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仙 女,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946年12月27日出生,通州区永顺镇富河园社区居民。曾被评选为“通州榜样”和通州“最美夫妻”,并获得2016年“北京榜样”提名奖。
丈夫雄鹰折翼,妻子用爱照亮植物人的生命之路。段玉仙是北京胸科医院附属幼儿园的一名幼教老师,丈夫孟大佐在石家庄工作,是一名航空飞行教练。1974年6月,孟大佐在执行任务时头部受重伤,成为植物人。当时,段玉仙才27岁,女儿只有四个月大。面对突然降临的厄运,段玉仙坦然面对,顽强地同命运抗争,为丈夫撑起命运的晴空。从年轻貌美的少妇到满头银丝的七旬老人,4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直到丈夫去世,她坚韧不屈,乐观豁达,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辛劳。
吴月英 女,获得助人为乐中国好人。1958年9月13日出生,通州区中仓小区居民。
儿童玩耍受重伤,热心奶奶施援手。2015年8月,中仓小区开始对热力管道进行改造,小区里竖起不少围挡。在施工地带常有小朋友三三两两聚在一块玩,吴月英看见了总会叮嘱孩子们远离施工区,到安全的地方去玩。
2017年8月的一天,通州区中仓小区的刘天旭小朋友在玩耍中颈部受伤,出血严重,正在小公园里散步的吴月英立刻跑了过去,她看见小天旭的脖子后面赫然出现一条大口子,鲜血汩汩地冒出来,她急忙按住汩汩冒血的伤口带孩子去医务室治疗,又陪同孩子转院治疗,紧紧按住伤口几个小时。经过抢救,孩子转危为安,吴月英终于松了一口气。爱管“闲事”的吴月英用一颗火炭似的心温暖着身边的人。
周 丽 女,获得助人为乐中国好人。1984年12月21日出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儿科医生。
女医生千里捐献干细胞,让生命重放光芒。身为悬壶济世的医生,周丽更懂得健康的重要,生命的可贵。在读大学期间,周丽就坚持每半年献血一次。2010年,在读研究生的周丽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随时准备着用自己的医术和热血治病救人。2015年7月,周丽为一位远在上海、素不相识的2岁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凋零的小生命送去一线生机。
刘 云 男,获得见义勇为中国好人。生于1982年5月,群众,北京公交集团员工,居住于通州区张家湾镇月亮湾晓镇。2016年,被北京公交集团评为先进个人;2017年5月,在“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评选活动中,荣获第190期特别奖。
护栏卡脖男童命悬一线,男子高空托举半小时赢生机。刘云是北京公交集团647路公交车的一名司机。他曾当过两年兵,退伍后依然有着浓浓的军营情结,坚持锻炼身体,练就一副好身板;古道热肠,危难之处显身手。2017年5月的一天晚上,刘云去父母家时,发现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身体悬在3层,头部卡在防护窗上,仅靠双手抓住护栏,随时可能发生意外。他迅速徒手攀上2楼托起男童,命悬一线的孩子得以顺畅呼吸。半小时后,在另一名男子的协助下,孩子平安脱险。一名退伍老兵的英勇与大爱在危难之际熠熠生辉。
于文静,女,2017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78年3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1996年9月参加工作,三级警督,在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巡警支队白庙北检查站任职。自参加工作以来,于文静先后多次荣获嘉奖和优秀复转军人称号,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12年获中国孝老爱亲好人、通州区第二届道德模范,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复转军人、北京市十大慈善义工等荣誉称号;2013年获北京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等荣誉称号;2014年当选通州区第四界妇女代表和北京市第十三届妇女代表,同年荣获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公安局优秀复转军人等荣誉称号;2015年被授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16年被授予北京青年五四青年奖章。于文静所在团队2014年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于文静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于文静先锋示范岗等;被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授予巾帼文明岗,集体二等功、优秀辅警集体等。2015年于文静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的服务项目被北京市公安局评为优秀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2016年被通州区评为2015年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队伍,2016年5月被北京市授予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站,2016年7月被通州区授予通州职工志愿文明礼仪服务队,2016年7月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于文静杰出民警工作室,2017年2月被评为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组织。
于文静有一个让她深以为豪的姥姥,古稀之年,收入微薄,收养弃婴,15年风雨不离不弃。姥姥离世,她义无反顾地担起照顾孤儿的重任,将姥姥的爱心接力传承。为了支付妹妹们的生活费和学费,于文静干过很多兼职,最多的时候同时打三份工。妹妹们中专毕业后,于文静把她们从老家接到北京,拿出所有的积蓄,帮他们撑起一个鞋摊和一个水吧。工作之余,帮她们奔波操持,身体生病,生意失败,她都咬牙坚持,用自己的辛苦换来妹妹们的成长和进步。
于文静爱岗敬业,率先垂范,用真诚和行动展现公安民警独有风采。在出入境管理大队工作期间,内抓管理,外强服务,持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在出入境接待大厅先后新增自动发证机、自助网上预约等设备,创立“绿色通道”、延时服务等20余项便民措施。接待大厅先后获得赞扬锦旗14面、收到表扬信20余封。创新举措,推出“三二三”工作法和“五争五创”工作法,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2014年出入境接待大厅被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并荣立集体二等功。在巡警支队工作期间,狠抓党建队建工作,盘查核录冲锋在前,带领民警守好首都东大门,完成各项安保任务。
在分局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于文静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坚持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为目标,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向空巢老人、孤残儿童、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开展扶老助残、帮困解难等志愿活动,积极投身到倡导文明礼仪、保护城市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之中,并和越来越多的志愿团体携手开展公益,实现众木成林,聚沙成塔的良性示范。团队利用业余时间长期帮扶孤寡老人20余人,孤残儿童30余名,困难群众30余人,筹买慰问品300余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70余件。于文静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先后受到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区表彰奖励,用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吴宝祥 男,2017年获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表彰的安全监管监察先进个人。1962年2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2015年以来,该同志在区委、区政府和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按照自身分管工作职责,完成上级部门和区安监局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3年来全区未发生任何重、特大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事故,有效保障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汪 岩 男,2017年获得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表彰的安全监管监察先进个人。1979年4月出生,满族,中共党员,研究生。现任北京市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
2013年以来,通州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作为综治委成员单位之一,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完成全国“两会”、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安保工作。汪岩作为局办公室主任,也是全局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他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综治工作的重担,在综合协调、会议组织、督察督办、应急值守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始终坚持把综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不仅靠前指挥,还维持了综治工作队伍的相对稳定,高标准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综治工作任务。
张桂云 女,2017年获得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66年8月6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妇产科主任医师。1990年7月1日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同年7月分配至北京市通州区潞河医院妇产科工作,先后担任该医院医疗部副主任、门诊办公室主任。现任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熟悉和了解张桂云的人,都称赞她是一位女性同胞中的佼佼者,而在医院的领导岗位上,她更是一位为了卫生事业舍得一切、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强者。
坚定理想,立足岗位
随着北京市通州区新城规划的落实,张家湾镇建设的进程加快,人口膨胀导致农村缺医少药、百姓看病难的矛盾进一步凸显。2010年2月,北京市通州区卫生局党委对医疗布局和卫生资源进行调整,经研究决定,调任张桂云到张家湾卫生院工作,任副院长,主管医疗业务。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感情的她,毅然放弃在通州区潞河医院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自己有利的发展空间,克服重重困难,作出到基层农村服务的选择,并由此坚定了奉献农村卫生事业的信念。
在新的环境,她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头维护班子团结,用心关爱职工,增强凝聚力,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带领全体职工奋发进取,为医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刻苦钻研业务,成就精湛医术
多年来,她刻苦钻研业务理论和新技术,注重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在妇产科诊治领域有了独到的见解。为了发展医院,她严格带教,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医师。在她的技术支持下,妇产科迅速发展,开展多项业务,许多患者都慕名前来就医。她精湛的医疗技术与高尚的医德医风得到职工和患者的普遍赞誉。
爱岗敬业,医德高尚
身为院长、妇产科的学科带头人,她长期坚持在临床一线,门诊、急诊、病房常常都能见到她忙碌的身影,只要是医院的需要,只要是病人的需要,无论是白天黑夜,她都会及时出现在医院里,出现在病人的身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产科的每一台剖宫产手术,她从未缺席,夜间急诊手术随叫随到,有时连台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因劳累过度,甚至出现中度贫血症状,她都咬牙坚持。她常说“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为了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康,再累也值”。她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职工。
加强业务建设,推进医院发展
她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新技术、新知识引进基层,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狠抓医疗质量,加强医疗护理队伍建设,注重人才培养,逐步完善科室建设,不断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实现医院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在她的多方努力下,加强基层卫生院与上级医院的密切联系,促进了消化内科、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以及医技等科室的发展,使得周边百姓不用到大医院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
2013年至2015年,她带领全体职工创建学习型医院,确立共同愿景——情系百姓,为健康护航,增强医院职工凝聚力;创建学习型医疗团队,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搭建知识共享平台,提高整体素质。2015年11月,荣获北京市通州区创建学习型医院先进单位。2017年4月,荣获北京市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先进集体。
敢于突破创新,提供优质卫生资源
2014年6月,张家湾卫生院成为潞河医院医联体共建单位之一,成立潞河医院生理产科部,开放生理产科床位40张。为应对生育高峰,缓解通州区助产工作压力,2016年2月,她发挥专业所长,进一步加强产科服务及接诊能力,创建二级助产机构,每月可收治管理孕产妇100名,为缓解通州区助产压力贡献了一份力量。加强产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儿科建设,规范新生儿窒息抢救技术。助产医护人员均取得新生儿窒息复苏合格证书,多次对窒息新生儿进行及时抢救且预后良好,有效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
随着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为了提高免疫规划及儿童保健的服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她与属地政府积极沟通,得到辖区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对预防保健科实施改造扩建,成功验收AAA免疫门诊及AA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
临危受命,不辱使命
2012年7月21日,暴雨突袭,北京市遭受61年以来最大的暴雨。通州区张家湾镇,在暴雨的侵袭下,竟刮起罕见的龙卷风,使7个村庄不同程度地受灾。她立即组织医院骨干力量组成医疗救援小组,携带急救药品,在第一时间冒着大雨赶往受灾的村庄,救灾工作持续7天7夜。在她的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出动近百余车次、三百余人次,连续奋战,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灾区伤员及时得到有效救治,灾区严防死守未发生疫情,为灾区居民贡献了最大的力量。
张桂云多次荣获优秀管理者、优秀共产党员及巾帼志愿标兵等称号。荣誉的背后,是她对农村卫生事业的一腔赤诚,是她一如既往的无私奉献。无论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张桂云真正起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张家湾镇的卫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荻秋 女,2017年获得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1963年1月出生,汉族,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游泳高级教练,北京市通州区政协委员。退役前先后是辽宁省游泳队、中国国家游泳队的专业运动员、一名优秀的游泳健将,两次获得全国游泳比赛铜牌。退役后,她成功完成从游泳健将到全能型优秀游泳教练的转型,先后在辽宁省抚顺市、大连市、北京市任游泳教练。在33年的执教生涯中,她从未停止过创新和学习的脚步,潜心钻研游泳技术,翻阅大量国内外专业书籍,反复观看和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游泳视频,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和游泳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技术要点,不断整理、更新、改进、创新适合少年儿童的游泳教学技术和方法,培养出一批批游泳新人,曾带领大连市游泳队在辽宁省运会中为获奖牌总数第一名做出贡献,并获得突出贡献奖。
2002年,她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北京,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和责任心,爱岗敬业,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着社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工作,无私的奉献,牺牲陪伴和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的时间,不分节假日和酷暑寒冬,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教学和培养小运动员上,在通州执教的十余年间里,培养出的队员在国内和北京市比赛上战绩显赫,截至2017年年底,囊括15个全国少年儿童游泳比赛赛事第一名和86个北京市业余体校游泳比赛赛事第一名。
2016年,她带着自己的小队员,参加两次全国比赛和4次北京市比赛,获得全国第一名6个,北京市第一名27个;全国第二名4个,北京市第二名5个;全国第三名6个,北京市第三名7个;全国第四名4个,北京市第四名13个;全国第五名4个,北京市第五名5个;全国第六名2个,北京市第六名2个;北京市第七名2个;北京市第八名4个。凭着丰富的教练经验和与时俱进的理念,狠抓基本功的训练,技术第一,精益求精,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断为北京队输出优秀的游泳人才:阚浩雨——达到国家健将水平,成为专业游泳运动员;曹新懿、王晓睿——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王晓睿在2017年全国少儿游泳冠军赛中囊括自己参赛的2006女子组50米蝶泳、100米蝶泳、蝶泳全能、200米混合泳、400米自由泳、4X50米混合泳接力6个项目的第一名,是所有参赛选手中唯一一个获得所有参赛项目冠军的选手。队员刘依璐离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只差0.5秒,在历年的比赛中还有30多个孩子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
在做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做好政协委员的履职工作,积极参政议政,2015年和2016年连续两年提交的议案都被政府采纳并评为当年度优秀提案。为通州区的竞技体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推动了通州区的全民游泳健身运动,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立军 男,获得“营改增”试点工作嘉奖。196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1989年大学本科毕业,同年至北京市通州区国家税务局工作,从事税收事业近30年,现任通州区国家税务局第十税务所所长。2016年5月1日总局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6月1日第十税务所正式成立,8月8日“金税三期”单轨上线,国地税合作一步步向纵深推进,多重压力下,杨立军在一线岗位上,讲奉献,顾大局,不畏艰难,迎头赶上,面对新任务他苦练内功,钻研业务,面对新团队他率先垂范,打造铁军,面对新压力他大胆创新,科学应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带领全市“最年轻”办税服务大厅完成“营改增”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实现营改增以来服务大厅平稳高效运行,获评税务总局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市级青年文明号等荣誉,他本人也获得国家税务总局“营改增”嘉奖奖励。
高点站位,大局意识,做好政治上“指导员”。在全面推进“营改增”试点、国地税合作、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大任务前,杨立军始终坚持高点站位,顾大局、讲政治,带头学习,不断加强对第十税务所全体干部的思想教育,提升思想认识。每次开会,他总是将所里的具体工作和当前的形势结合起来,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理有据,让所里的年轻人感受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份意义深远的事业,马虎不得。全所上下凝心聚力,斗志昂扬,以“小窗口,大作为”的坚定信念投入到“营改增”这一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重头戏”中,出色的完成了“营改增”各项具体工作,得到纳税人的高度认可,以实际行动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精益求精,刻苦钻研,做好业务上“战斗员”。“营改增”和国地税合作的相关文件不断发布,几十万字的政策材料对税务干部的政策领悟能力、文件学习能力提出较高的挑战,身为第十税务所所长的杨立军深知要想干好,必须学透学精。为了更加系统深刻的掌握“营改增”业务知识,在“营改增”相关工作中做到有问必答、有疑必解,这位有近30年税龄的“老兵”以一种年轻人的战斗精神和学生时代的求知态度投入到业务学习中,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从“营改增”的第一份文件开始,翻文件学习、做笔记梳理、打电话咨询、结合工作经验延展领悟,直到成为一名“专家级”所长。那天窗口税务干部在受理“营改增”申报业务时,碰到一个疑难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站在的一旁的所长不仅做了解答,还近乎完整的把政策条文背了下来,惊呆了附近的“小伙伴”,纷纷对他投以敬佩的眼光。杨立军的这种学习态度也感染了所里的年轻人,大家常常讨论业务、互相请教,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科学谋划,创新手段,做好工作上“指挥员”。十所成立伊始就要承接“营改增”“金三”单轨上线等重大任务,大厅服务负荷加重,但眼前却困难重重——办税大厅从开始装修到营业仅用29天,空气质量差、没有餐厅、没有休息室,人员是刚组成的团队,没有配合互不熟悉,相关硬件设备、网络系统也存在一定困难……杨立军不畏艰难,带领大家一一克服。空气不好就全员戴口罩,没有餐厅就从局机关食堂运午餐,业务时间加强骨干培训,科学调度分配窗口……逐步实现大厅正常运转,同时他积极谋求现有资源和人力条件下的技术创新,革新呼号系统,实现“一窗两人两机”同时叫号同时办理业务,大大提高办税效率,窗口业务受理量显著增加,单户平均等候时长由39分34秒下降至24分39秒,降幅达38%,全年平均办理时间8分32秒,在全市统计中多次名列前茅,在办税服务厅实名办税人脸识别、导办分离等专项工作中走在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
凝聚团队,铸造铁军,做好管理上“领航员”。第十税务所是全市最新成立的办税大厅,也是全市平均年龄较低的办税大厅,全所干部平均年龄32岁,是真正的年轻的队伍。为了打好“营改增”的硬仗,必须加强干部管理,杨立军着力于打造一支思想积极、业务过硬、服务一流的税务新力量。一是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国家大政方针,坚决反腐倡廉,做政治坚定、廉洁自律的税务干部;二是坚持业务培训,通过长期坚持晨课,打造学习型团队,做到培训常态化,考核制度化;三是注重团队建设,组织有益身心、适合年轻人的文体活动,多互动多了解,增强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他的倡议组织下,第十税务所成立了诸多兴趣小组,既有法律、会计、英语的学习小组,也有文娱、体育的休闲小组,大家学在一起,玩在一起,既释放了压力,又增进了感情。这种团结带给第十税务所的不仅是业务上有突破,顺利推进“营改增”试点工作,成功入选全国百佳国地税合作县级示范区,还打造了一支卓越的税收队伍,第十税务所成功获评团市委组织的2016年度青年文明号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