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日期:2018-04-16 14:10    来源:区委党史办

分享:
字号:        

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附:基础设施简介)

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核心位置,东以北运河为界,西至新华南北路,南邻玉带河大街,面积3.06平方公里,规划总用地298.01公顷。商务中心区启动区是疏解中心城商务功能、提升消费功能、补充国际功能、集聚文化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先行区、实验区和示范区。

启动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分为交通、电力、燃气调压站、水资源及环境、专业管线、公共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共计61小项,静态总投资约189亿元,主要包括以下工程:东关大道、北环环隧、南环环隧、公共地下空间、三座地铁车站、新华大街交通枢纽、四座变电站工程、能源中心工程、两座燃气调压站工程、垃圾站、监控中心、停车场、公共地下停车场、河道治理、41条市政道路及管线工程、源头岛、通燕高速下穿工程。

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按照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突出重点、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市委、区委的各项部署与决策,完成规划建设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商务中心区61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开复工51项,其中,完工34项,在建17项,累计完成投资93亿元,建设过程中实现5年来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

截至2016年年底,商务中心区启动区的地下环隧、综合服务中心、城市市政管网和路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工,陆续投入使用。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功能更加完备,交通更加便利畅通。

一、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总体建设原则

以建设的难易程度和功能需求为导向进行项目总体建设时序的安排,总体安排遵循三大原则:

原则一:“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确保优先建设地下隧道、地铁车站、地下市政管线;   

原则二:以土地上市出让作为项目建设的主线,优先安排能源设施,分批进行市政道路建设,满足地块开发需求;

原则三:统筹考虑核心区内所有建设项目,以景观绿化建设作为核心启动区建设的收尾。

按照上述原则,根据总体建设任务,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制定了分五年建成的实施计划:

2011年,地下隧道工程、地铁车站等全面开工建设;

2012年,完成地下隧道结构、地铁车站结构,同时220千伏变电站、燃气调压站、部分市政道路等开工建设;

2013年,110千伏变电站、大部分市政道路及景观工程开工建设;

2014年,完成主要市政道路建设,路网基本形成;

2015年,完善道路标识、监控系统等,同时配合二级开发商做好对接工作。

二、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轨道交通、河道整治、能源子站、文物修膳、专业管道及园林绿化等多个项目,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州借鉴奥运中心区建设经验,引进先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整合双方资源优势,与北京新奥集团合作成立北京新奥通城公司,专门负责启动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

作为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的项目建设方,新奥通城公司认真梳理分解区域建设项目分布特点,配合地铁建设、穿越河道,与开发商交叉一体统筹建设施工,分阶段部署施工任务,通过重要节点控制,分步骤有节奏地进行科学计划与控制,实现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完成了以北环环隧、市政综合服务中心为代表的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以新华南北路、新华大街为代表的城市主次干路建设,实现了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市政路网和管网的全线贯通,有效地提高了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和土地开发的品质,为后续的开发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编制项目建设计划

为切实抓好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通州区建立了主要领导总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工作领导小组,不断推动领导精力向项目集中,为项目建设服务。根据商务中心区工程建设总部署,通州区于每年年初下达年度建设项目建设计划,明确各项目目标任务、工作要点、总体要求。根据年度计划要求,明确各个节点,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对重点项目实现周报告制度,每月召开项目建设通报会,每季度召开分析推进会,及时掌握形象进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确保工程项目按计划推进。

(二)多方联动推进,破解建设难题

在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找准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融资,引导建设单位进一步加强银企、银项合作,建立起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导的项目融资网络,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效能,加快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进程,对审批资料不齐或项目前期深度不够的项目,主动做好指导和协调工作,及早办理东关大道、北环环隧等重大项目审批和开工建设的各项前置手续,实现审批服务的提速提效。

(三)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督促检查

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和项目管理问责追究制,促进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定期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从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督查指导。对进度缓慢、管理不善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通过督查检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做到项目开工保进度、施工抓质量、建成早见效。

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一览表

序号

建设项目

概  况

进展情况

1

北环环隧

分为上中下三层,地下一层为行车道层,地下二层为设备夹层,地下三层为综合管廊,是国内少有的涵盖道路交通与市政功能于一体的地下三层结构环廊系统。

已完工,试运营中

2

综合配套服务中心

地下三层结构,一层为真空垃圾收集中心和监控中心,二层为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三层为立体停车库。

已完工,监控中心、立体停车库已投入使用

3

东关大道

南起新华大街,北至通燕路(桥下),道路全长1.99公里,其中,隧道长约1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50公里/小时。

已通车

4

新华南北路(含新华南北路跨通惠河桥)

南起新华大街,北至北关桥,全长1.53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新华南北路跨通惠河桥位于新华南北路跨通惠河处,桥梁长112米,宽49.6米。

已通车

5

新华大街

东起东关大桥,西至新华南北路,道路全长1.83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

已通车

6

玉带河大街

西起故城东路,东至北运河西滨河路,道路全长1.25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50公里/小时。

已通车

7

安顺路

北起温榆河西滨河路,南至通燕高速,道路全长0.4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60公里/小时。

已通车

8

温榆河西滨河路

南起通燕路,终点至安顺路,道路全长0.58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50公里/小时。

已通车

9

通燕高速辅路

西起新华南北路,东至东关大道,规划为城市快速路辅路,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

已通车

10

故城东路

南起玉带河大街,北至新华大街,道路全长0.95公里,规划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为50公里/小时。

已通车

11

赵登禹大街

南起玉带河大街,北至故城东路,道路全长1.14公里,规划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

已通车

12

北关大道

东起北运河西滨河路,终点至通燕路,道路全长1.49公里,规划为城市次干路,设计时速为40公里/小时。

通惠河桥北段已通车

13

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

位于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处,桥梁长90米,宽4551米。

已完工

14

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

位于北关大道跨北运河处,桥梁长约365米,主桥桥宽42.668米。

结构完工,正在进行桥梁装饰

15

南环环隧

地下车行隧道,位于商务中心区商务南区,主隧道长1.16公里,设计时速为30公里/小时。

施工中

16

220千伏变电站外电源沟道

起点为通州顺与潞苑北大街路口,终点至运河220千伏变电站,建设长度3713.5米。

施工中

17

9号地

分为三层,地下一层为瓮城博物馆、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地下二层为瓮城博物馆及博物馆入口广场、市民活动广场、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地下三层为社会停车场、服务设施配建停车场、设备机房。

未启动

三、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5年来,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立统筹计划先行为导则,扎实主动做好谋划,全面加强项目有力、有序、快速推进势头,实现了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质的跨越,城市副中心的基础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度提升。

(一)城市地下空间高品质开发

201147日,随着开工仪式的举行,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按照“先地上,后地下”的建设原则,商务中心区高标准完成北环环隧、南环环隧、东关隧道、市政综合配套服务中心等“看不见”的地下工程,构建了启动区基础设施工程最复杂使用最便捷的地下交通枢纽。

北环环隧为全市首个涵盖城市道路交通与市政职能于一体的地下三层环廊系统,其综合化、集约化、科技化的建设方式,与地下空间开发高度融合统一,大大节约了城市市政用地空间,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示范工程。

东关大道设计下穿通惠河20余米深处,为地上市民亲水空间让道,尽管增加了施工难度,但市民亲水而居,临河而行的宝贵生态环境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市政综合配套服务中心集智能停车、垃圾处理、监控指挥等多功能于一身,为商务中心区提供现代化管理和服务。

南环环隧为地下行车隧道,为高效整合区域内资源,土护降工程延续北环环隧一体化建设模式,为区域内各方开展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截至2016年年底,商务中心区地下空间已经被铸造成结结实实的“地下城”,北环环隧、东关隧道、市政综合配套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二)商务中心区坚实路网铸成

为配合商务中心区高品质路网建设和地下管网建设,全力提升区域交通能力和能源供给能力,通州加大交通设施建设,陆续实施新华大街、新华北路等城市主次干路和城市支路的道路改造工程和新建工程。

经过5年建设,商务中心区启动区的市政路网基本贯通,其中,东关大道、安顺路、新华南北路、新华大街、故城东路、玉带河大街、温榆河西滨河路、通燕高速辅路等城市主次干路实现全线通车运行。

随着路网建设的完善,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同步扩容升级。道路改造中,中水、给水、电力、照明、弱电、绿化工程及其他附属配套同期建设,主要能源管线大幅度增容,大大提升了商务中心区市政供给服务能力,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能源需求提供了强有力保障。雨、污管线进一步分流,从源头上控制了污染,改善下游排水环境,为解决地区及上游区域安全度汛创造了条件。

截至2016年年底,商务中心区城市道路的市政管网和路网基本全面建成,区域交通路网得到全面优化,交通环境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跨河桥梁靓丽景观初现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商务中心区启动区重要的景观工程,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和北运河桥均采用国际招标的形式进行方案征集,桥梁设计方案以桥梁历史文化环境艺术提升为主,综合考虑桥梁两岸及周边环境景观提升,将通州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融入细节品质,打造与商务中心区城市文化高度融合的桥梁景观。

寓意为“青叶伏波”的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充分考虑与周边燃灯佛舍利塔、运河水乡区、程家大院、西海子公园、通惠河景观的空间形态关系,以“柳叶”作为设计母题,展现水乡区“柳叶随波”“龙舟撑出柳荫来”的美丽意境。寓意为“千荷泄露”的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连接西岸众多遗址古迹的旖旎水乡和东岸现代都市CBD建筑群,设计了扭曲钢箱拱桥附带三层类似荷花造型的景观步道,为市民营造妙趣横生的亲水体验。

截至2016年年底,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建设完成,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具备使用条件,“青叶伏波”和“千荷泻露”的唯美造型屹立在副中心的河流之上,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靓丽景观。

(四)科技提升建设品质

通州在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入多项世界领先技术与理念,着力打造高标准、国际化、绿色低碳的北京城市副中心。

在地下20米深处,北环环隧“一体化”设计,通过整合地铁、环隧、地块、中间地带,形成统一的地下空间规划与建设,按照由深至浅的原则,实施基坑的一体化支护、开挖和回填,实现多项目间的无缝衔接,在缩短工期的同时,大大节约了建设投资成本。商务中心区“中枢系统”市政综合配套服务中心,神奇的电灯“导光筒”利用高反射的光导管,将阳光从室外直接引入地下,打破了室内依靠电力照明系统的传统观念,能源节省率可达80%

跨河桥梁中,北关大道跨通惠河桥为全市首个单拱跨河全钢大桥,采用整体式全无缝结构型式,有效解决了由于主跨大、边跨小而出现的负反力问题,属国内较大规模的无缝桥。路面结构上,采用超韧性混凝土STC组合桥面的新技术,使桥面具有超高的抗拉韧性,大幅度提高桥面刚度和抗疲劳寿命。造型独特的上承式空间曲面连拱桥——北关大道跨北运河桥由一系列不规则异性构件组成,主桥含35根双曲面空间扭拱、22根长短不一的横梁、358根截面不同的立柱以及108段重量不同的钢箱梁。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桥梁外装饰采用新材料FRP(玻璃钢复合材料),将桥梁侧面钢结构全部包裹起来,为国内桥梁首次规模使用。

在道路建设方面,采用新材料布敦岩天然沥青改性剂改善沥青路面性能,保证了市政道路的高稳定性、高抗水损、耐微生物侵蚀和抗车辙能力,有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

四、下一步计划

过去的5年,通州区积极投身于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有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商务中心区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建成和投入使用。

下一步,通州将继续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区域功能提升、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突出绿色、宜居、人文、智慧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附:基础设施简介

(通州区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提供)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