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况】 2018年,通州区人力社保局围绕副中心建设大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就业政策落实、就业岗位挖掘、重点群体帮扶、就业技能培训、产业园区建设、服务效能提升等六个方面做好做实就业工作,全面拓展就业空间,促进通州区劳动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全区就业情况保持稳定】 年内,全区城乡劳动力就业19794人,完成指标的165%,城镇登记人员就业率达到64.32%;期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4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4%,同比增加0.24个百分点。
【完成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 年内,全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9818人,完成任务指标的179%,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69.91%。
【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 2018年,为187家次用人单位招用的827人次符合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申请享受岗位补贴218.8万元、1257人次符合政策的就业困难人员申请享受社会保险补贴867.1万,合计申请1085.9万元。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累计安置287名就业困难人员,申请市、区两级资金共计1663.3万元。新增10287名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人员,累计享受补贴31439人,累计享受补贴金额2.28亿元。受理506家企业稳定岗位补贴申报材料,批复资金1662.6万元,涉及人数达99742人。审核接收213家企业的4740名退休人员转退休化管理,为494名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申报清洁能源自采暖44万元。
【创业促进就业工作】 年内,开展创业培训17期,培训各类学员包括失业人员及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等504人。培训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可持续经营的172人,创业成功率为34.1%。直接带动就业1546人。开展特色创业一体化见习培训13期,包括“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就业培训行动计划”创业培训项目的特色培训班、互联网+虚拟VR创业培训班以及大学生训练营创业培训班等,涉及学员379人。
【首届创业创新大赛举办】 年内,举办首届中国创翼北京市通州区创业创新大赛,全区76个创新创业项目参赛,经过赛前培训、计划书评比、项目路演等环节,有10个创业创新项目获得一等奖和优胜奖,分别获得资金和免费孵化奖励。创业组一等奖的一个项目在北京市创业板挂牌上市。
【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2018年,开展城乡劳动力培训8766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培训944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27人;外省市到京务工人员1010人;在职职工培训5554人;其他人员731人。开展创业一体化见习培训26期,共计448人。组织专场职业资格鉴定考试201批次,有20084人参加鉴定考核,18128人取得证书,取证率90%,其中,取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13802人,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3214人,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232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880人,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0人。全年批复培训补贴资金518.316万元,补贴人数3630人,其中,市级培训补贴资金224.166万元,补贴人数1654人,区级培训补贴资金294.15万元,补贴人数1976人。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区妇联联合开展“通州巧娘”培训计划。完成环球主题公园“1531”培训计划。
【对口帮扶工作】 与内蒙古翁牛特旗、奈曼旗、科右中旗签订《北京内蒙古劳务协作协议》,共建扶贫机制;与拉萨城关区签订《对口支援协议书》,在考察交流、培训等方面达成协议。2018年,向内蒙古三旗提供岗位信息11984个,在翁牛特旗、奈曼旗分别举办对口帮扶专场招聘会,组织区内13家优质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050个,与科右中旗人力社保局联合开展网络专场招聘会,开发就业岗位372个,在各项活动中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1人。针对帮扶地区开展创业、技能培训班20个班次,培训人员1062人。根据内蒙古三旗实际情况,拨付资金128万元,创建6家就业实训基地。
【“4+3”就业扶持政策落地】 6月,从制度、个人及单位受益、托底安置三个层面申请的四项就业促进政策(政策一:全域纳入城市化建设地区,实行统一就业失业管理制度;政策二:农村地区劳动力到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就业可享受补贴;政策三:加大用人单位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力度;政策四:享受重点帮扶地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帮扶)全部落地,为做好与市级政策衔接,充分发挥政策推动就业的作用,12月底制定并出台三项区级延伸配套就业政策(政策一:加大公益性就业组织岗位补贴;政策二:加大培训补贴力度;政策三:扩大城市公共服务类岗位补贴覆盖范围),打造全市最优政策环境。市级政策批复后,促进4703名本地劳动力实现就业。
【退休审核工作】 全年核准退休6905人。其中,正常退休4824人,特殊工种提前退休891人,因病提前退休(退职)216人,领取一次性养老金31人,职转居943人。
【工伤认定工作】 全年接待工伤来访10645人次;认定工伤1033件,其中建筑业农民工工伤认定64件,个人申请工伤认定35件,工伤康复34人。
【劳动能力鉴定人次增加】 2018年,组织劳动能力鉴定43场,外出鉴定9场,鉴定人数932人次,其中工伤评残鉴定693人次(含配置辅助器具),病退鉴定239人次,结论改变率零,组织医疗专家培训2次。外出总行程约4200千米,覆盖北京、河北、内蒙古、河南等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集体合同覆盖工作】 年内,全区执行期中的集体合同户数3226户,覆盖职工12.1万人。其中,2018年新增备案企业1782户,涉及职工1.9人。
【严格特殊工时审批许可】 年内,为90家企业9027名职工申请综合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度进行行政许可。
【加强劳务派遣审批管理】 年内,全区审批经营劳务派遣企业88家,变更劳务派遣许可32家,延续 18 家,跨区迁入4家,跨区迁出1家。
【加大监察执法管理力度】 2018年,日常巡查检查单位3460家,涉及劳动者15920人。办结各类案件1217件,其中,投诉举报案件295件,“12345”非紧急救助841件,市监察总队转办25件,本市流转13件,天津协查案1件,突发事件42件,涉及劳动者5694人,各类款项5427.19万元,结案率100%。对企业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94起,处罚金额52.88万元;作出行政处理2起,处理金额338.67万元;申请强制执行1起,执行金额4万元。
【压实“治欠保支”工作责任】 2018年,通州区在施工程项目达483个,占全市工程项目20%以上,参与建设农民工数量约4.9万人,劳动监察队积极应对用工管理新挑战,“群策群力”强化体系保障,建立并完善治欠保支工作各成员单位欠薪应急处置机制和重点案件会商机制;“全覆盖排查”细化工程管理,完善行业主管部门纵向把控、属地政府横向摸排的工作机制,确保底数清、情况明、范围全;“有的放矢”加强重点巡防,对重点项目专班管理,定期走访施工进展;重点监管一年内出现过群体访的工程项目,做好监控、研判和预防;“传帮带”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执法人员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全面压实“治欠保支”工作责任。
【高效化解群众诉求】 2018年,劳动监察队处理“12345”案件数量高达841起,同比增长281%,且办理时限短、要求有求必应、一单一回复。面对巨大的案件办理压力,劳动监察队始终秉承“接诉即办”原则,在耐心做好解释工作的同时积极查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获得劳动者的一致认可。
【优化人力市场环境】 年内,对工商企业密集区、流动人口集散地和自发形成的人力资源交易场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行为,连续三年被人社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全国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成绩突出单位。
【签署通武廊监察协查协议】 年内,与河北省廊坊市人力社保局、天津市武清区人力社保局签署《关于跨地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协查协议》,约定在跨区调查中协助调查并提供调查结果,调查结果互为有效证据等内容,推动劳动监察资源共享,为构建通武廊三地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治欠保支”法律援助站】 年内,在劳动监察接待室设立“治欠保支”法律援助站,对劳动监察不能受理、需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的诉求,由法律援助律师当场为农民工免费解答相关法律问题,符合受理条件的免费代理、现场立案,在第一时间帮助劳动者解决困难,降低维权成本,引导劳动者理性维权。全年接待司法政策咨询150人,经司法局审批法律援助成功73人,诉求援助金额135.87万元。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 2018年,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受理量达8803件。其中,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6768件,各级调解组织调处2035件;仲裁委受理集体争议案2742件,占受理总量的40.5%。仲裁委受理案件中审结6508件,结案率为96.16%,调解率为63.8%;各级调解组织成功调处1979件,调解率为97.25%。
【深化区域协同处理机制】 年内,进一步落实《关于通武廊劳动人事争议协同处理工作的意见》,协同武清区、廊坊市召开通武廊合作工作部署会,联合签订《关于通武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过程中委托调查取证、委托送达仲裁文书的协同合作意见》,为进一步完善通武廊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就地处理及时化解机制建设打下了基础。2018年,受理涉及天津、河北企业的劳动争议24件。其中,涉及天津企业10件,涉及河北企业14件。
(何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