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春节烟花璀璨。记者常鸣/摄
昨天,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为中国人共享,在全国各地广泛实践,寄托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感、家国情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价值理念,在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遗产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认为,春节之所以被申请为人类非遗,因为春节里蕴含了非常丰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内涵。
“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大喜事,对世界人民来讲,也是把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世界人民。”萧放认为,春节每年也在向外走,但是真正把它作为人类非遗的话,它的影响力会更大,因为人类非遗强调这个项目的人类性价值。“从年前的腊八到正月十五,这几十天里,中国人进入了一个非常祥和的状态,大家喜气洋洋地过春节,体现了我们爱好和平、祥和的氛围,营造的价值观对我们当代世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价值就是我们的春节和立春相近,春节符合自然伦理的价值和生态和谐的价值,对于世界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文化法学教授田艳告诉记者,春节申遗成功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提升了文化自觉。春节既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又为众多非遗项目的展示和传播提供了文化空间,是“二合一”的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成果。
近年来,春节被列入越南、泰国、巴拿马等国的法定假日,2023年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再到今天春节申遗成功,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世界意义,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成果,有力提升了中国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大运河文旅公司副总经理郑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春节申遗成功,为副中心文旅产业与文化传播开启新篇。大运河文旅公司将积极作为,充分发挥通州区文旅平台作用,以北京(通州)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北区、南区新春游园会为契机,巧妙融合非遗市集、特色美食等多元形式,深度挖掘运河文化底蕴,彰显国潮魅力,全力提升副中心知名度与美誉度,推动副中心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讲好运河故事、副中心故事,让世界领略副中心独特风采。再过一个半月就将迎来农历蛇年春节,大运河国家5A级旅游景区欢迎各地朋友们到副中心体验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一起欢度“春节时刻”、分享“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