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
【“学面人,首先得学做人”】
收徒要求高宁缺毋滥
汤夙国有深厚的国学底蕴以及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功底,他也以这样的标准要求学生。
他曾经在十年前谈起择徒标准:“第一,要有好的人品;第二,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通晓诗文;第三,要熟练掌握书法、绘画、雕塑等技艺。”三条标准缺一不可。
十年之后,他在接受另一采访时又说:“传人找不着了,不是谁想来学我就教的。一是我的要求相当高,必须得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二是现在的人都是想学了以后赶紧挣钱去,谁能踏踏实实地跟我去研究这门手艺呀?没有这样的人了。”
2013年,汤老在接受一家报纸的采访时说:“学面人,首先得学做人。带徒弟并不是简单地教怎么捏,还要教他们为什么这样捏,要让他们形成自己独立创作的能力,让他们有更多创作的想法。如果只是为赚钱,面人就传承不下去了。”
直到汤老去世,他也没有正式承认的“传人”,这让关注这项非遗艺术的人不无遗憾。
虽然汤老没有找到满意的徒弟,但是他觉得,不能因为急着找到所谓的传人而降低自己的标准。汤野妮说:“曾经有人说我们家是传男不传女,根本不是这样的。”
汤老在招徒方面的高要求或许跟他的艺术理想不无关系。
【“我不是大师,大师哪儿那么容易出”】
游历国外致力传播民族文化
著名雕塑家钱绍武曾这样评价汤夙国:“夙国在校,颖悟异常,刻苦自励。既能不坠家学,又锐意求新。遂能融中西之长,成一家之言。不古不今,亦古亦今。文革之后,乃脱颖而出。非但国人重视,国际友人亦视为瑰宝。近年来,夙国行踪遍欧美,播扬民族优秀传统之余,复潜心研究各国精粹之所在。钻研雕塑,更能博涉文艺,诗词歌赋,莫不留心。”
为传播面塑艺术,从1980年起,汤夙国多次到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举办展览、讲学,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获奖,巴黎大学及国外多家艺术馆等都收藏了他的作品,国外一些学校还建立了汤夙国面塑陈列室。
……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汤夙国“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2006年,汤夙国应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和美国PEM博物馆之邀,赴美办展、讲学。这个时候,他已经年逾古稀。
2011年汤夙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而对于“大师”称号,汤老曾对媒体说“我不是大师,大师哪儿那么容易出,几百年出一个就不错了,都是大师就没有大师了。”
“父亲退休之后没有完全在家安享天伦之乐,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发扬面塑这项艺术上。”汤晓梅说,父亲曾经有很多次靠面人艺术谋利的机会,但是他坚决不同意,他说:“不能让金钱玷污了我的艺术。”
曾有人找到汤夙国,让他在南锣鼓巷开一个店卖面人,他表示不屑:“我想赚钱早赚了。”还有人找到他,说愿意投资,让他办一个厂,招一些工人,教他们一些基本的技巧,用流水线生产面人。当着客人的面,汤老忍着没发作,人走了之后他生气地说:“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我这成什么了,成生产袜子的了?”他不能容忍艺术变成粗制滥造、批量生产的玩意儿。
后续
故乡档案馆召开座谈会
追忆面塑大师讨论非遗传承
虽然面塑大师汤老去了,但故乡通州的人民没有忘记他。
3月8日上午,纪念“面人汤”第二代传人面塑大师汤夙国先生去世一周年座谈追忆会在区档案馆召开。汤老的夫人、侄女,“面人汤”艺术馆相关负责人及各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者参与了座谈会。会上,大家不仅学习汤老的艺术精神,追忆与汤老共处的点滴,同时还就面塑艺术、作品乃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家人尽心保护作品传承技艺
汤夙国的两个女儿因故未能赶到,但专门录制了视频和大家共同追忆父亲。
在大女儿汤晓梅位于美国的家中,有一面柜子中放的都是汤夙国的面塑作品,观音、钟馗、美猴王、胖小儿……这些作品大多是汤老80年代来美国办展时留下的。汤晓梅称,父亲把面塑艺术带出国门,让世界上更多热爱艺术的人了解并喜爱它,自己也会竭尽全力保护父亲珍贵的作品,让面塑艺术得以留存并弘扬。
小女儿汤野妮动情地说:“爷爷和父亲两代人都在不断寻求突破和创新,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他们共同的追求。‘面人汤’艺术馆已成为弘扬面人艺术的基地和渠道,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学生能来参观并爱上这一文化瑰宝,更希望热爱面人且想将其发扬传承的年轻人被发现。”
而汤夙国的侄女汤岭目前主要负责“面人汤”的历史资料整理、书籍出版、展会筹备、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工作。“‘面人汤’是整个汤氏家族的荣耀,我从小耳濡目染,对面塑的感情无比深厚。”据了解,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面人汤面塑•汤夙国)》一书已于2015年10月公开发行,书中除了有汤夙国生前接受采访时关于“面人汤”的口述内容外,还有大量资料由汤岭整理补充。
“‘面人汤’到我这儿已经是第三代了,我从小就会捏面人,也真心喜欢,但以前工作太忙。2008年退休以后,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充足,我开始跟着大爷进行系统的资料整理、展会筹备、非遗展览等工作。”汤岭目前正在进行《北京面人汤》一书的出版准备工作,书中有关于“面人汤”更加详实准确的历史记载和传承脉络,“汤氏家族的面塑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相信它可以持续焕发独特的光彩,我也愿意尽我所能来将‘面人汤’面塑技艺发扬、传承下去。”
汤夙国的夫人在座谈会上称,再次看到先生的作品、听到大家对他的追忆,“好像他就在跟我聊天、和汤岭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整理书稿,在跟各位讨论艺术成就”。她对通州区档案馆为“面人汤”作品的保存及传承工作所做的努力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将全力支持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
“通州八家”之一的本土画家贯会学在区文化馆工作,是汤夙国先生相交十年的好友,也是为“面人汤”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推动者。“他是我们整个通州的光荣和骄傲,虽然汤老走了,但他的作品和精神永远是活的,我们可以通过他的作品跟他对话。他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高峰,但面对后生时始终谦虚中带着鼓励。汤老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会激励我们不断进步。”
新馆将扩大“面人汤”艺术馆面积
在通州区档案馆,有一个和刘绍棠、高占祥、刘白羽、张源等通州文化名人同在的“面人汤艺术馆”,它成立于2001年,在2013年重新装修,收藏了汤老几十件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及大量照片、书稿、证书;供市民免费参观、欣赏“面人汤”面塑艺术的辉煌和成就。
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汤老的面塑作品、手稿、书信等都是无比珍贵的历史财富,自2001年建立“面人汤”艺术馆以来,档案馆始终对所有展品尽最大努力进行维护和保养。“今后我们会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保护现有面塑作品,同时创新宣传方式,增加互动性及趣味性活动。”
据了解,去年区档案馆邀请过面塑老师教小朋友捏面人,特别受欢迎。除了开动脑筋寻求更多让市民了解面塑、爱上面塑的方式,档案馆新馆的筹建也会对发挥“面人汤”艺术馆的影响力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届时‘面人汤’艺术馆的面积也会扩大,相信会吸引更多的市民来参观。我们也希望可以引入更多的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档案馆建档,把我们的运河文化发扬光大。”
如今,不断有通州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走进面人汤艺术馆,这些来自运河畔的学子们重温了一个世纪以来面人汤面塑艺术的起源与流传。在停驻在面塑前久久欣赏的一双双赞叹的眼睛里,有一条蜿蜒着的永不干涸的艺术河流在潺潺流淌……(完)
汤老生前就面塑艺术中涵盖的传统文学修养和西方美学修养,为通州小学美术教师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