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北京市中小学“科学节”交流会暨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成立大会在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举办。
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董明慧为活动致辞,她对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对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副中心教育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成为“科教融汇”、教学与实践相融合的教育平台,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副中心模式。
会上,区教委主任刘中阁解读了《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今后,通州区将打造“1+4+N+X”的创新人才培养集群。“1”是指通州分院,“4”是指分院内置数理、科技、人文、艺体4个创新中心,“N”表示将分批建设N个区级培养基地,“X”即加入通州区创新人才储备培养的中小学校。例如,通州分院将提供“尖优挑战类课程”,培养基地负责开发跨学段的“拓展提升类课程”;学校基地将借助区内学生培养项目“钱学森班”“李四光班”等资源,开展校际联合培养。刘中阁表示,通州区将在丰富课程供给、实施动态评价、构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通道等方面,从课程结构、师资队伍、学习资源、培养机制等方面扎实推进,强化区级统筹、校级实施、全域联动,培养和造就一批敢于自我探索、富有创新意识、善于解决实践问题的青少年创新人才。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王攀,北京教科院院长、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冯洪荣共同为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揭牌。
潞河中学、人大附中通州校区、运河中学、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4所学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高校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3个高校博物馆,中国农业大学西槐庄科技小院等3个科技小院以及北京未来科学城等10家高新企业,成为通州区首批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区教委主任刘中阁为基地颁牌。
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通州分院聘请了37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导师,通过专项导师制、实践共同体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指导。现场,教师研修中心负责人为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潞河中学校长郝臣作为基地代表发言,他介绍了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翱翔计划”,并表示学校将持续整合培养资源,发挥基地作用,助力通州区创新人才培养。
活动中,来自北京市史家小学通州分校等学校的学生向全区中小学生发出“科学节”建言倡议,号召通州区中小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现实生活。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赵晓光主持开启科学圆桌论坛。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徐志辉,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崔楚民,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黄海明,围绕整体推进“科学节”、分院培养探索、科研支撑推进等方面展开交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小阳从对学生有效的资源开发方面分享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助力,并将他的科技资源转化成果赠予通州分院。
北京教科院院长、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冯洪荣表示,北京市青少年创新学院成立的初衷在于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使学生在青少年时期保持和发掘求知欲、好奇心,将兴趣与专长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锻造成长为强国建设需要的人才。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王攀在讲话中强调,要强化育人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各方联动,打造好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大苗圃”,为学生成长提供最有效的供给,建立宽通道、低门槛、长链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当天下午,北京二中通州校区、贡院小学等十余所中小学在教师研修中心进行了学生创意、特色科学教育等内容展示,呈现近年来通州区科学教育的阶段性成果。
会议由区教委副主任付树华主持。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张毅,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四级调研员张延书参加。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团队、各区分院相关负责人,区科委、区财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体育局、区科协、永乐店镇、于家务乡相关领导,以及通州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学生代表等共计300余人现场参会。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通州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