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城,步履不停。1月10日,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北京国际财富中心举行。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编制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起始年,城市副中心逐渐靠近实现市委“二十年之问”目标的“中点”。2025年是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的新历史起点,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节点意义。
本次大会以生机勃发,向“新”而行为主题,标志着通州区将更好抓住机遇,积极作为,牢牢把握“高标准、干大事”的要求,坚持“全面提升”工作主基调,用好“11311”工作体系这个主抓手,全力跑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发展样板的“加速度”。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大会现场发布城市副中心产业发展“三大工程”,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提气聚力。通州区聚力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大文旅发展格局,努力打造首都最优“乐游环境”。19个重大项目现场签约,通州区将形成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建筑业和现代金融为支柱的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梯度培育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本次大会由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员会、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两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承办。
》》》未来·副中心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城市副中心聚力凝聚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升级内生动力更加强劲。
会上,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永杰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实施方案》。他介绍,接下来通州区将每年实施“场景双百”行动,挖掘场景机会、推介场景能力不少于100项,三年累计服务链接不少于企业500家,围绕场景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城市三大领域部署重点建设任务。
推动场景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六大产业稳步升级。依托网安园、京津冀信创小镇等,打造未来信息、自动驾驶等场景。依托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数字人民币等,建设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场景。围绕医疗机器人、新型储能、绿色工厂等,打造未来健康、未来能源、智能制造等场景。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商圈消费综合体、特色消费示范街区等场景。依托大运河、三大文化设施等地标性载体,从“文旅+”科技、演出、艺术、非遗、轨道等方面打造文旅场景。加快推进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数字农业云平台等载体建设,建设科技+种业、智慧农业等场景。发挥建筑工程项目资源丰富优势,打造智能建造、绿色建筑、零碳示范区等场景。
助力场景创新赋能社会高效能治理,打造更智慧的治理环境。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等,建设人工智能+养老、平安社区等场景,打造数字化社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医疗服务、智慧诊疗、智慧医院管理等场景,推动智慧医疗。利用VR、AR等技术,建设数字化课堂、教育资源共享、智慧教学管理等场景,发展智慧教育。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打造智慧交通枢纽、智慧路网、智慧交通治理等场景,构建智慧交通。升级完善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城市安全监测预警、智慧气象、智慧水务等场景,实现智慧应急。
场景创新赋能城市高水平建设,打造活力之城新图景。千亿固投重大项目场景下,梳理并分阶段释放项目需求清单,强化供需对接吸引优质企业参与项目场景。土地要素供给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施策,探索产业空间精准匹配、灵活便利土地供给、创新土地供给政策等场景。依托大运河文化带、文化旅游区、张家湾设计小镇、高线公园等载体打造一批场景创新示范区。
》》》增长·科创资源倍增赋能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城市发展提供支撑、动力和增长点,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
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吴孔安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实施方案》。方案设置五项主要目标。到2027年,北京城市副中心领先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创新主体快速集聚;创新平台布局持续优化,创新平台能级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创新人才发展壮大;创新产出不断加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网络、培育链条基本完善,创新生态持续优化。
锚定目标,细化设置五项重点任务,副中心将集聚创新主体添动力、构筑创新平台提效力、引育创新人才强内力、产出创新成果增实力、完善创新生态激活力,并提出了20个方面工作举措。
为保障科技创新资源高质量稳定增长,副中心将加强组织领导、创新招引路径、加大政策支持、优化体制机制、强化工作落实,为科创资源倍增任务落实提供机制保障。
吴孔安介绍,2024年,围绕科创资源倍增工程的落实与实施,已有首批成果率先落地。其中,2家企业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黑马数字孪生孵化器获批我区首家北京市引领类标杆孵化器,一方创新医疗孵化器获评我区首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实现“零”的突破。首个由医院与企业共建、首次在园区挂牌的北京安贞医院与灵赋生物实验动物共性技术平台获评市级共性技术平台;北京安贞医院创新型心血管器械和药物研发概念验证中心、北京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概念验证平台通过市级概念验证平台认定。
》》》焕新·2027年形成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管理委员会主任林正航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化落实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方向指引、落地依据、格局规划,描绘了副中心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林正航说道。
《实施方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梯次培育、分类施策,数智赋能、融合发展的原则。旨在构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4+11+N”现代产业体系,形成梯次成长、接续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融合新生态,实现产业布局向产业能级的联动转化。
到2027年,城市副中心将形成以先进制造、数字经济、建筑业和现代金融为支柱的四大千亿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以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为特色的十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布局形成一批十亿级未来产业集群,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数字经济为引擎,城建场景为驱动,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和商务服务为支撑,生物育种为特色,新型储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形成产业链群“十亿壮大、百亿跨越、千亿突破”的梯次发展新格局。
》》》升级·塑造大文旅发展格局
演艺市场蓬勃发展,新消费场景层出不穷,新兴行业落地结果,产业链条打通连贯。2024年,城市副中心文旅热度持续攀高,文旅产业不断出彩出新。2025年,通州区将聚力构建全域全季全时大文旅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大文旅建设“全面上台阶”。
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侯健美发布2025北京城市副中心大文旅发展规划愿景。通州区将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大文旅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全区各类文旅资源,构建起文旅商体农融合发展、协同推进的新格局、新态势。谋划文旅发展一盘棋,在专班机制下,持续加大优质文旅项目的谋划与供给。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式推进,统筹推动建设类、服务类、活动类共48项重点任务。
充分调动市场资源与力量,组建“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商体农共创联盟,广泛吸纳共创伙伴,编制发布特色场景需求清单,建立统一的文旅标识体系,搭建多方资源共享与品牌共建平台,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释放焕活多元文旅场景,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策划举办“开漕节”文化活动,推出“运上行”大运河水景演艺项目,推进三大文化设施滨水空间改造,实施大运河两岸彩化、亮化工程,全面打响“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
制定“乐游环境”提升计划,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酒店行业发展引导规划》,落实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扶持引导办法。增设通游公交,推出精品线路,开展民宿和文化空间主理人能力提升计划,与旅游平台公司和专业团队加强合作,兑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努力打造首都最优“乐游环境”。
》》》支持·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事务通办
产业建设需要强大的政策、设施、服务配套,通州区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完善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持续打造“三最”营商品牌,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生产生活环境。
通州区政协副主席、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吴涛介绍,通州区正在建设“通通办”企业服务平台,完善企业诉求服务渠道,拉近政府与企业的距离,打造政商融洽的企业友好型城市。
平台诉求入口简单易用,通过“通通办”二维码,建立便捷高效的企业服务入口,便利企业诉求提交。线上平台、热线电话、线下渠道整合为统一的企业诉求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从分散受理到集中研判、联合解决,更好地发挥政府统筹协调的作用。
平台分类流转精准高效,组建专业的企业服务团队,负责对企业诉求进行统一登记、分类处置,区分诉求类型,分配至相关部门,确保每个诉求都能精准标记分类与高效流转,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平台打通部门间的协同办理机制,对于跨部门复杂诉求,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明确各环节办理时限和责任主体,确保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有效解决,提高服务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平台通过对企业诉求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精准发现和把握企业诉求的共性问题、发展趋势和潜在规律。利用分析结果,为政策制定、助企措施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合作·19个重大项目签约 首批入选“运河英才计划”人才授牌“北京城市副中心全球合作伙伴联盟”启动成立
作为北京新“一翼”,城市副中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和项目汇聚于此。大会现场举行19个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涉及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种业等多个行业。新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将为城市副中心产业提质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开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将副中心逐步打造为推动北京城市高水平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高地。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副中心已开展一系列人才计划,着力吸引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来通州就业生活。2024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实施“运河英才计划”,191名各领域优秀人才获评首批“运河英才”,为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大会为首批入选“运河英才计划”人才授牌,并颁发汇聚数十项资源服务的“运河英才卡”,持卡即可享受金融、医疗、出行、通信等数十项全链条资源服务。通州区将以更大的平台、更优的政策、更好的服务,持续为各类人才提供更大的用武之地、解决更多的后顾之忧,让更多人才向往、汇聚、成就在副中心。
生机勃发的城市副中心吸引着国际关注。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国内外招商机构加强合作,创新招商模式,构建招商网络,在长三角、粤港澳、新加坡、意大利等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设立境内外招商联络站。大会现场,通州区投促中心与意大利罗马意中友好协会、香港商报、首钢基金有限公司等境内外招商联络站机构共同启动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全球合作伙伴联盟”,将以全球化视野,持续对标国际一流,集聚国际化资源要素,携手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多个国内外重点项目落地副中心。
城市副中心硬实力有目共睹,海外影响力显著提升。城市副中心将继续汇聚各类资源、创新要素,发挥政策、人才、技术优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以产业提质升级、科技深度创新、卓越城市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交流,推动国际合作对接,广交朋友,不断扩大城市副中心“朋友圈”。城市副中心声量高涨,布局海外,步履不停,向着高品质城市建设“领跑者”目标不断冲刺,将成为中国面向世界的又一张标志性“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