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简 介

日期:2016-05-11 08:54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崔铁军男,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职工标兵荣誉称号获得者。1974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通州公路分局路政大队党支部书记。

作为基层党支部书记,崔铁军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带头学习提高、改进作风、服务群众、争创佳绩。自从踏上路政大队管理岗位以来,他十年如一日地奉献在通州公路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秉公执法、廉洁为民、任劳任怨。在十年的路政工作中,他将“科学发展上水平、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作为工作指引,健全制度、理顺程序,埋头苦干,使路政大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非常注重一线执法队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带头学习宣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制度、有落实、有考核、有整改、有总结,不断完善组织、增强活力,打造出了具有通州路政特色的党支部。他常说,一个集体若想有发展,就一定要不断学习,形成共同学习、共同思考、趋同价值观的团队。围绕路政管理实际需要,他不断思考对路政队员的执法业务培训,以学习路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结合案卷制作、信息写作、现场勘验摄影、批后监管、汽车驾驶技能等,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教育培训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路政大队微型党课开展的非常有特色,使支部建设与行政管理有机的溶合,增强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促进路政管理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得到上级领导肯定。

在他的带领下,全体队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良好作风,路政大队2007年被评为交通部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2012被评为公路公路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路政局授予“2010—2012年创造争优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他本人2013年在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组织的“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活动中被评为“敬业爱岗先锋”,同时队内涌现出了一批获得各级表彰的先进个人。

崔铁军常说:“我们要对得起路政员的称号。”路政大队要求队员24小手机处于开机状态,随时准备突发案件应急,值班人员时遇到复杂应急问题,即使是深夜,他都能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大风吹倒路树,路面深陷,危化物品车辆泄漏等应急现场你总能看到他到场处置的身影,必免事态扩大,保证行人、车辆安全。

为了方便当事人办理审批项目,他在依法依规办理行政许可的前提下,提出压缩时限、简化程序、提前介入、同步受理等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方便申请人,制作各种有特色的宣传材料。他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处处彰显贴心服务意识,从一点点小事做起,为行政许可申请人提供更加人性化、主动性的行政许可服务。

除了行政许可,他还紧抓行政执法案卷业务。行政执法案卷制作水平,体现着一个路政大队的依法行政能力。根据路政大队实际情况,成立案卷评查小组,对路政巡查、现场执法、案卷制作、档案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程序梳理,找出每一个环节应具备的业务素质,对各环节对应的岗位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不具备该岗位能力的人员进行调整。通过一系列的调整,大队执法效率有明显的提高,各级案卷评比均取得优秀的成绩。

通州区是北京市的东南门户,路政执法和管理所涉及公路段辖区范围较广。路政管理任务十分繁重。崔铁军作为通州路政大队“大家长”,在全体路政员的共同努力下路政管理各项工作逐年上台阶,得到上级充分认可。2011年,路政大队推出“打造精品公路,助推新城建设”活动,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整治公路周边环境,治理涉路违法行为,打造品质优良的公路路网,为通州新城建设提供交通支持,树立新城新形象;2012年,“精细管理,无痕服务”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治超工作细处,坚持治超长效机制、加大依法处罚力度,继续推行流动治超与固定站点治超并举的措施,坚持高压态势不松懈,全年治超工作综合评比全市第一;2013年,路政大队将路面清理整顿确定为工作重点。在非路用标志清理整治中,积极与市政市容委、城管、公安等相关单位协调,制订出整治方案,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动、合力整治的局面,阻止违法行为进一步蔓延,维护了路产,保护了路权、保障了公路安全畅通。作为路政执法大家庭中的一个家长,一名公路守护者,他时常出现在路上,大雨里有他行路的足迹,寒风中回荡着他的声音。

崔铁军将一腔热血奉献在公路事业上,用一腔赤诚守护着公路的坦途。十年来,他所带领的路政执法人员使北京市通州区公路路政管理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事们说,他用青春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令人钦佩的业绩;领导说,崔铁军展现的形象和风采,就是新时期真正的共产党员和热心的群众公仆的生动写照。他却说:“我是一名路政员,很荣幸生活在路政大队这个集体,我要对得起路政这个称号!”

甄金生 男,1950年6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马驹镇新海北里社区居民,曾荣获通州区“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2014年7月25日被正式授予第十二届“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

甄金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家住通州区马驹桥镇壮丁屯村。2003年,该村因占地拆迁,甄金生和其他村民一道搬迁到新海北里社区居住。2003年9月,他来到马驹桥镇胜利物业公司从事新海家园社区绿化、美化养护工作。他干一行,爱一行,热爱和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春季是种花植木的黄金季节,有时一次性购进上百株苗木,需要在一两天内完成栽种任务,难度很大。为提高花木的成活率,他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和其他职工一起加班加点,在最短时间完成栽种任务。

由于他工作积极主动、办事认真,2006年10月被公司职工推选为绿化科长,虽然只是一名科长,但他觉得那是公司领导和全体职工对他的信任,为此,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

在工作上,他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草坪机、绿篱机,他手把手的教职工操作,严格规范使用方法。他从事绿化工作8年来,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寒来暑往,几度春秋,甄金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模范行动感召和影响着周围的人,是大家眼里公认的“为了工作不顾家”的代表。如果你在休息日找他,用他老伴儿的话说:“他准是在外疯哪!”他不是查看树苗的长势,就是蹲在草丛里清理杂草。如果发现哪儿有需要管理的地方,他立即组织人员处理。尤其在每年的春季,为了把本年的苗圃基础打好,甄金生经常一身土、一身泥忙碌在绿化第一线,多少次累得腰酸腿痛,但是他从没因此而休息过半天。老伴看他这么辛苦,就唠叨:“你都这把年纪了,图个啥呀?”他总是笑笑说:“咱是老共产党员,咱不带头,谁带头呀!”

2011年8月8日上午9点30分左右,甄金生像往常一样在社区内修剪花木。当他途经16号楼时,突然听到哭喊声,顺着声音一看,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头卡在6楼的护栏上,身体悬空。孩子可能受到惊吓大声啼哭,楼下围了很多人却不知所措。甄金生见此情景,扔下手中工具,紧跑两步,一把抓住一楼阳台的护栏,开始往上攀爬。甄金生已是62岁的人了,手脚不是很利索,时间就是生命,为了救孩子,他拼老命坚持着,努力地往上爬,可到了五楼由于没有护栏,不能再往上爬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急中生智,抓住孩子悬在空中的脚,使劲往上托并嘱咐着说:“孩子,别害怕,爷爷来救你。”“我要妈妈,我抓不住了,爷爷。”孩子吓坏了,大声哭泣着。“别害怕,爷爷托着你哪!”甄金生开始安慰孩子,孩子似乎听懂了,开始配合。这时物业公司的其他职工顺着楼梯也到了六楼,由于孩子的家长没在家,房门无法打开,甄金生就这样一直托着,大约过了20多分钟,孩子的母亲回来了,打开房门后,其他两名职工迅速冲到卧室阳台,一人撑开护栏,一人将孩子拉上来。孩子得救了,甄金生松了一口气,这时的他才发现自己已是大汗淋漓,浑身颤抖,衣服也撕破了,再想下来,自己却没了力气。过了许久,在大家的协助下,他才慢慢地从五楼回到了地面。

事后了解到,该住户父母有急事外出,将自己4岁孩子锁在家中,孩子不甘寂寞从阳台爬出,腿和身子爬出护栏,头却卡在护栏上,整个身子悬在空中,幸亏有甄金生的及时赶到,才将其救下。

此事发生后,有记者采访甄金生:“您今年已是62岁的人了,怎么就敢往六楼上爬呢?”甄金生这样回答说:“我当时什么都没想,也没时间去想,我宁可用我的命去换孩子的命。因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讲奉献、为百姓服务是我的责任,我必须这样做。”

2011年12月,经通州区民政局审查批报,授予甄金生“见义勇为”称号。

男,获得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的企业文化顶层设计与基层践行先进工作者称号。1970年9月15日出生,中共党员,现为建行北京通州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周敏到任北京通州支行以来,一直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支行的核心战略工作,坚持“始于心、践于行、乐于业,利于人”的文化建设主导思想,提出“做区域内最好的金融服务供应商”的发展愿景。他带领支行领导班子率先实践,发挥表率作用,一手抓业务、一手抓文化,积极践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银行核心价值观;他坚持以人为本、开放式办行的管理理念,打造出支行人人乐于奉献、全行一盘棋的良好氛围;他带领的建行北京通州支行得到客户和区域社会的广泛认可,树立了文明诚信、爱岗敬业、关爱社会的企业形象;形成支行“文明促发展,发展铸文明”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周敏的带领下,支行在区域内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2013年,支行多项业务指标位于分行系前列,并获得分行“三星级荣誉团队”称号;2014年6月,支行一般性存款在分行系统内郊县支行中率先突破200亿元大关;9月,对公一般性存款再次在郊区县支行中率先突破100亿元大关。2014年6月,下辖机构先后获得通州区文明诚信示范窗口称号、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分行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分行第一届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2014年9月底,支行完成首都文明单位申报工作,材料获得区文明办的好评。

一、始于心,践于行

周敏是通州支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设计者,也是支行企业文化精神的第一传播者和实践者。“开放式支行”是他一直奉行的管理原则之一。党委决策、干部任免、资源配置、激励约束机制等核心工作在不违反总、分行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全部公开。他强调“开放式支行,实际上是革自己的命,班子的所有决策都要经得起群众的考验”。为此支行常态化邀请基层员工、青年员工代表参加行务会、工作会,增强各项重要决策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在团队建设方面,他主张以人为本。主张“用心管理”做好员工的“大家长”,从情感入手,努力为员工营造“家”的氛围。他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关心员工生活,关注员工成长。工作中坚持员工个人与支行整体双赢原则,促进员工团队归属感和组织信赖感的形成,使员工在情感上与这个团队成为共同体,形成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

用心管理,以情感汇聚人心。员工及家属患病必访,节假日开业网点必访,员工个人问题和家庭困难要关注,并协助帮助解决,行领导必须定期走进网点,与基层员工面对面,与基层工作困难面对面……就是这一系列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把支行员工的心聚在了一起。周敏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模式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形成了人人乐于奉献、全行一盘棋的良好氛围。在历年的旺季营销中,支行一线员工自发加班,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出去跑客户、到其他银行做调研;很多员工带病坚持与团队并肩作战;为实现团队目标,员工舍“小家”顾“大家”的实例屡见不鲜;遇到重点项目,全员联动收集市场信息实施营销已经常态化;客户遇紧急情况时,员工经常主动跨部门、跨条线协作,发动亲友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中后台员工为支持一线业务发展、保障员工利益,主动加班加点,甚至连夜工作。2013年年终决算当晚,周敏带领班子和二线员工为在柜面忙碌的员工送去亲手包的饺子……

严就是爱,以制度为保护员工,为发展护航。在内控管理方面,周敏一直坚持“严就是爱”的管理理念。在周敏的管理理念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带来的不仅是对业务发展的破坏,更是对员工职业发展甚至整个人生的致命伤害。因此,在内控管理方面他坚持细化制度、严格考核,奖罚分明;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不讲情面”“不开绿灯”。要防范风险,首先要充分揭示风险。他一直保持将《柜面操作32条禁止性规定》作为新员工入行第一课的传统。他把合规操作、规范服务作为对员工基本要求,严防安全事件,严控操作风险和声誉风险,通过合规教育,不断提升员工风险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他的带领下,支行将会计技能、业务合规、服务质量、舆情事件监控等工作一并纳入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形成严谨的风险管理文化。

热心服务,打造文明示范窗口。柜面服务是彰显员工职业素质和支行企业形象的关键环节。周敏要求员工在坚持建行服务礼仪的基础上,以专业、真诚、热心为准则,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他主张柜面营销工作要从与客户需求入手,用好建行的产品优势,从共赢的角度出发不断提营销能力。支行网点健全的服务设施和优质的服务质量得到客户认可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在通州区文明办组织的“文明之窗诚信通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支行以优质的柜面服务成为通州区金融系统的唯一示范窗口。

热心公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盈厚重的文化氛围离不开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但当。近年来,在周敏的带领下,支行联合区文明办、街道等机构,常态化开展社会贫困扶贫、红十字会募捐、进社区为民服务、义务植树、绿色出行等社会公益活动。2014年初,支行完善志愿北京学雷锋社会服务志愿者团队,员工参与踊跃。支行在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自闭症儿童教育研究)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定期义务看护自闭症儿童。在他的带领下,支行员工关爱社会、奉献爱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净化了心灵,也为支行的企业文化增添温度和厚度。3月,通州支行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优质的柜面服务赢得通州区文明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指挥办公室的关注和认可,经区政府组织,北京分行批准,周敏接受《北京晨报》《金融时报》等6家媒体采访,并对支行优质的柜面服务进行报导,报道文章刊载后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网站转载。2014年7月,支行正式开办道德讲堂,周敏行长请来著名公益人士,光爱学校石青华校长到支行领讲。

二、乐于业、利于人

周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打造“虽忙尤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他搭平台、建机制,多措并举,逐步在支行培育出利于员工成长的职业发展环境。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文化宣传机制。周敏行长主张通过信息宣传工作,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建设。他引导支行各管理部门积极发挥作用,以关心职工生活、宣扬建行精神文明、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为目的,采取员工故事会、趣味知识竞赛、制作室内外展板和每周出版《企业文化园地》专刊等多种方式,对支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典型服务案例,员工事迹、员工的业绩、重点项目成果,社会公益活动和其他活动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常态化宣传,潜移默化地促进员工对支行企业文化的感知、理解和接受,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和文明素养,促进思想统一。

搭建员工文体竞技平台,展示员工个人风采。周敏要求支行工会开展多样化的竞技活动,从多方面入手为员工搭建展示才能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为员工减压,促进团队融合。支行每年组织拓展训练,组织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体育竞赛和歌唱比赛、演讲比赛、主持人比赛、小品比赛、时装秀等文艺活动。多元的舞台为员工全面融入团队提供了环境,为员工个人才华的展示提供的广阔的舞台。在2013年分行第九届职工运动会赛场上,支行员工荣获A组团体第五名的佳绩;在分行故事会大赛的舞台上,支行参赛的两名员工分别荣获大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2014年,支行在分行“中国梦建行情”主题活动汇报演出上,以集体诗朗诵《梦的旋律》博得满堂喝彩……

搭建职业成长平台,建立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周敏坚持公开竞聘的人才选拔模式,让职业晋升通道“看得见、摸得着”。近三年,支行分别针对公司、个人、住房金融客户经理和升格支行行长助理、柜员主管等管理岗位组织开展多次全员公开竞聘,先后有28人通过竞聘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占到当时支行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在2013年分行个人销售业绩排行榜上,通州支行有5名客户经理进入年度前10,包揽排行榜的前3名。

为加速青年员工职业发展,储备人才,2013年,周敏策划启动青年核心人才培养计划。从基层选拔培养对象,通过参加行务会、参与支行重大工作决策的研讨、开展市场调研、撰写分析报告等方式培养青年员工,想方设法为有思路、有干劲儿的青年员工提供展示才华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在2013年的25名培养对象中,有5人通过公开竞聘走上管理工作岗位,6人走上核心业务岗位。

搭建全面的业务竞技平台,建立精确考核机制。在周敏的带领下,支行各业务条线建立起按岗位进行PK的绩效考评通报机制,促进各岗位人员在公平竞技的同时,相互学习成功做法,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文化。近几年通州支行涌现出一大批80、90后科级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2012—2013年入行的百余名新员工中,许多人走上客户经理岗位,无一人因工作原因离职。  

透明的信息环境、广阔的发展平台、丰富的竞技舞台和公平、热烈、友善的竞争环境为员工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强有力地推动了支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2012年,支行实现区域内市场占比超越中行;2013年上半年,实现对公业务市场占比超越农行,位列四行第二;支行对私资金总量新增在分行系统夺冠。2013年5月,支行资金总量在北京分行各郊县支行中首先跨入200亿元行列。2014年6月,支行一般性存款在分行系统内郊县支行中率先突破200亿元大关;9月,对公一般性存款再次在郊区县支行中率先突破100亿元大关,支行存量结算账户达到10082户,成为北京分行系统内结算账户率先突破1万户的支行,增量排名分行系统第一。

三、文明促发展,发展铸文明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业务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支行在本届班子成立之初制定的一年超越中行,隔年超越农行,两年内对公存款翻番突破百亿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在目标逐步实现的同时,周敏带领支行全员逐渐形成团结、奋进、协作、奉献的大局意识;真诚服务、合规经营、不断超越的市场意识;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与客户共赢的服务意识以及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周敏以人为本的管理实践不仅拉近支行党委与每一名员工的情感距离,也塑造了一支团结一致,充满激情、干劲儿、乐于奉献的员工队伍,强力地推动了支行各项业务的发展。

白启芳 男,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1954年8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通州区司法局玉桥司法所干部。在政法战线上工作了33年,白启芳始终立足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阵地,勤政廉洁、尽职尽责,先后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十佳司法助理员、北京市先进个人、通州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

司法干部白启芳二十多年来工作扎实,深受社区居民爱戴和尊敬,人们亲切地称他为“人民的好司法”。

他一心护法为民保平安。在一起邻里纠纷中,他勇敢地上前劝阻,一场即将发生的流血事件被及时制止,可自己的手却被菜刀划开了一个大口子。有一家洗车店因擅自挖排水井和附近25户居民发生冲突,他详细调查,从情、理、法三方面入手做通了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后店主恢复了排水井原貌。

他时刻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一个小区在施工中扰民,20多个居民闯入施工现场闹事,事态严峻。白启芳闻讯赶到现场,与相关部门的同志共同找到该建筑队负责人,讲法喻理,要求他立即停止违章作业,并依法支付居民补偿金,妥善解决了这起纠纷。一名残疾妇女通过热线电话向他哭诉,说经常受到丈夫打骂和家人的“白眼”,白启芳及时为她提供了法律援助。刑满释放的李某回家后,生活一时没有出路,整天郁郁寡欢,白启芳协调各方将他安排在小区物业从事卫生清扫工作,每月工资500元。

他在考验面前身子正。白启芳的妻子因车祸致残,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妻子出院不久,正赶上对邪教练习者进行帮教工作,白启芳克服家庭困难,一心扑在帮教工作上,他负责的3名邪教练习者全部得到转化。一次,白启芳在解决一起社区居民赔偿纠纷时,一方当事人暗中送给他现金2000元,目的是想让他给予关照。白启芳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还严肃地批评了他。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白启芳拒宴请50余次,拒受礼金3万余元,拒受礼品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

他在紧要关头冲在前。“非典”时期他负责某社区防控工作,家里的保姆因怕传染“非典”,竟然不辞而别。面对无人看护的妻子,白启芳没有将困难告知办事处领导。他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为妻子洗脸、喂饭、接屎接尿,为不影响工作,他上班前事先为妻子放好便盆,将妻子锁在屋里,待下班后再做清理。当区司法局、办事处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决定把他调整下来时。他态度坚决地说:“和战斗在‘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相比,我的家庭困难算不了什么,我自己能解决。”

高 盼 女,2014年入中国好人榜。1988年10月出生,汉族,预备党员,现在是通州区潞城镇后榆林庄村的大学生村官。

她的窘境要从14年前说起。14年前,父母的离异破坏了原本幸福的家庭,母亲再婚,她就一直和父亲生活。

那时候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可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去外面打工睡地板睡的,脊椎基本不能弯,连腰也不能动。母亲从那个时候起,便不在理她,因为什么她也不知道,或许她和父亲之前有那么一些误会吧!那个时候的她刚刚上小学,为了让她不辍学,父亲自己一个人种植一个蔬菜大棚,蔬菜都是父亲一个人骑着三轮车到城里去卖,凌晨两点多就出发了,傍晚才回来,也许是看着家里的处境,心理有一种触动,她比一般的小朋友懂事都要早,每当放假的时候她都会去棚里帮忙,但是由于父亲的身体,生活还是过的一团糟。

很快,几年就过去了,她上了初中,学习变得紧张起来,因为要中考,时间也变得不富裕了,没想到的是父亲的病居然在这个时候加重了。因为强直性脊柱炎,父亲的身体开始变形,很多地里的活就做不了了,有的时候地里种的老玉米,父亲已经抬不出来了,她自己一袋一袋,吃力的将两亩地的玉米抬出去拉到家里。即便是这样,悲剧还是发生了,父亲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了,这对年幼的她来说是一种打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激励。因为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从那个时候起,家里的棚就不种了,没有了经济来源,她渐渐地学会了自立,这个在同龄人眼中很遥远的东西。也是从那个时候,生活紧张了起来,忙碌了起来。每天除了上学,回家之后还要照顾父亲,擦身体,洗头,洗脚变成了每天必需的功课。

经过三年的努力,她上高中了,也得住校了,每周回去的时间变短了,还好家里有奶奶。就这样每周一至周五都是奶奶来照顾父亲,但是奶奶年纪也大了,生活上肯定有很多的不便,她每周回去之后都要给他们改善生活、饮食,还要忙一些家务,除除草啊,擦擦玻璃啊,生活倒也是不亦乐乎。她知道父亲最喜欢周末了,因为那样的话她就可以回来,陪他聊天,给他做好吃的,给他讲她在学校的一些事和生活中遇到的麻烦。不过家里的困境确实一天天的严重起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她们村的书记告诉她可以申请低保,简直来得太及时了,因为这个事,村里的书记没少为她们家跑,前前后后大约有一年的时间,一直因为家里的棚可以外租,没申请下来。在她高一快要结束的时候,低保终于申请下来了,生活也改变了不少,那个时候觉得生活真的很美好,在她们孤独无助的时候,有人帮你,那个是一种内心深处的幸福。

就这样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高中时光一点点过去了,高考过后她考上了一所市里的大学,离家也更远了,但好在那个时候功课轻松多了,每周都可以回家两三次,回家来看看父亲的身体,看着父亲的身体越来越差,她也不放心,每次回来还可以为父亲做点好吃的。但是大二的时候,打击再一次到来,父亲又得了消化道出血,需要住院治疗,家里又只有她和父亲两个人,奶奶因为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也不好,她就干脆搬到医院住,每天看着父亲输液打针,化验,还要来回给父亲去交这表,送那个结果,在床前给父亲端水喂饭,端屎端尿等等,跑前跑后忙了半个月,父亲因为查不出来什么原因,但是血已经止住了就回家了。回到家里父亲经常喘,每个月都要跑去医院拿药。

父亲的消化道出血好了快一年的时候,又开始每天咯血,后来四处求医,终于在通州结研所确诊是得了肺结核,庆幸是阴性的,也就是这个病,让父亲在床上躺了一年,父亲自己起床已经很费力了,她又开始照顾瘫在床上的父亲,每天除了端屎端尿,还有搀父亲起床遛个弯儿,长期瘫在床上,使得父亲的骨骼更加死板定型了,就是连掏耳朵这种小事也要她去帮着父亲完成,父亲这次真的生活不能自理了,她也就成了父亲的一双手,喝的水,吃的饭都要送到他手边。

大学四年匆匆而过,工作是她面临的一个问题,如果去好点的企业去实习,很明显就没有时间去照顾父亲了,但是在家这边有没有什么很好的工作,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很久之后她决定先照顾父亲,于是就在家这边找了一个工作,在后榆村当了一名村官,时间还算自由的一个工作,每天都可以回家为父亲做些好吃的,陪他聊聊天。生活每天都这样的重复着。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现在经常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看到父亲很痛苦的样子,真心的希望通过她多做些可以做到的事情,帮助父亲减轻点痛苦,争取身体一点点恢复。

如今,面对着有病在床的父亲,想着离别多年的母亲,心里有一些的酸痛,生活虽然如此了,但是总有着一点点的不服,她相信,通过她的努力,他们以后会过得非常好。

赵翠香女,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1951年11月出生,汉族,群众。“……厚德、包容”是北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陈树清、赵翠香夫妇矢志不移,精心抚育着智障女儿陈雪走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从1981年至今,他们和领养的智障女儿共同走过了32个春夏秋冬。

我们决不能再遗弃她……

1977年5月,陈、赵经人介绍正式结婚。婚后经查确认其中一方生育功能有障碍。1981年经朋友介绍,他们来到海淀医院认养了一个出生3个月的女婴。夫妇俩看着白白胖胖的女婴十分喜欢,起名叫陈雪。

抱回家之后,经过三个月的精心抚养,他们发现同龄的婴幼儿已经会自己翻身了,陈雪怎么不会呢?他们把孩子抱到村里医务室去瞧瞧,村医仔细查看后告诉他们,这孩子是先天性麻痹,智力有障碍。夫妇俩又抱起陈雪去儿童医院做诊断,结论也是先天性智障,得到这一消息,是放弃?还是继续抚育?夫妇俩思前想后,做出一个看似平常却极不平凡的决定:继续抚养。当朋友邻居好心相劝时,他们坚定地说:这孩子命苦呀,她已经被亲生父母遗弃了,我们决不能再抛弃她!

一年中,花300多元买奶粉,家里吃一斤酱油

“孩子一两岁正是吃奶的时候。1982年前后,奶粉价格也不便宜。我一个人在乡办企业上班,月工资四十元钱,那一年,工资差不多都用来给孩子买奶粉了。”想起当年情形,养母赵翠香声音有些哽咽,那时候,为了扶养这孩子,其家一年才吃一斤酱油。

陈雪声带发育也有障碍,说话含混不情,性格十分倔犟。她喜欢吃一样菜就不动别的,老陈夫妇就是紧着她吃好、吃够。陈雪怕冷,老陈夫妇精心准备在先:居室、被褥、衣物都打点的暖暖乎乎的。外出时,妈妈拉着她的手不放松,生怕走丢了。七八岁时,妈妈把她送到残疾人学校读书,一天傍晚时去接时,妈妈发现孩子的小手背儿有血迹,仔细一看,剜去了一块肉。妈妈心疼的哭着找老师评理。从那天起,她没有再送女儿去学校。

再苦再难也不放弃最初的信念,直到今天

陈雪长大了,可她仍然不会洗衣服,不会洗头。招呼她,她不会答应。赵翠香的弟弟曾劝她说:“别再抚养了,我托人给你要一个身心健康的男孩儿,喂完奶再送过来成吗?”他听后摇头说:“不成。那等孩子长大了再欺负她怎么办?不成”。邻里乡亲们也提出担扰:“孩子这样子,你们俩老了怎么办呢?还不如趁早处理了。”老陈夫妇仍然不动摇。

为了女儿借400元钱买台电视机

为了让陈雪生活更愉快、充实,生活困难的养母从娘家借了400元钱买了一台12寸的电视机,这也正是陈雪的喜欢,她每天从早九点一直看到晚十点才入睡。有时室外天线被风刮歪了,荧屏信号不好,陈雪就哭了,她认为是大人给换台了。每遇到这种情况,爸爸就出去爬上屋顶摇动天线,妈妈在屋里哄着陈雪,直到信号正常。谈到这里,性格开朗的老陈幽默地说:这台电视机质量真好,一直看了二十年,2004年,我们才换彩电。

2007年,老陈患了哮喘病,肺部出现纤维化。这一年他住了11次医院,医药费支出让只有低保的他不堪负重。一面要继续抚育智障养女,一面要医治自身顽疾,这时的老陈真得陷入两难境地。村委会和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参照有关政策核算对其医药费加大报销比例,老陈终于松了一口气,面对养女时又多了几分宽慰的笑容。老陈心怀感激地对笔者说:“还是党的政策好呵!我治病的药费负担轻了,还能拿出钱来好好照料女儿陈雪。”

杨广金 男,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1953年3月出生,汉族,群众,张家湾镇大北关村人。

2004年6月,杨广金当选为张家湾镇大北关村村委会委员,负责村内规划、民调、社保、民政、残疾人管理、民兵等多项工作。在一些人眼里,这都是琐碎繁杂、受累不讨好的活,不容易出成绩,但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平凡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很快就赢得村民的赞许。

他为村民办理合作医疗事项时,发现填单、报销、领钱等手续,对残疾人来说十分不便。他抽空走访了本村残疾人家庭,了解具体情况,每当他们需要报销时,只需一个电话,他便亲自上门服务。

村民李振平双目失明,丈夫在外打工,儿女又要上班。老杨每周定期去她家看望,询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助。一次,狂风大作,眼看大雨就要来了,他赶紧骑车到李振平家,一看她家锁着门,经询问邻居才知道,她下午出去还没回来。他召集几个人一起寻找,最后在河沟里找到她,原来她去买东西,迷了路,掉进河沟里。她的家人去他家表示感谢,他说:“谢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邻居张巨旺是个智残人,70多岁,无儿无女,没人照顾。老杨便负责起老人的衣食住行,每天都要去他家看看,看是否需要买些生活必需品,还经常询问他的身体情况,陪老人聊天。老人现在衣食无忧,每天快乐地生活着。

2007年6月的一天中午,11岁的张君宇和伙伴在村东头水坑边玩耍,不慎失足落入两米深的水中。小伙伴赶紧去君宇家报信。张君宇的奶奶刘秀玲和爷爷赶往事发地。杨广金也闻讯赶到坑边,只见孩子的奶奶由于不识水性正在水里挣扎,他连忙把老人拉上岸,自己跳入水中寻找孩子,把小君宇从水中托上来时,孩子浑身全都紫了,停止了呼吸。君宇的爷爷奶奶被吓得瘫倒在地,老杨用平时掌握的急救知识为小君宇抢救,120急救车到来前,孩子已经缓上气来。经过医院治疗,小君宇欢蹦乱跳地康复出院了。事后,张君宇的奶奶带孩子到村委会,给杨广金送来金字锦旗,上面写着:“奋不顾身,永得民心”,感谢他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周腾飞 男,2014年入选中国好人榜。1983年1月出生,汉族,江苏连云港人,中共党员,总参陆航学院某训练基地学兵一队队长。2001年9月入伍,2005年毕业于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历任排长、参谋、副队长、教导员、队长等职。

任职以来,工作认真负责,带兵科学有方,任务执行圆满,尤其是3次救人抢险的事迹在军营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彰显了一名革命军人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个人多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基层带兵人、优秀教育工作者。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2次。

2014年4月8日下午5点50分许,基地学兵一队正组织学兵有序进饭堂就餐,站在队列后面的队长周腾飞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有人落水了!”循着声音,迅速跑到学院的“同心湖”旁,发现一个小男孩正在水中挣扎,周腾飞来不及任何考虑和犹豫,“扑通”一声跳进湖里,一把抓住小孩,用力托举向岸边一点点游靠过去,最终在其他战友的协助下才将小孩拉上岸。周腾飞上岸后顾不得被撞伤的膝盖,和战友们迅速对溺水小孩进行应急抢救,在确认小男孩脱离危险,安排好人把小孩送回家后,自己才一瘸一拐地回到学员队。而此时,他浑身湿透,随身物品全部落入水中。

为救群众奋不顾身,危急关头敢豁出生命。周腾飞的英勇一跳感动现场许多官兵,可事后大家了解到,他抢险救人的事还不止这一件。2008年冬天,周腾飞在前往学院办事途中,在路边看见一辆蓝色现代车翻进马路一侧的深水沟里,司机已经在里面撞伤昏迷。他立即打电话报警,随后毫不犹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水里,拼命地拉踹车门,由于浮冰太多且车体入水太深,车门根本无法打开。随后赶到的几名群众担心他会冻坏出事,硬把他拉了上来。但周腾飞根本顾不上冻麻的双腿和被冰块划伤的胳膊,拦下一辆路过的大卡车,再次跳入冰水里去拴牵引绳,终于救出被困的司机。2012年暑假,周腾飞回家探亲期间,家乡遇上特大台风“达维”,街道全部被淹,周腾飞顾不上自家进水的房屋,主动和村干部一起转移群众,抢救财产。由于暴雨不断,内涝严重,很多房屋因泡水时间过长而倒塌,周腾飞顾不上个人安危,从早上忙到傍晚,滴水未进,在村里来回穿梭,一个人把十几个小孩和老人从快要坍塌的危房里背出来,有几次差点滑倒进排水沟里。最后,配合村干部把上百名受灾群众安全转移,抢救出财产数十万元。

三次抢险救人,彰显军人本色。一位将军了解到他的事迹后给予高度评价:“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周腾飞同志三次见义勇为,这是一名军人对人民的爱,对组织的忠。”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