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州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日期:2017-04-11 12:09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关于通州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2015年12月29日在通州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通州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甄  宇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5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极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建设市行政副中心这一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快节奏、高强度、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预计能够圆满完成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的年度计划,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经济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同比增长9.3%,五年年均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760亿元,同比增长10.5%,五年年均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55亿元,同比增长10%,五年年均增长13.1%。实有市场主体达到13.4万户,同比增长11.7%。实际利用外资3.1亿美元,五年累计利用外资9.8亿美元。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税收总额实现209亿元,同比增长11.7%,五年年均增长1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0.76亿元,同比增长16.3%,五年年均增长1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433.8元和22083.6元,同比分别增长9%和10%,五年年均分别增长10.6%和1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99%,低于2.5%的调控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十二五”期间累计下降22%。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比例为3.8:45:51.2,与2014年底相比,第三产业提高5.6个百分点。高新企业加快成长,1—10月,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42家,挂牌上市企业13家,中关村通州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297.1亿元,同比增长5%。创新能力增强,1—10月,累计国内专利授权1565件,同比增长25.6%,申请授权量大幅提高。

乡镇经济发展不断加快。1—11月,11个乡镇累计实现投资633.6亿元,同比增长27%,高于全区平均增速10个百分点;11个乡镇累计实现税收156.3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区总税收的比重为78.8%,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永顺、台湖、马驹桥、梨园4个乡镇税收突破20亿元。11个园区实现税收70.3亿元,占乡镇税收的比重为45%。

二、城乡建设加快,功能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行政办公区一期拆迁完毕,具备开工条件。集中力量,快速反应,组建潞城棚户区改造指挥部,举全区之力实施潞城棚户区改造。坚持每周调度、现场办公、特事特办,快速完成所有审批手续。坚持惠民搬迁,A区1786户住宅和910户非住宅拆迁全部完成。同步开展整建制转非安置,安置房建设加快推进。B、C、D区搬迁改造相关工作同步推进。

重点功能区陆续进入二级开发建设。商务中心区雏形初步显现,东关大道通车,北环环隧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扫尾阶段,京杭广场基本完工,彩虹之门项目即将开工建设。文化旅游区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外安置房建成,项目内安置房加快建设。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项目实现供地。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实现供地。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批道路实现竣工通车,新华北路、故城东路、东六环西侧路(通胡大街-芙蓉路段)等13条道路竣工通车,翠屏南里街、焦王庄街等3条微循环道路具备通车条件。一批市政设施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一期完成土建工程;完成采通线天然气主干管网主要建设任务;完成河东地区101万平方米燃煤锅炉房供热整合替代、商务中心区能源中心热力管网敷设,实施31万平方米既有建筑热计量改造和12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供热管网改造。区再生能源发电厂、有机质生态处理站启动建设。

镇村建设加快。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编制完成,于家务乡中心区、西集镇中心区、永乐店镇中心区、张家湾古镇建设全面加快,漷县古镇规划方案、梨园镇全面城市化方案加快编制。推进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完成6100户农宅保温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全覆盖。加强农村减煤换煤,基本实现优质煤替代全覆盖,实施煤改电、煤改气工程,2118户实现冬季电采暖。

三、产业发展转型提速,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工业加速调整转型。严控低端增量,以高于全市标准,制定了通州区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5版)。严控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项目建设,截至11月底,环保局依照目录拒批项目205件。调整低端存量,完成6个镇村产业聚集区整治;调整退出48家低端企业;有序推进八里桥市场、西联石材市场、运乔建材城等市场整治。中关村通州园转型加快,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园中园加快发展,27个园中园全年引进项目154个;打造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引进国际创客总部落户北京国际矿业城;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阳光保险集团总部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通州口岸等项目加快推进,联航(亚太)研发科技总部等一批总部型项目实现落户。

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商务楼宇加快建设,在商务中心区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下,1—11月全区产业用房施工总面积达到517.6万平方米。新兴商业发展态势良好,以万达广场、京通罗斯福为代表的购物中心,满足了居民生活体验型消费的需求,成为全区消费新热点;华远新天地、华业东方玫瑰等一批重点商业项目开业。金融业发展步伐加快,银行类金融机构达22家,各项存款余额达1916.6亿元,同比增长14%;各项贷款余额达626.9亿元,同比增长30%;平安银行、渤海银行等一批金融机构入驻通州。

农业产业升级和生态改善同步推进。科技农业加速发展,国家现代种业改革创新示范区项目取得立项批复,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组建完成,有57家国内外知名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入驻种业园区。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按照“调粮、稳菜、强种、增绿、精畜、节水”的工作思路,全面清理各类养殖小区和低端种植业,改造老旧设施农业,推进漷县镇市级农业高效节水示范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

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全面开展大气环境治理。实施通州史上最严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工作意见》等10余个专项工作方案。淘汰老旧机动车1.4万辆,经营性燃煤茶炉大灶全部取缔,完成704.63蒸吨燃煤锅炉改造,实行绿色工地达标销账制度,建立2666万平方米施工工地台账。空气质量稳步改善,截至11月底,全区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8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累计浓度分别为19.6微克/立方米、53.4微克/立方米和115.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8.7%、11.9%和14.7%。

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取得新成效,实施了1.4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十二五”期间,共完成造林面积19.3万亩;实施了北运河、运潮减河绿道工程;完成公路与河道绿化建设30公里、屋顶绿化建设1.25万平方米、小微绿地建设2.7万平方米。水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完成张家湾再生水厂一期及15公里新城污水管线建设,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部分乡镇再生水厂开工建设;完成第二阶段4条中小河道治理,第三、四阶段4条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新华南路、玉桥中路等13座雨水泵站部分完成主体工程。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建立乡镇污水治理责任制,在跨区县界、跨乡镇界断面和主要排污口安装13台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实施乡镇跨界断面考核;截至11月底,全区削减二氧化硫(SO2268吨,完成削减任务的104%;削减氮氧化物(NOx149吨,完成削减任务的110%。

城市服务管理全面加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巩固国家卫生区工作扎实开展,取缔了多年未解决的漫春园早市,对6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共取缔无证餐饮1280家,控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完成城区13条主要大街215处架空线不规范点位的清理整顿;完成16条城市主次干路公共电话亭、供电箱、街面公共广告栏等10余类设施的清理整治,拆除违规户外广告2000余块;整治市、区两级环境脏乱点826处。构建绿色出行系统,累计投入公共自行车1万辆,建设租赁站点355个,累计办卡6.7万余张。积极解决停车难问题,利用7处人防工程建设地下停车场,提供1982个停车位。推进垃圾分类达标,完成37个居住小区垃圾分类达标建设。完成地下管线及城市部件数字化档案系统二期建设,使地下管线普查覆盖城区规划范围。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民生保障持续加强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通州区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制定并实施;梨园中学、大杜社中学改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北区改造完成,实现了初高中招生,运河中学南校区新建工程、第一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运河小学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学校规范管理不断增强,后南仓小学等7所小学获得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称号。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四大区域医疗中心全面建设,潞河医院门诊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其它三个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完成,进入装修阶段,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规划选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快,各项传染病监测工作全面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100%,参合人员达到29.7万人。文体事业加快发展,区文化中心二期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积极打造运河文化品牌,连续7届举办北京通州运河艺术节,成为通州重要文化品牌之一;积极承办了中国马球公开赛、北京国际风筝节等国家级、市级比赛,开展一街(乡镇)一品群众体育活动,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积极促进社会就业,开展了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项活动,组织举办各类人才招聘会109场,全年实现新增就业2万余人。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城乡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87.76万人,各项基金累计收支109.3亿元,同比增长15.7%。征地农民转非安置工作加快推进,制定了《关于通州区建设征地农转非安置工作的意见》。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标准上调至每人每月710元,为农村五保户和城市特困人员发放救助金224.8万元,对因重大疾病和突发事件陷入临时困难的家庭发放救助金72.8万元,切实保障和改善了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残疾人职业康复中心基本竣工,区养老院实现开工,新建玉桥街道养老照料中心,增加60张养老床位,为1.8万余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各类优待金1149万余元。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十二五”期间累计新建保障性住房项目62个,筹集房源11.9万套,累计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149.02万平方米,提前完成市政府确定的任务。

社会治理不断深化。网格化体系建设取得有效进展,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系统建成投入运行,共接收各类社会管理事件15.59万件,处理15.37万件,办结率达到98.6%。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完成15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30个精品楼门文化社区建设;完成10个市级城市六型社区、5个市级农村典型示范社区和10个五星级农村七型社区创建,圆满完成第九届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区级社会组织培育五年规划;创建40家社会组织品牌、60家社区社会组织品牌;社会组织进社区开展送服务、送健康、送科技等公益服务100余场。社会整体和谐稳定,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圆满完成世界田径锦标赛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大活动安全保障。强化人口服务管理,制定并实施了人口调控工作方案,成立人口规模调控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常住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

六、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多档合一”。完善财政预算体系,研究制定了《通州区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将国有企业经营性支出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步推进,新城投资公司与北京建工集团合作,启动彩虹之门项目;大运河水务公司与中信水务产业投资基金合作,启动了碧水污水处理厂和张家湾再生水厂建设项目。农村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完成全区1/3确权土地的登记颁证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7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市级示范社累计达19家,位居全市前列。

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部门联席会议,首批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5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共清理中介服务事项26项,技术性服务1项。强化基层执法力量,对基层安全生产执法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制定《通州区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及8个配套工作方案。持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区卫计委和卫计工委的建设工作,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社会化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梨园、中仓等8个乡镇街道开展了小广告清理服务外包,宋庄、台湖等乡镇开展了渣土治理服务外包,北苑、玉桥、梨园、永顺、张家湾等街道乡镇开展了环境秩序服务外包,有效破解了前期管理不到位、重执法轻管理、以罚代管等城市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问题。

区域协同机制加快突破。加强规划对接,强化了与周边区域“十三五”规划编制的互动,推进交通、生态等一体化规划。加强产业合作,与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签署框架协议,共建通州·邢台产业园,与山东省庆云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庆云·通州园,用以承接产业转移,与河北省保定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开发区、翁牛特旗等加深合作推进产业转移;以运河为纽带,加强文化领域合作,推动文化协同发展。强化人才合作,与武清区、廊坊市签订《“通武廊”人才合作框架协议》等。共同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与东城区、大兴区及廊坊市、武清区工商部门签订《消费维权一体化合作协议书》。

同时,妇女儿童、档案、宗教、侨务、人口计生、双拥、防灾减灾等各项事业积极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十二五”顺利收官,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城市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城乡统筹取得了新进展,民生服务实现了新提高,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这是区委科学决策、精心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区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拼搏创新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依然很重,高端产业、高端资源还很短缺,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加速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集聚发展还需做大量工作。二是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还未有效缓解,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相对不足,交通、就医、生态环境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城市管理、低端产业退出与人口综合服务管理还需加强。三是统筹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园区之间发展差距还很明显,特色化发展、协调互动发展局面还未形成。四是创新发展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的智慧化还很不足,重大项目推进中的土地、资金和手续办理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破解。

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区将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的要求和部署,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区域功能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注重创业就业与居住功能均衡,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改革导向三大原则,实施深度城市化、产业梯度发展、协同联动发展和改革创新驱动“四大战略”,实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城市治理能力“五大跨越”,城市形象、经济转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区域国际化“四大提升”,为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市行政副中心建设全面启航,通州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相互交织,经济步入新常态,总体发展趋势放缓,全市深入落实“四个中心”战略定位,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我区同样面临调整疏解、转型发展的重大任务,形成发展新优势需要一定时间,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016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的思路是: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市行政副中心建设要求,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和统筹协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潞城棚户区、文化旅游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带动城市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带动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统筹兼顾、规划衔接、引导预期的原则,在充分考虑“十三五”规划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发展布局的基础上,建议主要目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7.5%左右;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左右;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8%左右;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下达任务。

实现2016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措施

要抓住机遇,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毫不动摇地抓好改革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驱动力;要突出重点,优环境、促转型、惠民生,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全年发展目标,确保“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抓好城乡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

全力做好棚户区改造。继续推进潞城棚户区改造,全面完成A区搬迁收尾,做好后续安置房规划建设和整建制转非安置工作,为行政办公区全面开工建设做好前期准备和服务保障,启动B、C、D区的搬迁改造,全面完成10个村的搬迁任务。积极推进八里桥片区等已经纳入棚户区改造计划的项目尽早实施。

全力加快功能区开发建设。商务中心区建设出形象,新北京中心、富力、绿地等高层建筑实现封顶,富华南区、运河国际商务中心、京杭广场等项目竣工交付使用,彩虹之门、远洋新光、合景泰富等项目全面开工建设,河东地块全部实现供地,力争启动建设。文化旅游区要全力推进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内安置房建设,推进高压线迁改、电站、萧太后河改移等工程建设。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要推进国家车联网产业基地、北京SAP智慧城市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推进闽商企业北方总部基地、台湾企业总部中心等项目尽快落地。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要确保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开工建设,推进A2、A3、B、C地块的拆迁和上市交易。

全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交通便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路网建设力度,配合做好新北京东站、京唐城际、S6线、平谷线等轨道交通线路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和周边新城交通联络线建设,推进M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推进宋梁路北延、张凤路拓宽改造、观音堂路建设;推进运河大街、通马路提级改造。加强交通节点改造,推进区大外环线建设和东西滨河路的贯通。进一步提升市政设施配套水平,确保南水北调通州水厂一期投入使用,开工建设二期工程。推进运河220千伏、北神树、乔庄等变电站建设,推进城西5号等燃煤锅炉房改造,加快再生能源发电厂、有机质生态处理站建设,推动于家务、次渠等消防站建设,启动实施老城区市政设施综合更新改造。

推进乡镇街道分区分类特色发展。推进梨园镇全面城市化。加快推进台湖镇、潞城镇、于家务乡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通过政策制度创新,实现集体建设用地的集中集约统筹利用。加快乡镇中心区建设,推进西集中心区、永乐店德仁务片区、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建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特色小城镇。分类推进美丽村庄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和园区、功能区规划范围内村庄的城市化进程,做好规划保留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色新发展

大力改善空气质量。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压煤、控车、减排等各项目标任务。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完善大气细颗粒物监测系统、区域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餐饮企业油烟在线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系统,严控源头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控不符合功能定位的项目建设。严控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进京路口机动车尾气排查力度,完成9个进京路口机动车固定遥感设施安装,完成在册货车40%车辆注销,淘汰老旧机动车10400辆。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加快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确保实现全区无燃煤锅炉目标;完成全区平房“煤改电”3万户;完成区域内所有区属公交车的清洁能源替换。严控露天烧烤,露天焚烧,加强对主要街道、各乡镇中心区、农田集中区域的排查力度,强化监管。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确保绿色工地比例达到100%。继续开展无证照经营和无证照餐饮专项治理,全方位控制污染源。

持续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截污治污,完成碧水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张家湾再生水厂配套管网工程、乡镇再生水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程、20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外环路污水及再生水管线工程、小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建设配套管网工程。推进水生态环境建设,完成第三、四阶段中小河道治理、甘棠橡胶坝和13座城区雨水泵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北运河综合治理和城北水网、两河水网工程。

大力推进景观绿化建设。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启动环城生态景观带和环区界生态过渡带建设。提升城乡园林绿化水平,启动永顺、梨园等城市公园建设。建设生态廊道,启动凉水河、潮白河健康绿道建设;完成以六环路为主的市行政副中心道路绿化景观建设。强化湿地生态涵养功能,推动延芳淀湿地公园、东南郊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完成50个美丽乡村建设。

三、抓好结构调整,构建产业发展新体系

下大力气做好调整疏解。严控低端产业集聚,建立项目落地统筹协调机制,严格执行市、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调整退出不符合功能定位的产业,结合新型城镇化,研究出台企业退出引导政策、集体土地利用政策,完成57家工业大院清理整治,完成新城155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及潞城、宋庄、永顺等重点地区的工业污染企业的全部淘汰退出;建立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推进运乔建材城、西联石材市场等有形市场的整治;加强与津冀地区协作,加快企业转移外迁进度。加快存量企业升级改造,围绕高端产品和关键环节,组织实施一批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项目。强化各园区发展定位,大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完成4个市级以上生态园区建设;加快整合、盘活园区产业用地,实施18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效提升园区承载力;提高产业项目准入标准,逐步清理不符合定位的企业,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

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以《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的实施为契机,研究制定《通州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细则,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推进商务服务业集聚,依托商务中心区以及万达广场等商务楼宇资源,积极承接中心城企业总部、会议会展、中介服务等商务功能疏解,发展商务产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编制符合行政副中心功能定位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按照“经营主体连锁化、消费便利化、服务综合化”的思路,建设现代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坚持国际一流标准,有序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业态丰富、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全健康产业链。全面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围绕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建设,在梨园、台湖、张家湾等周边地区拓展表演艺术、文化设计、旅游服务等配套产业,挖掘运河文明,推进张家湾古镇、漷县古镇、西集生态小镇建设,全力办好2016年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增强品牌竞争力。

大力发展科技农业。推进国家种业综合改革创新试验示范区建设,依托种业科技园区,加快种业研发中心、种质资源库及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建设种子硅谷,打造北京农业科技创新的窗口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优化调整农业生态布局,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数字化,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和农业生态改善同步推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上水平,支持樱桃、葡萄、花卉、食用菌等特色农业规模化、数字化、标准化发展,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和家庭农场。

四、抓好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保障城市整洁有序

有效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树立建管并重理念,探索建立规划、国土、建设、管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等相关部门跨界联动,构建区—街镇—村居三级治理网络,形成整体合力。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标准化设置和规范化管理,进行分区分类精细化管理。推进网格化体系全面覆盖和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开通通州区社会服务网、网格化服务管理热线,充分发挥网格化在城市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加大街面秩序整治,整治店外经营、无照经营等行为,加强部门统筹协调,落实长效管控机制。扎实做好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严控增量,控制住宅房地产开发规模,调整住宅建设结构,杜绝纯住宅项目和小产权项目建设,严厉打击违法建设、违法群租出租行为;调减存量,加快工业大院和区域性市场的清理整治,加快棚户区改造和旧村改造,带动人口结构优化调整。

有效推进社会治理。强化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支撑作用,深化社区(村)居民自治,大力开展城市“六型社区”、农村“七型社区”和精品楼门文化社区创建,新建5处乡镇级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深化“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借助网格化平台,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的积极作用,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支撑、社工人才为骨干、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四社联动”机制,打造移动APP社会组织信息平台,建立区社会组织移动互联系统。进一步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管理,打造以网格化为依托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和应急管理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防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抓好民生保障工作,推进共享发展

全面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运河中学南校区、第一实验小学改扩建、运河小学改扩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北京五中通州校区、永乐店镇小务小学、马驹桥镇西马各庄小学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建成四大区域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妇幼保健院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同时,要在优质医疗资源的引进和合作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治能力;充分利用首都医科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平台作用,加强重点学科和人才梯队建设,带动全区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促进文化体育事业,推进区文化中心二期、梨园体育公园、区体育场馆改造开工建设,推进区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工人文化宫前期手续加快办理;全面启动首都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构建“通州味”传统文化圈,重点建设以“三庙一塔”为主的运河文化景区。

全面做好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针对区产业发展方向和重大项目,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实现岗位开发与技能培训有效对接。完善促进就业政策办法,引导和鼓励驻区企业更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完善扶持创业政策体系,加大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扶持力度。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劳动力规范有序合理流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做好2016年度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联动调整工作。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健全劳动监察、区法院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救助标准,扎实开展“救急难”工作,新建3家慈善超市,动员引导慈善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急难救助。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区级养老院项目建设,新建4家养老照料中心,扩大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辐射范围。继续做好保障房建设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

六、抓好改革创新,构建发展新动力

强化政策集成创新。争取建成北京市政策集成统筹创新的改革示范区,充分借助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将在全市开发建设中已经运用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运用于我区建设。借鉴当今世界各地运用行之有效的一切先进的城市建设管理新理念、新技术,新建建筑全部实施绿色标准,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全面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行“并联审批、集中审批”,用好用足在线审批平台,推进《关于在通州区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改革的试点意见》落地,大幅压缩审批时限。推进项目代建制,制定实施《通州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代建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提高项目工作专业化水平和建设速度。

强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搭建新型融资平台,应对土储机构职能转变,探索吸引大型国企等新型投资主体,成立不仅可以融资,还可以投资的新型市场化投融资机构。扩大社会融资,吸引社会资本通过PPP和发行政府债券、集合债等模式参与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基金建设,探索设立一支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解决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问题,建立新型城镇化政府引导基金,探索出一套具有我区特点的可复制、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模式。创新融资服务,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建设我区拟上市、挂牌企业储备库,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成长,搭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引导驻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建立街道财政机构;加大对乡镇的转移支付,确立事权、财权、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有资本预算管理,加强资本运营,推进混合所有制,扩大同央企、市企和有实力民企的经营合作。持续推进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健全我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管理制度和交易规则。

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发挥“创新驱动发展1+6政策”等系列科技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支持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加强科技在城市建设与管理、公共服务和农业发展中的运用,推进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建设和数字农业发展。深化科技综合服务,帮助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对接,推动技术和人才方面的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抓好科技创新人才资助与奖励工作,实施好《通州区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实施办法》,做好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和人才公寓建设,构建尊重人才、激励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做好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强化社会管理改革。探索构建大城管机制,组建城市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加强区级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构建“区级协调、乡镇实施、全民参与、社区落脚”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深化通州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进学区化管理、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建设。开展以人体器官和系统为基础的诊疗新模式改革,建立健全以方便患者为目的医疗服务体系。转变基层医疗补偿机制和绩效管理体系,解决基层机构医疗服务的激励问题。深化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延伸“医养结合”服务,构建多层次、多途径养老服务格局。探索实行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运营的社区服务社会化运营模式。

各位代表,2016年是我们鼓足干劲、全力推进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区上下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区委五届八次全会和区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实现通州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