)

【继续推广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  按照北京市农业局要求,2007年通州区继续推广保护性耕作项目,区农机服务中心完成全年推广计划任务。其中完成春播保护性耕作面积8万亩,投入各类机具1169台件;完成夏播保护性耕作面积约16万亩,投入各类机具4405台件;完成秋播保护性耕作面积12万亩,投入各类机具4917台件。

(安玉双)

【实现“三夏”“三秋”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  区农机服务中心作为通州区禁烧工作的主管部门,认真分析2007年“三夏”、“三秋”生产形势,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圆满完成2007年“三夏”和“三秋”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任务。为保证“三夏”和“三秋”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区农机中心采取多种措施:一是签订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由区政府牵头召开禁烧动员会,与各乡镇分别签订禁烧责任书,落实禁烧目标管理责任制。二是抓好机手培训,提高驾驶技能。三是加强作业机具检修。区农机服务中心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对投入“三夏”、“三秋”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粉碎机、播种机等农机具进行全面检查,检修和投入各类机具4917台件。四是加大巡视检查力度。完成约16万亩小麦秸秆和约34万亩玉米秸秆禁烧任务。其中实现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100%,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91.5%,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目标。

(安玉双)

【农机年度检审工作】  经过区农机中心监理人员的努力,圆满地完成农机检审工作。检验农业机械436台,其中公路牌照210台,田间牌照226台。参检率与2006年同期相比分别为85%、59%。创建农机安全镇4个,农机安全村40个。

(安玉双)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2007年,区农机中心积极组织参与区农委、区交通安全委员会组织的多次宣传活动,以“3·15”、“树立农业执法形象”、“走进农村、走进平安”为主题,以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相关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常识以及购买农机产品时识假辨假知识为主要内容,消除农机安全生产隐患。“三夏”期间,区农机中心工作人员对所有投入作业的农机具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联合收割机、粉碎机、播种机和运输车辆,检查农机具4561台件,张贴合格证408张,安全标识2300张。“三秋”期间,检查机具3430台件,张贴安全标识900张,检验合格证580张,青饲收获作业现场拉警戒线8000米。

(安玉双)

【农机培训工作】  区农机中心下属单位农机化学校承担着通州区农机驾驶员培训任务,区农机化学校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求,认真做好农机各项培训、复训工作。2007年培训农机驾驶人员47人,农机手复训2707人次,其它相关培训155人。

(安玉双)

【示范推广新引进翻抛机】  区农机中心下属单位农机化研究所在漷县镇草厂村对新引进的翻抛机进行示范试验,5个人一天的工作量翻抛机只需20分钟即可完成,整个操作相当于人工效率的120倍左右。在双孢蘑菇生产中,每台翻抛机可满足200个大棚培养料的翻抛,可节省用工4万个。

(安玉双)

【继续推广新型农机具】  2007年,区农机中心推广新型农机具1659台套。其中大型65马力拖拉机10台,中小型拖拉机15台套,汽车打药机13台套,田园管理机521台,大棚蔬菜卷帘机1100台。机具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惠及农户46338户。区农机中心对农民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让农民较熟练掌握使用技术;区农机中心与各乡镇农办签订管理作用合同书,各乡镇农办与农户签订使用合同书,并将信息录入计算机,以便监督管理。

(安玉双)

【做好支持和服务“三农”工作】  服务工作是区农机中心下属单位农机公司的工作主线,是促进销售的重要保障。2007年区农机公司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规定部门服务任务和责任,服务工作显著加强,受理“三包”服务175台次,其中去现场处理问题151次;汽车农用车受理“三包”服务263台次,强保车辆135台次,外出求援36台次;外出维修车辆26台。

(安玉双)

【继续做好农机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2007年,区农机中心下属单位农机公司投入部分资金和人力进行网络推广,加入中国招标采购网、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对区农机公司改变经营理念,拓宽经营思路,扩大信息来源,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同时采取公司组织与各部门组织相结合,上门宣传与信函宣传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各区县农机服务中心、各区县采购中心、市政部门、林业局、植保站等单位进行走访,发放材料并进行座谈。同时针对不同对象进行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机械演示展示活动,利用柜台、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下乡走访、调研375次,发放宣传材料2600份,收到较好的效果。

(安玉双)

气    象

【概  况】  北京市通州区气象局位于通州区金海街32号。业务范围:地面气象观测、农业气象观测、气象服务、施放气球行政审批、避雷装置安全检测。2007年,通州区气象局围绕建设北京新城区的工作目标,发挥气象科技优势,主动及时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尤其针对汛期和全区重大活动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和气象信息服务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服务。在常规服务的基础上,以编发周报、旬月报、气象专报等形式向区委、区政府、农委等单位发送预报服务材料,并以手机短信方式向全区各单位领导及种养殖大户发布及时气象信息。2007年,通州区气象局在北京市气象局业务综合考核评比中,以总分99.7分名列北京市第一名,受到市局表彰;短信服务第一名,获区农业信息化应用先锋奖并两次受到区领导表彰奖励;被区直机关工委评为文明单位;被通州区委授予帮扶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先进单位;避雷装置安全检测站被市气象局授予防雷检测先进集体称号。为迎奥运美化环境,年内投资近40万元对院内基础设施进行维修改造,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张  虹)

【气候评价】  本年度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但幅度不大;降水偏少;日照时数不足。本年度平均气温为14.0℃,比常年同期偏高2.1℃,比上年同期偏高0.6℃。2月份,月平均气温为4.4℃,比常年同期偏高5.7℃。创历史(1955~2006年,下同)同期最高记录。年内极端最低气温为-10.7℃,出现在12月17日。年内日最高气温没有高于40℃的高温,全年日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9日,为38.1℃。9月上旬,旬平均气温为25.3℃,比常年同期偏高3.5℃,这在历史同期是不多见的。

本年度总降水量为491.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70.1毫米,比上年同期偏多73.1毫米。1月份和2月份无降水,3月份月降水量为40.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32.7毫米,是常年同期的4倍多。8月份,月降水量为57.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97.8毫米。10月份,月降水量为67.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6.3毫米,是常年同期的3倍多。夏季日降水量没有一天大于50毫米的强降水。日最大降水量出现在7月31日,日降水量为44.1毫米。

本年度总日照时数为2430.9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165.8小时,比上年同期偏多107.3小时。6月份,月日照时数为180.1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77.0小时。11月份偏少幅度最小,月日照时数为175.9小时,只比常年同期偏少0.4小时。4月份,月日照时数为265.6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多20.7小时。偏多幅度最小的是1月份,月日照时数为198.5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少10.5小时。

(赵  岩)

【气象灾害】  8月2日夜间,西集镇普降大雨,雨量64毫米,并伴有5~6级大风,致使全镇8个村春夏玉米严重倒伏,和合站村600亩果树大部分果品掉落。全镇玉米受灾面积3107.1亩,其中金各庄村671亩、何各庄村123.4亩、金坨村242.7亩、和合站村520亩、张各庄村400亩、曹刘各庄村640亩、上坡村400亩、王上村110亩,损失程度75%以上,经济损失192.3万元。果树每亩损失50%,经济损失60万元。全镇造成经济损失252.3万元。

(赵  岩)

【业务建设】  在区政府及市局的大力支持下,年内在全区范围内新建4座自动气象站,分别位于马驹桥(六要素站)、潞城镇(六要素站)、西集(六要素站)、张家湾(2要素站)。截至年底包括永乐店站全区有5座自动气象站,使获取气象资料的密度大大增加。为分析天气情况提供了有利依据。另外新增设手机短信服务平台,7月底完成测试进入正式使用阶段,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及时性、有针对性的气象短信服务。

(张  虹)

【气象预报服务】  按照气象服务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次天气过程不放过的要求,区气象局积极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在做好公益性气象服务的同时,向区委、区政府、防汛办、市政、应急中心发布气象信息23期115份;向区种植中心、植保站等农业部门发布气象信息及资料180份;向区政府信息科发送信息52份。手机短信预报服务用户已达701户,其中全区各单位领导115人,行业协会、种养殖大户586人,月发送量达2万余条。

(张  虹)

【气象执法】  2007年办理施放气球审批事项99份。对全区706家单位进行防雷检测工作,年内新增检单位321家,一次性检测合格率为80.7%。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区气象局干部职工走上街头,以设置宣传台、悬挂横幅、布置展板、发放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开展《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主题日宣传活动,并向广大市民宣传有关气象的法律法规。

(张  虹)

农村经济管理

【概  况】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是党的“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统筹城乡发展、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任务。2007年,通州区经管站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通州区“两新”建设夯实基础,农村“三资”逐步实现民主化、制度化、信息化管理,继续扩大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区经管站连续第七年被评为北京市经管系统先进单位。

(毕小京)

【农村“三资”管理逐步实现“三化”】  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不断健全,逐步实现民主化、制度化、信息化。民主理财、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的民主程序、农民专业合作社民主决策、产权改革中的10步民主程序、土地承包及流转中的民主程序等;逐步实现“三资管理”制度化。涉及村级资金、资产和资源的制度,统一纳入“三资管理”制度。内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农村经济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审计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财务管理、农村大额资金管理等方面。“三资管理”初步实现信息化。构建市、区、镇、村四级网络传输,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以网络平台和数据库为载体,农村“三资管理”内容与农村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结合。

(毕小京)

【村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规模继续扩大】  2007年,全区开展村级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乡镇由2006年的2个乡镇增加到6个,新启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31个。全区累计有42个村完成了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计量化集体资产总额13.52亿元,农民股东人数达到30027人,人均持股3.3万元。

(杨桂宏)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  在稳定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关系,做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和鉴证工作的基础上,依托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平台,稳步推进通州区的农村土地流转。2007年,全区9个乡镇的农民上网发布信息700条,涉及土地9610.6亩,已完成流转的4734.73亩。河南、四川、安徽、陕西、山东、贵州等十几个省的用户来电咨询或来人考察。同时,通过平台引进数家企业,流转的趋势逐步向符合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发展,向规模农业、项目农业、品牌农业发展。2007年底该项工作获市农委评选的组织创新奖。

(宋福胜)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2007年,全区有4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并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蔬菜、林果、花卉、观赏鱼、畜禽等产业,吸收社员1305户。全区累计规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8个,吸收社员5162户。同时,部分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提高,漷县镇草厂蔬菜合作社执行章程有效、内部运行规范,充分发挥带领农民致富的独立法人经济实体作用;徐官屯蔬菜合作社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年内取得无公害认证,产品打入大型超市。

(李国蕾)

【深入开展农民负担监督】  2007年,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农村“三乱”收费,减轻村集体教育、报刊、电力等负担;重点督查了惠农政策和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财政性补贴资金的使用、管理、落实;继续开展农村负担监测工程和春秋两季执法大检查,有效防止农村负担反弹;同时积极推动了农村生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的开展。

(裴金凤)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2007年,全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536个单位,审计总金额33.99亿元。其中财务收支审计231个,审计金额7.44亿元;干部离任审计126个,审计金额13.47亿元;经营成果审计30个,审计金额8.23亿元;任期目标责任审计7个,审计金额2.26亿元;经济效益审计4个,审计金额1108万元;农村负担审计129个,审计金额2246万元;基建审计8个,审计金额2.22亿元;财经法纪审计1个,审计金额334万元。全年查出违法违纪金额3.5万元(全部得到纠正)。提出审计建议218条,被采纳124条,促进增收节支,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安克勤)

【严格落实“村账托管”各项制度】  2007年,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票据59万张,金额207亿元;查处不合格票据91张,金额 22.6万元;乡镇服务中心记账人员审核查处不合格票据328张,金额 6381万元。年内区、镇两级财务管理人员深入到村,亲自参加村民主理财会315个。年内检查乡镇服务中心记账人员的账务处理工作,检查44个村,1200多张记账凭证及相关的原始凭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杨连军)

【首次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  年内,由区纪委、区农委、区经管站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合同规范化管理工作意见》,由区农委、区经管站联合制定《通州区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对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区镇两级均成立领导小组和相应机构。清理出2007年9月1日前形成各类村级经济合同13147份,涉及金额2.79亿元,其中清理出各类问题合同1501份,涉及金额6244万元,经过履行相关程序已完成规范手续,形成规范合同的有1325份,涉及金额6177万元,占问题合同总数的90%、98%。终止各类经济合同185份,涉及土地面积1429.05亩、厂房场地10.88万平方米、12台机械设备。

(宋福胜)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