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长期以来,通州区严格执行中央和北京市关于环境保护的各项重要决策部署,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落实北京城市副中心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定位、做好“四个服务”的头等大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点站位、统筹规划,坚持以PM2.5污染治理为重点,加快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打响了燃煤锅炉清零、农村散煤治理、“散污乱”企业整治等重大战役,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统筹协调,狠抓责任落实
1.高位调度协调,强化责任落实。一是建全生态环境建设指挥体系。区级成立生态环境建设指挥部,乡镇成立了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环境保护及绿化美化等工作各司其职,综合协调。二是建立区领导包乡镇制度。25名区领导定期深入所联系乡镇听取工作汇报,研究环境生态保护相关问题,督促、协调推进各项环境建设的重点工作。三是建立协调调度机制。以“周调度、月督察、季汇报”的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制度为抓手,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着力协调难点、重点问题,统筹调度清气计划重点工程进展情况。
2.加强督查督办,严格考核问责。一是建立督查机构。区监察局、区政府督查室等联合成立督查办,负责督查、监察各单位职责履行情况。出现问题分步骤、分层级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二是生态环境建设纳入绩效考核。制定了《通州区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把生态环境建设中各部门、属地的工作指标及阶段任务与绩效考核直接挂钩。将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及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纳入一票否决事项。2016年区级部门考核指标中,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占比10%。三是建立大气治理专项工作考核机制。制定《通州区清气计划考核办法》,建立了空气质量考核制度、空气质量排名制度、责任追究等制度。
3.创新完善机制,强力推动落实。一是区编办、区环保局研究制定《通州区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责任清单》《通州区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各辖区大气污染防治职责、推动责任有效落实。二是简化程序,加快治理工程建设。探索高效“一会三函”审批模式,以最优化、最简化的流程将部分重点环境治理工程纳入绿色审批通道。
4.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水平。一是构建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制定了《通州区环境保护网格化实施方案》,建成全区网格化城市管理单元1809个,招聘239名专职网格环保监督员,实现各负其责、分层管理、条块联动,将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并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二是推动执法力量下沉。第一批专业监管执法组员已派驻马驹桥、张家湾、宋庄、潞城、台湖、漷县7个乡镇开展环境执法工作。三是加快推动环保信息化建设。科学运用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控系统、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系统、河流水质在线监测子站、环境应急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等五大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监管无盲点。正在构建建筑施工扬尘在线监测与预警体系,建立全领域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二)聚焦重点,坚决以硬措施完成大气任务
1.“无煤化”工作全面推进
一是自我施压,提前建成“无燃煤锅炉区”。加大燃煤锅炉拆除力度。四年来,共累计拆除燃煤锅炉5472.77蒸吨,可压减燃煤约120万吨/年,其中2016年拆改燃煤锅炉2225.277蒸吨。取缔茶浴炉、大灶1500余台,并保持动态“清零”。
二是压减农村用煤,实施农村“减煤换煤”工程。2016年完成“煤改电”138个村4.69万户、“煤改气”1个村1100户。2017年,将继续对剩余209个村实施煤改清洁能源。
三是打击劣质煤销售。通过市场价格手段打压劣质煤销售。成立区级违法销售劣质煤行为打击整治工作小组,在全区范围开展打击整治违法销售劣质煤专项行动。共开展联合执法74次,没收劣质散煤170余吨,基本实现全区无劣质煤销售。
四是夯实基础,着力改善能源结构。与河北三河电厂合作实施“热电联供”项目,完成了177座分散燃煤锅炉房整合,累计替代面积1704万平方米。累计投资12亿元,建成各级天然气管线总长度约1100千米,天然气场站约800座,实现了通州新城及各乡镇中心区天然气管道全覆盖。增加电力负荷,新改扩建变电站12座,推进重点改造工程进程。
2. 整治“散乱污”全力以赴
一是积极疏解非首都功能。制定《通州区产业调整退出工作实施方案》及14个配套政策。到2016年底,建城区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工业污染企业实现全部关停迁改。集中整治镇村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完成50%集聚区整治,其中京哈高速(G1)以北全部完成整治。2016年,共关停迁改工业企业2525家,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二是强化监察执法。严厉打击汽修、餐饮、家具制造、印刷等行业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治理设施不正常使用等行为。2016年处罚违法案件592家,罚款金额2387.28万元,立案及处罚额度均位居全市前列。三是用足用严行政政策。运用新《环保法》以来,共查封企业排污设施120起,实施按日计罚2起。其中重大案件移送司法部门1起。利用经济杠杆加强污染源监管。2016年共征收排污费5671.78万元,同比增长92.68%。
3. 疏堵结合,加大机动车污染治理
一是加大移动污染源检查处罚力度。采取入企业、路检、夜查等多种措施,严查高排放柴油机械,突出重型柴油车监管。2016年淘汰老旧机动车17705辆。二是提倡绿色出行。全区电动出租车达500辆、公租自行车20000辆,均居全市前列。区属清洁能源公交达273辆;区域接驳小电车涵盖9条线,达114辆。今年与市公交集团合作,拟实现副中心主干线路公交车全部清洁能源化。三是加快推进非道路施工机械低排区建设。已制定实施意见,拟在副中心155平方公里内先行试点非道路施工机械备案制度,提高准入门槛,提高排放限值。
4. 全方位降尘,加强精细化管理
加强属地和行业监管,对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实现了视频巡控全覆盖。基本实现渣土运输车密闭化,绿色施工工地达标率100%。2016年降尘量为7.1(t/km2 • 月),较上年同比下降18%。针对施工工地扬尘、露天烧烤、露天焚烧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严控扬尘污染,两年共计征收扬尘排污费7000余万元。自2014年以来,完成了19.3万亩平原造林,温榆河、北运河等绿道建设1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9.3%。
二、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
虽然我区近年来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治理压力依然巨大,结合实际,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一)交通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大型货车穿越城区、六环路交通污染未得到有效缓解。经统计,东六环路每日车流量3.4万辆左右,其中,重型车辆每日1.8万辆,交通污染问题严重。同时夜间22时至凌晨4时,大型货车通过京津公路、通燕高速等道路穿越城区,在夜间逆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难以扩散。由于北京东六环是过境货运主通道,车流量较大,对全市PM2.5影响较大。下一步我区将积极配合市级部门,全力推进六环路过境货运车辆绕行工作,以减少过境车辆对通州城区的扬尘污染和尾气污染。
(二)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实现“瘦身”与“健体”同步进行压力非常大
由于历史的原因,通州郊区县经济特征较为明显,中低端产业比较多,转型比较难,调整退出进程缓慢。腾退工作触碰到一些村民的现实利益,挑战很大。据统计,我区现有93个镇村产业聚集区(工业大院),共有工业企业2000余家,其中主要以低端和小微企业(建材、家具、化工、印刷、喷涂)为主。另一方面,我们短期内正处于疏解后“高精尖”产业引入难的“阵痛期”,经济发展支撑力量不足。
(三)城市大气复合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由于我区污染源构成复杂、污染源面广点多、各项治理“复重”前行,这些不利因素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效果影响较大。虽然我区两年来空气质量保持较高的改善率且浓度均值大幅下降,但距离65微克/立方米的任务有很大压力。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投入,加强对臭氧、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复合型污染问题的研究。落实复合型污染问题的防治措施,开展对多种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并加强各类污染物控制标准体系的研究。
(四)施工扬尘、道路扬尘污染较重
我区正处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速期,建筑工地开工面积大,未来五年在全区计划实施350项重大工程,今年在建工地达155个,开复工面积约2100万平方米,个别工地扬尘、道路扬尘和施工机械排放量较大。
三、2017年工作计划
(一)强化责任,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职责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北京进行督察后,对通州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要求及建议。我们将围绕反馈意见,组织各有关部门狠抓整改意见落实,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同时强化责任体系和问责机制,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未履行环保职责的部门及个人,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依据有关规定,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全力以赴,全面做好五年计划收官工作
今年是《2013-2017清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阶段收官之年。我们已经完成了《2017年清气计划》的制定,在今年,重点抓四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快“无煤化”进程。加快实施煤改清洁能源工程,10月底前,完成全区209个村的平房户煤改电、煤改气工作。同时全面完成种养殖业“无煤化”目标,确保2017年年底实现全区境内无煤化。二是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实现公交集团在通州区主干线路运营的公交车基本更新为新能源等低排放公交车辆。划定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区域,研究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制度,探索建立台账和监管平台。完成转出和报废老旧车15810辆。新增绿色公共自行车10000辆。三是加大治污减排力度。完成辖区1303台5832蒸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累计完成19个镇村产业集聚区(原工业大院)整治工作,确保全区范围内所有镇村产业集聚区污染得到100%的整治。计划调整退出不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150家,同时9月底完成全区“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工作。年内实现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485吨。四是加强工地及道路扬尘管理。提高重点区域道路清扫保洁标准,加大冲洗频次,控制道路扬尘。在重点区域工地建设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提高工地精细化管理水平。
(三)创新机制,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整合资源,继续推进“互联网+”模式。建立全领域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计划新建土壤、噪声、辐射等监测系统,弥补现有环保信息化监测系统的空白,加密污染源监控点位,建设区域环境质量数据库,实现全领域覆盖。建设环保业务电子行政大厅。实现所有业务流程电子化、全行政过程透明化。继续深化“信息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将环境保护工作与网格化城市管理相结合,完善公众参与有奖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工作。实现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整合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建设工地监管系统、违法建设监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打破“信息孤岛”。二是完善机制,实现网格化平稳运行。加强网格环保监督员队伍建设,通过明确责任、量化考核、规范运行,确保人、格、污染源监管有机结合。执法分支机构逐步覆盖全部乡镇、街道办事处建立定期发布机制,加大对各牵头单位考核力度。三是立足创新,引进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大气、水等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引进和推动第三方治理模式。进一步实现在环境公共服务、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工业园区集中治污、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地扬尘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领域治污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运营市场化。
(四)全力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及冬防工作
针对大气污染,我区一直坚持实施各项治理措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减排。但在当前污染物减排总量仍超出环境容量的情况下,短期看来,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尤其是秋冬季节,空气重污染频发。按照市级要求,我区有针对性地修订了《通州区重污染应急预案》,优化调整各项应急措施。
一是强化应急措施。加大黄色及以上预警级别强制性措施减排力度。启动黄色预警时,增加电焊、土石方等施工作业工序;启动橙色、红色预警时,停限产企业名单扩大到除市级园区和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以外的制造业企业。二是细化应急台账。按照“两张网”模式,编制行业主管部门台账、属地台账,实现两张网融合。建立行业工作台账8本、各辖区工作台账共15本。三是完善应急体系。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增加至53个部门。区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常务副区长担任,执行指挥由分管环保工作的副区长担任,成员由区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党政主要领导组成。四是强化指挥调度。按照级别设立相应启动方式,根据预警级别设立相应检查措施。预警前召开应急工作视频部署会,区领导带队检查各成员单位职责落实情况。五是加强督查考核及责任追究。建立督查机构,应急指挥部下设督查办,负责督查、监察各成员单位职责履行情况。依据有关规定,分步骤、分层级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2017年工作进展情况
(一)以刚性计划为统领
一是坚持不懈落实《大气十条》,区政府颁布实施 《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7年通州区平房住户“煤改电”及种养殖业无煤化工作实施方案》《通州区调整交通管理禁限措施实施方案》等相关重要方案。二是为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管理,区环保局制定出台《关于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区和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的工作意见》。调整退出全区“散乱污”企业,区经信委制定《通州区产业调整退出工作方案》等相关配套政策。
(二)以强化责任促落实
区政府与38个部门、乡镇街道签订了2017年度清气计划目标任务责任书,明确分工,细化责任,将任务落实到全区各街乡(镇)和重点行业。同时,要求制定辖区和行业实施方案,层层分解,绘列责任清单,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工程进度。
(三)以强力组织来推进
一是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全面启动。召开全区低氮改造工作部署会,聘请专家对各乡镇、街道进行改造技术知识培训。完成600余台燃气锅炉大气监测工作,下一步将进入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二是机动车交通管理禁限进入施行准备阶段。禁令标志已到位,待区政府确认时点后,实施安装。设备安装已进入招投标阶段,3月底对外公示安装。三是平房住户“煤改清洁能源”确村确户。平房住户“煤改气”“煤改电”工作方案已通过区政府审议,颁布实施。现已完成确村确户工作,下一步准备招投标,全面组织实施。
(通州区环境保护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