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打造“三最”营商品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分享:
字号:        
(通政办发〔2024〕3号)

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全面打造“三最”营商品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617

(此件公开发布)

全面打造“三最”营商品牌

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两区”政策叠加优势以塑造首善标准、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品牌为引领,以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目标,营造更加良好的京津冀营商环境、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更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和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塑造“三最”营商品牌,率先在京津冀实现改革示范,持续增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吸引力、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

二、主要任务

(一)优化产业发展生态,营造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

1.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建立规范统一、高效有序的示范应用场景开发机制,争取组建一批领军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强化共性技术服务面向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服务需求,支持领军企业、链主企业等联合相关机构,建设共性技术公共平台强化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共性技术研发服务。支持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搭建快速打样试制和批量生产制造服务平台,为创新主体提供科技成果评估、技术可行性分析、小批量试制、工程样机生产、商业评价等概念验证服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引入、扶持工作机制加大企业资质认定的培训指导力度,对于新认定或新迁入相关资质企业,给予资金支持提升本区专精特新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积极落实信贷支持绿色建筑发展指导意见,推动绿色金融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有效衔接,强化对建筑绿色发展领域的信贷支持服务。

2.强化京津冀产业协作按照“六链五群”总体布局,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图谱转化落地,针对产业链堵点卡点断点,建立定向招商、落地对接全流程服务机制,推进京津冀三地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依据气候友好型社区评价指标企业低碳运行管理通则,打造本区绿色低碳高效转型发展标准化样板。出台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加速创新医药技术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应用。

3.构建“1+1+N”产业政策体系以《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抓手,逐步出台细分产业领域实施细则,形成“1+1+N”产业政策体系,提升产业组织效能,推动产业集群化、创新化、生态化发展。建立产业政策全流程动态评估机制围绕《关于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配套实施细则,针对政策规划、出台、宣传、兑现等关键环节,开展执行力度、实施效果和企业反馈等方面的适时评估,并根据结果及时优化调整。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产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计划,更好地服务产业、培育产业、赋能产业。

4.优化全要素产业服务生态。依托“经济大脑”平台,建立“月度监测报告”机制,支持各属地加强对服务企业的分析研判及指导。聚焦未来产业梳理形成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资源要素等方面需求清单,精准提供产业配套服务。深入落实审批服务协调“专事专议”制度,高效解决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领域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审批服务问题,固化细化相关政策规范。优化产业园区服务环境,推进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支持园区引进或者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面向全球招引懂技术、懂资本、懂产业的核心运营管理人才,增强各版块园区运营能力。着力提升园区服务能力,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进园区,建立专班服务、专员跟进等机制,加强全流程帮办代办,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打造一批营商环境示范园区、楼宇。

5.扩大京津冀“跨省通办”服务圈。推动京津冀商事制度协同改革,推进三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政策一致、流程统一,实现京津冀营业执照异地办理、发放、领取。推动更大范围、更多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区域通办”。深化“京津冀+晋蒙”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构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服务模式,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6.推进京津冀政务服务一体化。深化与天津、河北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合作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完善三地政务服务大厅线上互动和联动办理机制,协同香河县、三河市设立“副中心政务服务一体化专区”。加强税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区税务局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地纳税服务及业务办理一体化,落实办税服务厅人员互派制度。

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7.切实保障经营主体参与公平竞争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全面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政策措施抽查,按照“谁起草、谁清理”的原则,及时废除含有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措施。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严格落实预留份额等政策。加快推进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深化电子合同签署和管理、电子保函应用,逐步完善履约验收、信用评价、用户反馈等功能坚持内外资一致,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政府采购、标准制定和平等享受支持政策,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领域外,不得通过限定品牌或以外资品牌为由排斥或歧视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产品和服务享受政策设置额外条件。

8.提高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效能政府投资项目推行书面承诺、函证结合、超前服务、加强监管的告知承诺制办理方式提级联审联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按照市级城市更新实施方案要求,统筹主体确定、实施方案联合审查、项目并联审批等配套文件,为实施主体提供可操作、可落地的工作指引。加强办理建筑许可领域告知承诺制、“多规合一”等政策推广,主动推介、跟进服务,提高企业知晓度、满意度加强工程竣工联合验收政策应用,强化审批责任,加强部门协同,项目联合验收实施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9.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报装集成办。推动用网报装便利化,将网络通信等公用事业领域服务事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加强用网管道租用费用的洽谈、协商,扩大楼宇、园区网络资源覆盖范围。加强“三零服务”“非禁免批”政策推广,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项目主动推介,持续提升业务办理量。加强市政公用设施报装统筹规范管理,持续优化水电气热、通信、有线电视等市政公用报装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实行一次申报、一网通办、一站办结鼓励符合政策要求的报装业务应用尽用,持续提升“一站式”服务业务量持续优化市政接入工程联合服务,主动推介“联合报装、联合勘察、联合设计、联动施工、协同验收”服务举措,实现市政接入工程“联动办”。

10.构建高效吸引投资新模式。通过政务服务“云直播”“政管家”公众号政策宣讲,借助大厅全息展示中心常态化布展,携手商(协)会定期组织“政企交流日”“产业促进交流会”等活动,推出覆盖副中心产业发展政策、各产业园区重点项目等于一身的全景式智慧应用场景。建立“我帮企业拓市场”服务机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帮助企业找订单、扶企富企。

11.推动数据跨境合规流动。配合市级部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机制,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与服务平台,高效开展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个人信息保护认证和出境标准合同备案等服务,提升数据跨境传输便利度。强化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加强对国际标准信息跟踪共享,做好企业技术性贸易措施问题征集、分析等工作,积极参与京津冀贸易壁垒应对培训,进一步提升国际标准化水平和技术贸易措施应对能力鼓励本区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牵头制定一批国际标准、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

12.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做好外商投资设立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审批权下放承接,加快形成典型经验促进外资企业设立规范化、便利化,严格落实企业设立登记一次性告知制度,避免外资企业设立登记提交额外材料、多次跑。落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建立“首接负责制”,实现外资企业诉求征集、派单、办理、反馈的“闭环式”管理开展外资企业管家式服务。做好重点外资项目储备和专项服务,完善项目协调服务机制,加强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加快项目落地。推进落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措施,完善服务外包与软件出口合同登记及服务,探索引入境外公司主动申报税款缴纳等新模式,提升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市级培训,落实与DEPA成员方在无纸贸易方面试点开展合作的相关措施。充分利用京企“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及服贸会、进博会等国际展会,助力企业拓市场、拿订单提升进出口贸易增长率

13.加强高水平人才培育激励。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统筹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氢能等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支持人才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开展项目攻关,培养卓越工程师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建设。加大对科技领军企业推荐人才、优秀高校毕业生的落户支持力度。实施“运河英才”计划,发放数字化“运河英才卡”,整合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资金奖励、引进落户、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精准支持。发布符合青年人才、创业人才需求的消费、文娱、社交场景,结合特色文化设计青年体验打卡路线和特色商业街区,鼓励社区、产业园区举办青年创业集市等体验活动。

(三)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护航经营主体稳健发展

14.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力争重点商圈、老字号、品牌馆等特色集聚区打造商务诚信建设示范区。加强对体育健身、美容美发、文化艺术类教育培训等行业预付式消费监管,持续开展单用途预付卡管理专项检查,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预付卡备案和预收资金管理制度,着力解决群众集中反映的“预付费消费退费难”问题。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提高经营主体信用修复便利度,对因未报年度报告、通过地址无法联系等原因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满5年且主动改正的企业,无需申请即可自动移出相关名单;对因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三年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企业,可在主动纠正违法行为后申请移出相关名单;对已补报年度报告的个体工商户,自动取消经营异常标记。

15.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强化知识产权基础性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通州工作站作用,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和服务保障依托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州分中心,提供专利预审、快速维权、协同保护、融资保险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专业、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知识产权综合服务。进一步压缩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办理时限,对案情简单、违法事实清楚、当事人认错认罚的案件快查快办,力争办理时限压减30%。

16.强化监管综合效能。深入实施一体化综合监管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跨部门综合监管制度,全面推行诚信经营主体白名单制度,对列入白名单的经营主体,除被投诉举报、转办交办案件线索、专项检查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原则上不主动对其开展现场检查。大力推进非现场监管,提升非现场检查比例。落实“碰瓷式投诉”受理办理工作措施,对此类诉求不计入考评事项,适当延长办理时限。依托市场监管领域行政争议化解机制,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行政争议妥善解决。严格落实被诉企业权利告知制度,保障企业在诉求办理中依法享有的权利。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取得实效。

17.推动执法检查规范化。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各部门、各街(乡镇)按要求在政府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布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应包括检查主体、检查对象范围、检查方式、检查项目和检查比例等内容。提升行政检查规范性,严格按照行政检查单实施现场检查,不得擅自改变检查内容、检查方式、检查标准,不得要求企业准备书面汇报材料或者要求负责人陪同,减少对企业的影响。

18.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探索建立法律服务聚集区,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服务。进一步压缩民商事案件各环节办理时间,深化繁简分流改革,提高简易程序适用率。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和应用,强化对当事人的程序引导,提高网上立案电子化应用比例。

19.助力危困企业重整再生。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有重整价值和可能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方向的重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建立和完善与破产程序相衔接的金融服务工作机制,推动有价值的危困企业重整再生。

(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最大限度便企利民

20.强化政务服务数字化应用。高质量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配合市级部门构建数据交易流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入表、定价、交易、流通、监管、市场技术规范、市场争议解决办法等制度,探索数据收益分配机制。提升“一网通办”质效,推动各类办事服务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企业群众一次登录,全网通行,推动解决“二次录入”问题,实现从网上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深化电子证照数据共享应用,推动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不动产登记证等20类高频电子证照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落地应用,精简企业群众办事材料。持续拓展企业电子印章在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范围。探索推动智能审批服务模式,完善政务服务平台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功能。全面落实首席数据官制度,积极组织企业参加首席数据官培训,指导、鼓励企业培育数据人才,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21.深化政务服务集成化改革。将“一件事”作为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加强与“一业一证”改革融合,强化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推进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信用修复等第三批集成办事场景在副中心落地,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优化现有事项集成服务,对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义务教育入学、企业上市合法合规信息查询、企业注销等已上线集成服务,拓展服务事项,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完善办事流程、办事指南、政策解读等指引,提高场景便利性。配合市级做好分期分批场景自评估和评估工作,持续拓展服务事项及范围,优化办事流程,增强办事体验。优化提升大型商业类会展、经营性演出、体育赛事、促销活动等审批流程和服务,促进商文旅体多元消费业态更好发展。充分发挥大型活动综合协调服务保障机制作用,实施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一馆一策”,进一步规范无需许可活动安全管理。

22.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深入落实《政务服务中心服务与管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编码及要素规范》等地方标准的推广应用,参与服务评价规范地方标准编制,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协助更新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实施规范,严格对照实施要素及办事指南办理相关事项,实现区、街(乡镇)、社区(村)实施规范与市级标准一致加大依申请政务服务受理条件、办事流程、申请材料等要素核查力度,聚焦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同一材料在不同事项之间标准一致。强化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服务,加大政务服务事项归集力度,坚持“应尽必进、能进尽进”,优化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例外清单,让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门”。

23.完善办事渠道多元化建设。持续优化区级政务服务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将交通运输、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自助端办理,实现就近办、自助办。推动政务服务中心利用“虚拟窗口”,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实现企业和群众跨域办。重点打造能办、好办、快办的“掌上办”平台,依托“京通”小程序,加强政策推送、事项办理、融资贷款、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夯实政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帮办体系,明确人员配置、工作职责、责任边界、服务内容,提升帮办代办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度。推行语音唤起、预约、办理和问答式引导等智能帮办,解决在线操作、材料上传、业务办理等方面问题。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等服务。

24.构建企业服务全方位体系。完善“服务包”“服务管家”机制,强化区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加强专精特新、独角兽、上市企业、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及其被投企业服务,畅通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等企业发展关键问题解决机制;联合属地管家,完善企业工商税务“双落地”全程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一链办理”改革,优先高频、高效整合企业自设立到生产各关键环节,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营商环境“一册图解”推进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咨询办理窗口,发挥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咨询办理功能;持续更新企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发布政策解读和申报指南;积极探索与市级“京策”平台对接,持续提升惠企政策服务满意度。拓展增值服务内容,依托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政策推荐、咨询、解读、申报等服务,公证、合规指导、涉企纠纷调解等法律服务,融资担保、产业基金对接、上市培育等金融服务,人才认定、住房安居、资金奖励等人才服务,科技企业培育、产学研对接等科创服务,外贸资源对接、报关退税咨询、汇率避险指导等国际贸易服务。

25.提升诉求响应及时性效能。扩大普惠性服务,依托新版12345企业服务热线,为企业提供在线专业解答、政策推送、中介机构信息查询、涉企纠纷快速调解等普惠性服务,提升企业服务热线响应率、解决率、满意强化投诉建议解决能力,配合市级做好12345市民热线与“好差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政务服务投诉建议平台整合工作,畅通企业群众办事堵点问题反馈渠道;强化跨部门、跨层级集中会商、协同办理,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确保堵点问题解决到位。

26.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依托市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打造专精特新园区、专精特新服务站,用好中小企业服务券补贴、特色产业集群奖励、创新创业奖励等政策,支持其发展壮大。积极参与市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促进民间投资项目加快落地。落实重要展览、会议、论坛等活动参与企业会后联系招引机制,利用境内外招商站点、投资北京全球合作伙伴等资源开展高质量招商,加速企业项目落地。加大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力度,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健全涉企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渠道和办理反馈机制常态化公示政府定价的涉企收费清单。重点清理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形成更加完善的账款清欠长效机制。完善涉企政策听取企业家意见建议的工作机制,坚定企业家信心,稳定企业家预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7.打造宜商宜业宜居之城。提升重点功能区配套设施,探索政府统筹,企业共建模式,破解企业水、电、燃气等生产基础设施难以连通,公交车、接驳大巴难以触达,员工居住难以落实等配套缺失的突出问题,形成各产业功能区交通服务“多条线”、市政管线“一张网”、职工居住“一张图”。持续优化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满足市民高品质、多样化消费需求。优化旅游交通服务,在旅游景点重点打卡位设置限时落客区,统筹配置停车资源,加强停车设施供给,提高自驾车、旅居车停车服务水平优化入境旅游服务,依据城市标识制作方案,完善景区、酒店、购物商店等场所的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加强涉外场所服务人员外语培训力度,提升入境游体验。持续深化花园城市建设,开展花园式街道、社区和单位创建,打造花园城市示范街区,开展桥体绿化和“城市画廊”建设。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力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夯实主体责任,加强营商环境队伍建设,坚持不懈、攻坚克难、深化改革,以更大力度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再突破再提升。

(二)着力提三最营商品牌服务意识和能力坚持企业为先,问计于企、问需于企、问策于企,切实把企业捧在手上,挂在脸上、扛在肩上,提升企业幸福指数”。持续开展政策培训和年度考核从提高“北京服务”质量和水平的角度,谋划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依托“服务包”机制,突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大力推进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确保服务“零时差”,打造形成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好的“三最”营商品牌。

(三)构建政企共建共治格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推出一批含金量高的实招硬招,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发布一个,推动全区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提升发挥企业高质量发展联合会“杠杆”作用成重点企业监督政府部门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改革任务动态调增机制作用推动解决制约企业发展问题。以月调度、季暗访、定期开展企业座谈为具体措施,了解改革举措实际成效,将区级营商环境评价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推动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举措落细落实。

(四)加大营商环境领域宣传力度建立“四位一体”宣传机制,持续开“优秀企业讲故事”“营商环境政策传播月”“办事流程我知道”等常态化主题活动;依托北京通州发布、云直播、政务服务大厅等线上线下平台,设置专栏专区全方位宣传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推广典型案例,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打造“三最”营商品牌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相关解读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