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报告
—2017年11月21日在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通州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张卫东
主要工作回顾
2012年通州区委、区政府提出“三年打基础、六年全争创”的目标,全面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2014年通州区通过首都文明委的综合测评。2015年2月28日,中央文明委正式授予通州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城区”荣誉称号。2015年、2016年通州区接受中央测评组两次年度测评,综合成绩连续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所有提名城区中名列前茅。2017年8月,经市委、市政府推荐和中央文明委考核认定,通州区被命名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的候选城区。2017年9月,通州区全面接受中央测评组的综合测评,并在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建设、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建设、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以及长效常态的创建工作机制等方面成效显著,其中所涉及的222项创城指标均取得优异成绩。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办向全国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北京市通州区在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区)评选中脱颖而出,被中央文明委正式授予“全国文明城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称号。
主要做法及成果:
一、完善机制,深入动员,全面推进同创共建的工作局面
(一)整体联动的创建体系运行有力。成立区创城总指挥部和办公室,区委书记、区长为总指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协主席为总督导,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分别担任八个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全区128个单位和乡镇街道共同分解承担指标任务,相继成立并持续强化创城组织机构,构建起区级领导指挥调度、区创城办统筹协调、专项工作组强化落实、职能部门与属地联动的组织领导体系。为加强乡镇街道的创城工作,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分别包乡镇、包街道,牵头督导基层创建工作。同时,组建五个创城督查组,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政协副主席挂帅,处级领导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共同参与,密集开展专项督查,形成群策群力、同创共建的工作局面。
(二)长效常态的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制定文明城区创建系列措施办法,建立起社会动员、工作调度、绩效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推进制度。加强工作调度,建立向区创城总指挥部报送问题清单制度和重点单位、地区主要领导每月亲临现场督查整改制度。区、处两级领导高频次带队,采取“看听问”的办法,深入各重点场所、问题点位开展明察暗访,查找工作短板,分析难点问题,现场调查研究,快速调度解决。区创城办委托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针对1200余个实地考察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暗访组在行动”网站,在网上动态公布问题点位及整改情况,实施日检查、月通报、季调度制度,累计排查整改道路破损、违章搭建、公共设施缺失等各类问题6万余个。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各类调度会、各种措施办法,只讲问题、只针对问题、只强调快速解决问题,全区创建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三)文明创建的基层“细胞”充分激活。在全市率先施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制度,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驻通州中、市属单位以及驻通州部队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村)、文明乡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争创活动。区市政市容委、区住建委、西集供电所获评全国文明单位,永乐店镇获评全国文明镇,于家务乡仇庄村、梨园镇大稿村获评全国文明村,区教委、区交通局等17个单位获评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区气象局、通州出入境管理大队等32个单位获评首都文明单位,梨园镇、张家湾镇等9个乡镇获评首都文明乡镇,永顺镇乔庄村、漷县镇漷县村等77个村获评首都文明村,新华街道如意社区、玉桥街道新通国际社区等30个社区获评首都文明社区。在2017年新一届评选中,通州区人力社保局、城管执法监察局、建行通州支行、北苑街道办事处、台湖镇、张家湾镇皇木厂村,分别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候选完成全国公示。在全区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张家湾博物馆等乡情村史陈列室21个,打造文明示范小区25个,建设“文明加油站”社区宣传站点150个。以“围挡美观化、环境优美化、施工文明化、场地标准化、工地平安化和管理人文化”为标准,创建文明示范工地15个。大力倡导节俭养德,评比命名餐饮企业文明餐桌示范店411家。基层创建工作积极性日益高涨,城市文明的“细胞”被充分激活。
(四)同建共创的社会氛围空前浓厚。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宣传发动,实施“征集一系列文明标识”等创建宣传“十个一”工程和“社会面宣传氛围营造”等四项宣传工程。广泛开展“争做文明达人”“创城进行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市民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全面提升。建立宣传联动机制,区属新闻媒体、单位自媒体、知名网友自媒体持续发布文明城区创建动态及成果。区创城办注册成立由700余人组成的北京通州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服务队,打造“四网三微一端”综合网络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向上、市民乐于参与的网上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人人参与,文明城区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二、以人为本,破解难题,全力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一)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深化。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与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区等活动同抓共创。大规模实施森林、湿地、公园和绿廊绿带建设,绿化覆盖率达到58.15%,居全市前列。大力改善空气质量,强力推进全市最严“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完成城区3个街道及359个村共计15万余户的“煤改清洁能源”工程,配置电动出租车5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745辆,扬尘污染防治治理达标率达95%以上,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大幅下降,大气环境改善率居全市前列。强化水污染源头治理,完成11条河道共计163公里的治理任务,完成建成区19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蝉联国家卫生区称号。
(二)城乡环境品质显著提升。持续开展市容市貌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完成市级环境脏乱点整治指标任务。全面推进城市道路和重点大街景观提升工程,翻修整治建成区内39条道路和近百条胡同。实施城区环卫设施升级改造,新建及改造垃圾压缩清洁站21座、公厕102座,推进垃圾减量分类,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启动创建160个美丽乡村,其中86个村被命名为北京市美丽乡村,张家湾镇皇木厂村等8个村获评北京最美乡村,北运河新堤路获评北京最美乡村路。
(三)社会公共秩序持续优化。深入推进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违法建设、露天烧烤、张贴小广告、开墙打洞等城市管理方面的“痼疾顽症”。探索服务外包新模式,城市小广告治理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综合治理,规范“北京早餐车”,根本解决早餐车占道经营问题。规范集贸市场管理秩序,取缔漫春园早市,推动城区18个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大力开展无证照餐饮集中整治行动,取缔无证照餐饮2380家。集中整治开墙打洞1086处,同步开展开墙打洞点位的设施恢复和景观提升。新建和规范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网点60家。优化交通秩序,以改造微循环为重点,完成一批主次干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完成土桥、新华医院等5座停车场建设,完成19条道路和130处重点区域监控布设,施划路侧停车位4553个,建设改造38组港湾式公交车辆停靠站。大力构建绿色出行系统,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729个,投入运行自行车3万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区级财政收入年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较低水平,社会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市率先实现统筹并轨。完成北苑、玉桥、中仓、梨园、永顺辖区共6.15平方公里居住小区环境提升改造。选取4个老旧小区作为物业管理试点,探索提高老旧小区管理水平新途径、新机制。提高居住小区市政公用配套设施供给能力,改善社区环境卫生、绿化美化、安全秩序状况。大力推广社区楼门文化建设,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17个社区完成规范化建设,27个社区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区。
三、抓住根本,示范引领,持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一)党建引领作用得到彰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建助推文明创建的核心作用。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对讲话精神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理论认同。深入开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宣传教育,坚持不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教育,坚定干部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基层党组织签订“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构建意识形态责任体系,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积极稳妥做好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汇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思想道德根基不断夯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橱窗展板、道旗灯箱、工地围挡等“阵地”,广泛刊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实现“抬眼可见、举足即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遵循。持续开展“通州榜样”“中国好人”推荐选树,推荐人数居全市之首,周波、张品正、段玉仙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于文静、褚俊喜等7人获评首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杨得永、孟繁信等2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曹健、李天君等35人入选“北京榜样”。在全市率先制定道德模范帮扶礼遇办法,通过隆重表彰、著书立传、主动帮扶和广泛宣传,推动各界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价值导向。建成机关、学校、行业、企业、社区、村镇、军民共建、新市民等八类道德讲堂227所,常态化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先进模范事迹,推进思想道德教育深入人心。
(三)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成立通州区志愿服务联合会,完善组织协调、注册培训、活动运行、服务记录、回馈激励等工作机制。开展“互联网+志愿家庭”活动,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动员全区各个家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全区注册志愿者超过31万人,服务时长累计达到2478余万小时,“行善立德”的志愿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形成“通州百姓”“玉桥益家”“新华帮办365志愿服务联盟”“和谐北苑”“青春通州”“十万职工共创城”等志愿服务品牌。创新开展“等灯等灯”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以公益歌曲、广场舞、手语操等形式,引导市民文明出行,该活动在北京市“舞动北京”大赛中获得金奖,并在全市进行经验推广。
(四)社会信用体系愈加完善。大力推进诚信体系制度化建设,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在全市率先建成“信用通州”社会信用体系平台,加快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交换共享。定期发布诚信“红黑”名单,健全褒奖惩诫机制。广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评选诚信经营示范街、示范店、文明诚信示范户,促进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整体发展,推动形成“守信光荣 失信可耻”的社会舆论导向。
(五)市民文明行为有效引导。广泛开展“文明过马路、诚信通州人”活动,党政机关干部、市民群众共同参与,耐心引导行人遵守交通规则,提高市民交通安全和文明出行意识。加强秩序文明引导,253名公共文明引导员作用日益显现,地铁和公交站台排队候车逐步成为市民习惯。加强文明旅游引导,开展“文明旅游我最美”主题宣传活动和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各级各类景区管理,提升市民旅游文明素质,大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公园、韩美林艺术馆等3个景区获评首都文明风景旅游区。印制《文明礼游护照》《文明旅游出行指南》等宣传册在各旅行社、宾馆等窗口行业广泛发放。强化控烟执法,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开展“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倡导绿色出行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成功承办5届北京“七夕”文化节,广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展市民文明素质提升行动,召开“推进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不断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市民文明素质和区域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四、立德树人,打造品牌,争创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不断深化。开展清明网上网下祭英烈活动,引导未成年人继承先贤品质,筑梦城市副中心建设,网上参与率超80%,居全市首位。开展“向劳动者致敬”主题活动,以“送上一杯水、一句问候”的点滴表达形式引导未成年人学会尊重最基层普通劳动者。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23名中小学生被评为首都百名最美少年,大力宣传美德少年事迹,引导未成年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开展“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传唱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中国梦歌曲,潞河中学、中山街小学等12所学校MV作品在首都文明网和中央文明网上进行展播。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网上进行签名寄语抒发爱国情怀,网下以诗歌绘画、班队会等形式增进爱国情感。
(二)中华美德教育特色鲜明。开展通州运河历史文化大讲堂进校园活动,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知家乡、爱家乡。开展“文明餐桌——零米粒行动”,倡导未成年人树立节俭养德意识。开展“十德树人”教育活动,引领未成年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营养。开展以“核心价值观托举中国梦”为主题的优秀童谣征集传唱活动,100余首作品被编入北京市优秀童谣集锦,多首由童谣改编的舞台剧在北京市展演。发挥校外教育辅助作用,建立28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以及641个“关工”小组。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大讲堂等各类活动3500余场次,全区中小学生均受益其中。
(三)品牌示范工作成效显著。领导干部爱心助学活动持续14年,739名区级、处级领导干部分别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为助学对子。“六小”道德实践活动持续9年,被评为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十大品牌活动之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持续22年,实现通州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科学化、特色化。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30年,连续五届蝉联全国先进。各街道乡镇结合区域特色,开辟教育阵地,形成“一镇一街一品牌”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格局。经中央文明委综合考评,区妇联家庭教育协会、区文明办获评第三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宋庄镇中心小学作为第四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候选完成全国公示。
六年创城取得丰厚成果,但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通州区创城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部分单位和干部常态化创建的思想准备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心理,没有深刻领会到“创城永远在路上”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深入分析中央和北京市四次对通州区的综合测评结果,通州区在有些创城领域还存在工作标准不高、管理不精细、体制不顺畅等问题。同时,依据中央对全国文明城区年度测评复核规定,通州区还需高度关注、严格管控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工作,坚决避免“一票否决”风险的发生。
启示及经验
回顾六年创城历程,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始终坚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
创城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更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必须始终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进行。六年来,区委、区政府及区创城总指挥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在创城各个关键阶段把方向、谋长远、定政策、促改革,使全区创城工作始终坚定、有序推进。区级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深入一线、指挥调度,解决了一批又一批旧账难题。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创城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一系列工作体制机制,保证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各项指标对标达标。
二、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咬定青山不放松”
全国文明城区是国内含金量最高、群众发动最广、创建难度最大的荣誉称号,同时更是一个地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一个总抓手,必须始终坚持久久为功、常抓不懈。六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以最大的决心、必胜的信心扎实推进创城各项工作,始终把争创全国文明城区作为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始终强调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应有之义,始终朝着2012年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建成之时,也是通州文明大厦落成之日”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始终坚持将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创城工作的最高标准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宗旨是为民、利民、靠民,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百姓通过创城有更多获得感。六年来,全区各单位、各部门聚焦《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中的民生指标,千方百计解民困、解民忧,让百姓切实感受到身边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变得更加舒适、便捷、安全。各级干部深入42万户家庭,既宣传创城成果、宣传副中心建设成就,又了解民情、征求民意,不仅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最大程度发动广大群众支持、参与创城,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强大社会力量,创城过程变成凝聚群众智慧、汇集群众力量的过程,创城工程变成得民心、顺民意的工程。
四、始终坚持不搞突击、扎实推进,久久为功、常态长效
《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涉及222项测评指标,各项指标不仅体现全国一流工作水平,而且中央测评的标准和方式方法十分严格,必须逐一对标达标、常态长效,才能在测评中赢取高分。六年来,通州区连续“闯关”,经过三年创建获取提名资格,又经过三年的季排名、年测评、三年算总分的创建过程,最终取得优异成绩,这绝非偶然,而是得益于我们在日常、经常、平常上狠下功夫。因此,创城绝不是“面子工程”,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始终坚持不搞突击、不搞花架子,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深入推进,才能有实效、赢高分。
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破难攻坚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就是反复抓、抓反复,持续整改、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克难攻坚。六年来,针对通州区存在的环境脏乱、马路市场、乱停乱放、私搭乱建、无证照经营等问题,各级各界直面问题,敢于向“痼疾顽症”开刀,早餐车占道经营、无证照餐饮、开墙打洞、“小广告”等城市管理难题得到根治,老旧小区管理、城乡环境秩序、窗口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六、始终坚持精细化创建,标本兼治
城市管理需要精细、需要“绣花”功夫,面对全国文明城区测评指标标准的严格性、城市间竞争的激烈性以及0.01分都会决定创城成败的严峻形势下,必须始终坚持精细化创建。六年来,针对《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中类如公厕干净卫生无异味、步道连贯无破损、楼道玻璃无污迹等很多指标细节要求,通州区创建工作既关注全面又注重细节,逐步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创建过程中,各级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通过追根溯源、借鉴外埠先进经验,不断研究治本之策,创新推出的“等灯等灯”交通劝导行动、城市管理外包服务、政府部门执法力量下沉等工作模式成效显著。
七、始终坚持“全区上下一盘棋”,凝聚最大合力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每一个指标任务都是需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位共同担当才能完成,必须始终坚持“上下一盘棋”、凝聚最大合力。六年来,我们坚持城乡一体、全域创城,全区各条战线、各级干部、各个部门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协作意识,把创城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文明创建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坚持“条块”结合,坚持联合执法,坚持综合治理,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精神,凝聚起通州创城最大合力。
八、始终坚持锤炼干部作风,敢于担当、甘于奉献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既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也是对干部队伍作风的一次“大考”,更是锤炼、培养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次生动实践,必须发扬“主动向前站一步”、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六年来,各级领导干部每周带队通过骑车、步行等方式,深入大街小巷、集贸市场、污水河沟等脏乱差死角,调查研究、一线调度、督办解决问题。党政机关干部利用休息时间,参与路口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身体力行、奉献在前,形成“一心想干事儿,努力干成事儿”的工作氛围。六年的创城工作,炼就通州区干部队伍在政治立场上站得住、在困难面前顶得住、在创新方法上抓得住的本领,势必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项工作中,不负人民重托、交出满意答卷。
常态化创建文明城区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着力把全国文明城区各项测评指标标准转化为通州区各级党委、政府常态工作目标,把测评方法转变为常态管理办法,进一步构建完善的长效管理、常态推进、立体监督、广泛参与的文明城区创建格局,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群众生活质量,努力构建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区。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提升公民思想道德水平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讲话的鲜明主题和思想体系,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全区人民中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持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道德文化大讲堂”进社区、进村镇、进基层,挖掘道德文化内涵,讲好百姓身边故事,激发人们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意愿和道德情感。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加强宣传引导和执法监管,广泛建立移风易俗劝导队、红白理事服务队,引导市民摒除陋习、弘扬时代新风。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健全培育和宣传道德模范、公德之星、身边好人和通州榜样等先进典型制度,进一步规范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重大事项报告、宣传途径规范、选树退出等制度,确保荣誉称号的权威性、先进性、纯洁性。健全给予道德模范崇高社会礼遇的长效机制,形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持续强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创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为载体,全面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努力提高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品质。加强诚信建设,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完善社会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的网络平台,形成覆盖全区的征信系统,推动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
二、以完善机制为前提,推动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常态长效
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常态化创城工作全过程,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目标和功能定位,把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融入全区改革发展的各方面,互融互促,提升水平。将文明城区常态化创建作为落实“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战略方针、推动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摆上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做到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抓督促、抓落实,健全基层长效机制。落实惠民利民宗旨,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看病上学、养老托幼、市政设施、交通出行、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民生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改起,围绕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建立全方位、全覆盖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创建活动带来的成效和变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创建让人民满意的城市。着力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区文明委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包括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责任追究、群众监督在内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区文明委、区创城总指挥部和区创城办例会以及专项工作组日常事务调度、实地督查现场调度等调度会制度。建立常态监测体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建立文明城区创建智能系统和文明单位动态管理系统,实现文明创建的工作台账化、档案电子化、创建网络化、考核数字化、管理动态化和宣传多元化的目标。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把握和细化文明城区测评的重点,依托网格化管理,建设数字化文明城区监测平台,常态化监测市容环境和公共秩序。加快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结合“街巷长制”“河长制”等考评体系,努力形成发现及时、处置快速、方法有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按照新常态下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持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常态化。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支持精神文明建设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对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财力物力支持。
三、以立破并举为手段,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
推进文明村镇创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推进文明单位创建,重点推动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窗口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具有行业特色、职业特点、工作特性的创建活动,确保提供文明优质服务,着力树立良好形象。推进文明家庭创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家规,重视做好家庭教育。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良好校训校风。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创建,形成良好育人氛围。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激励人们把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叫响“通州百姓”志愿服务品牌。鼓励扶持志愿组织承接社会民生项目,打造区、街(乡镇)、社区(村)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健全志愿者及志愿服务站(岗)管理、服务调配机制,建立社会化、多渠道的志愿服务筹资机制。推进文明社会风尚行动。持续开展市民行为规范活动,做大做强“创城进行时”“争做文明达人”“文明加油站”主题活动品牌。广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着力培养人们的生态文明、绿色环保、节俭节约、社会责任意识。大力开展文明交通行动,引导市民自觉增强文明出行意识、抵制交通陋习。大力开展文明旅游行动,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强化文明出游意识,提升市民旅游文明素质。
四、以宣传发动为保障,营造文明创建的良好社会舆论环境
建立媒体宣传动员联动机制,区内新闻媒体要制定年度宣传计划,长期设置文明城区创建专题和专栏,持续加强创城动态和成果宣传。建立沟通联动机制,组织各媒体分阶段集中进行主题宣传。建立公益广告宣传机制,遵循统筹兼顾、形式多样、因地制宜、图文并茂原则,支持鼓励优秀公益广告作品创作,利用户外展板、电子显示屏、建筑围挡、宣传栏等“阵地”,持续开展公益广告刊播,努力做到公益宣传立体化、多角度、无盲点、长期性和规范化。加强网上精神文明建设,做强网络评论员和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正确把握网络舆论导向,提升网络文明程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引导人们提升网络文明素养,拓宽网络媒体和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兴媒体宣传途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把精神文明建设要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社会治理、行业管理之中。根据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加大法治宣传教育的力度。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依法惩处严重突破道德底线的失德失信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等规范守则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关工委和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组织动员所联系群众参与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社会公众人物的作用,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基金会等各种社会组织的资源优势,不断凝聚文明创建的最大合力。
各位代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永远在路上。我们要倍加珍惜六年创城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和宝贵经验,倍加珍惜六年创城所积聚的各级各界创建热情,持续弘扬通州创城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久久为功、常态长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努力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内涵和城市文明,为建成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创建宣传“十个一”工程:2013年实施,包括开辟一个新闻版块、开通一个微信公众账号、征集一系列创建标识、创作一系列创建宣传片、建立一个文明网站、打造一批创建示范小区、装点一个创建主题公园、举行一次主题摄影大赛、举办一台主题电视晚会、开展一系列“创城进行时”活动。
2.四项宣传工程:2015年起实施,包括社会面宣传氛围营造、问卷调查指标宣传到户、“争做文明达人”主题宣传实践、媒体宣传舆论引导行动。
3.四网三微一端:中国文明网北京通州站、通州文明网、大运通州网、八通网,“文明通州”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APP客户端。
4.“十德树人”:以孝、礼、勤、诚、耻、忠、信、义、宽、廉“十德”为主题在未成年人中持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5.“六小”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小楼门长”“文明小宣传员”“环保小卫士”“爱心小使者”“家庭小孝星”“文明小引导员”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