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帮扶后进、查找短板、联合整治、全面提升”原则,紧紧围绕大气环境管理目标,通过全面排查重点区域、深入分析问题原因,帮扶督促落后街镇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点穴式”执法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属地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优化执法模式。紧密结合辖区空气质量排名、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检查发现的大气环境问题等,利用热点网格报警信息等科技手段,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强化问题线索梳理,加强事前分析研判,采取直奔现场、直奔问题、直奔点位的方式,精准溯源,提高发现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
3.加强执法监管。根据通州区细颗粒物(PM2.5)、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排名情况,聚焦餐饮、汽修、工业企业、加油站等污染源,每季度选取街道(乡镇),集中开展“点穴式”执法检查。截至目前,共选取街镇3个,检查污染源单位77家次,督导完成66个问题点位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