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发〔2019〕2号)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赵磊同志在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分享:
字号:        
(通政发〔2019〕2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

赵磊同志在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按照报告中提出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本单位2019年的工作,鼓足干劲、奋发进取,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斗志和忘我的精神,为建设新时代千年城市,实现通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2019年2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政府工作报告

——201914日在北京市通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

通州区区长  赵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通州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回顾

2018年是通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立足“一核两翼”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鼓足干劲、奋发进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城市副中心建设进入历史新阶段

副中心控规获中央批复,规划体系全面形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历经两年多的精心编制、反复论证,通过专业机构、职能部门的层层把关与社会公告,在市委全会专题研究讨论后,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这版规划是在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多次主持会议研究并亲临实地视察指示下编制完成的,将对未来通州全域乃至京津冀区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州总体规划同步完成,9个乡镇的镇(乡)域规划形成阶段性成果。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等专项规划通过市、区相关部门审核。全区各领域规划有机组合、紧密衔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多维坐标系”。

市级机关搬迁有序推进,服务保障工作全面加强。截至12月底,市级机构一期搬迁单位实现入驻31家。6大方面37项重点服务保障工作全面落实,高标准建设了一批学校、医院和市政基础设施。健全完善安保“一总十四分”方案体系,创新建立信访维稳责任制,落实公安消防等专业力量“贴身看护”。重要通道景观环境整治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初见成效,办公区周边至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全面实施更高标准的精细化管理。以服务保障市级机关搬迁为带动,各项工作立标杆、上水平,区域综合功能与服务保障效能系统提升。

重要节点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功能框架初具雏形。运河商务区整体品质不断提升,启动公共空间、滨水岸线详细规划编制,实施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评价和国际绿色建筑认证。北环环隧等11条主要道路竣工,3座跨河大桥具备通车条件,能源中心实现并网发电。一期16个重点项目累计完工280万平方米文化旅游区8条主次干路、19条综合管廊开工建设,环球主题公园一期进入施工建设阶段,环球大酒店等配套项目顺利推进。城市绿心完成千亩示范区主体绿化工程,三大建筑完成国际方案征集和初审工作。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完成初步方案设计,周边一体化开发建设模式进一步明确。

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互促共进态势逐步显现。围绕京津冀协同,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初步完成《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发展规划》编制,与武清区、廊坊市签订各类合作协议45个,各项工程按计划推进落实。强化与雄安新区的共建机制,在规划衔接、产业互促等7个方面展开合作。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实现基层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围绕城乡协同,科学推进城乡规划一体、资源配置协同。坚持文化引领、科技支撑、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9个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全面明确,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后发优势不断集聚。高标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第一批112个村庄规划形成成果,360个平房村环境整治全面完成。乡村公路建设管养获“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区”荣誉称号。绿色就业岗位稳步增加,精准实施“一户一策”帮扶,低收入农户收入稳步增长,低收入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围绕新老城区协同,坚持以新带老,新老融合,更加注重老城功能提升,制定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实施方案》,搭建老城“规建管”数据平台,统筹开展改造提升各项工程。

二、城市治理在夯实基础中迈向纵深

疏解整治促提升成效显著。深入落实“更加注重疏解整治与提升同步推进,更加注重市民群众满意度”的工作要求,制定《通州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三年工作计划》。成立疏整促工作专班,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信息化管理平台,各项任务实现了落点落图,建立了控新增、防反弹长效管理机制。累计拆除违法建设2006.77万平方米,销账1356.47万平方米,腾退土地1777.76公顷,均居全市首位,155平方公里范围内基本实现无违建;大棚房整治一次性通过市级验收;“开墙打洞”整治、一般制造业和有形市场疏解整治等专项行动顺利完成任务。加强腾退空间的统筹利用,实现“留白增绿”6200亩,新建和规范生活性服务网点119家,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

城乡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从以改善城市面貌为重点加快向深度梳理城市肌理转变,突出优化内在秩序和提升整体品质,全力打造整洁优美、井然有序的城市新风貌。牢固树立“创城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持续巩固和扩大创城、创卫成果,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北京市创城测评和国家卫生区复审。正式引入中心城环境治理标准,实现155平方公里环卫作业一体化。完成99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街巷长制和小巷管家制实现全区全覆盖。大力开展“厕所革命”,首批超一类公厕“第五空间”投入使用。全面完成长安街延长线二期景观提升工程、市郊铁路副中心站及12条重要通道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架空线入地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155平方公里屋顶广告牌匾治理全面完成。玉桥等4个街道和张家湾镇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完成建设,23条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线投产运行。创新“新门前三包”管理办法,城乡环境建设考评综合成绩位居全市前列。

城市运行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内联外通的城乡路网加快形成,首都环线高速、京秦高速正式通车,宋梁路改扩建、采林路等工程全面完工,地铁7号线东延、广渠路东延等12项重大项目全面推进。加快消除断头路、梗阻路,10条微循环道路实现通车,37处堵点、乱点完成改造治理。新开通和调整16条区内公交线路,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正式运营。全面完成155平方公里范围303处交通信号灯智能提升工程,实现动态绿波控制等六大功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副中心配水干线工程加快实施,南水北调水厂供水范围稳步扩大。完成40个自备井置换和48个老旧小区供水管线改造。梁各庄22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500千伏北京东-特高压输电等工程进展顺利。再生能源发电厂、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投入运营。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工程开工建设。完成38公里供热管网改造,惠及7个老旧小区。

三、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中展现亮点

大气改善率居全市前列。聚焦控车、降尘、减排、消煤四大领域,综合施策、全面发力、重拳出击,全年PM2.5累计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微克/立方米,改善率17.9%。持续加大进京路口执法力度,全年累计检查重型柴油车26.9万辆。完成全区全部35家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改造,淘汰老旧柴油货车6585辆。建成工地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全区200个工地实现实时监测,渣土运输实现闭环执法监管,裸地苫盖和绿化覆盖率达到100%。强化重点行业污染监管,超额完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结构减排任务。强化散煤治理,全区散煤使用实现动态清零。

水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碧水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果,全面完成建成区外34条段黑臭水体和80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污水管线101公里,张家湾、甘棠再生水厂投入运营,全区全年再生水用量达到1.7亿立方米。9个出境断面水质总体提升1-3个类别,地表水水质改善率居全市第一。萧太后河及通惠河水环境提升、宋庄蓄滞洪区二期等一批续建工程加快推进,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水景观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形成成果,完成20个海绵城市改造项目。节水型区创建全面完成。

园林绿化水平持续提升。深入落实“一环、两带、两区”绿色空间布局,创新林地绿地管理体制,实现统筹高效管理。全面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张家湾公园等27项绿化项目主体完工,新增绿化面积4.3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19%。凉水河、小中河等150公里绿道基本建成,环行政办公区、城市绿心等12条绿道加快建设,层次鲜明、功能多样、顺畅便捷的绿道系统加速形成。城市绿色生态空间进一步扩大,一批社区绿地、城市森林相继建成,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0%。

土壤治理有序推进。在全市率先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完成重点监管企业及周边土壤监测,全面开展涉重金属企业污染排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工作,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土壤污染。加强建设用地环境风险管控,建立针对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的联动监管机制,确保土地使用安全。

四、区域经济在稳健发展中积蓄势能

主要经济指标稳中向好。克服低端产业退出等多重减收因素影响,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32亿元,同比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83亿元,同比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440亿元,同比增长5%;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0553元,同比增长9%,实现了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

高精尖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坚持强基础、提质量,在充分做足、做细、做实空间腾退、土地盘活的基础上,谋定后动、厚积薄发,加快优质产业项目的遴选和落地。运河商务区“一区、一园、一中心”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等副中心分行成功入驻,“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中国银行等项目实现落户,上海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达成入驻意向。文化旅游产业链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明确了主要业态、发展路径和实施重点。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家,打造了一批优质创新平台和众创空间;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储备高精尖项目近100个,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国际种业园区研发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高科技农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获国家级园区,32家种子企业确定入园。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强化服务措施,系统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出台《关于建立通州区“高精尖”产业投资促进体制机制的改革方案》,成立通州区产业发展促进工作委员会和副中心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统筹全区招商资源。完善全区“1+X+2”政策体系,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通州区高精尖产业项目准入管理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吸引优质项目落户通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精简政务服务事项386项,精简率达到55.5%在全市率先实现“一网通办”,1485项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网上办理;率先实现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办理三个环节2.5天内办结。

五、社会民生在普惠发展中促优提质

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北京五中实现招生,人大附中小学部等5所学校具备开学条件,首师大附中、景山学校开工建设。北京一幼海晟实验园等6所幼儿园建设完成,新增公办、普惠制学位1920个,市级优质园总数达到46所。启动“区管校聘”改革。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稳步提升。成功获得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区荣誉称号。医疗卫生事业提质发展。北京友谊医院实现开诊,安贞医院等项目顺利推进,东直门医院“两院合一、主体东迁”取得阶段性成果,人民医院等项目加快建设。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城四区优质资源实现精准对接。新建5个急救工作站,120”呼叫满足率提升21%。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初步完成《通州区文物保护规划》和《三庙一塔景区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全面实施文物修缮工程,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成功举办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运河文化艺术节、啤酒文化节等活动。加快推进区体育场改造工程,建成95个便民体育健身设施。成功举办2018北京通州半程马拉松、运河绿道骑游周等品牌活动。2018中国(北京通州)残疾人半程马拉松成为国内首个面向残疾人的专业马拉松赛事。旅游、广播电视、新闻、气象、档案、史志、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残疾人、慈善等各项事业发展呈现新局面。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坚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多层次、多角度促进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就业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新增就业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四项专门针对副中心的市级就业扶持政策全部落地,3792名本地劳动力受益。城乡参保规模达到114.24万人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000元,通州区困难群众救助服务中心和街乡镇社会救助服务所挂牌成立。城乡低保困难家庭实现“一户一策一档”精准帮扶。3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成投入运营,通州区成为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新建3家儿童成长驿站。落实残疾人生活困难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深入开展上门服务。做好双拥共建和转业安置工作,启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和悬挂光荣牌工作。严格落实房地产市场限购等调控措施,房地产市场价格保持平稳。深入实施25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社会治理改革全面推进,完成网格平台“多网”融合应用系统升级改造,建立“网上吹哨、线下执法、闭环管理、全程监督”的运行管理机制,网格事件结案率达到98.8%“雪亮工程”提前一年上线,建立了涵盖综治、公安、环保、环卫、城管等多部门的综合应用系统。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打造5个市级社区示范点,新建9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健全社会组织监管扶持机制,完成22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启动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迅速稳妥处置“非洲猪瘟”疫情,得到农业农村部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人民武装、宗教、侨务以及对台工作健康发展。

六、政府自身建设在改革创新中持续加强

深入落实重点改革任务。严格落实政策精神,制定完成机构改革方案,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在全市率先完成规划、国土合一挂牌,国地税顺利合并。潞源街道、通运街道正式成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成立区城市管理委员会,设立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实施,原有17家园区管理委员会全面整合优化,组建北京通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园区开发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建设资金保障更为有力。全面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积极改善政策政务环境。围绕市级5大类21项政策创新意见,初步形成支持副中心各领域建设的全方位政策支持体系。市区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在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立起高标准保障新机制。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以潞源街道为试点推行“大部制扁平化”改革,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划转城管执法队至各乡镇街道,“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政府绩效管理向乡镇、街道延伸,政府督查与绩效管理深度融合。完成电子政务体系核心网络和传输网络升级改造,建设政务大数据平台,编制《副中心数字生态城市建设方案》,努力打造智慧通州政务服务品牌。

作风建设及依法行政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区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执行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持续整治“四风”,政府系统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围绕国家重大政策法规的发布和全区中心工作,针对性开展领导干部会前学法;结合政务信息公开,深入落实法律顾问制度;修订实施《通州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全过程监督与合法性审查。主动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政府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市、区两级代表议案、建议和委员提案332件,办复率100%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代表和委员共同凝聚智慧、倾心建言献策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驻通中、市属单位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一年来,通州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实现新提升、开创新局面,为城市副中心的宏伟事业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通州发展的各界人士和全区人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通州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副中心控规的全面实施,通州长期以来作为远郊区县所存在的发展基础薄弱问题进一步凸显,特别是在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大量短板和历史欠账,提升区域整体发展基础、促进城乡区域协同的任务还十分迫切。二是符合副中心定位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尚处于构建成长期,原有支柱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项目缺大少新,产业能级和单位产出率比较低,在整合提升存量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需付出加倍的努力。三是面对副中心框架下日益提高的精细化、精准化、法治化的施政要求,政府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还没有全面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执行力,改革创新的意识理念、破解难题的能力水平都存在差距,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还需持续加强。对此,我们将本着对党和人民、对副中心建设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同志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对于我们,刚刚到来的2019年,仍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更将是考验我们是否善于抓住机遇,是否善于迎接挑战的一年。一方面,随着市级机构的正式搬迁,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翼齐飞态势更加明朗,中央的聚焦与支持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政策环境、创新环境与品牌效应将更具优势,势必拉动高能级的社会资本与其它高端要素集聚,形成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从通州自身的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打基础、搭框架、腾空间的工作初见成效。随着副中心控规的全面落地,对土地等优质资源的“松绑”效应将继续释放,进一步夯实良性发展、高端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地方财税收入增速可能放缓;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政策效果显现,客观上金融条件的持续收紧与我们大规模建设的资金需求形成矛盾,需要我们持续创新资金筹措模式。此外,2019年我们还将迎来建国70周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世园会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大活动,我们不仅要提前谋划好相应的服务安保工作,也要科学利用好建设施工窗口期,加强重点工程的全面统筹,切实做到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同志们,我们肩负着建设“千年城市”的历史重任,心系着全区人民的殷切期望,能否积极主动地把握机遇、规避风险、破解制约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2019年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我们工作的成效。我们早一刻准备,就能抢占先机、步步超前;我们多一分思考,就能独辟蹊径、柳暗花明;反之就可能丧失机遇、处处被动、裹足不前。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区广大人民的支持下,在各位代表委员的积极帮助、建言献策下,我们一定能够争取主动、赢得机遇,克服各种风险与挑战!

201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高质量实施副中心控规的开局之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给予全面支持,对城市副中心建设寄予厚望。做好2019年各项工作,对实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对标控规指标体系、对标中心城管理标准、对标行政中心服务要求,坚持高质量、高水平,扎扎实实完成每一项任务,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服务,确保实现规划实施的良好开局,充分展现城市副中心的新气象和新面貌。

2019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落实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高水平实施好城市副中心控规,明确阶段性目标,抓好各项重点任务建设,努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取得突破,拉开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提升服务保障市级机关水平,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排放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

一、高质量推进规划落实,有序拉开城市框架

推动规划实施全面开局。严格落实副中心控规要求,立足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以提升城市承载力为基础,以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率先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四梁八柱”。全面推动“1+12+N”的规划体系实施,分门别类制定行动计划和具体落实方案,确立副中心发展新秩序、新标准,为新一轮的空间拓展、品质提升、要素集聚明确路径、打开通道,确保每年都有新突破、每年都有重大进展。严格执行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实施监督问责制度,切实做到“蓝图”从落实之初就不走样、不缩水、不变形,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推动重要节点尽快发挥功能。以主要功能区为载体,推动各重要节点掀起建设高潮,加速形成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示范效应,尽快发挥集聚高端要素的战略功能。运河商务区16个开发项目实现完工总面积330万平方米以上;完成市政道路及管线接驳,加快29条支路和南环环隧建设。文化旅游区加快推进环球主题公园一期及配套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综合管廊、道路桥梁等工程进度。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加快推动中国艺术品交易中心项目落地建设。深化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设计方案,副中心站交通枢纽力争开工建设。城市绿心加快“整土理水”,利用春季造林全面启动各项绿化工程建设,实现歌舞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开工建设,率先打造副中心城市新地标。

大力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以有效应对“城市病”为中心目标,以提升交通通行能力为重点,以增强能源保障为支撑,全力构筑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积极推进广渠路东延、宋梁路北延建设,加快通马路、潞苑西路等道路提级改造,完成武兴路、通顺路及罗斯福-家乐福商圈综合治理。建设河西片区10公里慢行系统,优化京洲西路等5条微循环交通。增强能源供给安全,推进副中心配水干线工程建设,基本实现老城区市政供水全覆盖。确保完成500千伏北京东-特高压等工程建设,增强全区供电保障。加快小区天然气置换,有序清退液化石油气场站。确保河东5号调峰热源厂完工,整合小散供热企业形成互联互保的供热大管网体系。

二、高质量做好服务保障,全面提升各领域工作水平

立足新阶段进入新状态。围绕市级机关全面入驻并正式挂牌运行,进一步在思想上强化副中心意识,在行动上践行副中心要求,切实把服务好、保障好市级机关正常运行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持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保障能力,确保中心城功能转移首场重大战役的全面胜利,圆满实现城市副中心行政功能的战略奠基。

围绕新任务展现新作为。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建设,加快实施各项配套工程,在交通治理、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水平,提高市政资源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教育、医疗健康、生活住宿等服务功能,完善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加大房价、房租管控力度,实施分区域梯度价格指导、房租违规举报等机制措施,有效促进职住平衡,尽快发挥行政办公区对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的疏解转移作用。

落实新要求实现新提升。坚持把安保维稳放在重要位置,严把“三层防控圈”,实施“六有”智能化安保服务体系,树立“高于全市、严于平时、没有一般”的副中心消防管理标准,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确保行政办公区安全运转。进一步强化综合服务,坚持从高处着眼、细处着手,成立专班全面统筹各项服务保障,主动问需问计,持续夯实措施,不断提高服务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有效带动全区各领域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高质量促进区域协同,推动均衡协调发展

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为目标,推动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突破区划限制,以民生共享组团为实施单元,系统解决老城重点问题,推动空间与功能重塑,加快以新带老、新老融合步伐,打造功能复合、中心辐射、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启动实施《老城区城市双修与更新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8大类585个实施项目,建设8个重要示范节点。启动老城平房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提升工程,着力解决排涝、停车、背街小巷综合整治等群众身边事,实施“家园中心”建设,优先补齐老城公共设施总量,做强社会服务功能。加快完善老城历史文化空间整合与保护,加强周边管控,强化人文特色,打通一批小巷胡同,增补一批小微绿地,持续提升老城公共空间内涵品质,着力打造“美丽街区”。运用大数据平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新、老城区在城市管理、功能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有机融合。

以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为目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的带动作用,加速构建多点支撑、辐射全境的城乡发展新格局。立足乡镇资源禀赋,深入拓展各小城镇在文化、科技、历史、生态等维度的比较优势,全面完成镇域规划编制,夯实特色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极化效应。以推进产业项目落地为重点,进一步做优台湖、宋庄在文化创意、艺术推广、展演交流等领域的特色功能,做强马驹桥科技创新功能;以服务行政办公为重点,加速整合潞城水绿资源,有序发展行政配套服务功能;以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为重点,加快张家湾古镇与文化旅游区的联动开发,积极培育文化休闲产业;以建设高品质生态综合空间为重点,分类构建西集、县、于家务、永乐店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特色风貌和生态效益。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完成第一批112个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启动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副中心农村建设样本。

以建设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为目标,推动与周边地区统筹发展。深入落实“四统一”要求,加强与廊坊“北三县”交界地区的空间管控和布局引导,塑造协调统一的区域风貌;优化交通布局,推动京唐城际铁路和地铁平谷线建设,引导“北三县”地区城市功能与空间沿主要廊道纵深发展。进一步强化“通武廊”地区的多领域协同发展,在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开发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积极对接雄安新区,加强交流互促,实现错位发展,尽快展现“新两翼”比翼齐飞的良好态势。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力争实现帮扶地区全部脱贫摘帽。

四、高质量开展城市治理,积极促进精治共治法治

纵深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开展新一轮摸底,依托区“疏整促”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带图”作战、精准作战。加大行政与刑事惩处力度,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年内确保违法建设销账833万平方米,力争实现全区基本无违建;继续加大对占道经营、一般制造业和有形商品市场的疏解整治,实现“散乱污”企业、群租房及地下空间、建筑物屋顶牌匾标识、155平方公里“开墙打洞”的动态清零。进一步加大“促提升”力度,实现“留白增绿”1935亩;建设规范生活性服务网点100个,加快便民设施、公共服务配套建设。

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坚持治标与治本兼顾,进一步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应用,在综合施策、统筹管理、科学调度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大力推进交通智能化建设,实现全区交通信号灯智能控制一张网,大力实施路口渠化等综合措施,实现交通堵点和乱点的实时动态解决。拓展“雪亮工程”应用领域,实现城管网、综治网、市政设施监测网等多网融合。建成城市运行管理、监测、指挥、可视化系统,初步实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智能化闭环管理。

全力塑造高品质城市文明形象。巩固强化创城、创卫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在重点打造城市“第一印象”的同时,大幅翻新“城市里子”,让背街小巷光鲜起来,让老旧小区亮丽起来,实现城市形象和内涵品质的整体提升。完成运河商务区、环球主题公园及阅兵村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提升,启动一批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人居环境。加快再生能源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大力推动密闭式清洁站新建改造,彻底解决垃圾收集站点脏乱差问题。启动一批道路架空线入地改造,大幅减少城市“空中蜘蛛网”。

五、高质量构建营商环境,打造高精尖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主导产业,加快落实功能布局。紧紧围绕总部经济、财富管理、文化旅游、文化科技、尖端芯片、IT信息软件、智能制造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重大产业项目入驻通州,横向实现产业统筹布局、项目有序集聚、资源科学配置,纵向实现产业上下游辐射带动、关联产业梯次组合和有机联动的高质量产业链。以总部企业和财富管理机构为重点,吸引一批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入驻运河商务区。围绕“北有宋庄原创艺术、中有环球主题公园、南有台湖演艺小镇”的空间格局,培育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一批精品文化产业项目。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以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为重点,积极对接引进国家和市级IT信息产业优质资源,推进中关村硬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等产业要素加快落地。加快推进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在南部四镇科学谋划构建高科技精致农业产业结构。

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土地供应、综合服务、政策扶持、行政审批等关键环节,打造板块完整、无缝衔接的营商高地。整合产业空间,加速盘活土地和闲置资源,加快重点地块上市步伐。整合招商平台,健全评价体系,实现全区产业项目“一口进、一口出”。统筹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专业机构合作等方式,打造集投资、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产业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平台。完善扶持政策,制定《通州区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为符合功能定位的项目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和绿色金融服务。优化审批流程,进一步提升“一张网”、“一窗办理、一网通办”及“全程帮办制”的审批服务范围,试点向乡镇延伸权限,全面提高审批的时效性和便捷性

全面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持续促进农民增收。紧紧围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农用地“三块地”改革,进一步推动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南北均衡发展。结合镇域规划编制,科学利用土地腾退空间,加快组建镇级联营公司,统筹各村开发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形成高端对接、规模经营、利益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积极推进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探索建立“有偿使用、有偿退出”机制和宅基地土地整理置换模式。坚持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思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与科技、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村就业岗位,持续推进精准帮扶,基本实现全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认定标准。

、高质量实施生态建设,构建优美宜居的良好环境

加快改善空气质量。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建立京津冀大气污染预警会商和协调机制,实现区域联防联控。持续做好路口执法检查,制定低排放区扩展措施。积极推进公交、出租、环卫、轻型物流等车辆电动化。健全针对全区工地扬尘的检查、监测、考核和公示机制,确保降尘量持续下降。进一步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行动计划,大力度开展餐饮、汽修等行业污染防治,确保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逐年大幅递减。

加快打造滨水生态环境。围绕“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水环境格局,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持续推进滨水景观提升工程,加速海绵城市建设步伐。启动河东再生水厂二期、减河北再生水厂建设,实施小城镇配套管网二期、雨污合流改造等工程,实现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完成第二批6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同步启动第三批治理工程,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严格落实河长制,确保全区9个出境水断面水质全部达到五类水标准。加快实施通惠河、萧太后河、玉带河等一批河道综合治理和景观提升,有序实施城北水网、两河水网、城南水网工程,加强水系连通,着力构建水清岸绿的优美环境,为城乡居民营造生机盎然的滨水休憩空间。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内道路、绿地、住宅小区等改造类项目,开展北运河左岸堤防、积滞水点治理和一批蓄滞洪区建设,适时启动“通州堰”分洪体系工程,加快构筑千年城市的水安全网。

加快构建副中心绿色生态体系。加快森林城市建设,实现大尺度生态空间、高品质城市公园和群众“身边绿地”梯次分布、有机衔接、功能呼应的城乡整体生态格局。高标准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新增绿化4.5万亩,打造潮白河生态景观带、台湖万亩游憩园等大尺度生态绿化景观。推动22项公园绿地、道路绿化等工程建设,尽快完成西海子公园二期、碧水公园等精品公园建设,打造高品质乡镇中心公园5个。围绕百姓身边绿地建设,新建续建3处城市森林、12处社区公园,丰富拓展小微绿地功能,不断提升群众“出门见绿、起步闻香”的绿色生活体验。

加快推进土壤保护治理。坚决打好净土持久战,细化生态保护红线分区边界,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强化基本农田保护,有效提高农田土壤质量。落实农用地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双达标要求,推动工业用地污染评估和土壤修复,强化源头治理和防控。

七、高质量建设社会事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持续擦亮文化金名片。坚持文化引领,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为重点,加强对“一河三城一道多点”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有机串联文化组团,打造经典特色品牌,初步形成运河文化开发利用的框架体系。有序推进通州古城历史片区的保护性开发,全面推进三庙一塔景区保护利用工作。加强张家湾古镇保护与开发利用,恢复老字号、老店铺等历史印记。启动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深入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创新开展运河艺术节等文化活动,提升品质和社会效益,不断丰富运河文化的内容载体和展现形式。

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持续提升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供给能力。加快推进首师大附中、北京学校、景山学校项目建设,实现十一学校、杨庄小学等工程开工,确保黄城根小学实现招生。深化集团化办学模式,坚持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并举,持续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医疗服务提质发展,力促安贞医院开工建设,实现潞河医院四期、东直门医院东区二期竣工。落实“健康中国”部署,启动国家健康促进区建设,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打造健康城市。启动区体育场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室内外健身场所,举办一批群众性体育品牌活动。开工建设区档案馆新馆,促进广播电视、新闻、史志、气象、保密、民防、地震、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持续完善公平普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让全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持续促进就业,实现新增就业1.5万人。制定区级延伸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区级统筹、补贴扩面等措施,紧密对接行政办公区、文化旅游区等功能区的用工需求,开展精准培训,增加本地用工,促进多元就业。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区养老院具备运营条件,完成10个乡镇街道敬老院升级改造,建成30家养老服务驿站。不断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增加儿童福利等领域服务设施,积极促进慈善救助工作。

持续推动社会建设创新发展。加快提升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水平,推动社会建设不断向基层延伸、向多领域延伸、向多元化延伸。整合各类协管员资源,形成综治维稳、公共服务、执法辅助三支队伍,全面下沉到乡镇、街道,充实基层社会治理力量。落实社区“提薪、减负、增效”工作,实施社区工作清单和工作准入制度,促进为民服务提质增效。推进志愿服务拓宽领域,提升品牌效应,加快打造党建引领、社会组织专业支撑、志愿者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深化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创建安全生产发展示范城市。推动科技创安工程向社区覆盖,已建小区智能化安防达到60%,在建小区实现100%达标。继续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及行业质量监督,完成农产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应急管理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圆满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继续做好双拥、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

八、高质量推动改革创新,全力服务保障副中心建设

围绕优化管理职能,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统一部署,充分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实际,持续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持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深入开展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统筹管理、集约高效的原则,促进园区转型升级。持续推动区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区属国企同央企、市企合作,不断做优做强国有企业。

围绕强化要素保障,大力破解发展难题。创新方法模式,促进人才、资金等关键要素加快集聚,实现发展效应有机叠加。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持续深入开展“两高”人才工程,构建留创园运营服务体系,加快打造顶尖人才集聚高地。以文化旅游区为核心区,高标准建设国际人才社区,为集聚海外人才打造产城融合、职住一体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一批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科技研发机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高水平政府智库,充分运用外脑为副中心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有效发挥区级投资开发平台的作用,统筹副中心开发建设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创新土地利用模式,促进土地资源整体开发,加强用地功能混合使用和集约利用。

围绕提升服务水平,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政府系统各级干部的政治担当和执行能力,主动服务、争创一流,各领域、各层次工作都要做到抓早、抓实、抓统筹、抓责任,在副中心建设的宏伟进程中锻炼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干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队伍。不断提升政府法治化建设水平,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主动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政府工作,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政府系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要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强化监督问责和绩效管理,不断增强政府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各位代表!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我们正站在全面落实宏伟蓝图的新起点上,乘风扬帆济沧海,是我们的光荣使命;破浪前行辟航道,是我们的历史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斗志和忘我的精神,为建设新时代千年城市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按在报告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1.行政办公区安保“一总十四分”的方案体系:是指行政办公区安保工作总体方案和行政办公区安保勤务、交通安保、消防安保、专项警卫、反恐防恐、政治事件稳控、涉访处置、突发事件处置、内部单位安全保卫、科技防控、市级机关搬迁期间社会面防控、安保维稳战训工作机制、安保前沿指挥部实体化运行、运河派出所巡逻勤务运行管理办法等14个分方案预案。

2.基层结对帮扶“两个全覆盖”:是指我区的所有乡镇和街道都分别与受援地-内蒙和西藏地区的乡镇、街道进行了精准结对,实现了我区基层参与帮扶工作全覆盖和受援地所有乡镇、街道全覆盖。

3.第五空间:是继家庭空间、工作空间、社交空间、虚拟空间之后的“第五空间”。其概念将结构功能单一化的公共厕所升级为综合服务空间,配备节水型便器、多维控味设备增设第三卫生间环卫工人驿站集成自助缴费、自助充电、阅读室等多种公共便民设施,成为集基本公共服务、现代环保科技与城市景观建筑于一体的新公共空间。

4.出境断面水质类别:是指国家按照地表水环境功能分类和保护目标,规定了水环境质量应控制的项目及限值,从高到低分为Ⅰ类至Ⅴ类共五个水质类别。在河流各行政区域出境处设置水质考核断面,按月进行水质检测,判别其是否符合规划的水质类别。

5.“一环、两带、两区”绿色空间布局“一环”指在城市副中心外围的环城绿色休闲游憩环。“两带”指东部潮白河生态绿带,西部与朝阳区之间的生态绿带。“两区”指副中心北部与顺义区、南部与亦庄开发区之间规划形成的大片绿化隔离区。

6.“一区、一园、一中心”产业发展格局:“一区”是指运河商务区。“一园”是指北京金融科技国际产业园。“一中心”是指北京国际财富中心。

7.“1+X+2”政策体系:是指通州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政策文件。其中,“1”是指一个指导意见,即《通州区关于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指导意见》;“X”是指四个暂行办法和其他配套政策,即《通州区关于促进行政办公功能性产业发展的办法(试行)》《通州区关于促进商务服务功能性产业发展的办法(试行)》《通州区关于促进文化旅游功能性产业发展的办法(试行)》《通州区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功能性产业发展的办法(试行)》《关于通州区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2”是指产业发展黑白名单,即《通州区“高精尖”产业活动类别》(白名单)、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黑名单)。

8.“1+12+N”的规划体系是指1个街区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总成果、12个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深化方案、N个规划设计导则系列成果。

9.三层防控圈:是指按照“外圈保内圈、内圈保核心”的整体思路,将行政办公区由内到外划分核心区、警戒区、控制区“三层防控圈”。

10.“六有”智能化安保服务体系:是指天上有眼盯、地下有联动、水域有人巡、点上有警守、面上有群防、网上有监管的智能化安保体系。

11.“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水环境格局“三网”是指城北、两河和城南水网;“四带”是指北运河(温榆河)、潮白河、运潮减河、凉水河生态自然修复带;“多水面”是指利用多个拦河闸形成水面;“多湿地”是指建设延芳淀、凤港减河等多个湿地。

12.“一河三城一道多点”一河指大运河,“三城”指路县故城、通州古城和张家湾古镇;“一道”指东西向燕山南麓大道(历史上北京地区沿燕山通往辽东地区的一条交通廊道,包括秦驰道、清御道等);“多点”指包括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地下文物埋藏区、传统村落等各类历史文化资源。

相关解读:解读:《(通政发〔2019〕2号)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赵磊同志在区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

相关解读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