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 案 工 作
【概 况】 2012年,通州区档案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中心任务,内求创新,外谋发展,上下一心,真抓实干,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取得历史性跨越。
【北京市第四届“档案馆日”系列活动】 开放展厅库房,接待各界来馆参观的普通居民,当天接待普通居民50余人;邀请100多名社区居民来馆参观,让普通百姓了解档案工作、关注民生档案、支持档案工作;在通州区档案局网站和北京市最大的社区网——八通网同时开设网上展览,内容包括档案基础知识、“2012世界台球团体锦标赛档案”等,一个月点击量达到1万多人次;在张家湾镇集市开设“档案馆日”分会场,向村民发放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册、宣传单和档案主题宣传手提袋,并介绍馆藏档案资源结构、查借阅流程等知识,现场接待群众300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800余册。
【档案馆新馆建设】 3月14日的区长办公会,区领导要求各相关部门负责,加快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相关工作,满足未来30年至50年进馆档案需求;9月18日和11月1日的两次新馆建设协调会,明确新馆的设计选址地块位于通州区通胡路北侧,与媒体大厦项目统一设计,外观作为一个整体,内部进行功能分区,档案馆按照省级一类档案馆所列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地上建筑总面积为2万平方米以上。
【新城核心区重点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深入重点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或重点建设单位调查研究,起草并以区政府办名义下发《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新城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意见》,对通州区新城(“一核五区”范围内)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管理、登记和验收工作提出要求,推进运河核心区北环环隧、东关大道等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登记及时和管理规范,使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翔实的历史记录。
【启动区县机关档案测评工作】 召开《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测评办法》宣传贯彻大会,对北京市档案局提出的新测评方法、测评标准和测评内容进行具体、详细的解读,确定首批试点单位进行指导,区工商分局、区政府办、区水务局年内顺利通过测评组验收,成为北京市区县机关档案工作市级优秀单位。
【档案基础业务建设稳步推进】 创新培训方式,举办全区档案工作新上岗人员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16次,培训人员972人次;加大行政村、社区、学校档案规范化建设力度,突出村民档案、居民档案、学生档案的重点内容,对94个行政村、80所中小学的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和综合检查,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重大活动档案记录工作】 全年参加活动拍摄125次,形成照片7200余张,数据存储量30G,确保全区重大活动档案的齐全完整。
【档案数字化成果实现异地备份】 落实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关于推进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的要求,完成馆藏454541页档案原文和6个案卷级、5个文件级、18个专题目录的档案同城和异地备份,第一批共备份各类档案数据150G。
【常规接收工作】 依法接收29家立档单位的各类档案7312卷202件,使馆藏档案总数达到147150卷3838件,完成整理上架及编目工作。同时,做好档案电子目录等相关数据的接收进馆工作,全年接收29个立档单位的档案,接收电子目录63961条,其中,案卷目录7312条,卷内文件目录54299条,专题目录2148条等。
【档案服务环境建设】 改善服务环境,创新服务方式,简化办事流程,使档案利用服务更加人性化。全年接待各界利用者1万多人次,利用档案6545卷次,复印档案资料6433件32744页,出具各种证明6138份。
【档案数字化成果显著】 采取“珍贵档案、重要档案优先数字化,民生档案优先录入”的原则,积极争取区财政资金支持,开展档案原文数字化扫描工作,全年完成8417卷902675页的数字化扫描工作,形成241799条机读目录,381G的数据储存量。馆藏房产档案(红本)完成数字化成果及时转化利用,实现宅基地档案原文查询和实时打印工作,极大缩短利用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
【打造档案文化品牌】 举办“弘扬雷锋精神,增强党员责任”“追忆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快乐阅读,活力成长”“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等各类主题教育活动12次,接待各界参观者4000余人次,基地被通州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地方历史教育基地”,完成“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申报工作并等待国家档案局验收。
【编研成果提升档案文化软实力】 围绕首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中心工作、各级领导决策需要和社会利用需求,以馆藏档案资源为依托,新编完成了《政协北京市通州区(通县)委员会会议简介(1955~2011)》《通州区档案工作大事记》两部编研成果,完成了《进一步发挥馆藏名人文库的作用,为新城建设做贡献》的调研课题。
(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