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日期:2011-04-14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0年1月12日在通州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通州区区长  邓乃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区人民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挑战,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目标,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区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力保增长

充分发挥政府调节经济、促进发展的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扭转了年初经济增速下滑的不利局面,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4亿元,增长10%;税收总额实现83.6亿元,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6亿元,增长2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实现321亿元,增长104.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64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25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1234元,分别增长9%和10%。

抓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坚持把扩大投资放在保增长的关键位置,合理把握投资结构,重点投向城乡建设的急需领域和民生工作的薄弱环节。土地储备投资规模空前,投入资金上百亿元,运河核心区、北苑商务区、亦庄线“两站一街”等29个项目全面启动,投资额是土地储备制度改革以来投资总数的三倍以上。城乡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大幅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完成47亿元,增长32.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3亿元,增长80.1%;房地产投资完成221亿元,增长160%。融资工作和金融机构建设成效显著,开展银政合作,实现融资98亿元;国有资本投融资平台正式启动,一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入驻我区,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建设取得新进展。

促消费,多渠道扩大内需。全面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保持郊区县首位。住房消费增长较快,普通商品房销售额实现128亿元,增长197.5%。积极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专项工作,共支付补贴资金6086万元。引进北京华联、中国照相馆等商业企业,新建农村连锁超市157家,举办外贸大集等促消费活动,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举办旅游项目推介会和草莓音乐节等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北京拍卖季”艺术品交易活动,促进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增长。

抓帮扶,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制定《通州区促进产业发展暂行办法》等一揽子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安排1.4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完善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区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企业)制度等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117个项目纳入市、区两级绿色审批通道,项目落地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帮助企业解决160多项实际困难,先后为76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2.6亿元,为338家企业落实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3127万元。

二、产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大项目引进建设成效显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呈现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北京卷烟厂、天宇朗通、捷宸阳光、吉林森工、泰禾酒店等一批项目竣工;苏宁二期、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华润物流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IDC产业城、雨润二期、正元矿业等一批项目积极办理开工手续;北汽控股动力总成、中国传媒大学科技园、中国动向集团、北京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等29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落地。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态势明显,李宁公司等8家重点企业税收达到18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2%。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现代物流业特色更加突出,总部项目聚集趋势明显,高端商务前景广阔,汽车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产业园区健康发展,经济贡献持续增强。园区实现税收21亿元,增长28%,占全区税收总额的25%。光机电基地税收超过9亿元,金桥基地、物流基地税收增幅分别达到51%和32%,商务园、永乐开发区税收实现新的突破。投资12亿元建设41个基础设施项目,园区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增强,新引进项目90%以上落户园区、功能区。园区发展模式实现创新,光机电基地、商务园与知名公司合作,保证了开发建设的高标准、高品位,实现了与市场的顺利接轨。

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变。支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37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积极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74家企业成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吸引社会资本50亿元,盘活闲置资产112处,盘活闲置厂房面积46万平方米。实施12项节能减排工程,完成城乡建筑节能改造19万平方米,淘汰黄标车7161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和3%。开展违法用地专项整治工作,拆除违法建筑12万平方米。

三、新城建设迈出新步伐

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朝阳北路东延一期、邓家窑大桥、温榆河西路、京榆旧路三期、九德路一期、觅西路等工程完工;滨榆东路、潞苑北大街及跨温榆河大桥、张凤路、通香路二期、徐尹路等工程进展顺利;朝阳北路东延二期、玉带河东大街东延、宋郎路北延等工程开工建设;故城东路、玉桥东路等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建设完成。市政设施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建成1座现代化燃煤锅炉房,新建14个换热站,关闭分散燃煤锅炉房11座,替代供热面积106万平方米。三河热电联供项目完成供热管线铺设18公里,新铺设天然气管线14公里,建成2座11万伏变电站,消防指挥中心及特勤消防站开工建设。

重点功能区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发挥规划引领新城建设的龙头作用,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深化运河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由16平方公里扩展到48平方公里,核心区中心北移至运河源头五河交汇处,土地一级开发取得新进展。商务园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启动,园区内10条道路开工建设,40公顷景观公园加紧施工,8个地块拆迁任务全部完成。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一级开发资金10亿元落实到位,3个街区控规深化方案获得批复,六合新村安置楼开工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主体封顶。

旧城旧村改造全面展开。坚持“惠民、阳光、依法、和谐”拆迁工作理念,积极利用北京市棚户区改造政策,完善拆迁安置补偿办法,上营片区拆迁任务基本完成,北苑商务区、新城南街、帅府园、水月院等地区拆迁工作顺利推进,完成拆迁总面积54万平方米,动迁总户数8628户,腾退建设用地1078亩。启动了新城范围内、开发区周边、亦庄线“两站一街”等区域34个村的旧村改造,“两站一街”80万平方米村民回迁楼开工建设,14个村征地补偿协议完成签约。旧城旧村拆迁改造实现了“零投诉”,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一批水系治理工程如期推进,北运河城区段补水净化、通惠河北部城区截污工程启动建设。运潮减河师姑庄橡胶坝、凉水河水南橡胶坝等水利设施开工建设。一批绿化美化工程顺利实施,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南区绿化工程基本完工。完成15条道路绿化,新增绿化面积82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1%。实施82项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保护工程,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考核验收。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投资4000万元完善环卫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城区旱厕、公厕133座,整治重点地区广告牌匾472处,实施建筑工地综合治理,全面清理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加强市场综合整治,完成梨园东里等7个社区菜市场和3个农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取缔杨庄等3个露天市场。“创卫”工作10大类62项任务基本完成,获得“北京市卫生区”称号。健全交通管理体系,实施故城东路、玉桥中路等8处路口渠化工程,新建妇幼医院等7个停车场。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果

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打造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走廊,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万亩。启动5.3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高产创建示范面积8200亩。观光农业呈现亮点,建成食用菌主题公园、宋庄国际宠物公园等一批农业主题公园,农业观光园达到80处,11处被评为市级示范园。蔬菜、果树种植和观赏鱼养殖等特色农业形成规模,食用菌产量占全市60%以上。富勤科技等重点企业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家。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认证、农业机械化等各项工作得到加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五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街坊路硬化、户厕改造等工程进度居全市郊区县前列。“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加快实施,农村节能、节水和新能源利用技术逐步推广。“12项全覆盖工程”全面推进,便民连锁超市、文化活动中心等9项工程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增加农民“三金”收入。完成59个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万亩,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带动农户2万户,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为探索农村土地资本运作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五、国庆60周年系列活动服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

阅兵服务保障万无一失。按照“贴近服务、融入服务、主动服务”的要求,围绕“一村、两所、一驻地”,高质量完成阅兵村十四项服务保障任务。主动延伸服务领域,高标准完成张采路环境整治、周边企业隐患治理等服务保障工作,受到各级领导和部队首长的肯定,荣获“国庆60周年最佳服务保障奖”和“首都国庆60周年阅兵服务保障先进单位”称号。

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圆满完成游行方队、群众游园等活动的组织实施,组织1.8万人参观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做好晚会彩排服务保障工作。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通州运河艺术节,推出文化活动15项,参与群众达到10万人,为60年大庆营造了喜庆祥和的良好氛围。

社会保持安全稳定。以“平安国庆”为目标,启动六大专项行动。实施环京“护城河”工程,率先建成集8项职能为一体的白庙、觅子店、应寺综合检查站,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建立重大决策信访评估机制,化解了一批不稳定因素。建立社会面大防控网络,形成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进应急管理“五大体系”建设,有效控制突发事件,妥善处理新华联小区安全事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组织安全生产大培训,组建基层专职安全员队伍,安全监管基础工作得到加强。

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

各项事业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名校办分校取得新进展,史家小学通州分校投入使用,北京小学分校签约落地。开工建设觅子店学校等工程。投资1亿元,完成6万平方米校舍加固和改扩建任务。农村中小学教师集体宿舍改造和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作顺利推进。实施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潞河医院成为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医院,手术病房楼开工建设。1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使用。科学有序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完成疫苗接种1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32.9万人,全区一级以上医院在全市率先实现医疗费“出院即报”。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确保公共卫生安全。科技支撑作用逐步加强。实施李宁运动科学研究等一批科技项目,推动6个“科技创新型乡镇”创建工作。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广播电视发射塔投入使用。完成216处农村数字影厅升级改造。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获得“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荣誉称号。成功举办区第三届全民运动会,举办自行车健身游等14项全民健身活动。人口计生、新闻、气象、档案、史志、保密和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就业培训服务成效显著。培训城乡劳动力2万人,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2%,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9173人。城乡大保障格局基本形成。认真落实六项惠民政策,26.3万人受益。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58万人,占户籍人口的89%。政策性住房开复工面积达到325万平方米,3025户居民完成选房。完成城镇直管危房340户解危任务,为490户优抚社救对象实施房屋改造。社会救助工作扎实推进,新增养老床位1220张,在中仓街道试点建立养老助残服务中心,顺利通过残疾人社区康复达标区考核验收。继续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首都机场巴士专线开通运营,朝阳北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线路延伸至武夷花园,贵友大厦过街天桥建设和乔庄北街、中山街、中仓路街巷整治等31项为民办实事工程顺利完成。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筹资5.4亿元,解决了六环路占地和1993年前征地遗留问题,为2982人发放安置补偿、补缴社会保险。

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组建社会建设工作机构,统筹推进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开展21个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完成44个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葛布店北里社区被评为北京市十大魅力社区,果园西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完成第七届社区居委会选举,对换届后的社区干部开展培训,选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和优秀大学生“村官”到社区工作。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以“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全面开展文明素质提升、社会志愿服务、窗口文明服务等6大类21项活动。圆满完成“通州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军(警)民共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13件,办复政协委员提案192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要求,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调整12个政府工作部门职能,重新核定33个政府工作部门。组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统筹新城建设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2009年是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为严重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严峻考验,在外部经济环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和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友人,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实力需要进一步壮大,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仍需增强,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仍需优化;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开发建设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发展还不平衡,城乡一体化任务依然艰巨;服务发展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的总体思路、

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持续好转,全国和北京市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更加巩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朗,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北京市成功举办奥运会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后,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潮。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将“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三大理念深化为行动计划,做出了安排部署。加快建设重点新城、集中力量建设通州新城成为新时期北京发展的重要战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借助国际国内资源,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把通州新城建设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充分体现了通州新城在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通州新城建设成果的高度肯定,这是全区上下多年来扎实工作的结果,更是全区人民翘首期盼的福祉和未来!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推动新城建设的重要一年。市委、市政府对通州新城寄予厚望,这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谋划新城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高标准规划建设、高质量服务管理、高水平开放发展,在北京迈向世界城市的进程中,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新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新局面!

2010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区委四届九次全会工作部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要求,围绕建设“创意通州、活力通州、和谐通州”,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抓机遇,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新城建设要有大举措、产业发展要抓大项目、城乡一体化要实现大发展。

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税收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下降2%和3%。

2010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抓机遇、大举措,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

抓住北京市加快建设重点新城的历史性机遇,在运河核心区规划建设、土地一级开发和旧城改造、重点功能区和城市重要节点建设上推出大举措,加快新城建设步伐。

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城核心区。瞄准世界一流水平,高起点谋划新城发展,与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机构合作,高标准完成运河核心区规划的深化工作。创新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引进具有国际市场开发实力的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引导国内外优质资源向新城核心区聚集,形成以总部形态为特征的高端文化商务中心区。集中资源,着力打造运河源头五河交汇处,优先推进区域内土地一级开发、市政交通和滨水景观建设,逐步建成体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理念的典型示范区。

加快重点地区开发建设。继续保持投资平稳较快增长,加快新城土地一级开发和旧城旧村改造。大力推进运河核心区土地储备工作,启动西海子周边棚户区改造,推进源头岛、北大街等重要地块的一级开发,推动上营地块、杨坨村地块尽快入市交易。实现商务园内外路网全部贯通,完成景观公园建设,实现3750亩土地入市交易,开工建设金融街分区、商务园示范园。全面启动宋庄文化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土地一级开发和重点项目落地上取得实质进展。推动北苑商务区城市综合体项目加快落地。加快推进亦庄线“两站一街”、主题公园、新北京东站、M6轨道交通沿线等重点地区土地一级开发工作。更加注重土地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的有序衔接,形成新城土地开发、储备、入市的良性循环。

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功能区外联交通,加快构建运河源头五河交汇处便捷交通体系,包装一批道路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加紧办理前期手续,力争实现早日开工;开工建设潞苑北大街二期、潞苑南大街西段、朝阳北路东延三期、张采路北延等工程。完善新城路网体系,打通怡乐西路、芙蓉路等多条道路断点;筹建临河里路、东六环西侧路、梨园路等南北向通道;筹建九德路二期、宋郎路南延等一批南部交通主干道;实施玉桥西路、梨园北街等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加快完善市政设施,推进老城区集中供热改造,新建9个换热站,全部关闭西南部城区分散燃煤锅炉房,替代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加快三河热电联供项目进程,力争实现向部分地区供热。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实施信息化提升工程,建设3G网络基站,编制运河核心区、商务园、“两站一街”等重点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提升滨水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围绕五河交汇处,集中力量启动一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河东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完成北运河城区段补水净化、通惠河北部城区截污等一批工程。加快生态景观建设,贯彻《北京市绿化条例》,落实“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完成万亩滨河森林公园“六园十八景”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大园林、大绿化、大生态格局,初步形成水绿交融的生态景观。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继续推进建筑节能、黄标车淘汰、“三高”企业退出等相关工作,倡导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低碳新城。

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大市容环境治理力度,配合市有关部门建设市级生活垃圾综合利用园区,继续推进公厕改造、垃圾收集站点建设、乡镇生活垃圾分类等相关工作。进一步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大对脏点、乱点的治理力度。推进区级环卫作业中心改革,逐步实现政事分开、管干分离。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区创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验收。加大交通疏导力度,着力治理交通乱点、堵点,完善公共停车场、交通标识等静态交通设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适时开展公交客运改革,规范小公共运营。加大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力度,加强城乡结合部综合治理,重点治理低端市场、无业人员集中居住区等秩序混乱场所,整治私搭乱建、无照经营等非法行为;完善“以业控人、以房管人、以证管人”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以规范出租房屋管理为重点,加强动态监管和服务,控制人口无序流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调结构、上水平,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紧紧围绕调结构、上水平,突出抓好实体经济的培育,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突出高端运作,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把园区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主要空间,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同国内外先进园区合作,提高园区整体运作水平。夯实园区发展基础,统筹土地一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重点产业项目按时供地。

突出大项目带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壮大总部经济,促进光机电总部集群、中国动向集团、阳光保险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利用北京市引进总部企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央企总部、民营企业总部,支持研发、结算、采购、营销等贡献率高、辐射力强的总部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发展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高端业态,提高物流业服务现代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适应高端产业发展和高端人群消费需求,继续引进大商场、大餐饮、大酒店,推进商业向高端化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扩大运河文化、宋庄画家村等特色品牌影响力,整合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优化升级,抓住北京市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惠政策,努力在科技成果引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引进低碳型、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北汽控股动力总成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发展。

突出思路创新,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瞄准国际市场谋合作,积极引进世界高端战略合作伙伴,参与我区产业投资、园区功能区开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瞄准高端领域搜信息,搜集一批危机后引领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建立高端产业项目信息库。瞄准产业规划找项目,抓住中央、北京市出台产业振兴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一批落实全市产业规划的重大项目落户通州。瞄准一流人才建队伍,着力培养和引进一批知区情、通政策、懂产业、精管理的专业招商人才,创新招商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的实际效果。

三、抓三农、强镇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全面提高新形势下“三农”工作水平,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力争走在全市郊区县前列。

加快城市化进程,打造新的战略发展空间。以旧村改造推动城市化,加快推进新城范围内、小城镇和开发区周边旧村改造,启动50个村的改造工作。依托新城重点功能区、重要节点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新城范围内六合新村、杨坨、曹园等旧村改造工作,做好各类社会保障的对接,提升社会化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小城镇建设推动城市化,加快推进以建制镇中心区为核心的小城镇建设,着力加强市政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一批土地一级开发工程,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镇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依托产业园区和农民就业基地,发展镇域经济,促进资源集聚,带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一体化基础。完善村庄规划体系,完成120个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12项全覆盖工程”,确保实现100%全覆盖。深入推进“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启动180个基础设施整体推进村的建设。继续实施“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工程,完成节能路灯安装、太阳能公共浴室建设等各项任务。

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走廊建设,新发展设施农业1万亩。促进农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实施乡村旅游改造提升工程,完善50个农业观光采摘园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旅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产业带和休闲度假示范村。促进农业与加工业相融合,延伸都市农业产业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优势和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技术开发、深度加工、市场推广水平。

深化农村改革,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全面推进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启动50个村、完成35个村的改革工作,让更多农民成为拥有资产的股东。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优的都市型农业项目流转,实现流转面积1万亩。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兴林富民”。

四、促和谐、惠民生,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围绕科技北京“2812”建设工程,抓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管理服务,提升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完成宋庄中心小学等学校建设,继续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中小学办学条件达标工程,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促进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完成区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发展。落实新城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加快推进潞河医院、中医医院等区域综合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以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为重点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开工建设区文化中心,完成广播电视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启动梨园体育中心、博物馆新馆前期工作。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举办运河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推动人口计生工作向综合管理服务延伸。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做好就业促进工作。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切实提高就业率。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全覆盖。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协调解决低龄人群和低保群体的参保问题。全面落实城镇居民参加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启动建设区级社会福利中心,加快建设区“为老服务中心”,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试点工作。落实居家养老助残“九养政策”,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完成半壁店、京贸家园、玉桥东小区83.7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建设,加快推进玻璃钢厂、制线厂等地块政策性住房项目。完善政策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机制,适应新城土地一级开发和旧城旧村改造的需要,进一步做好拆迁安置与政策性住房建设的有效衔接,更好地满足拆迁群众的住房需求。

全面加强社会建设。在40个社区开展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逐步理顺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能和运行机制。深化楼门文化建设,着力创建和谐社区。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力争完成100个农村社区服务站和6个镇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做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做好社区用房和设施配套保障工作,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中,同步推进社区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与验收达标工作。

保持社会安全稳定。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基础工作和薄弱环节管理,充分发挥基层专职安全员作用,以高危行业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隐患大排查,坚决预防和控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持良好治安环境。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爱首都、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巩固和发展首都文明区创建成果,争创全国文明区;继续开展双拥共建工作,推进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侨务和对台工作。

五、优环境、促发展,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按照北京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相关要求,深化改革、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按照新的“三定”方案,理顺职责关系,落实部门责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坚持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在加快新城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全力服务群众等方面继续挖掘潜力,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监督,进一步抓好依法行政宣传培训。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北京市和区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系列部署,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和大额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切实做到勤政为民、进取有为、求真务实、廉洁高效。

各位代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是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是全区人民的期盼,光荣的历史使命落在我们肩上,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百倍精力,付出百倍努力,顽强拼搏,扎实工作,为迎接北京新城建设的新高潮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按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1.亦庄线“两站一街”。“两站”指亦庄轻轨线次渠站、亦庄火车站,“一街”指站前街。

2.化学需氧量。是衡量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3.棚户区。北京市将棚户区定义为北京旧城范围以外居住环境差、房屋危破、缺乏必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区域。我区的棚户区包括上营片区、西海子周边和南大街三个区域。

4.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示范性行政区域。

5.“创卫”工作。根据全国爱卫会下发的通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区活动。国家卫生区标准是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基础上制定的,“区”是指直辖市所辖的行政区域单位。

6.路口渠化。是指依据《城市道路设计指南》,根据路口流量和基本特征,对车辆、行人作合理分离、导流等设计,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交通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

7.五项基础设施。指郊区范围内村庄的街坊路、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垃圾处理等五方面的基础设施。

8.12项全覆盖工程。我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为贴近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以普惠制为基础,实施了12项工程,并设定了相应的指标。包括农村的垃圾密闭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安全饮水工程、村级主干路建设、体育健身场所、信息服务站、亮起来工程、便民连锁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厕所、有线电视入户、村域林木绿化率。

9.“三资”管理。即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管理。

10.“三金”收入。是指农民流转土地的租金收入、参与就业的薪金收入和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后的股金分红收入。

11.一村、两所、一驻地。“一村”是通州阅兵村,“两所”是指空中梯队指挥所和辅助指挥所,“一驻地”是指空中梯队陆航驻地。

12.“护城河工程”。是指北京市与周边各兄弟省、区、市围绕维护首都安全稳定建立的地区间联防、联控、联调、联打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2009年,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山东等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国庆安保工作“护城河工程”。

13.六项惠民政策。包括“一升一降、一统一分、一抓一放”。是指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标准,降低社会保险缴费费率;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退休人员医疗待遇与单位缴费脱钩;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放开城镇老年人和灵活就业人员门诊。

14.五河交汇处。是指运河、通惠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交汇的地区。

15.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并在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的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

16.六园十八景。六园即皇木园、春花园、湿地园、银枫园、明镜园和郁林园;十八景即运河泛舟、沿河观柳、堤岸赏花、长桥映月、高台林郁、风行芦荡、静闻莺歌、湿地蛙声、枣红若涂、秋收归仓、皇木古韵、大棚话夕、农家美味、林中健身、方池知鱼、闸泄涛声、平林烟树、明镜飞帆。

17.“三高”企业。即“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

18.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一旦形成,可以给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外溢效应,如税收供应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产业关联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就业乘数效应、资本放大效应等。

19.科技成果产业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最终发展为新产业等活动。

20.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的产业,主要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开发、地质勘探等行业。

21.九养政策。2009年11月12日,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市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办法》,制定了包括“居家养老(助残)券服务制度”在内的9条惠及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相关政策,简称“九养政策”。

22.“三定”方案。即“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是政府机构改革中明确职能定位,优化整合内设机构,重新核定人员编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