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通州区78处农村黑臭水体中,已有72处严格按照“四无”标准完成整治并通过市级销账验收,整治率达到92.3%。在治理过程中,通州区坚持以源头治理为核心,系统推进、多措并举:一是狠抓源头管控,截污治污清根源。全面排查农业面源、生活污水等排放来源,扎实推进截污纳管和排污口整治,从根源上遏制污染输入。二是强化设施建设,提质增效稳基础。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新建与改造进度,不断完善污水收集管网覆盖,显著提升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运行效果。三是实施生态修复,提升水体自净力。通过清淤疏浚、岸线绿化、水系连通等生态手段,逐步恢复河道生态环境,增强水体流动性和自净能力,实现生态良性循环。四是推动资源转化,生态经济相协同。结合乡村产业和景观建设,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因地制宜打造水美乡村,实现黑臭治理与经济效益互促共赢。目前新增应急污水处理设施6套,新建污水管线管网1377.5米,开展清淤疏浚5360吨,完成生态护坡467米,生态修复8270平方米,种植植物1200株。下一步,各相关部门和乡镇将紧盯剩余问题点位,集中力量攻坚冲刺,确保按期销账;同时对已达标点位建立健全长效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巩固治理成效,坚决防止污染反弹,逐步推动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