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1.强化法治建设工作的部署推动。结合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印发了《北京市通州区城管执法系统2024年法制工作意见》,明确全年法制工作重点任务要求,统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开展;强化责任落实,通过实地督导、座谈汇报、月度考核等方式指导、督促和协调各街道、乡镇综合执法队开展城管执法工作,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落实领导班子定期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以及与城管执法工作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等作为学法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学习。今年通过领导班子集体学法、周例会专题学法、法治讲座等形式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活动9次,发挥了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
3.落实依法决策。健全以局法制科作为内部法律顾问,聘请律师作为外部法律顾问的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职能作用,对各类合同、制度文件严把法制审核关,确保内容合法、权责明确;健全决策程序,做到凡未履行必经程序的重大事项不得作出决策,推进了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二)加强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公正文明执法
1.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严格执行法制审核制度。确保我局每起重大执法决定均由法制科从主体资格、事实证据、法律适用、执法程序等环节严格审核把关,切实有效地监督执法程序。今年我局通过法制审核作出重大执法决定4起。
二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将执法人员信息、行政处罚权责清单、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行政处罚决定信息、行政检查结果等全部纳入执法公示范围,并实行动态调整。今年,我局共公示行政处罚信息7条、公示行政检查结果1155条。
三是严格执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落实一案一卷和案卷归档制度,每月法制科将我局当月行政处罚案卷全部纳入评查范围,及时向承办部门反馈评查问题清单并督促整改,不断提升执法案卷质量。
2.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制度,以分类分级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非现场执法监管以及“一码检查”白名单制度为支撑开展执法检查,提高了执法效能。今年以来,全局共开展双随机抽查37次,随机抽查点位48处,检查内容11项,抽查合格率100%;全系统开展非现场检查42795起,非现场检查占比43.77%。
3.完善行政执法协调机制。牢固树立“职权法定”思想,落实案件移送制度和行刑衔接制度,对不属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案件线索及时移送其他部门处理,避免出现“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今年,向其他部门移送案件线索4起。同时,与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通过联合执法检查、信息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4.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组织我局新录用人员提前准备、按时参加执法资格考试。对因调动、退休等原因离开工作岗位人员及时在系统内注销执法证件。今年,我局3名新录用人员参加并通过了执法资格考试,局新录用人员参考率、考试通过率均达100%。
5.严格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按照政务公开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城管部门职责,认真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严格遵守办理时限和要求,耐心细致解答当事人的询问,遵守“便利当事人”的原则依法答复办理。今年,共办理依申请公开事项1起。
6.有效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通过不断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今年,我局未发生行政诉讼和复议案件。
(三)加强统筹指导,全面提高街乡镇依法行政能力
1.适时开展法治培训。通过全员系统培训、法制员培训、专题法制培训等多种形式,围绕重点领域执法难点问题和新出台、修订法律法规,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培训学习,确保将法律法规重点内容、文件精神以及工作要求及时传达到一线。今年,组织开展各类法治培训13次,组织开展线上旁听庭审活动12次,提高了执法队伍的法治素养和履职能力。
2.完善执法监督机制。每季度由法制科牵头与区司法局联合开展基层执法案卷集中评查,今年共评查街乡镇执法队案卷48本。通过“队内自评-交叉互评-现场研讨-集中复核-问题通报-自查整改”的工作流程形成闭环,保证年度内案卷评查范围覆盖全区各街道乡镇综合执法队。针对评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发通报并督促整改,提升了基层执法规范性。
3.加强基层业务指导。全面落实“一个系统、一支队伍、一个标准”的理念,全面落实专案指导工作机制、行政应诉案件指导机制,为基层综合执法队查办重难点案件积极出谋划策,提升基层办案质效,针对行政应诉的薄弱环节主动给予跟踪指导。此外,通过印发工作方案、走访调研、专案研讨、编撰指导案例等方式为基层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业务指导,提升了基层依法履职水平。
(四)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切实落实“普法责任制”
1.深入开展“法律十进”活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结合法律“进企业”和“进单位”活动,在建筑垃圾、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列举相关违法案例加强警示震慑作用,引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结合法律“进社区”和“进乡村”活动,深入宣传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垃圾分类、燃气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针对易发、多发违法行为以及违法后果向公民进行提示、劝导,提升了公民的尊法守法意识。
2.积极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结合城管职责,利用新法出台、法律法规颁布周年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节点,通过发放法治宣传资料、举办现场咨询、悬挂横幅等方式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面对面向群众宣传法治知识,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全年,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共计7场次,普法受众人数达1200余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900余份。
3.创新普法形式。利用我局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开展多角度、多形式、多频次的普法宣传,以微视频、安全小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法律知识,以生动的图文和案例形式向群众宣传进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解读,提升了普法效果。同时,积极向“北京普法”、“京司观澜”、“京通司法”等微信公众号报送紧跟当下普法热点的宣传稿件,扩大了普法受众面。
二、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人员思想站位和执法能力还有待提升。部分执法人员缺乏足够的依法行政思维,存在对执法工作认识不到位、责任意识不强、执法水平不高等问题。二是法制员队伍的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法制员的法制素养和业务能力不高,对于法制工作存在审核把关不到位的情况。三是普法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强。在日常执法工作的动态宣传、主动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城管执法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宣传解读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三、2024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严格落实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任务。一是带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并积极推动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市、区关于法治建设的政策文件在实际的城管执法工作中落地见效。二是将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推动法治建设工作与行政执法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做到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聚焦区政府折子工程、重要民生实事、以及12345市民热线反映问题,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到基层进行指导督促。三是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局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紧抓行政执法各项制度落实,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行政务公开。四是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依法行政,落实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将局各科室、队落实各项制度情况纳入年度考核,综合运用督查、考核、通报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五是按照市、区要求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做好系统内法治教育培训,以队伍建设为抓手,紧抓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培训学习,提升城管队伍整体能力素养。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提高责任意识
继续把法治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结合市、区法治建设工作的要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依法行政工作,持续加强全区城管执法系统法制工作的部署、推动和考核,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意识,并自觉贯穿于行政执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确保法治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加大培训力度,创新培训形式,通过以干带训、网上学法、执法实务教学等形式开展法治学习及实务培训活动,坚持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实战训练相结合,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不断锤炼业务能力;注重法制员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法制骨干,使法制员切实履行好队内业务指导和案件审核把关的重要职能。
(三)提高依法履职水平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确保每项重大执法决定都要经过法制审核,加强执法全过程留痕,依法依规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加强行政执法案例指导、行政执法检查和案卷评查等制度建设,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主动公开执法信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创新执法监管模式
积极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利用城管执法大数据平台、城管执法通等科技手段开展执法工作,提升执法效能;深入推进分类分级执法,进一步减少对低风险经营主体的现场检查频次,进一步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运用各类技术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提升执法数字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
(五)加强执法协调和指导
主动作为,通过协调推进、监督办理、法律服务等方式,及时回应基层执法难点问题,加强基层业务交流和实地指导,协助基层破解执法顽症痼疾;健全部门间的执法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行刑衔接工作制度,指导基层执法队做好案件移送工作,为全区城管执法队伍依法履职夯实法治保障。
(六)强化普法宣传效果
以高质量普法为目标,把握普法新趋势、新需求,明确普法重点,结合不同普法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普法的实效性;加大新媒体普法宣传力度,利用重要节点和重要时段在线上、线下开展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法律知识问答、以案释法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形成良好的法治宣传声势,增强群众尊法知法守法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