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日期:2012-04-10    来源:史志办

分享:
字号: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344.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4.74亿元、167.57亿元和162.47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4.4%、42%和10.7%。三次产业构成为4.3 :48.6 :47.1。税收总额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地方财政收入174.67亿元,增长16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7亿元,增长17.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1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1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65.6亿元,增长23.3%。

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23.22亿元、林业产值1.17亿元、牧业产值12.32亿元、渔业产值2.3亿元、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0.76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20.84万吨,蔬菜产量68.09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10.9%和0.7%。

都市型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3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东南郊水网工程和1.3万亩农业综合节水改造工程。创建粮食高产面积和高标准农田3.8万亩。新建、改造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台湖数字农业、西集樱桃、张家湾葡萄、漷县花卉等乡镇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建设国际种业园核心区,11家知名种业公司入驻园区。完成20个采摘园规范建设。东升方圆等6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直补6700余万元,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加强金融支农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北京澳美小额贷款公司。

年内,出栏生猪31.04万头,下降6.5%;羊10.1万只,下降4.2%;肉牛1.21万头,下降16.3%;肉鸭559万只,增长11.4%。产鲜奶9.02万吨,增长12%;鲜蛋7257吨,增长2.1%;水产品9878吨,增长3.1%。

年内,实施市、区和乡镇级重点绿化工程33项,绿化面积1700公顷,栽植各类苗木593.3万株。完成滨河森林公园“六园十八景”建设。13.1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70余万株。

工  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29.8亿万元,比上年增长4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4.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7.6亿元,增长78%。产业发展继续向高端化方向推进,引进30余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北京国际航空城、天安数码城、四环医药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华润物流、邮政综合处理中心、捷宸阳光等项目竣工投产;玲珑轮胎、珠江钢琴、枢密院等一批项目主体完工;北汽动力总成、金融街园中园、IDC数据中心、光谷创新置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

产业园区继续快速发展。园区全年实现总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15%;利润总额19.9亿元,增长14%;税收26.6元,增长20%。光机电基地税收超过10亿元,金桥基地税收超过5亿元,通州经济开发区东区和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增长幅度超过100%。年内,园区共引进各类企业项目80个,协议投资总额131.93亿元。推进品牌园区、特色园区建设,商务园成为“北京市电子商务聚集区”,商务园、物流基地和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创业园形成“一主两辅”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光机电基地形成现代制造业产业基地,金桥基地打造能源环保总部基地,通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建设以中国仿真战略技术研发和新兴产业化基地为龙头的数字文化产业园。漷县镇农民就业基地升级为通州经济开发区南区。

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24.2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实现增加值37.8亿元,增长24.5%。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234家。年内,房屋建筑开复工面积2524.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8.9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增长62%和21.8%。

商业 对外经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吃、穿、用、烧类零售额分别为41.5亿元、14.8亿元、124亿元、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3.5%、19.1%和20.2%。积极引进品牌商业,促进产业发展。1月,北京华联武夷购物中心正式营业,占地面积三万平方米,为一站式消费场所,包括百货商场、超市及餐饮、银行等其他配套业态;11月,万龙洲海鲜通州店开业,营业面积5500平方米;年底,蓝岛大厦项目完成主体建筑,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全区接待旅游者231万人次,同比下降14.7%;实现旅游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7.9%。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接待各类游客咨询80075人次,同比增长50.5%。

年内,新批三资企业36家,其中外商独资企业28家、中外合资企业8家。全年投资总额1.1亿美元,同比下降65.6%;实际利用外资9042万美元,增长11.8%;实现出口创汇总额14.3亿美元,增长52.1%;进出口贸易总额23.6亿美元,增长42%。

城乡建设

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核心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举行新城规划论坛,完成重点地块规划和城市设计方案。新城拆迁工作坚持“惠民、阳光、依法、和谐”方针,2010年实施了运河核心区及西海子棚户区拆迁改造,拆迁总面积达78.12万平方米,动迁总户数11334户,在全额奖励期内完成签约率95.6%。

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加快路网建设,张凤路、朝阳北路东延二期、潞苑北大街、玉带河东街东延等4条道路竣工通车;北运河东滨河路等5条道路开工;五里店西路等一批道路微循环改造工程相继竣工;地铁M6号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

完善新城供热体系,三河热电联供项目管网建设全面展开,玉桥南里锅炉房实现供热,城西5号锅炉房整合工程竣工,替代分散燃煤锅炉房43座。铺设燃气管线36公里,新发展天然气用户2.8万户。

全区政策性房屋施工面积155.3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3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限价房施工面积119.6万平方米,增长6.3%;廉租房施工面积2.3万平方米,增幅与上年持平;公租房施工面积3.1万平方米,定向安置房施工面积121.5万平方米。

农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全面完成“五项基础设施”(村庄街坊路硬化和两侧绿化、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村厕所改造)和“十二项全覆盖”工程。2010年,完成全区街坊路建设工程硬化建设350万平方米及两侧绿化17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户厕4.2万座,新建农村公厕437座,完成农村污水处理项目2处,实施完成5个乡镇垃圾分类处理项目。“三起来”工程完成安装农村节能路灯1.2万盏,农宅保温改造676户。

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大幅提升。成立区城乡环境建设委员会,完成区级环卫作业中心改革。加强市容环境整治,拆除7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和3328块户外广告、牌匾。新增一批环卫车辆和设备,改造垃圾收集站点22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完成13个生态文明村和10个首都绿色村庄创建工作,张家湾镇、潞城镇分别被评为环境优美乡镇和园林小城镇。滨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通惠河北部截污等一批工程竣工,完成大运河森林公园等一批绿化美化工程。

科技 教育 文化 卫生 体育

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5项,包括市级11项,区级24项。其中“通州区低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被列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及区县政府应急项目;“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低碳城市标准体系研究”项目被列为北京市科委绿色通道项目;“设施蔬菜生物防控先导技术的应用”项目被列为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103份,技术交易额17.23亿元;利用全区147个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站开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特菜栽培技术”、“京郊低碳经济适宜技术”等培训537期,培训人数1.86万人次;全面实施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年内全区累计申请专利1069件,专利授权899件。            

全区有幼儿园74所、小学85所、中学4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初中入学率100%,特殊教育普及率98.3%,高中阶段入学率95%以上,高考上线率90.7%。3.02万名流动儿童在公办、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新通州区幼儿园、东里幼儿园分园投入使用,新第三中学、觅子店中小学、宋庄镇中心小学主体完工,东关小学、芙蓉小学开工建设,完成27所学校13.3万平方米校舍安全加固工程。调整教育布局,撤并5所小学。整合区一、二、三职校教育资源,组建成立北京新城职业学校。永乐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为市级示范校。

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33万册。拥有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54处,博物馆1座,韩美林艺术馆1座。年内新增有线电视接收用户3.7万户,年末实有30.4万户。全区专业电影院1个,电影放映队16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基层文化中心15个,文化演出场次1597场;审批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14家,同比增加22家;年内,投资3225万元新建基层文化设施48个。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举办北京通州运河艺术节,开展一系列公益性文化活动和商业文化活动。艺术节期间,进行10余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展出作品近100幅,吸引观众近10万人次。

全区卫生机构257个,实有床位2608张,卫生技术人员5878人。加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新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儿童门诊用房建成并投入使用,潞河医院手术病房楼主体完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费医疗制度改革。建有标准化社区卫生中心18所,社区卫生站135个,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试点工作。年内,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员33.67万人(包括低保人员7137人),参合率98.6%。2010年,通州区通过专家组验收,进入国家卫生区行列。

全年体育活动经费投入1240万元。其中群众体育经费77万元、竞技160万元、体育场馆896万元、体育器材107万元。年内,组织各类全区性体育竞赛,举办健身操舞风采展示活动、区第四届男子篮球联赛等;组织镇(局)级各类竞赛230次;参加市级各类竞赛获得奖牌45枚,其中金牌8枚、银牌18枚、铜牌19枚。

劳动和社会保障

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2%,年内,全区新增就业2.45万人;累计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373人,实现就业11825人,城镇登记就业率达到72.22%;全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9146人。

贯彻落实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全区五项基金收缴稳步递增,收缴率均达到95%以上。积极推进“持卡就医,实时结算”全市民生亮点工程,大力推进区公费医疗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覆盖本市户籍人员数近62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总数的94%;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实现95%的高覆盖率。城镇“五险”扩面征缴17.6亿元,同比上年增收6.35亿元,增幅56.3%。

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以北京建设世界城市、通州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为契机,以“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活动为主题,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配合全市重点推进“个十百千万”工程,即:1个突破口“倡导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10个品牌文明团队、100个“文明北京新市民”、1000个文明示范楼门庭院、10000名孝星。举办“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垃圾减量、垃圾分类、绿色旅游从我做起”活动倡导仪式、开展“快乐假期——争当文明小使者”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身边好人”推荐投票活动。在全市开展的宣传树立10个品牌文明团队活动中,通州区的“暖阳志愿者团队”入选十大品牌文明团队、“北苑街道道德警察团队”被评为北京优秀文明团队。年内,开展“2006~2010年度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评选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