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务回族乡
【概 况】 于家务回族乡位于通州区南部,距通州城区21公里,是北京市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同时也是通州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下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6570万平方米(65.7平方公里)。 2012年,全乡税收总额实现4亿元,同比增长27.3%,超额完成年初预计的3.3亿元税收目标。其中,国税1.6亿元,同比增长36.4%;地税2.4亿元,同比增长21.9%。
【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2012年,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6家,协议总投资额10.5亿元,其中,盘活中发清科、蓬京科技、海纳川、华通管业和联合易康5家企业,协议总投资额9.5亿元。
【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规划面积1.5万亩的“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纳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完成园区20平方公里内路网、林网、网络等11项基础设施建设;完成700亩核心展示基地108栋高标准温控展示温室的建设;完成千亩专家院士中试基地建设;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建设园区物联网管理系统。截至年底,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及科研单位40余家。占地面积6000亩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相继成立,北京裕群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区唯一一家“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单位;农村土地流转指导价格评估工作全面完成,1~10月完成土地流转合同备案505份,流转面积2834亩;在全区率先完成1491亩平原地区造林任务;完成枣林、前伏、西垡、果村4个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财政奖补项目工程验收工作。
【新农村建设成果显著】 完成2000户农宅保温改造工作,节能标准达65%;投资完成230户抗震房改造工程,提高了居住安全;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项目6000亩,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全年先后向各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900万,完成全乡12个村村庄社区化建设工作;完成果村、神仙、大耕垡、南仪阁、刘庄、三间房、前伏7个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有18个村通过北京郊区生态村验收。
【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安置楼项目一期结构封顶。公租房项目进场施工。商品房项目有关规划、土地及施工监理招投标手续均办理完毕。乡次中心区项目计划分期上市,一期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包括保障性住房1300套,力争年底前实现挂牌上市。
【劳动和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 全年开办计算机、手工编织、农民创业者、家政等各类培训班9期,培训人员337人,实现就业252人,培训就业率为75%,完成全年任务10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分别达到87%和97.51%。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果村、神仙、大耕垡、南仪阁、刘庄、三间房、前伏7个村顺利通过北京郊区生态村的验收;深入开展“于家务精神”表述语征集、“四季幸福于家务文化年”“金秋话金婚”等文化活动;重阳节期间为全乡75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135万元。
【安全维稳工作稳步推进】 2012年,继续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建设,确保重点时期社会秩序稳定。建立健全以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牵头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全力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周边地区安全防范工作。加大预防煤气中毒工作宣传、检查力度,增强群众安全意识。全面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信访排查化解工作。健全完善信访风险评估机制,及时化解农村不稳定因素,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全乡全年未出现一例集体访、越级访。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全乡范围内开展“于家务精神”表述语征集活动,最终确定于家务精神为“孝德立家、创新立业、生态立乡”;深入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四季幸福于家务文化年”“金秋话金婚”等系列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丰富群众的文化需求;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实现普法宣传栏和法律服务室全覆盖;全区率先建成综治应急指挥中心,监控、处置、组织指挥突发事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民族、统战工作全面推进,国防动员、拥军优属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党建工作不断加强】 在全区率先完成2012年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村党组织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等均有较大的改善,班子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全面启动村级老党员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老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作用,助推村级党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仇庄、西垡、前伏等村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以德为政、以孝治村”“民情档案”等村级党建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
(王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