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运河商务区打造成中国的“金丝雀码头” 12-20

发布时间:2021-12-27 文章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字号
分享:

作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重要载体之一,运河商务区集中展示着城市副中心发展活力和吸引力。

在刚刚落幕的区两会上,如何推动运河商务区高质量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初步形成

“政府报告中提出,运河商务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星级标准,园区注册企业近1.5万家。”区人大代表林正航介绍,当前,运河商务区围绕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三大功能定位和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立足金融+总部产业定位,持续加大招商力度,为建设全球财富管理中心和绿色金融中心奠定产业发展基础。截至目前,园区注册资本金达3861亿元,企业营业收入762.31亿元,利润39亿元。一批符合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企业正在集聚,现代金融服务产业链和总部经济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

面对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宏伟蓝图,林正航建议,运河商务区应对标各项任务书、时间表,持续做好规划建设工作,确保运河商务区完工440万平方米。同时,推进园林绿化提升、滨河北路、上营街西段、月亮河东路南段、龙舟路北段、海绵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在发展绿色金融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零碳”金融和“零碳”科技产业发展,推进政策制度创新,服务副中心高质量发展。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方式,着力构建国际化、高水准的招商格局,补上外资项目、大项目、民间投资项目短板,持续落实好重点企业服务常态化机制。此外,努力做好跟踪服务,确保远洋乐堤港、富力广场项目年内开业,力争全年新注册企业2500家,税收实现54亿元。“我们已经坚定信心,把运河商务区打造成中国的‘金丝雀码头’。”

实现“产城人”一体化智慧社区

“‘十四五’期间,运河商务区将从宜居宜业的角度深化城市设计,精心雕琢公共空间,打造一批高端商务示范活力街区,持续深化智慧园区科技场景应用,提升建设运营管理水平。”区人大代表李文成认为,在智慧园区建设热火朝天的大背景下,运河商务区已不是仅仅进行科技研发和转化的载体,在建设方面更加注重人的发展,融合人的生活、居住等因素,园区和社区的融合发展之势尤为突出,未来产业与生活融合的智慧园区将成为新的趋势。

“商务区的发展需要和谐的社区治理环境,一个社区治理环境混乱的园区,其经济科技的健康发展也将受到严重影响。社区的智慧化是‘产城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李文成建议,通过对社区多源数据的融合、治理、分析和挖掘,综合展示社区总体运行态势,对社区的多个核心指标进行态势监测与可视分析,实现社区状态全可视、社区事件全可控、社区业务全可管。借助定位导航、路径规划、数据分析等基础功能,智慧社区还可实现隐患态势直观掌控,多维统计精准防控,移动巡查高效执法,多方联动协同监管,为火灾防控、智能楼宇、人脸识别、周界检测、路网监控、应急救援、智慧停车等诸多领域提供保障,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基层社会现代化。

提升副中心金融商务服务功能

“吸引一流律师事务所、知名仲裁机构、争议解决机构等高端法律服务机构及相关人才进驻城市副中心,能够为重点科创企业、设计公司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力法律支撑。”李洪超说。

李洪超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提升金融商务服务功能,需要鼓励熟悉国际法律准则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在城市副中心布局。具体来说,应为境内外一流律师事务所、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等高端法律服务机构设立出台资金奖励扶持、审批绿色通道、入驻租金减免等专项支持政策;提升人才引进的政策吸引力,针对“两区”建设亟需的涉外商务、金融、知识产权等领域,建立高端法律服务人才需求清单,在人才落户、执业申请、住房保障和工作居住证办理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同时,鼓励引导法律服务机构根据业务专长在运河商务区、张家湾设计小镇等服务片区集中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充分满足不同功能片区的金融机构、科创企业和设计公司的高水平、多样化法律服务需求。

优化商业服务配套设施

“运河商务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副中心三大功能之一的商务服务功能的承载地,基于此,对运河商务区的公共服务水平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区政协委员宫兆明说。

宫兆明建议,运河商务区应优化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引进知名品牌入住,增设餐饮、娱乐、休闲、健身等高端商业服务场所,并进行商业街标准化建设;创新模式建设高端商业综合体,打造地标性商业街区和多层次差异化区域商圈;加强商务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基础交通设施体系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记者 常鸣/摄

随着运河商务区快速崛起在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越来越多的优质商业要素正在这个五河交汇处的“运河金融城”集聚。

主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     承办: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政府网站标识码:1101120001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2947号 京ICP备200152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