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简 介

日期:2017-04-14 10:34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物 简 介

 玉男,荣获民进全国先进个人。1957年9月14日出生,汉族,物理专业大学学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生班结业。1979年8月分配到北京市示范校高中——通州区潞河中学任教,一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中学高级职称。2015年12月,荣获民进全国先进个人。

1987年9月19日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会龄28年。历任民进通县支部主委、民进通州区总支部主委、民进通州区工委主委。现担任民进北京市委委员、通州区工委主委,通州区政协常委,通州区海外联谊会理事,通州区人民政府特约监察员。

政治立场坚定,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大局观念和合作共事意识。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注重理论学习,善于思考。注重调查研究,能够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会务工作方面: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多年来,先后担任民进通县支部主委、通州区总支主委、通州区工委主委,现为工委主委。能够团结全体班子成员,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有条不紊地开展好各方面工作。在原来支部的基础上,先后成立总支和区工委。使通州区民进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现有会员达到97名。注重宣传工作和史料文献整理工作,《通州民进》创刊,《睿智群体——光辉足迹》一书编辑出版。曾获北京民进优秀会员称号。通州区工委多次被民进北京市委评为年度先进集体,多名会员荣获个人先进会员称号。

在社会服务方面:能根据本党派会员职业特点,积极开展支教工作。

多年来,组织部分骨干会员,去基础薄弱校支教,在支教点指导青年教师,听课、上课、交流、研讨等,深受欢迎,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产生广泛社会影响。支教学校分别为通州区潞州中学、张家湾中学等农村中学;通州区西集新东仪小学、大灰店小学等农村小学;通州区民族小学等。能根据本党派大多会员为中小学教师,特别关注贫困生学业问题的特点,组织全体会员为本地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连续多年先后资助多名家庭困难学生,社会影响很好。

能积极想办法,针对党派成员分散,组织活动相对困难等诸多不利因素,组织会员考察参观城市路桥建设、经济开发区发展建设、农村医疗卫生和教育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使会员及时了解通州区发展现状,为会员知情出力、建言献策创造条件,得到会员的肯定。活动多、质量高、凝聚力强。

担任通州区政协常委工作方面: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善于学习和调查研究,具有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在每年一次的区委、区政府领导参加的社情民意恳谈会上,能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向区委、区政府领导提出有较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所做的《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区职业教育水平的建议》《关于做大做活潞河品牌教育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区社区医疗服务站诊疗水平的建议》等大会发言,都得到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每年在区政协全会上都能提交有较高质量的提案,年年有题案,年年有调研报告转化为题案,年年获优秀提案奖。如在区政协全会上提交的转化提案《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区职业教育水平的提案》《关于做大做活潞河品牌教育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区社区医疗服务站诊疗水平的建议》和《关于快速推进公共汽车村村通》《关于建立区内运营出租汽车公司的提案》均获得党派或个人优秀提案。

能充分有效地调动组织本党派会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向区政协和区委统战部报送信息,年年在区政协全会上获得优秀信息单位奖。本人曾获优秀信息员称号。每年多次参加由区政协或区委统战部组织的调研参观考察督办等活动,认真参与,深入思考,能做出有分析有措施有分量的发言,受到领导好评和赞许。

曾多年多次担任区相关政府部门特约工作人员或特约监察员,工作认真,获好评。本届又被聘为通州区人民政府特约监察员。

本职工作方面: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截至2015年底,从事了36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功底。多年担任教研室主任和年级主任工作,被评为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被评为区优秀教师,获得通州区中学物理教学比赛首届“秋实杯”奖(仅设1名)。1998年,担任年级主任,所带该届高三学生高考成绩有53人达到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2003届,担任班主任,所带班学生10人考入北大清华。曾是北京市物理学会会员、北京市班主任研究会会员,中国物理学会会员。

 静女,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1966年6月出生,九三学社北京市通州第二支社,2001年入社,现任市委委员、区工委主任,现工作单位为北京市通州区审计局。

一、近5年在本职岗位工作的优异表现

2009年初,赵静通过全市公开选拔考试,当选为通州区审计局副局长,自上任以来,先后分管预算执行、行政事业、政府投资、综合审计工作。在工作中能认真履行职责,对分管的工作尽职尽责,能够深入审计一线,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帮助年轻的审计干部尽快成长;对一些热点、难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审计项目,能够深入基层进行审计调研、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近几年来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较好地组织实施了2008年至2012年区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二是做好分管科室经济责任审计;三是组织实施好分管科室的专项资金审计;四是较好地完成了分管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包括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资金审计、平原造林审计、老旧小区审计等项审计任务;五是较好地完成分管的综合审计任务,包括审计信息化建设、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调研、审计信息、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法制建设以及按时完成市审计局和局领导交办的各项审计任务。

二、近5年事社务工作的积极表现

(一)积极推动工委思想建设

赵静自2012年任九三学社通州区工委主任以来(包括以前年度任副主委),积极推动通州工委思想建设,坚定九三社员理想信念、凝聚奉献动力,使得社员的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参加各种区情报告活动,加深对通州经济社会建设的了解,搭建企业、政府沟通、交流平台,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贡献才智。基层组织理论建设成果突出,积极组织刊印汇集通州九三人心血的《通州九三风采》。

(二)组织建设井然有序

赵静担任工委主任四年来,积极推动组织发展,加强了通州区工委的组织能力和整体领导水平,组织发展成绩喜人,四年来发展和转入社员8名,截至2014年底在册人数85人。组织工作求真务实、严谨高效和深入细致,发展对象层次高、能力强、符合九三特色,为九三队伍建设补充了新鲜血液。加强支社组织。一是调整支社,把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才俊配置到支社领导岗位,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组织能力。组建专业委员会,提升社务活动能力。二是成立通州工委老龄委,任命德高望重的巴彦布为主任,全面负责老年社员活动组织工作,调动老龄社员参政议政积极性,激发老龄社员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强工委建档立志工作。积极收集各种历史信息,结合九三学社信息社务平台,规范管理社员的信息资料,使工委的事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工作更加规范。

(三)组织活动如火如荼

在赵静主委的领导下,工委及支社组织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活动,这些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图片、有报道、有效果,起到加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参政能力、提高九三影响的作用。一是高度重视老龄社员活动,每年组织多次,增进老社员与通州的情感。积极参加社市委、统战部的各项活动。二是多次组织社员参观通州新城建设,为通州建设献计出力;三是组织各种兴趣和知识讲座5期,起到加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参政能力、提高九三影响的作用。

(四)高度重视社会调研和参政议政工作

赵静主委上任以来,高度重视社会调研和参政议政工作,每年年初工委工作计划提前谋划,重点安排,积极组织参与协调,四年来累计走访63家单位,积极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言献策。并力促调研成果转化为社情民意恳谈话发言材料和年度党派团体提案,四年提交社会调研报告12篇,并在此基础上转化为社情民意发言材料4篇、转化为党派团体提案3篇,均被评为优秀党派团体界别提案。赵静主委提交委员提案5篇,4篇被评为优秀委员提案。在赵静主委的组织带领下,工委四年获得优秀委员提案9篇,信息报送质量提高,四年提交参政信息230余条,工委获得2012、2013、2014年度通州区政协先进信息单位。

(五)社会服务助力通州发展

一是2012年赵静任副主委时作为主持人,联系爱心人士闫容向北通州区关爱中心捐赠五万元善款,受到新华网、腾讯网,以及《新京报》《北京晚报》等媒体关注,被凤凰网、华龙网、《中国日报》、八通网等媒体报道和转载。二是赵静任主委以来积极组织力量参与《通州统战》网站建设,发挥了九三人作用。三是积极支持和参与第四支社义诊活动,积极发挥医学专家资源,利用各种渠道开展社区卫生宣教活动和健康讲座,送医送药送服务,四年举行大型义诊活动6次,义务讲座10余次,受到社会和老百姓的好评。

(六)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有效提升工作质量

赵静自上任以来,积极推进工委各项制度创新。一是推进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本着节约、有效、高效原则,合理使用有限经费,进一步规范管理工委财务工作。二是推进信息报送机制。工委推进了社会调研、组织活动、信息报送相结合、相促进的信息报送机制,实现了以活动促进信息质量提高的有效机制,尤其是社会调研活动,积极转化为政协提案、党派提案,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郝秋晨 女,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1982年10月出生,群众,北京市通州区新华医院
医生。

她是80后独生女,她将献血当作自己的骄傲成人礼。她瞒着对她疼爱有加的父母,一次次走进通州血站的大门无偿献血。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AB型RH(-),俗称“熊猫血”,献血热情更高涨了,随时听候血站工作人员的“召唤”。截至2015年底,她累积无偿献血全血和机采成分血20余次,紧急备血救人数十次,献血总量超过1万毫升。

献血:送给自己的成人礼

郝秋晨是一个80后独生女,热情似火,笑靥如花。她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

1999年,郝秋晨所在的学校里组织献血,献血者必须满18周岁。郝秋晨由于当时不够岁数,父母又反对献血,未能参加,心中无比遗憾。郝秋晨和很多同学都向那些献了血的同学们投去既崇拜又敬仰的目光。后来,她暗自给了自己一个承诺:只要年满18岁,身体条件合格就去献血,送给自己一个值得骄傲一生的成人礼物。

2000年10月4日,郝秋晨18岁了。第二天,她背着父母,踏进了离家不远的通州血站的大门。血站的工作人员问她:“为什么想献血?”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为国家尽我的义务了!”

看着针头扎进自己的胳膊,鲜红的血液缓缓地流入了袋子里,郝秋晨有点紧张。在血站工作人员的鼓励下,她献完了人生的第一次200毫升热血。听到一个阿姨赞叹:“孩子,好样的!”郝秋晨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回家后,郝秋晨有点气虚的症状,她按照血站工作人员的指导,多喝些水,增加点营养,身体很快恢复了。

郝秋晨的父亲一直觉得献血有害健康,肯定不希望自己的掌上明珠做出伤害身体的事儿。所以,尽管她特别想让父母为自己骄傲一下,却又不想惹父母生气,让他们为自己担心。郝秋晨这个孝顺的女儿决定将此事隐瞒下去。还好父母没有察觉。

熊猫血:血液珍贵随叫随到

郝秋晨第二次无偿献血的时候,血站的工作人员告诉她:“孩子,以后你献血等我们通知吧,你是稀有血型AB型RH(-),你的血液非常珍贵,要好好利用,不能浪费。等到有临床急救用血的时候,我们通知你再来,好吗?”郝秋晨以前多次听过媒体上关于稀有血型患者危在旦夕,急需血源的报道,一个个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生命、一双双求生的眼睛,瞬间浮现在她的面前。用献血点燃生命该是多么神圣而崇高的事啊!郝秋晨高兴地说:“行,以后有需要就叫我吧,保证随叫随到。”

郝秋晨一直觉得自己是个普通的女孩,没想到自己的血型居然如此“有个性”。她回到家,立即查阅了一些介绍稀有血型的资料,资料显示:在汉族人群中寻找AB型RH(-)同型人的机会不到万分之三,十分罕见。“稀有”这两个字,使郝秋晨更加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无偿献血之路。

多年来,在通州中心血站和北京市血液中心里,经常出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女孩,默默地进去,又默默地出来。她至今已经累积无偿献血全血和机采成分血20余次,紧急备血救人数十次,累计献血量1万毫升。并且成为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
愿者。

奉献:白衣天使大爱无华

源于对生命的珍爱,2004年,郝秋晨走进了通州区新华医院,成为一名忙碌在治病救人一线的白衣天使。在工作中,她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年如一日,急为病人所急,想为病人所想。没有因为自己去无偿献血耽误过一天工作。

后来,郝秋晨结婚,要做妈妈了。由于她是稀有血型,担心生产过程中有危险,需要提前备血。北京市血液中心高老师得知此事后,对她说:“你是多次无偿献血的好同志,你生孩子有备血需要,我们一定全力配合。放心吧,提前几天打电话给我。”助人者自助,郝秋晨的心里暖暖的。也许是吉人自有天相,婴儿自然分娩,母子平安。

孩子断奶后,郝秋晨仍然继续献血,回报社会。2012年10月27日,她又参加了北京市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的备血活动,在50多名成功献血的稀有血型成员中,只有4位是AB型阴性血,她义无反顾地捐献了400毫升。

现在,郝秋晨是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的老成员,中国稀有血型联盟的成员。

郝秋晨在2006年度和2007年度,荣获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稀有血型爱心之家无偿献血奉献奖,2009年被北京市公民献血委员会授予“无偿献血先进个人铜奖”奖牌,2011年底在搜狐微博联合中国稀有血型联盟血库发起的熊猫血之星和熊猫血宝宝海选活动中获奖。

爱心的温度让郝秋晨和许多陌生人血脉相连。如今,她已经忽略了献血的次数和数量,这不再重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是郝秋晨献血救人的动力,她说,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挽救需要帮助的生命,为心目中这份神圣的事业奉献到底。生命有崖,大爱无疆,郝秋晨希望大家能和她一起坚持无偿献血,用爱托起生的希望!

孟繁信男,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195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为于家务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

于家务回族乡的百姓,提起于家务中学这七年取得的成果,没有一个人不点头称道。家长们认可的,不仅仅是孩子们中考成绩的连年攀升,由一个“中考严重失利,师生大量流失”的薄弱校,成为连续三年受到通州区教委表彰的“毕业班工作优秀校”,更是因为这里的教师爱生乐教,学生仁孝善学。传统文化在这里继承发扬,圣贤思想在这里得到实践。这一切,都源于通州区骨干校长孟繁信,他三十九年扎根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修身正己用心为师,引传统文化源泉润泽师生心灵,追寻家规家训家风,提升地区文明,使中华文化精髓在传承中得到了发展。

修身正己 39年奉献在农村教育的沃土

1976年1月,孟繁信高中毕业后被当时的通县小务中学留校任教,担任高中、初中物理教学工作,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更缺乏系统专业知识的他,与学生相约共同成长,晚上自学,白天讲授,在实践中探索,且教且学,且行且思,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物理教学之路。他所带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总是在平行班中名列前茅。

1995年,孟繁信调入柴厂屯中学,开始从事行政工作,他深入课堂听课,走进家庭了解师生情况,双休日心系学校安宁,寒暑假筹划校园建设、教师培训,成功地担当起学校教育方略的规划者、教学教研的引领者、文化文明的实践者,力为教育教学所用,情为师生员工所系。他曾经说:“我一天不进校园,感觉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无论在柴厂屯还是于家务中学,几乎每天早晨,人们都能见到孟繁信披一身阳光,站在门口迎接师生的到来。

1996年10月的一个早晨,孟繁信骑着摩托车去柴厂屯中学上班,迎面开过来一辆机动车,速度很快,为了躲避,他尽力右拐车头,整个人都飞进沟里。他忍着钻心的疼痛,爬出河沟,迷迷糊糊试试摩托车还能打着火,骑上摩托车又向学校驶去。他骑了一会儿,忽然发现是奔小甸屯方向去了,再调转车头奔回学校时,已经迟到了。当教师们看着下嘴唇流着鲜血,头已摔破的孟主任,都围过来担心地说:“都这样了,为什么不去医院?快去吧!”他却拿起听课笔记,走向了教室。

孟繁信这次受伤着实不轻,两根肋骨骨折,头盔变形扎破了太阳穴,下颌划伤。第二天,他的肋部疼痛难忍,足足用了十几分钟才挪到床沿,由家人搀扶着骑上了摩托车,坚持上班。

在他受伤的前一天,学校刚开会制定了员工出勤制度,身为柴厂屯中学的主任,他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月底,孟繁信坚持按照制度扣考勤费2元。也许有人认为,他这样做很傻,但孟繁信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39年如一日,践行着“勤勉奉献”的座右铭,将自己的一言一行化作了一种无声的影响、无言的力量,感染、带动着每一名师生。一位教师说:“孟校长用勤勉的作风和赤诚的精神,带动了我们的工作热情。”

以文化人 办当地百姓满意的学校

教学质量高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决定当地百姓是否满意的焦点。在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中,孟繁信始终守住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推行目标管理,紧扣“两点一练”,针对学情,制订教育教学计划,相机渗透美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岁月不居,天道酬勤。于家务中学连续三年成为通州区“毕业班工作优秀校”,喜获北京市第二批学校文化示范校和北京市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殊荣。

在柴厂屯中学工作的时候,孟繁信就在考虑教育到底应该做些什么。为此,他特意做了一个社区调研,结果是他发现现在的中国人不缺钱,而是缺少民族精神。缺少民族精神就是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是缺少道德,教育必须承载起振兴民族精神的责任。

长期工作在农村中学,孟繁信见惯了学生的缺失信仰,缺少规矩,缺乏进取之意,以自我为中心,冷漠消极,厌学厌世,他深知“立德树人”责任的重大与艰辛,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怎样“办当地百姓满意的教育”?这是他始终深思的问题。细细想来,他觉得孩子们道德失范现象背后其实是传统文化缺失。

孟繁信校长说:“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大智慧。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孟繁信校长征求听取师生建议后,在市区乡政府和教委的大力支持下,用七年时间打造了“一场(孔子文化广场)两廊(孝道长廊和民族团结廊)三亭(行健、明德、势坤亭)十厅(仁、义、礼、智、信、善、节、勤、正、和十个儒学展厅)”校园文化体系,让学生时时闻圣训,处处见箴言。这是环境育人,外化于行。

在他的倡议下,于家务中学创编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做人教育》等十本校本教材,开设每周一节的“崇德悟道做人”校本课程,举办了每年一届的“传美德、诵经典、润心灵”校园艺术节,语文课上读、诵、讲《论语》,音乐课上学民族乐器,学唱《孝亲敬老歌》,国旗下讲话后添加“我对圣人说”传统文化学习……于家务中学的学生在日日浸染中,成为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这是文化浸润,内化于心。

儒家最基本的文化核心是孝道,首先要爱与自己血缘相通的人,爱父母、爱家人,然后才是爱集体。为父母讲一个孝道故事、为父母端一杯茶、为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孝心不分大小,行孝贵在坚持,孟校长常常这样教导学生。

垡村一个家长曾写信给孟校长表示感谢,她说,自己的孩子过去连扫帚倒了都不扶一下,现在竟然抢着洗碗;以前孩子总嫌弃爷爷奶奶啰唆,现在不但笑着听从他们的教导,还给爷爷讲孝亲故事,为奶奶洗头、梳头。在学校倡导“四个一”行孝活动后,她第一次为爸爸洗脚,从不落泪的孩子父亲一直眼含泪花。

以文弘道 追寻家规家训家风

“走啊,上学去!”“哎,等一等我!”从2009年开始,每学年总有那么两天,很多中年人笑逐颜开地走进于家务中学,走进传统文化大讲堂。最小的国是家,最大的家是国。中国道德的缺失主要在家庭,因此一定要从家这个最小的社会细胞来修正调整。道德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进家庭。孟繁信说:“教育的极致是无声的影响,是生命对生命的呼唤与点燃。而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大人无意间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可能是关乎一生的影响。”

2010年10月,孟校长创立了由23个自然村村支书和部分区乡人大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校外教育理事会,家校联手,倡导“亲子共学,文明同行”。于家务中学不仅在校内开展“崇德悟道做人”教育,还成立了由团员组成的“天使助老服务队”,定期到于家务福泰敬老院和各村孤寡老人家中服务。

2013年底,于家务中学与仇庄村合作,拉开了“追寻家规家训,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的序幕,在开设了“家训家风”微型讲堂后,现已整理并初步确定教师家规家训51份、学生家规60份。孟校长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进了于家务百姓的心中,文化与文明正在于家务地区生根开花。

潜移默化间,师生们的言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将万元捐款送给病重的付某某同学,缕缕爱心献给地震灾区的伙伴,颗颗孝心呈给敬老院的孤寡人……北辛店村一位83岁的老人,亲自将感谢信送到学校,对初三4班的9名学生赞许有加。去年3月5日,福泰敬老院的三位老人将一面绣有“传承敬老美德,授教育人有方”的锦旗送到学校。孟繁信校长撰写的论文《以德润身 以文化人》发表在《北京初中教育》上,《以文化人——漫谈学校文化与文明》收录在《小学校大教育》一书,2014年9月,孟繁信被评为通州区第一批骨干校长,被聘为江苏师范大学孟子学院教学基地主任。

39年来,孟繁信在钟爱教育的事业中,耕耘着,付出着,收获着……而今,岁月让孟繁信鬓染微霜,但他的追求始终没变——以文化人,成己达人,让每一名学生骨子里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思想,让每名教师体味教育的价值与幸福,孟繁信深信: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

还有二百多天,孟繁信校长就该退休了,他说:“以后我会继续发挥余热,在家里建造一个教子堂,让孟母的五大教育思想发扬光大。”

孟繁信1997年3月、1999年9月两次被通县(通州区)教育局评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2008年9月被北京市教育工会评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优秀书记、校长;2009年10月被通州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初中建设工程先进个人;2013年7月被评为全国“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优秀校长;2014年9月被通州区政府授予“通州区优秀校长”荣誉称号。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