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述

日期:2014-02-21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201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1.5亿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936元,同比增长11.7%,“三农”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区农委从实际出发,强化政策研究和贯彻执行,新出台10多个政策文件,《通州区2012年新农村建设与管护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面加强登记管理的工作意见》《关于2012年发展设施农业及新菜田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政策完善了通州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为推动“三农”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全面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发展呈现新气象。一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食用菌产业园核心区完成所有建设内容。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新硬化道路25万平方米,新建绿化工程7万平方米,更新水利设施1000亩,完成108栋温控展示车间建设。正在实施园区服务中心和基础设施二期建设项目。园区先后引进法国利马格兰、北京德农、山东登海种业等上市高端种业企业38家,2012年园区正式被确定为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建的现代农作物种业示范区核心基地,正式被纳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二是积极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开展2012年度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工作,恒达兴、富勤两家企业成功晋级,截至年底,全区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三是组织实施“菜篮子”工程。新发展设施农业6000亩,完成徐官屯、东定安老旧设施农业基地改造项目500亩,全年新发展露地菜田3100亩。开展“社区小菜园”工作,组织苍上欣通绿原等合作社在北苑帅府园、新华司空等12个社区开设蔬菜专卖点,为合作社产品进入社区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四是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再上新台阶。截至年底,全区保费收入3261万元,总保额7.9亿元,向农户支付保险理赔金1798万元。五是高标准完成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的承办工作。推动全区食用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年底,林地食用菌面积达到1万亩,棚室食用菌达3000亩,工厂化生产车间达6.8万平方米,年产量实现6万吨,年产值7亿元,小蘑菇带出大产业,此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来自64个国家的628名与会代表参会,签订协议140项,实现销售量4650吨,实现销售额4925万元;首届北京蘑菇节期间,接待参观采摘游客2.5万人,销售蘑菇14万公斤,实现产值280万元。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面貌得到新改观。2012年,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截至年底,完成农宅节能保温改造4.2万户,全区农村全年节约燃煤10万吨。在不增加工程预算资金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33%,在工程总量、质量和完成速度上均排名全市第一;完成联村及重点产业园区周边道路工程40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任务60%;“亮起来”工程安装LED节能路灯3万盏,完成年初工作计划任务。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力度,管护项目达到11项。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单行管护办法,开通400-1000-678服务热线电话,完成1000座公厕的GPS卫星定位工作。同时,11项农村基础设施建立起的有标准、有责任、有人员、有资金、有考核、有监督的“六有”长效管护机制作用不断发挥,农村基础设施管护开始步入标准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良性轨道,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2012年新农村建设和管护资金计划安排9亿元,是历年来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区农委严格按照年初确定的资金拨付检查工作流程,力争管理好、使用好新农村建设和管护资金。年内,区农委联合区阳光办、财政局、审计局,对资金到位情况、拨付情况、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针对资金使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出台《通州区新农村建设项目和管护项目暂行管理办法》等3项管理制度,进一步从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查等各方面的标准、要求和办法进行明确,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

坚持推进城镇化,城乡融合呈现新格局。一是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四个重点村扫尾工作。基本完成拆迁扫尾工作,同步启动回迁安置、转置转居、绿化建设、社会管理对接等各项工作。截至年底,4个重点村上楼3131户14699人,全部实现清洁供热。二是积极推进“农转非”工作。制定完善“农转非”9步工作流程,建立全区“农转非”工作台账。全年转非7354人。三是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建设。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宋庄镇五合新村被确定为市级新型农村社区试点,梨园镇大稿村、西总屯村和张家湾镇皇木厂村被评选为北京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典型。

深入破除发展障碍,农村改革有新突破。一是完成“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工作。完成2011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23个施工项目的资金拨付、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和审计工作。组织2012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入库、申报、审核、现场核查及上报工作,2012年全区有7个乡镇的19个项目申报成功,19个村的4万余名农民将从中受益。这项工作得到国家和市级部门的充分肯定,通州区的做法在全市予以推广。二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家,新培育5家市级示范社,成立北京艺宋庄园农副产品联合社、北京京东农产品产销联合社两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截至年底,全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45个,核心成员1.45万户,带动农户1.8万余户。农民专业联合社总数达到3家,资金互助服务试点达25家。三是全面推进村级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年初计划,本年剩余15个村(涉及7个乡镇)全部启动改革,有3个村完成改革,全区完成改革村达466个,占村级总数的97.5%,在全市居于前列。四是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本区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在全市率先完成478个村经济合作社和11个乡联社的登记管理,为土地确权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民生,农民增收有新态势。一是促进非农就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加工企业对农民就业的带动作用。二是加快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增加农民来自集体经济的收入。三是深入落实“共同致富行动计划”,加快低收入农户增收步伐。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发展有新支撑。一是构建四级联动领导体系。从区级、镇级、村级及行业协会四个层面规范农村实用人才管理体系,形成区、镇、村、行业协会四级横到边、纵到底的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网络,确保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有效落实。二是积极创新实用人才基地建设。全区实训基地达15个,形成创新型、实用型、高端型三种模式。截至年底,本区有农村实用人才3871人,其中,2012年新增500人。

   (谢  菲)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