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 计
【概 况】 2008年,通州区统计局、调查队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和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一、二、三”工作格局部署,以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文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加大统计执法力度、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圆满地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
(刘海燕)
【完成通州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通州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顺利完成。3月6日,通州区召开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总结表彰会,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刁满庆、副区长于世疆等出席会议。会上对在农业普查工作中成绩突出的30个先进集体和26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通过农业普查摸清了通州区三农状况,为建立“四个监测体系(农村全面小康监测体系、农村城镇化监测体系、农业生态价值监测体系和新农村建设评价监测体系)”和通州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丰富详实的信息资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刘海燕)
【完成奥运旅游监测工作】 为及时反映通州区住宿设施和旅游区点游客接待量在奥运期间的变动趋势,准确掌握北京在2008年奥运会对应期内的旅游接待数据,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对15家企业进行日监测工作。监测工作人员严把数据质量关,与企业密切配合,圆满地完成奥运旅游监测工作的日监测、数据分析和全市城市运行指挥平台的试对接工作。
(刘海燕)
【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工作】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统计工作或准备从事统计工作尚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的人员进行报名考试。全区626人报考《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科目,实考人数480人,及格277人,及格率57.7% ;597人报考《统计法基础知识》科目,实考人数444人,及格人数310人,及格率69.8%;389人报考全科(二科都参加的人数),及格人数208人,及格率53.5%;
(刘海燕)
【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准备阶段任务】
根据国务院2008年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要求,重点普查摸清通州区第二、三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状况,充分整合各部门统计数据资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数据库建设。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度。普查分为普查准备、普查登记、普查数据处理、普查数据发布和资料开发及总结表彰四个阶段,历时2年半。2008年,完成建立三级普查机构、选聘普查人员、落实普查经费、开展普查培训、进行清查摸底和舆论宣传等工作,圆满完成经济普查准备阶段的各项任务。
(刘海燕)
【开展投入产出调查】 根据国务院决定在逢二、七年度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并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要求。通州区开展2007年度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调查涉及通州区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政事业和其它服务业7个行业的195家企事业单位。内容包括单位统计、财务、物资、供销等方面的指标近300个。按照北京市投入产出办公室的统一要求,从2月开始,组建机构、落实经费、开展培训、填写报表、录入、审核,6月30日圆满完成上报工作。通州区投入产出办公室获“2007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先进集体”称号。
(刘海燕)
【统计专网延至乡镇】 继续加大统计信息化建设力度,努力实现“一级平台,三级监管,多方共享”的目标。统计“核心业务系统”专用网延伸到11个乡镇,1500多家规模企业全部实现网上报送,保证统计数据上报的及时性。
(刘海燕)
【开展民生统计调查】 2008年,先后完成汶川地震灾后的思想动态、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限塑令”执行情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食品安全公众满意度、劳动力需求状况、组工干部满意度、群众安全感等多项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项调查,调查资料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刘海燕)
【消费品价格日监测】 下半年开始,在价格指数一路攀升的情况下,为及时了解和掌握价格变化趋势和程度,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开展对消费品价格进行日监测。监测内容涉及居民消费8个类别70余种消费品和服务项目。采取“定时、定点、定人”实地采价,每天12点前,完成监测数据的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
(刘海燕)
【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完善相关制度,制定《通州区统计局主要统计数据评估管理办法》和《通州区统计局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上报、提供和发布管理办法》;加强部门统计,定期采集部门数据,对部门数据进行评估;推进依法行政,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全年执法检查单位232家,立案47家,行政处罚47家。各种统计数据质量全面提升。
(刘海燕)
【强化统计服务】 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充分做好统计服务,编辑《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年鉴》、《数说北京改革开放三十年》通州篇、《通州区经济发展月报》、《通州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等刊物;针对社会发展状况和领导、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统计调研,全年撰写统计分析129篇,提供统计信息510条。
(刘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