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通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为牵引,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会前学法、专题法治讲座等重点学习内容,纳入区委党校重要教学内容。落实通州区学法用法工作制度,举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法治讲座2次,开展区政府会前学法4次,举办全区依法行政专题培训班2期,举行“法润副中心 建功新时代”线上法律知识考试。
2.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印发《通州区大力推进法治建设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州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部署重点任务。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双报告”制度。连续四年在区政府网站集中发布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扎实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提交述法报告98份。优化完善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日常监管督促。
(二)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3.承接市级赋权工作成效突显。优化行政体制,承接的3批次308项市级赋权顺利运行。高效开展行使市级赋权评估。
4.政务“跨域协同”持续深化。大厂县、香河县、三河市相继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实现北京市、通州区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300项便民服务事项,以及北三县294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跨区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5.数据赋能全程网办显著增强。推动20类高频电子证照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落地,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成品油经营许可备案证等一批证照在全市率先实现电子化应用。
6.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精准高效。完善“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持续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工作,发起部门联合抽查177批次9247户次。健全常态化信用修复机制,将3435户主体及时移出异常名录,28户企业申请移出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7.接诉即办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发挥“1+4+N”高位统筹体系作用,创新“一单双派”机制,实行“双派双考”。2024年,通州区共受理市民诉求44.91万件,响应率为100%。
(三)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8.加强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完成对区委区政府205件文件和决策、58件重大合同和协议的合法性审查。区属各单位报备规范性文件33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80件。顺利完成副中心立法调研论证。
9.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对11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及时发布2024年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进行动态调整。组织召开重大行政决策评审会,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10.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制发《通州区全面提升法治服务质效若干措施》,外聘法律顾问、专家学者,参与文件起草、论证审查1141件。组织全区56名公职律师为副中心立法提供立法建议等。
(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效能
11.强力整治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开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等不作为乱作为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区49家行政执法单位专项整治情况开展监督,实地督查6家单位。
12.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累计公示各类行政执法信息2000余条,全年作出行政处罚案件3700件,开展行政处罚案卷评查5次。开展执法类电子技术监控设备规范和清理工作。印发《通州区不予行政处罚典型案例汇编》,作出不予行政处罚案件1.94万件。
13.协调化解执法争议。组织召开环境建设考评工作协调会、公园噪声扰民执法协调会等,推进各部门协同协作。指导全区违法建设强拆、执法平台操作等各类问题200余件次。
14.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全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人员全员轮训,组织参加专题培训班2次,共2800余人参训。严把执法资格准入关,组织行政执法资格考试5次。目前全区持证在岗执法人员1119人。
(五)推动行政争议实质化解
15.持续推动行政复议主渠道建设。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696件,直接纠错161件,以调解、和解等方式结案310件,未发生不履行生效行政复议决定的情形。发挥行政复议调解功能,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
16.推动行政应诉走深走实。积极推进负责人出庭应诉,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庭376次。支持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积极履行生效判决,认真落实司法建议,切实保障司法权威。
(六)依法应对处置突发事件
17.应急管理综合减灾工作扎实有效。建立健全企安安系统台账运行管理机制。通州区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工作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在全国及北京市范围内转发学习,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肯定性批示。
18.安全生产从严从细抓实。通州区在第三季度安全生产综合评价中成绩位居全市第三。在全市率先研定《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十二条”激励措施》。
(七)加强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19.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强化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密切联络,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287件,办复率100%。
20.加强财政审计监督。持续做好中央重大政策落实以及重点突出问题的监督检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收入质量管控。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
21.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全年主动公开区政府政策文件22件,解读政策文件22件,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335件。
(八)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22.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打造基层治理调解品牌,推出台湖“零宿源”、漷县“榆邻为伴”等首批10个各具特色的品牌调解室。2024年,全区办理行政调解1665件。
23.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全年开展了两次全区矛盾纠纷大排查,7件区级重点矛盾全部化解。探索信访工作法治化“行专调解+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推动调解工作贯穿信访业务始终。
(九)夯实社会治理坚实根基
24.助推区域协同发展。高质量承办京津冀司法行政协同发展十周年座谈会,签订《“通武廊”司法行政系统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合作协议》。
25.深化基层依法治理。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3000余场次。全区1940名“法律明白人”和473户学法用法示范户在村居一线广泛开展法治宣传、纠纷调处等工作。
26.做实公共法律服务。全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115件,办理公证事项11522件,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办理免费遗嘱公证183件,办理免费遗体捐献声明公证47件。
二、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在行政执法方面,部分街道乡镇落实轻微违法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不到位,司法所对行政执法重要制度落实等方面的协调监督作用有待加强。二是在行政复议应诉方面,信息公开类案件中,部分行政机关存在未尽到全面、合理、审慎的查询义务情况。核实环节有待完善。三是在外聘法律顾问方面,部分单位对外聘法律顾问工作管理不规范,未建立相关工作档案且考核流于形式。
三、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先后听取审议了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等重要议题。通过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法治讲座、区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等形式,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保守国家秘密法等。组织召开区委依法治区委第六次会议、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部署法治领域改革、学习党内法规等重点工作。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二是坚持多措并举,持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三是坚持惠民利企,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四是坚持公正高效,努力提升行政争议化解成效。五是坚持多元共治,切实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