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州区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0-03-17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关于通州区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9年1月7日在通州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通州区财政局局长  刘汝林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通州区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区第四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部署,积极克服各种减收、增支因素,加强财源建设,强化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改善民生,有力保障了北京新城区建设的顺利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面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

(一)财政收入预算执行情况

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9244万元,同比增长3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4244万元,同比增长12.5%;基金收入完成135000万元,同比增长120.6%(含土地出让基金收入128000万元)。

(二)区级财力完成情况

2008年区级总财力完成732730万元。其中:

一般预算总收入511990万元。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4244万元,市体制返还及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23233万元,市追加专项资金126000万元,上年结转58513万元。

基金预算收入220740万元。包括:本年收入135000万元,市级追加专项48900万元,上年结转36840万元。

(三)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

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2008年财政支出预算为330141万元。后经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财政总支出调整为575000万元,实际总支出为576763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46548万元,比上年决算增长14%;基金预算支出130215万元。

1、一般预算支出446548万元,主要支出情况如下: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987万元,比上年增长12%。

国防支出598万元,比上年增长45.9%。主要用于武装部民兵建设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31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5.4%。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看守所建设经费、奥运安保支出、消防指挥中心和特勤站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以及公检法司设备购置、岗位津贴等。

教育支出66270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52274万元,比上年43755万元增长19.5%,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 (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为6%,下同),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建设、北京二中通州分校改扩建、张家湾中学体育馆、于家务中学、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操场改造、校舍修缮、教学设备购置、小学规范化建设等。

科学技术支出9596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1288万元,比上年1208万元增长6.6%,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北运河通州段水环境改善研究与示范项目、生产力促进型体系建设及公共浴室节能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与节能环保技术综合运用等支出。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4512万元,比上年增长11.9%。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和社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奥运火炬传递、奥运数字大屏幕建设、体育后备人才经费支出等。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564万元,比上年增长31.8%。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城乡无保障老年人福利金、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基础养老金、城(农)低保补助、“一老一小”医疗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供热补贴、退役安置等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29724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22826万元,比上年19436万元增长17.4%,高于财政支出增长比例,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费、村医工资保险、公费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医疗设备购置、创建国家卫生区等。

环境保护支出16375万元,比上年增长718.3%。增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市级专项支出增加,同时部分基本建设项目按功能分类划分到环境保护支出科目。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京津城际铁路及机场重点绿色通道建设、河东污水处理厂工程、清洁能源供暖补贴、平原治沙工程、大气治理、环境监测等。

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8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道路维护养护、垃圾收集清运、城市绿化养护、城乡环境整治、街区改造、社区基层公益事业、廉租住房补贴等。

农林水事务支出67909万元,其中区本级支出25174万元,比上年22486万元增长12%,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符合法定增长要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补贴、新农村建设资金(包括“三起来工程”建设项目、大型沼气集中供热工程、村级太阳能公共浴室建设项目等)、土地治理项目、绿色通道绿化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小型农田水利资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

交通运输支出3309万元,比上年增长31.9%。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小公共运营补贴、交通支队奥运安保补助、交通执法经费等。

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支出31557万元,比上年增长2.1%。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区乡两级促进产业发展、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奖励兑现、环保产业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奥运会期间八里桥市场减免补助、津京输油管道地上物占压隐患消除经费等。

其他支出26282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偿债资金、住房公积金、抗震救灾、部分涉奥资金以及不能具体划分到上述功能科目的支出。

2、基金支出130215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残疾人就业保障、新型墙体材料、林业保护与管理等支出。

2008年区级总财力732730万元,总支出576763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收支相抵后结余15596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结余65442万元,具体包括:市级专项结转30800万元,乡镇结转15000万元,往来款挂账9500万元,区本级净结余10142万元;基金结余90525万元(定项支出用于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出让金、残疾人保障金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字是根据预算收支情况初步汇总的结果,待地方财政决算完成后,还会有所变化。

总的来看,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政收入顺利完成年初制定的增收任务,保持了平稳增长;财政支出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支出结构不断优化,重点支出得到有效保障;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稳步提高。财政收支平稳,圆满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

二、2008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积极应对挑战,财政增收目标顺利实现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增速逐步放缓,到10月份,全区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增幅一度达到11.2%的最低点。面对这一局面,财税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坚持多策并举,把组织收入作为核心工作抓实抓好,各乡镇、园区也做出了积极贡献,保证了增收目标的顺利完成。一是围绕财税政策调整和财经形势发展,深入乡镇和园区进行调研分析,密切关注全区财经走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积极组织各项收入。二是加大税收征缴力度,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创新征管机制,强化税源监控,避免征管漏洞。同时,加大稽查力度,严厉查处税收违法行为,净化税收征管环境,确保应收尽收。三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制定了《关于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意见》,组织开展非税收入和财政票据大检查,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全年非税收入累计入库16800万元,同比增长68%。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多方筹措财政资金,全年到位市级专项资金1260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4.2%。五是乡镇、园区税源建设工作明显加强,主动为区内企业做好服务,引导企业依法主动纳税,为全区收入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各方努力,圆满完成12%的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任务,为我区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财政增收基础得到巩固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科学运用财政资金和财税政策手段,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支持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运用财政鼓励政策,大力支持中冶焊接、捷宸阳光等一批企业落地建设,引导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贷款担保等政策手段,筹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提高区域产业承载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了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大顺斋”、“小楼饭店”等老字号企业发展、八里桥市场建设、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等项目。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全年共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8930万元,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区域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财政增收的基础更加稳固。

(三)加强资金调度,财政应急保障能力实现新提高

面对奥运举办、地震灾害和食品安全等重大事件,合理调配资金,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压缩公用经费及一般专项支出,着力提高财政应急保障能力。为实现平安奥运的工作目标,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加强资金调度,区乡两级投入资金13500余万元(其中乡镇支出7500万元),保障了奥运火炬通州段传递、奥运安保、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培训等各项涉奥工作的顺利进行。汶川地震发生后,紧急安排援助资金320余万元,购置药品及医疗器具,为通州援建灾区医疗队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筹集资金1818万元支持灾区对口援建工作。针对小儿手足口病及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及时投入资金260万元,保证全区手足口病防治及婴幼儿奶粉事件中患儿筛查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四)加大社会各项事业投入,全区民生建设取得新发展

社会保障投入进一步加大。全面落实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保障政策,为61000名城乡无社会保障老人和7500名享受新农保人员发放保障金17174万元。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投入资金5500万元,为11000名城乡低保人员发放低保金及粮油帮困补助,保证优抚、社救对象基本支出,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体基本生活。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投入资金近4000余万元,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筹资补助标准,人均筹资标准从220元提高到320元,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安排资金741万元,解决全区“一老一小”医疗保障问题。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采取就业扶持、职业介绍补贴等手段,引导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积极落实复转军人安置工作,投入资金2800万元,保障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安置、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及义务兵优待资金的及时发放。加大保障性住房政策资金投入,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支持经济适用房、两限房等工作开展,住房保障得到改善。

教育事业得到切实保障。支持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区与乡镇用于教育的总投入达85000万元。进一步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水平,重点支持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北京二中通州分校二期、于家务中学等一批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为教师办实事及教育资助减免政策等资金需要,教育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科技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推进。投入资金9232万元,重点支持北运河通州段水环境改善等科技创新和科技示范项目。投入资金3854万元,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步伐,完成区体育场改造,新装60余处全民健身设施,完成社区群众文化服务中心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8个,村级文化广场23个。加大文化向农村和基层的倾斜力度,推动“文艺演出星火工程”、“农民艺术节”等艺术下乡活动。支持奥运文化广场系列活动,文化通州建设得到有力推进。

满足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需要。积极落实政府为民办实事资金,预算内外总投入29745万元,全力保障旧城区街巷整治、规范化社区建设、改造城区街巷照明设施、扶贫帮困等实事项目的资金投入。完成西海子市场改造、玉带河盖板工程、建成15个农村社区服务站、支持8所小学规范化建设、资助176名贫困大学生入学等,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

(五)紧抓奥运契机,着力提升城市服务保障水平

投入预算内外资金158000万元,支持了朝阳北路东延、温榆河西路、壁富路等一批城市路网体系建设,启动城西燃煤锅炉房整合,完成西田阳垃圾填埋厂二期、梨园垃圾转运站建设,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按照绿色奥运要求,加大城市综合治理资金投入,支持了航空走廊可视区环境整治、火炬传递路线环境治理、清洗粉饰主要大街建筑外立面、城市景观绿化美化等工程,新城面貌得到改善。

(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投入资金13500万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漷大路都市型现代农业走廊以及南瓜园、观赏鱼等一批农业主题公园建设,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二是支持设施农业建设,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500万元,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新建设施农业1万亩。三是保障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投入资金33300万元,加快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道路硬化、安全饮水改造、村垃圾密闭化管理等工作,支持“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四是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针对婴幼儿奶粉突发事件,安排资金210万元对部分奶牛养殖户实行临时性财政补贴,减少奶农经济损失。提高粮食补贴标准,全面实行一卡通发放方式,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580万元,广大种粮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五是着力推进农业生态化发展。安排资金7400万元,保障了绿色通道工程以及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占地补偿和管护资金投入。安排水利专项5787万元,保障城市防汛和乡村水环境保护建设投入。推进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美国白蛾防治等工作有效开展。六是全面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教科文卫体等方面投入。投入资金6073万元,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和谐村、镇建设。

(七)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科学理财水平实现新提高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区60家一级预算单位与125家全额拨款二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统一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系统。针对个别单位将零余额账户资金导入基本账户的违规行为,及时开展专项大检查,加强账户监管,确保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创新预算管理机制,部门预算实现两个突破。一是突破原预算编制模式,将全部收入纳入预算编制,实现预算内外资金、单位自有资金、政府性基金的统筹管理,增强了预算透明度,保障了预算执行的科学性。二是突破原有预算编制级次,全面细化二级单位部门预算,保证二级预算单位集中支付改革的顺利进行。

推动政府采购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将会议接待、房屋修缮等服务类项目纳入采购范围,完成46所中小学的校舍维修和操场改造项目的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采购行为,在全区政府部门开展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单位自采行为。加强政府采购资金结算管理,建立了政府采购支付专户,专门用于政府采购项目资金结算,提高采购资金的拨付效率。全年完成采购项目238项,政府采购资金总额30382万元,节约资金2614万元,资金节约率达8%。

深化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完善政府投资评审机制。进一步拓宽评审范围,前移评审关口,强化源头把关。全年完成评审项目261项,送审资金268206万元,审减资金51209万元,审减率19.1%。在对新城重点工程进行评审的基础上,将部分乡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逐步纳入评审范围,完成乡镇评审项目17项,送审金额35049万元,审减资金6960万元,审减率19.9%,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得到提高。

强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积极推进乡镇财务网络化管理,11个乡镇全部实现集中财务软件管理。探索乡镇财政管理改革新模式,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的指导意见》、《关于乡镇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的指导意见》,同时加强业务指导,组织专题培训班两期,参训人员100余人次,为规范乡镇财政支出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一是加大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培训力度,共开展13期软件操作培训,参训530余人次。二是完成全区二级单位以上资产动态管理网络的建设工作,收集单位上传资产数据卡片62万张,资产总额47亿元。三是启动“一物一卡一条码”的资产管理模式,在全区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四是下发《关于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检查的通知》,对资产收益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摸清单位家底,使部门预算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五是加强资产处置管理。批复处置了56家预算单位的报废资产1779万元,电子废弃物186万元,并将有利用价值的物资调拨到公物仓。六是加强国有资产的整合流转。充分利用公物仓这一平台,推动全区行政资源特别是办公设备的流转。累计出入库物资达134批次,调拨、调剂办公设备等物资742件,实现资产跨部门流动,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

推进绩效考评工作。积极开展项目绩效考评试点工作,探索以“结果”及“追踪问效”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模式。选取11个资金量大、社会效益明显的财政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考评,涉及行政政法、教科文卫、城建、社保、农业等多个领域,考评资金达7687万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认真执行《会计法》,加强会计行业监管,加大会计信息质量监控力度,不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圆满完成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报名组织工作。认真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及日常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工作,全区会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八)坚持依法理财,财政服务效能实现新提高

依法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财政资金追踪问效制度,对专项资金支出进度和使用效益进行跟踪检查,全年共检查市区专项资金107项,资金总额32494万元,资金拨付和使用程序更加规范。积极开展财政内部审计工作,对所有财政资金的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政府信贷规模,加大对政府或有债务监管,有效维护了政府信誉。

认真接受依法监督。严格执行《预算法》、《北京市预算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认真接受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依法向人大报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决算等财政报告,定期邀请区人大和区政协听取财政工作汇报,使财政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和透明。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面对新的形势,财政工作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保持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组收任务比较艰巨。二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改善民生以及加快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随着财政支出规模逐年加大,对财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财政改革的任务较为繁重。四是重增量投入、轻存量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勤俭干事业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问题需要认真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重要一年,是成功举办奥运会后全面启动新城建设之年,也是实行新一轮市与区县财政体制改革的起始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财政工作要按照区委四届七次全会和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各项部署,立足科学发展,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积极组织收入,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努力为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按照以上要求,本着积极稳妥、统筹兼顾、有保有压、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安排如下:

(一)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

财政收入预算:2009年,区级可支配财力45325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20584万元,较上年增长8%;市体制补助收入132000万元;区本级净结余10142万元。基金预算收入90525万元(上年结余)。

财政支出预算:财政支出预算安排453251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62726万元,基金预算支出90525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具体安排如下: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48000万元;国防支出60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23000万元;教育支出5210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500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8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00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22000万元;环境保护支出250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3600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000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2500万元;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38500万元(主要对应调整前“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科目的采掘业支出、制造业支出、建筑业支出、电力监管支出、工业和信息产业监管支出、安全生产监管支出、国有资产监管支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支出等);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1000万元(主要对应调整前“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科目的粮油事务支出、粮食风险金、商业流通事务支出、物资储备支出、金融业监管支出、旅游业管理与服务支出、涉外发展服务支出等);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2050万元;其他支出44176万元。

基金支出预算:安排90525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区重点工程、残疾人就业保障、新型墙体材料及林业管理保护等方面支出。

(二)2009年财政预算安排考虑的主要因素

1、收入预算安排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从有利因素方面来看:国家适时调整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市新城建设的全面启动,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力支持。乡镇和园区发展增势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税源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加,财政增收的基础更加稳固。从不利因素来看:增值税转型、消费税、营业税条例重新修订、所得税税制改革、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等税费制度改革将使财政收入增长面临较大压力。落实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等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也将对收入产生影响。房地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个别重点税源减收等因素进一步加剧组收压力。另外,一次性和特殊性收入形成了2008年收入的较高基数。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和新城功能定位,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安排2009年预算收入220584万元,同比增长8%。

2、支出预算安排所考虑的主要因素。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科学合理安排预算资金,集中财力保证重点支出需要。一是确保法定增长。重点加大对“三农”、教育、科技、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投入,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二是促进经济增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建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实施企业发展奖励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进一步壮大财政增收的基础。三是强化预算控制。坚持勤俭干事业的原则,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按照财政部、市财政局要求,全区公用经费支出预算编制坚持负增长的原则,进一步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集中财力保障新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支出。

四、应对挑战、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2009年预算任务

(一)坚持科学发展,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实施积极的财政措施,扩大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和引导投资的支持力度。一是安排500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高端商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产业发展,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继续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力度,支持原有税源做大做强。二是以调整优化财税结构、增加区级财力为重点,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促进区域内企业发展的奖励政策,引导符合区域功能定位要求的产业发展。三是强化收入征管工作和经济运行监测,建立财政、税务、乡镇收入征管联动机制,加大对重点税源、零散税源及非税收入的征缴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密切关注税源和税收结构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把握组收工作的主动性。四是把握市与区县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机遇,结合我区城市功能定位,努力找准政策对接点,积极筹备项目,最大限度争取资金支持。

在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努力开展节支工作。坚持公用经费负增长的原则,严格控制会议接待、考察培训等一般性支出。利用政府公物仓,加强办公设备在全区各部门之间的流转和调配,进一步压缩办公设备购置支出,在全区各部门倡导勤俭干事业的良好风气。

(二)保障新城建设投入,全面提升新城服务功能

紧抓“后奥运”赋予通州新城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投融资平台,多方筹措新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新城建设需要。大力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完善新城路网体系。加大城市建设管理投入,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建管并重,进一步加大城市管护投入。推动城市公用事业发展,努力建设滨水宜居新城。

(三)保障新农村建设投入,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继续加大财政增量向新农村建设领域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投入,支持都市型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发展,促进农村二三产业优化升级。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项目库管理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让公共财政更多的惠及农民。

(四)加大社会各项事业投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推进教、科、文、体事业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引导学校优化布局,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全区教育水平。及时落实改善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提高全区教师待遇。支持重大科技项目实施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工作对新城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努力满足全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大体育事业投入,继续推进全区体育事业发展。

二是切实加大社会保障、卫生和就业投入。健全社保基金管理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继续落实城乡无保障老年居民保障政策,及时发放保障金。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投入资金解决无保障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着力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支两条线”改革。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继续提高筹资规模,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20元,进一步提高医药费报付率,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继续加大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引导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工作。

三是推动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建立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资金保障机制和资金追踪问效机制,加大事关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事建设投入,确保专款专用,切实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着力提高理财水平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强化各单位结余资金的编制使用。完善基本支出定额体系,强化收入和支出管理,逐步形成预算管理与绩效考评、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相结合的支出管理模式。

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巩固二级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将专项资金纳入到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确保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取得实效。继续强化资金账户管理,对预算单位基本账户及零余额账户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杜绝违规转账行为发生。

推动政府采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加强政府采购各环节的监管力度。探索建立政府采购与国库集中支付相衔接的有效途径,重点推进汽车维修和会议定点接待的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直接支付规模,减少授权委托采购比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推进政府投资评审工作。进一步拓宽评审范围,加强评审力度,严格评审标准。加强我区重点工程竣工结算的评审力度,严把财政投资最后一道关口。不断加大乡镇财政资金的投资评审规模,提高乡镇资金使用的规范化水平。

深化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完善乡镇收入目标考核机制,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乡镇经济的主体作用,有力保障全区经济稳定增长。加强乡镇预算管理,指导乡镇科学合理编制综合预算,严格预算约束。规范乡镇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落实《关于加强乡镇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的指导意见》、《关于乡镇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的指导意见》,不断提高乡镇政府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水平。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配套办法,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建立资源和设备共享机制,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行政资源效益最大化。依托政府公物仓,促进行政资源的整合流转,进一步压缩办公设备购置规模,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继续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和罚没物资的管理,建立闲置资产、罚没物资的公开拍卖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积极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绩效考评工作办法》等制度,健全财政投资的绩效评价机制,扩大考评试点范围,稳步推进绩效考评工作。

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贯彻《会计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会计信息质量,规范财经秩序。加大会计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全区会计工作水平。

(六)坚持依法理财,提高财政服务效能

严格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理财。认真落实《监督法》,强化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构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督体系,提高财政工作法制化水平,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监管力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维护政府信誉。

各位代表,2009年的预算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要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指导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四届七次全会和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开创北京新城区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