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区政府立足“一核两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
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历史新阶段。副中心控规获中央批复,规划体系全面形成。通州总体规划同步完成,9个乡镇的镇(乡)域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运河商务区、文化旅游区、城市绿心、副中心站交通枢纽等重要节点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框架初具雏形。初步完成《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规划》编制,与武清区、廊坊市签订各类合作协议45个,9个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全面明确,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实施方案》,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互促共进态势逐步显现。
城市治理在夯实基础中迈向纵深。疏解整治促提升成效显著,建立控新增、防反弹长效管理机制。城乡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正式引入中心城环境治理标准,实现155平方千米环卫作业一体化。完成99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街巷长制和小巷管家制实现全区全覆盖。加快消除断头路、梗阻路,10条微循环道路实现通车,37处堵点、乱点完成改造治理。全面完成155平方千米范围303处交通信号灯智能提升工程,实现动态绿波控制等六大功能。完成40个自备井置换和48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线改造。
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中展现亮点。全年PM2.5累计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建成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全区200个工地实现实时监测,渣土运输实现闭环执法监管,裸地苫盖和绿化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建成区外34条段黑臭水体和8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9个出境断面水质总体提升1~3个类别。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形成成果,完成20个海绵城市改造项目。节水型区创建全面完成。全面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新增绿化面积4.3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19%。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
区域经济在稳健发展中积蓄势能。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运河商务区“一区、一园、一中心”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文化旅游产业链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家,打造了一批优质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高精尖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成立通州区产业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和副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招商资源。完善全区“1+X+2”政策体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社会民生在普惠发展中促优提质。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北京五中实现招生,人大附中小学部等5所学校具备开学条件,首师大附中、景山学校开工建设。6所幼儿园建设完成,新增公办、普惠制学位1920个。启动“区管校聘”改革。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稳步提升。获得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荣誉称号。北京友谊医院实现开诊,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城四区优质资源实现精准对接。新建5个急救工作站,“120”呼叫满足率提升21%。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面实施文物修缮工程,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建成95个便民体育健身设施,成功举办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等品牌活动。民生保障坚实有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人民武装、宗教、侨务以及对台工作健康发展。
(李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